图解十二消息卦
十二月对应十二消息卦

⼗⼆⽉对应⼗⼆消息卦⼀年有⼗⼆个⽉,每个⽉有每个⽉的特性,每个⽉的特性各不相同。
要描述⼀年⼗⼆个⽉这各⾃不同的特性,我们来看看这⼗⼆卦怎么刻画⼀年的⼗⼆个⽉的:春⾬惊春清⾕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
农历正⽉(寅⽉):泰卦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为地天泰。
农历的正⽉,乍暖还寒,地⾯上仍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地⾯下,已经很温暖,已经是三阳在下了。
三阳构成乾卦。
从⽽,地⾯上为坤卦,地⾯下为乾卦,坤为地,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地天泰,是为泰卦。
农历⼆⽉(卯⽉):震卦农历的⼆⽉,春雷开始在天上炸响,是为震卦。
上为震,地下为乾,震为雷,乾为天,构成卦象为雷天⼤壮。
农历三⽉(⾠⽉):夬卦农历的三⽉到了,梅⾬季节来了,屋⾥屋外,到处湿漉漉的,常常淫⾬霏霏。
地上,⾃然只能⽤兑卦来描述了。
地下,仍是三阳在下,是为乾卦。
上为兑卦,下为乾卦,兑为泽,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泽天夬。
农历四⽉(巳⽉):乾卦农历的四⽉,是初夏了吧,地⾯上也热,三阳在上,地⾯下也热,三阳在下。
上也为乾,下也为乾,⾃然就是乾卦。
乾为天,天⾏健,君⼦以⾃强不息。
农历五⽉(午⽉):姤卦地⾯上,骄阳似⽕,地⾯下,却阳极阴⽣,⼀丝丝的凉意悄悄在地下出现了,从⽽地⾯上仍为乾卦,地⾯下,已经变成巽卦。
乾为天,巽为风,两者构成卦象天风姤。
农历六⽉(未⽉):遁卦农历的六⽉呢,夏天快要⾛到了尽头,地⾯上,暑热仍在,属于三阳,是为乾;地⾯下,已经转为凉爽,已经是⼆阴初⽣,只能⽤⼀阳⼆阴的⾉卦来刻画。
上为乾,下为⾉,乾为天,⾉为⼭,构成卦象名为天⼭遁。
农历七⽉(申⽉):否卦七⽉节名处暑,盖暑者,天地⽔⽕相蒸之⽓也。
暑⾃此⽌,则天地之⽓上下各分矣。
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天地否。
农历⼋⽉(⾣⽉):观卦⼋⽉,则临卦之⽓体休囚,故《⽘辞》⽈:⾄于⼋⽉有凶,以见⼋⽉观卦为主。
上为巽,下为坤,巽为风,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风地观。
十二消息卦雨水节气,为什么是三阳开泰

十二消息卦雨水节气,为什么是三阳开泰
我们常说的'三阳开泰’,其实来源于《易经》体系中的“十二消息卦”(又叫“十二辟卦”)。
这十二个卦,分别对应十二个月及二十四节气。
明天就是雨水节气了,恰好对应“地天泰”卦。
上图中:
复、临、泰、大壮、夬、乾,阳慢慢发展壮大,阴慢慢变弱,是阳盛阴衰,古人谓之“息”。
反过来:
姤、遁、否、观、剥、坤,阴慢慢发展壮大,阳慢慢变弱,是阴盛阳衰,古人谓之“消”。
这就是“消息卦”名字的来源。
“十二消息卦”也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
“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
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所以又称为“十二辟卦”。
上图很清楚的表达了十二消息卦对应的月份和节气。
十一月建子,一阳复生于下,“一元复始”的吉祥语就是源自于此。
只是“一元复始”正是冬至最为寒冷之时,阳气才方归来,生机(下卦之震雷)还隐藏于下,乃万物冬眠之象。
十二月阳气渐长,逼近于“临”,取临近之义。
正月建寅,阴阳平衡,通泰调和。
人们常说的“三阳开泰”典故就是由此而来,意指下卦三阳归来而成“泰”。
地气原在下,今由下而往上;而天气原在上,今由上而往下,因此天气与地气相交流。
《彖》又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因此泰卦就卦气来说,是阳长阴消之卦,也是六十四卦中的大吉之卦。
十二消息卦中,若以蓝色代表阳气,红色代表阴气,并把阴阳的分布以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可以清楚的见到阴阳的消长变化,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十二消息卦(十二)

一阳息而显,一阴消而隐,此阴就涵摄于此阳之下,而并未消失。此 时,所显者为一阳五阴之格局,所隐者为一阴五阳之格局,此一阴五 阳,即涵摄于此一阳五阴之下。
