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长安大学汽车维修工程复习资料(必考)

第一章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1、可靠性是指:汽车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研究可靠性的必要性1)汽车可靠性是汽车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都依赖于可靠性。
2)汽车可靠性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标准。
3)从经济效益来看,汽车可靠性直接影响其停驶损失,如维修费用等。
4)在军事方面,在战争时期,由于汽车可靠性不够,贻误战机。
另外,维修技术跟不上也造成很大的损失。
5)影响维修因素包括:维修(1/3)、燃料消耗( 1/3)、设备( 1/3),可见,汽车可靠性的重要性。
2、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及数学表达式(可靠度、失效概率、失效概率密度函数、故障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维修度、有效度等)可靠度: 表达式:R(t)=(n-r)/n=1-r/n即表示有n个汽车零件,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t内,有r个失效,其余n-r个还在继续工作,那么 (n-r)/n即为这批零件工作到t时的可靠度。
失效概率:表达式:F=r/n 即:n个产品中,到t时刻有r个失效。
失效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F(t)={P<=t}。
故障率:指产品到t时刻为止尚未发生故障的条件下,在下一个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条件概率。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对于不可维产品:指从开始工作到发生失效的平均使用时间或次数,记做:MTTF。
对于可维产品:两次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称为无故障工作时间。
即MTBF维修度:可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维修完毕的概率、维修完成的可能性。
3、汽车故障的类型,早期故障率、偶然故障率、耗损故障率。
分析故障率随时间变化的浴盆曲线。
早期故障(走和期):通常是由于设计、制造或检验的差错,以及装配欠佳等引起的,一般可通过强化试验和磨合加以排除,其失效率随时间而下降,属故障率减少型。
偶然故障期: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润滑不良,维护欠佳,材料隐患,工艺及结构缺陷等偶然原因而引起,没有一定的特征机理起主导作用,故障率是定值;发生故障时负荷大于强度,属突发型。
第一章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五)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对可维修产品,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指 汽车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记为MTBF 。
1 MTBF ti N i 1
N
(六)平均首次故障时间
平均首次故障时间是指汽车产品首次 故障时间的平均值。
1 MTTF t ( n n ) t i n
指数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形式中最基本的一种,经 常用来描述产品的寿命。
指数分布的密度函数 可靠度函数
指数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f (t ) e
t
R(t ) e
t
t
F (t ) 1 e
(二)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种最常用的连续型分布,它可以用来描述许多自然现 象和各种物理性能,也是机械制造、科学实验及测量技术进行误差分析 的重要工具。
x
3.正态分布的可靠度函数
R( x) f ( x)dx
x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
(x ) exp[ ]dx 2 2
2
4.正态分布的寿命特征值
平均寿命:
E( X )
d(X )
2
方差寿命: 可靠寿命:
中位寿命:
TR U p
T (0.5)
(三)对数正态分布
尺寸参数不影响曲线变化的形状和位置,只是改变曲线纵横坐 标的标尺。如图所示
图:尺度参数对 f (t )的影响
3.位置参数r
参数r不同时,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形状不变,只是曲线起点的位 置发生变化。参数r增大,曲线沿着横轴正方向平行移动,如图所示。
图:位置参数对
f (t )的影响
第三节 汽车可靠性分析
汽车的可靠性资料

汽车的可靠性资料汽车的可靠性1 可靠性的定义⼴义可靠性由三⼤要素构成: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
通常所说的可靠与不可靠,只是对汽车本⾝的质量⽽⾔。
1.1可靠性汽车的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
汽车可靠性包括四个因素: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和规定功能。
汽车产品是指汽车整车、总成或零部件,它们都是汽车可靠性研究的对象。
规定条件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作条件,它包括:⽓候情况、道路状况、地理位置等环境条件,载荷性质、载荷种类、⾏驶速度等运⾏条件,维修⽅式、维修⽔平、维修制度等维修条件,存放环境、管理⽔平、驾驶技术等管理条件。