此时复卦显,姤卦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的一阳加上隐而涵摄于五阴 之下的五阳,与显的五阴加上隐而涵摄于一阳之下的一阴,分别构成 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的全部。
显的六阳与隐的六阴所分别表征的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的全部,昭示 着天地宇宙间的阴阳二气仍完满地存在。
《复卦》虞注道:“阳息坤,与姤旁通。”《姤卦》虞注说:“消仲夏五月午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的表征者。
复卦言之,仲冬十一月子,阴极阳生,一阳息而消一阴,形成复卦所 表征的一阳五阴的阴阳消息基本格局。
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卦)
在六十四卦中,前人以阴阳消长依次配对,凡“消”“息”之卦共 十二卦,称为“十二辟卦”。主一年之十二个月。对应如下: 一月:泰卦上地下天,地天泰 二月:大壮卦上雷下天,雷天大壮 三月:夬卦上泽下天,泽天夬 四月:乾卦上天下天,乾为天 五月:姤卦上天下风,天风姤 六月:遯卦上天下山,天山遯 七月:否卦上天下地,天地否 八月:观卦上风下地,风地观 九月:剥卦上山下地,山地剥 十月:坤卦上地下地,坤为地 十一月:复卦上地下雷,地雷复 十二月:临卦上地下泽,地泽临
所谓消息卦,是指阴消阳息逐步消减或增长之卦象,由下往上诸爻 更替,而出现的阴阳分立、互不相间的齐整具象,并以六爻皆阳之乾 卦和六爻皆阴之坤卦为极端表象。
虞翻认为,在阴阳消息说的意义上,由乾坤两卦所分别表征的天之阳 气和地之阴气的全部,各彻然显现于孟夏四月巳与孟冬十月亥。
孟夏四月巳,乾成坤隐,六爻纯阳的乾卦所表征的天之阳气盛极而通 体彻然显现,此时由坤阴所表征的地之阴气,貌似被阳气消剥净尽而 化为乌有,实则是盛极的阳气令其全然进入隐伏潜藏而不显的状态, 并涵摄于盛阳之下,而未发生丝毫减损;
图解十二消息卦

图解十二消息卦十二消息卦的概念(2009-03-17 01:05:57)易学是阴阳变易之学,《易经》六十四卦中有十二个卦较为特殊,它们最能体现阴阳两气的此消彼长。
坤卦纯阴,是阴气极盛、阳气衰竭之时。
复卦一阳始生,是阳气复苏之时。
临卦二阳并立,是阳气生长渐旺之时。
泰卦三阳开泰,是阳气旺盛、充满生机之时。
大壮卦四阳而壮,阳气开始有过盛之迹象。
夬卦五阳过刚,阳气过重失衡。
乾卦纯阳,是阳气之本源。
以上是阴消阳息的过程,阴气不断消减,阳气不断生息。
从乾卦开始,则是阳消阴息的过程。
乾卦纯阳,是阳气极盛、阴气衰竭之时。
姤卦一阴始生,阴气初遇于阳。
遯卦二阴生息而长,小人渐得势,君子宜远遁。
否卦三阴控制局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观卦四阴而阴盛,阳气甚压抑。
剥卦五阴剥一阳,阳气遭受层层剥落后,已是奄奄一息,随时有消亡之危。
坤卦纯阴,是阴气之本源。
以上便是十二消息卦,亦称“十二辟卦”,代表了阴阳两气的消减与生息。
汉代易学热衷于研究“卦气”,即是用十二消息卦来解释一年中的节气变化,其代表人物是西汉的孟喜和京房。
后人多以为十二消息卦是孟喜创造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十二消息卦的概念和原理在《易经》中就赫然存在,其与一年十二个月的对应关系亦由来已久,显然不是孟喜的发明。
孟喜师承自孔子的第六代嫡传弟子田何,所以他懂得《易经》中的十二消息卦。
他只是将之发扬推广罢了。
十二消息卦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复卦代表阳气初生的农历十一月,临卦代表十二月,泰卦代表正月……如此类推。
为什么说农历十一月是阳气初生呢,因为十一月中的冬至日,是全年日照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自此以后白天时间渐长,阳气逐渐回升(温度滞后,还在下降)。
同理,夏至日是阳气从最盛开始回落的转折点。
夏至日在农历五月,对应于姤卦。
十二消息卦基础研究《周易》历史上一般从象数、义理二个方面,现代易学除了这二方面外,还以现代科学理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综合交叉地研究。
都取的一定成果。
十二消息卦简解

十二消息卦的轮回地雷复卦(上坤下震)、地泽临卦(上地下泽)、地天泰卦(上天下地)、风天大壮卦(上风下地)、泽天夬(上泽下天)、乾为天卦(上乾下乾),阳生为息。
天风姤卦(上天下风)、天山遁卦(上天下山)、天地否卦(上天下地)、风地观卦(上风下地)、山地剥卦(上山下地)、坤为地卦(上地下地),阴生为消。
以成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之天地轮回,循环往复。
以年节言,冬至一阳初生,春气萌动于下,阴极而阳生,是一年晷影最长的时候,以冬至、小寒二节应复卦,月份为农历十一月,日为午夜子时(11-1点),按子午流注法为胆经当令。
《象传》曰:雷在地中,复。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于人而言,正值交姤之后,男精在母体初生,接触化育之时,正如盘古开天中所描述的那样: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大寒二阳渐长,以大寒、立春应临卦。
月份为农历十二月,日为半夜丑时(1-3点)。
肝经当令。
《象传》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于人而言,正是胎儿在母体成形长大后欲临盆之过程。
正如盘古开天中所描述的那样: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雨水阳升阴消,以雨水、惊蛩应泰卦。
月份为农历正月,日为半夜寅时(3-5点)。
肺经当令。
《象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于人而言,正是从出生到十岁左右的年龄。
正如盘古开天中所描述的那样: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内经言: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春分阳升阴消,以春分、清明以大壮卦。
月份为农历二月,在日为凌晨卯时(5-7点)。
大肠经当令。
《象传》曰:利贞,君子非礼勿覆。
于人而言,正是10到20岁岁左右的年龄。
正如盘古开天中所描述的那样: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内经言: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谷雨阳升阴消,以谷雨、立夏以夬卦,月份为农历三月,在日为早上辰时(7-9点)。
十二辟卦(12消息卦)

十二辟卦(12消息卦)《周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在獄中,周文王將“乾、兌、離、震、巽、坎、根、坤”這“八卦”上下重疊,演繹成六十四卦,後又經補充完善,孔子及其學生又將其整理成書,這本書就是《周易》。
後人將六十四卦中的“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復、臨”十二卦,叫做“十二消息卦”,分屬農歷一至十二月。
農歷五至十月,謂之“消”,是陽氣漸漸消散的意思,十一月至四月,謂之“息”,是陽氣漸漸生息壯大的意思。
這十二消息卦也很有哲理思想,它將一年四季十二個的陰陽消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性都形象而又巧妙地包藏其中。
“十二消息卦”,亦稱“十二辟卦”、“十二君卦”、“十二月卦”、“十二主卦”,其組成由乾坤二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為眾卦之基礎,依陰陽消息的次序排列卦。
十二消息卦與十二個月相對應,反映了壹年間寒暑易節、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
在孟喜的卦氣理論架構裡,以易經中的六十四卦來主掌一年的節侯時序,其中震、兌、離、坎「四正卦」分主春夏秋冬四季,震為春,兌為秋,離為夏,坎為冬。
四正卦共有24爻,每爻則又分掌一個節氣。
最後則又以四正卦之外的六十卦分掌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而有六日七分之說,也就是六十卦每卦分掌6日又7分,也就是6又7/80日。
而十二辟卦則是以十二個卦來分掌一年十二個月,這十二卦總共有七十二爻分掌七十二侯。
之所以叫「辟」卦,辟是指「君」,或「法則」的意思。
《爾雅.釋詁》:「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孔穎達疏曰:「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
」《爾雅.釋詁》又曰:「柯,憲,刑,範,辟,律,矩,則,法也。
」所以辟卦可以理解為十二主卦、十二君卦,或是十二法則卦。
而之所以稱作「消息」卦,是因為這十二法則卦代表著一年十二個月的陰陽消長。
息為生長,消為消退之意。