规定时间是指规定的汽车产品使⽤时间,它可以是时间单位(⼩时、天数、⽉数、年数),也可以是⾏驶⾥程数、⼯作循环次数等。
在汽车⼯程中,保修期、第⼀次⼤修⾥程、报废周期都是重要的特征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汽车设计任务书、使⽤说明书、订货合同及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
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就是不可靠,称之为发⽣了故障或失效。
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不同.汽车故障通常分类:1)致命故障。
指危及⼈⾝安全、引起主要总成报废、造成重⼤经济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故障。
2)严重故障。
指引起主要零部件或总成损坏、影响⾏驶安全、不能⽤易损备件和随车⼯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的故障。
3)⼀般故障。
指不影响⾏驶安全的⾮主要零部件故障,可⽤易损备件和随车⼯具在短时间(30min)内排除。
4)轻微故障。
指对汽车正常运⾏基本没有影响,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可⽤随车⼯具(5min内)较容易排除的故障。
1.2 汽车的耐久性:是指汽车进⼊极限技术状态之前,经预防维修(不更换主要总成和⼤修)维持⼯作能⼒的性能。
1.3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
1.4 汽车的使⽤期限:是指新车开始使⽤直⾄报废为⽌的使⽤延续时间(或⾏程)。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2 汽车故障类型及故障分布规律
一、汽车故障的概念及类型 (一)故障 1.故障的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不 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故障的表现形式称为故障的模 式。
本质故障:由汽车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故障。 按使用过程分 误用故障:由操作者失误而引起的故障。
一次故障:最初发生的故障。 按原因后果分 二次故障:由一次故障导致发生的相关故障或上一级系统 的故障。
致命故障ε1=100 严重故障ε2=10 一般故障ε3=1 轻微故障ε4=0.2
(五)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汽车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记为 MTBF
(六)平均首次故障时间:汽车产品首次故障时间的平均值。记 为MTTF
(七)平均维修时间:修复时间的平均值,记为寿命t的函数,是用可靠度函 数R(t)表示的,故对于一批产品而言,当给定时间t,就确定 了相应的可靠度,反之,若确定了可靠度,即可求出相应的寿 命,以TR表示。
4.汽车可靠性综合评定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可靠性综合评定方法 2.熟悉可靠性基本理论、汽车可靠性的数据采集及 可靠性数据分析 3.掌握汽车可靠性的基本定义及评价指标
4.掌握汽车故障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1.1 汽车可靠性概述
一、可靠性简介 (一)汽车可靠性的定义 1、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 ⑴可靠性的四要素: a.产品:整车、部件、零件 b.规定条件:环境条件(气候、道路); 运行条件(载荷性质、种类、行驶速度); 维修条件(维修方式、水平、制度) c.规定时间:保用期、第一次大修里程、报废期 d.规定功能:设计任务书、使用说明书、订货合同
(三)汽车可靠性分配 1、汽车可靠性分配的定义
第一章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六分。
2.正态分布
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 (t)
1
2
exp
1 2
t
2
,
t
其累积故障概率分布为:
t
t
F (t) f (t)dt
1
exp
1
t
2
dt,
t
可靠度函数为:
2 2
R(t) 1 F(t) t f (t)dt
2. 有效寿命
从浴盆曲线中,偶然故障期故障率最低且稳定,可以说是是最佳状 态期,这一时期称为有效寿命期。
3. 特征寿命
指设备故障概率F(t)=63.2%状况下,设备运行时间。
4. 额定寿命
指设备故障概率为10%,可靠度R(t)=90%,设备的运行时间
5. 平均寿命
可维产品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即MTBF;不可维的平均寿终运行时间 MTTF。
1
曲线就展开得越平坦,但曲线下面所包容的面积2均 等于1。
值越大,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六分。
0, 1时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查表计算时,给定的是标准正态分布,这样就要把非标准正态分布转化为标 准正态分布。
转换系数: Z t
进行参数估计常用的是3 区 间估计,即: [ 3 , 3 ]
3)探讨使用寿命理论和方法 4)研究汽车技术状况诊断理论与技术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六分。
3. 维修理论的发展状况 60年代,计划预防维修理论为主:
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零件技术状况有规律可遵循 维修工作必须在故障发生前进行 维修工作量是强制性的、定期的
维修工作量取决于汽车可靠性和技术状况
1-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2.3 维修性的定量要求
维修性的定量要求主要有:
维修延续时间指标 维修工时指标 维修频率指标 维修费用指标
1. 维修度
维修度: 是指可修复产品 在规定条件下, 在规定时间内完 成维修的概率, 以M(t)表示。
图1-5 维修度曲线
2. 维修概率密度
将维修度M(t)对时间微分,即可得到每 一瞬间完成维修的相对增长率,称维修 概率密度函数。即:
的有效度。
有效度通常用固有有效度 AI ,可达有效
度 Aa, 使用有效度Ao等参数度量。
1.固有有效度 AI
MTBF MTBF AI MTBF MTTR MTBF M ct
MTBF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TR , M ct ——平均修复时间
2. 可达有效度
MTBF Aa MTBF MTTR M pt
0
其它四个寿命指标
6.寿命方差 D(t )
D(t ) (t T0 ) 2 f (t )dt
2
7.可靠寿命 T
8.中位寿命 T0.5
R(t )
R(t ) 0.5
T R 1 ( )
9.特征寿命 Te1
R(t ) e 0.368
1
如设备的有效度 A(450)=0.90, 表示的是100 台设备在规定的时间450h时, 有90台设备处于 正常运转状态(即完好), 不管设备是否出过故 障, 什么时间出过故障, 是否经过维修。 可靠度R(450)=0.90, 则表示要求100台设备, 有90台能无故障的工作450h
汽车维修工程课件 第三章 汽车维护工艺

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全能工 段式和专业工段式两种形式之分。
分工程度
全能工段式 专业工段式
布置方式
尽头式工段 直通式工段
No.10044
第四节汽车维护工艺过程
汽车维护是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及其隐患,防止车辆早 期损坏的技术作业。通过汽车的技术维护,应使车辆达到下列要求:
在每一维护周期内(MUT),汽车维修的单位费用为:
C(L) CmR(L) Cr F (L)
式中:
MUT
MUT——维护周期内汽车的平均行程,km;
L
L
MUT R(L)L 0 lf (l)dl 0 R(l)dl
R(L) ——为汽车的可靠度函数;
f (l) 和 F (L)——分别为汽车的故障分布密度函数和累积故障分布函数。
No.10044
一、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
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 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车技 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是指汽车技术状况与行驶 里程或时间的关系,研究和掌握汽车技术状 况的变化规律,是控制汽车技术状况、完善 汽车结构的重要手段。
No.10044
二、汽车维修思想
(一) “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No.10044
几种车型的走合里程
车型 CAl091 EQ1090 奥迪l00 桑塔纳 切诺基 依维柯
里程 /km
1 000
1 500~2500
1 500
1 500
2 000
1 500
No.10044
(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是以最低的消 耗,充分利用汽车的固有可靠性来组织维修, 它是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可靠性 因素的具体分析和试验,科学地制定出维修作 业内容,维修时机,以控制汽车的使用可靠性。
第一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汽车维修工程习题第一章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1.汽车失效:汽车运行过程中,零部件逐渐丧失原由的或技术文件所要求的性能,而引起汽车技术状况变差,直至不能履行规定的功能,叫汽车失效。
2.汽车工作能力: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称汽车工作能力。
3.可靠度:汽车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4.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四要素:产品、条件、时间、功能)。
5.汽车技术状况:汽车技术状况是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结构参数、技术状况参数)的总和。
二、填空题1、汽车早期失效期的基本特征是开始时失效率( 较高)。
2、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类型分为(突发性)、(渐进性)两类。
3、汽车失效类型有(磨损)、(疲劳断裂)、腐蚀、变形、老化。
4、对汽车而言,按照故障率函数特点,把故障分成早期失效期故障、(偶然失效期故障)、耗损失效期故障。
5、对汽车而言,可靠性标志着汽车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保持所需( )的性能。
6、引起零件失效的原因分为工作条件、设计制造以及()。
7、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 )。
8、对汽车而言,可靠性标志着汽车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保持所需( )的性能。
三、判断题1、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可靠度取决于零部件引起的突发性和渐发性故障()四、简答题1、汽车技术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组成汽车零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汽车使用与保管的环境条件的影响(3)以零件隐伤和过载等为主的偶然因素的作用。