前六卦從復至乾為陽之「息」,所以稱為「息卦」,也可稱為陽卦。
而後六卦為陽之消,也是陰之息,所以稱作「消卦」,也可稱為陰卦。
七十二候 十二消息卦 卦解 十二地支 脏腑 经脉

七十二候十二消息卦卦解十二地支脏腑经脉十二消息卦2010-12-23 07:09 A.M.十二消息卦即:复【聓】,临【耹】,泰【耺】,大壮【耼】,聎【耾】,乾【聀】,姤【聁】,遯【聄】,否【聅】,观【聇】,剥【聈】,坤【聉】。
“复临泰壮聎【tiāo】乾姤,遯【dùn】否观剥坤二六” 即易学中“十二辟卦”。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
“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
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
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
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复卦对应的是农历十一月的变化,临为十二月,泰为正月,大壮为二月,聎为三月,乾为四月,姤为五月,遯为六月,否为七月,观为八月,剥为九月,坤为十月。
乾卦由两个纯阳的经卦(乾)重叠而成,所以,又称重阳卦。
坤卦由两个纯阴的经卦(坤)重叠而成,所以,又称重阴卦。
从复卦开始我们可以看到,阳爻在逐渐增多,标志着阳气的生发、释放在不断地增强,一直到乾卦,变成六爻皆阳,变成重阳,阳的生发、释放也到了最大的程度。
再往下去怎么样呢?重阳必阴。
所以到了下一卦,到了姤卦的时候,上述这样一种阳的格局就起了根本的变化,阳不再增长了,而阴却悄然而起。
姤卦所对应的月份是五月,而姤卦对应的这样一种重阳必阴的转换则发生在五月的夏至节上。
"至"不是到来的意思,"至"的意思是极限。
夏为阳,到夏至这个点上,阳的增长已经到了极限,而物极必反,所以就有这个"夏至-阴生"的变化,就有这个阳极生阴,重阳必阴的变化。
【易卦基础】十二消息卦

【易卦基础】十二消息卦
农历十一月冬至后,阳气慢慢发展壮大,阴气逐渐变弱,这种阴阳转换的过程,先哲称之为“息阴”。
息阴持续六个月的时间,则阳气达到了顶峰,古人将每个月阴阳相对的状态以卦象作标记,得到如下六卦:
十一月建子,一阳息阴,对应复卦;
十二月建丑,二阳息阴,对应临卦;
正月建寅,三阳息阴,对应泰卦;
二月建卯,四阳息阴,对应大壮卦;
三月建辰,五阳息阴,对应夬卦;
四月建巳,六阳息阴,对应乾卦。
农历五月夏至后,阴气慢慢发展壮大,阳气慢慢变弱,此阴阳转换的过程,叫做“消阳”。
同样地,消阳也持续发展六个月的时间,每个阶段配一个卦象,则有如下六卦:
五月建午,一阴消阳,对应姤卦;
六月建未,二阴消阳,对应遯卦;
七月建申,三阴消阳,对应否卦;
八月建酉,四阴消阳,对应观卦;
九月建戌,五阴消阳,对应剥卦;
十月建亥,六阴消阳,对应坤卦。
息阴和消阳的过程共有十二个卦象,即: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合称为“十二消息卦”,又称为“十二辟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消息卦的概念
(2009-03-17 01:05:57)
易学是阴阳变易之学,《易经》六十四卦中有十二个卦较为特殊,它们最能体现阴阳两气的此消彼长。
坤卦纯阴,是阴气极盛、阳气衰竭之时。
复卦一阳始生,是阳气复苏之时。
临卦二阳并立,是阳气生长渐旺之时。
泰卦三阳开泰,是阳气旺盛、充满生机之时。
大壮卦四阳而壮,阳气开始有过盛之迹象。
夬卦五阳过刚,阳气过重失衡。
乾卦纯阳,是阳气之本源。
以上是阴消阳息的过程,阴气不断消减,阳气不断生息。
从乾卦开始,则是阳消阴息的过程。
乾卦纯阳,是阳气极盛、阴气衰竭之时。
姤卦一阴始生,阴气初遇于阳。
遯卦二阴生息而长,小人渐得势,君子宜远遁。
否卦三阴控制局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观卦四阴而阴盛,阳气甚压抑。
剥卦五阴剥一阳,阳气遭受层层剥落后,已是奄奄一息,随时有消亡之危。
坤卦纯阴,是阴气之本源。
以上便是十二消息卦,亦称“十二辟卦”,代表了阴阳两气的消减与生息。
汉代易学热衷于研究“卦气”,即是用十二消息卦来解释一年中的节气变化,其代表人物是西汉的孟喜和京房。
后人多以为十二消息卦是孟喜创造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十二消息卦的概念和原理在《易经》中就赫然存在,其与一年十二个月的对应关系亦由来已久,显然不是孟喜的发明。
孟喜师承自孔子的第六代嫡传弟子田何,所以他懂得《易经》中的十二消息卦。
他只是将之发扬推广罢了。
十二消息卦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复卦代表阳气初生的农历十一月,临卦代表十二月,泰卦代表正月……如此类推。
为什么说农历十一月是阳气初生呢?因为十一月中的冬至日,是全年日照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自此以后白天时间渐长,阳气逐渐回升(温度滞后,还在下降)。
同理,夏至日是阳气从最盛开始回落的转折点。
夏至日在农历五月,对应于姤卦。
十二消息卦基础
研究《周易》历史上一般从象数、义理二个方面,现代易学除了这二方面外,还以现代科学理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综合交叉地研究。
都取的一定成果。
易学象数除了“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学
说外,还有一个卦气说,卦气诸说中,以“十二消息卦”较为著名和突出。
今对其作一些简单介绍;
所谓“卦气”是汉易学的术语,其说是用“周易”解释一年的节气变化,其代表人物是西汉孟喜,其“十二消息卦”,亦称“十二辟卦”、“十二君卦”、“十二月卦”、“十二主卦”,其组成由乾坤二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为众卦之基础,依阴阳消息的次序排列卦。
复卦初六冬至姤卦初九夏至
临卦六三大寒遁卦九三大暑
泰卦九五雨水否卦六五处暑
大壮初九春分观卦初九秋分
夬卦六三谷雨剥卦六三霜降
乾卦六五小满坤卦六五小雪
消息卦以“乾”卦含子、丑、寅、卯、辰、巳,“坤”卦含午、未、申、酉、戌、亥,以两卦十二爻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
(或称为一年循环周期)。
从复至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
为阳息阴消过程;从姤至坤,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
为阴息阳消过程。
十二消息卦引起的卦变-摘自马恒君《周易正宗》
卦变与变卦不同。
变卦是占筮中因为动爻的变化而引起的本卦(遇卦)向之卦的变化,是占筮的用语,有《左传》、《国语》等大量的筮例作证,变卦的存在是个没有争议的问题。
而卦变是演易系辞所依据的卦爻推移的运动规律,是作易的用语,因为传述的纷乱,卦变还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从彖传大量说明爻位推移的话里去分析,卦变不仅存在,而且是构架《易经》的三大序列之一(见离卦提示)。
《周易》尚变,不讲卦变,实际上是阉割了它的精髓。
关于卦变的学说,汉以前的传注都不否认,传述较多的是虞翻、干宝等人。
王弼为了省事,尽黜象数,把卦变也扫荡无余。
宋朝人力图把卦变研究出体系来,但说法互有参差。
影响较大的有朱熹《周易本义》里的《卦变图》和朱震《汉上易
传》里列出的李挺之《卦变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
苏轼则力主从六子卦变来,把相生序与变化序混在一起,与程颐的说法一致。
明朝来知德讲卦的错综,又把排列序与变化序混在一起。
清朝的毛奇龄又主张分卦由聚卦变来,一卦往往从三四个卦变来,成为另一套体系。
以上各家的具体说法,讲起来很繁杂,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我们按卦爻辞的内容和彖辞的说法,对各家之说作出取舍,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个要点:
1.卦变在《周易》中确实存在,不能否认。
2.卦变是构架《周易》的变化序列,不可与相生序、排列序混为一谈。
3.在变化序列里,十二消息卦是卦变的基础,这个传承不能否定。
4.具体说来,乾坤变出十二消息卦,即乾变出姤、遯、否、观、剥、坤六卦,坤变出复、临、泰、大壮、夬、乾六卦(见否卦提示)。
姤变出小畜、同人两卦;
夬变出履、大有两卦;
复变出师、豫两卦;
剥变出比、谦两卦;
大壮变出需、大畜、大过、革、兑、睽六卦;
临变出屯、坎、震、萃、明夷、解六卦;
遯变出讼、无妄、离、鼎、巽、中孚、家人七卦;
观变出蒙、颐、晋、艮、小过、升、蹇七卦;
泰变出蛊、贲,恒、损、井、归妹、丰、节、既济九卦;
否变出随、噬嗑、咸、益、困、渐、旅、涣、未济九卦。
不过,从彖辞和卦、爻辞中分析,有的卦还可能从中孚或小过直接变来,这是因为有的卦不能从十二消息卦中一次变出,需要一个中间环节。
各卦的具体卦变方式,可见各卦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