2、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有哪些?(1)汽车的动力性下降。
(2)燃料和润滑油消耗增加。
(3)汽车制动性能变差。
(4)汽车操纵稳定性变差。
(5)汽车排放和噪音超限。
(6)行驶中出现异响和异常震动。
(7)汽车可靠性变差。
3、可靠性的定义是什么?4、产品可靠性分哪两类?它们的定义是什么?5、汽车可靠性的特点是什么?6、常用可靠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汽车可靠性寿命评价指标有哪两个?平均寿命的定义是什么?7、汽车常见的故障模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维修工程
二、汽车可靠性常用的故障分布
(二)正态分布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汽车维修工程
二、汽车可靠性常用的故障分布
(二)正态分布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汽车维修工程
二、汽车可靠性常用的故障分布
(三)对数正态分布
分布函数: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密度函数:
汽车维修工程
二、汽车可靠性常用的故障分布 (四)威布尔分布
⑶使用试验 使用试验是在汽车研制出来后抽样送到使用现场进行实际运行考验, 只有当它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之后,才能正式定型成批生产。现场试验是 可靠性试验数据收集的主要渠道。 ⑷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是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使用试验,例如高、低 温试验、降雨、降雪等试验。
汽车维修工程
§1-3 汽车可靠性分析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⑵临界试验 临界试验是为了进一步找出作为安全零件的弱点,进行强制性破坏 试验,施以破坏性应力,以证实实际使用中若发生最大应力时,零件是 否具有充分的强度。如急转弯、紧急制动、快速起步等。 在通常使用状态下似乎是非常苛刻的,而一般认为是实际使用中可 能发生的,因而用它来确认可靠性试验。
式中:n—样车数 t—时间 rj—第j类故障数, εj—第j类故障的当量系数。 汽车故障一般分成4类:
致命故障ε1=100 严重故障ε2=10 一般故障ε3=1 轻微故障ε4=0.2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障的平均间隔时间,记为 MTBF
(六)平均首次故障时间:汽车产品首次故障时间的平均值。记 为MTTF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a.串联系统的工作寿命总是等于系统中最短的一个零件的寿命, 即
并且,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
b.串联系统的系统可靠性总是小于系统中任何一个零件的可靠度。
汽车维修工程 (二)简单系统可靠性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2、并联系统 若组成系统的各个总成或零件中,只要其中还有一 个总成或零件在起作用,就能维持整个系统继续工作。设各单元的 可靠性相互独立,则系统失效概率为:
(七)平均维修时间:修复时间的平均值,记为MTTR.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八)可靠寿命:产品可靠度是工作寿命t的函数,是用可靠度函 数R(t)表示的,故对于一批产品而言,当给定时间t,就确定 了相应的可靠度,反之,若确定了可靠度,即可求出相应的寿 命,以TR表示。
在可靠寿命中有以下特殊情况: ①特征寿命:可靠度R(t)=exp(-1)=36.8%的可靠寿命称为特 征寿命。 ②中位寿命:可靠度R(t)=50%的可靠寿命称为中位寿命,记为 T0.5 ③额定寿命:可靠度R(t)=90%的可靠寿命称为的额定寿命,记 为T0.9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二、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一)可靠度(有效度) 可靠度:汽车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 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记作R(t)。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二)失效度(不可靠度、累计故障概率)
失效度:汽车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丧失规 定功能(发生故障)的概率。记作F(t)。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九)维修度M(t):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维修时,在规定的时 间内,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概率。
(十)有效度:把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特性转换为效能的一个指标 的参数。
汽车维修工程 三、系统可靠性 (一)系统可靠性的定义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系统可靠性是指工作系统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要求的工 作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蓄电池与 发电机如 何连接?
其系统可靠度为:
说明: a.并联系统的工作寿命总是等于系统中最长的一个零件的寿命。 b.并联系统的系统可靠度总是大于系统中任何一个零件的可靠度。
汽车维修工程 (二)简单系统可靠性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3、串并联组合系统 串、并联组合系统是由串联子系统和并联子系统组合而成如 图1-5所示。为了提高系统可靠度,将B和C两零件相连,构成 并联子系统,然后再与零件A串联组成等效串联系统,如图1-6 所示。
图1-5 串、并联组合系统
图1-6等效串联系统
其系统可靠度为:
RS=RARB+RARC-RARBRC
汽车维修工程
(三)汽车可靠性分配 1、汽车可靠性分配的定义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根据系统设计所确定的汽车可靠性指标值,合理地将指标分 配于系统各单元的设计过程。
2、汽车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作用
(1)通过可靠性分配,确定汽车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2)通过可靠性分配,确定各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3)通过可靠性分配,有利于加强设计部门间的联络和配合。 (4)通过可靠性分配,有利于增强设计者的全局观念。
汽车维修工程
2.故障的分类
⑵按照故障性质分类: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致命故障:危及人身安全,引起主要总成件报废,造成重大经 济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2)严重故障:引起主要零部件、总成严重损坏或影响行车安全, 不能用易损件和随车工具在较短时间内排除。
3)一般故障:不影响行车安全的非主要零部件故障,可用易损件 和随车工具在较短时间内排除。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三)故障概率密度:汽车出现故障的概率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失效度对时间的分布函数。用 f(t)表 示。
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反映了 单位时间的的失效概率。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四)故障率:故障率函数也称失效率函数,是指产品到t时刻为 止未发生故障,在该时刻后发生故障的概率,用λ(t)表示,可 以表述产品在整个寿命期内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计算故障率时,常用当量故障率D表示:
4.掌握汽车故障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1 汽车可靠性概述
一、可靠性简介 (一)汽车可靠性的定义 1、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 ⑴可靠性的四要素: a.产品:整车、部件、零件 b.规定条件:环境条件(气候、道路); 运行条件(载荷性质、种类、行驶速度); 维修条件(维修方式、水平、制度) c.规定时间:保用期、第一次大修里程、报废期 d.规定功能:设计任务书、使用说明书、订货合同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教学内容: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2.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 3.汽车维护工艺 4.汽车修理工艺 5.汽车零件修复方法 6.汽车修理质量管理 7.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 8.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维修 9.汽车车身维修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第一章
教学内容: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汽车可靠性概述 2.汽车故障的类型及其分布 3.汽车可靠性分析
4.汽车可靠性综合评定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第一章
教学目标: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了解汽车可靠性综合评定方法 2.熟悉可靠性基本理论、汽车可靠性的数据采集及 可靠性数据分析 3.掌握汽车可靠性的基本定义及评价指标
一次故障:最初发生的故障。 按原因后果分 二次故障:由一次故障导致发生的相关故障或上一级系统 的故障。
汽车维修工程
2.故障的分类
(1)按故障模式分: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损坏型故障模式 如断裂、碎裂、开裂、点蚀、烧蚀、变形、拉伤、龟裂以受压痕等。 2)退化型故障模式 如老化、变质、剥落以及异常磨损等。 3)松脱型故障模式 如松动、脱落等,特别是螺纹链接件。 4)失调型故障模式 如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干涉 以及卡滞等 。 5)堵塞与渗漏型故障模式 如堵塞、气阻、漏油、漏水以及漏气等 。 6)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 如功能失效、性能衰退、公害超标、异响以及过热等 。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1)寿命试验按试验条件分为: 台架加速寿命试验 试验场加速寿命试验
2)寿命试验按试验性质分为: 储存寿命试验 工作寿命试验 加速寿命试验 3)寿命试验按失效情况分为: 完全寿命试验 截尾寿命试验(不完全寿命试验)
汽车维修工程
§1-3 汽车可靠性分析
(二)可靠性试验分类
4)轻微故障:对汽车正常运行基本影响,不需要更换零件,可用 随车工具比较容易地排除。
汽车维修工程
§1-2 汽车故障类型及故障分布规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二)典型的寿命曲线 ⑴早期故障期(A段) 产品在工作之初,由于设计、制造、装配等方面的缺陷,而发 生早期故障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汽车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很大, 但故障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⑵偶然故障期(B段) 在此期间, λ(t)的变化趋于稳定,接近常数,属故障率恒 定型,相当与正常使用期。 ⑶耗损故障期(C段) 由于老化、疲劳、磨损等原因引起的故障。
汽车维修工程
第1章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二)汽车可靠性发展的历史 摇篮期 二战期间,美军的飞机因飞行故障损失的数量是被地 方击落数量的1.5倍;飞机上电子设备有60%不能正常使用。 奠基期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用雷达因故障不能工作的时间 占全年的84%,也就是说一年当中仅有1.8个月是正常工作, 因此,美国成立了可靠性管理机构,制定了可靠性工程大纲 和标准。 普及期 20世纪60年代,可靠性的研究从电子产品向其他工业 产品迅速推广。 成熟期 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 在强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消费主义思想的支持下,提出 了大量产品的责任问题,可靠性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达到 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