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实例分析(杨经文)
【全面版】新地域主义 以及杨经文作品赏析PPT文档

是把生态建筑扩展到城 市高层的一个雏形。
外墙设计成多面或多
层,依靠关闭或开启某层以
适应不同的气候,降低能耗。
双顶屋
双顶屋位于马来西 亚吉 隆坡橡胶种植 园的附近 ,位 于赤
道地带,北纬度, 东 经101,海拔22 米。全年无明 显季
节变化,属热带雨 林气 候。 白天通常 阳光普照,气 候温
暖,平均温度为 26~ 32℃。太阳辐 射严重。主导 风向: 南风和东南风。
造适应外部环境的低能耗建筑.
不要盲目抄袭异域化风中格,获要突势出’地域文传统化的席特点卷,要而有来自己时的风,格处。
"主建导筑风是向无:机南的风,植于和物东是‘南有风弱机。的势. ’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
生态建筑,是根据内当在地的的自然活生力态环,境,没运有用生明态学确、的建筑发技术展科方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
相关因素之同间时的关具系有,良使建好筑的和室环境内之气间候成为条一件个和有机较的强结的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
人主白们导天居 鹅风住宾向生馆:生活活的南物 的的设风环计气环和境继东候 境舒承南调舒适了风,中节 适。使国能 ,人传力 使、统建园, 人筑林以 、与与满 建自岭然南足 筑生传人与态统们自环园境林居然之设住生间计生态形的成精一华个,良中性庭循以环壁系山统瀑杨布经为主文景的的设焦点计,原形则成别—有—洞天在的岭南风情,整体
生态建筑案例1

生态建筑实例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缓冲层策略:热缓冲中庭(边庭)
在的设计中比较明显的算是在南向的一 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虽然那只是一个位 于建筑南部的边庭,但是其物理功能内涵较 之传统的位于建筑内心的中庭要丰富。其基 本概念如图所示:在冬季,该中庭是一个全 封闭的大暖房。在“温室作用”下,成为大 开间办公环境的热缓冲层,有效地改善了办 公室热环境并节省供暖的能耗。在过渡季节, 它是一个开敞空间,室内和室外保持良好的 空气流通,有效的改善了工作室的小气候。 在夏天,中庭南窗的百页遮阳板系统能有效 的遮蔽直射阳光,使中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 凉棚。中庭南侧为全玻璃外墙,上部开设了 天窗,从而利用中庭顶部的反射装饰板,保 证开敞办公室的天然光利用。设计小组还认 为中间的“光廊”采用了一部分天空光线, 帮助提高设计室的天光照度。 生态建筑实例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缓冲层策略:遮阳板系统
生态建筑实例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利用自然能源策略
太阳能的利用: 使用一部分太阳能光电板为 设计楼的报告厅的照明与电器系 统提供电能。
深井水利用 设计小组认为大地所蕴含的热 量和温度是一个恒定、安全的可替 代能源从而是很值得利用的。而目 前在对大地能量的应用中,深井水 回灌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案。
生态建筑实例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新校园
生态建筑实例
诺丁汉大学新校园
生态建筑实例
生态建筑实例—国内篇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生态建筑实例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 “生态建筑示范楼”是这个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示范工程 之一,也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实验办公楼,位 于上海闵行区申富路568号该院的科技发展园区内,占地905 平方米,建筑面积1994平方米,高17米,建筑主体为钢筋混 凝土框架剪力墙,斜屋面结构,南两层,北三层。于2003年 12月动工,2004年9月竣工,11月通过工程验收。 总体技术目标达到综合能耗为同类建筑的1/4,再生能源 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舒适、健 康,建筑节能率高达75%。“示范楼”集成了国内外大量的 多种形式的最新生态技术产品,形成了自然通风、超低能耗、 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 源回收、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实现建筑一 体化匹配设计的应用。
建筑大师杨经文

谢谢
12级装饰3班 史荣荣
植物栽培从楼的一侧护坡开始,然后 螺旋式上升,种植在楼上向内凹的平台上, 创造了一个遮阳且富含氧的环境。受日晒 较多的东、西朝向的窗户都装有铝合金遮 阳百叶,而南北向采用镀膜玻璃窗以获取 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柔和的光线。办公空间 被置于楼的正中而不在外围,这样的设计 保证良好的自然采光,同时都带有阳台, 并设有落地玻璃推拉门以调节自然通风量。 电梯厅、楼梯间和卫生间均有自然通风和 采光。考虑到将来可能安装太阳能电池, 遮阳顶提供了一个圆盘状的空间,被一个 由钢和铝合金构成的棚架遮盖着。
位于雪兰莪州的15层高 的办公楼,建筑面积10340 平方米,是一家电子和办公 设备公司的总部。建筑物在 内部和外部采取了双气候的 处理手法,使之成为适应热 带气候环境的低耗能建筑, 展示了作为复杂的气候“过 滤器”的写字楼建筑在设计、 研究和发展方向上的风采。
梅纳拉商厦的简介
杨经文的建筑
引入的生态技术
建筑可持续性的思考
当今建筑业的一大潮流是设计可持续性的建筑, 可持续设计成为公司核心技术的实例比比皆是。 为什么可持续性设计变得如此重要?60亿的人 口、飞速增长的能源价格、天然气的短缺、建筑业主 的期望,也可能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规则,这一切促使 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要把能源问题看成自己的问题。 最后,在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过去二十年 国家建设的中心,绿色环保也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 很多主要的建筑设计院已经开始努力去解决如何进行 节能高效设计的问题。
杨经文的建筑
之新加坡住宅
杨经文设计的新加坡住宅
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 用绿色覆盖建筑,用形体讲 究生态,从外部技术到体型 设计,始终追求建筑的生态 性,在喧嚣社会树立一种建 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将绿色 与生态贯穿于设计的思路之 中。
生态建筑案例1

生态建筑实例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新校园
生态建筑实例
诺丁汉大学新校园
生态建筑实例
生态建筑实例
杨经文:新加坡展览塔楼
生态建筑实例
杨经文:新加坡展览塔楼
生态建筑实例
杨经文:新加坡展览塔楼
生态建筑实例
杨经文:新加坡展览塔楼
生态建筑实例
杨经文:新加坡展览塔楼
生态建筑实例
杨经文:
杨杨杨经文在热带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生物气候学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大体上有下列几个 方面: 1、在高层建筑的表面和中间的开敞空间中进行绿化。他认为建筑物用大量植物覆盖不仅 能减少所在地区的热导效应,还能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几一氧化碳。 2、沿高层建筑的外面设置了不同凹入深度的过渡空间。它可以是遮荫的凹空间(广场大 厦、吉隆坡、1986),凹阳台(包斯泰德大厦),凹入较大的绿化平台(梅拉纳商厦、雪 莱俄、1992)。这种手法不仅丰富了呆板的建筑外表,并且在阴影区提供了开窗的客观可 能性,阳台和大平台创造了让人们可以在高层建筑的上部走到室外,直接地接触室外环境。 这可以说是在更高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 3、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设计中根据太阳从东到西各季节运动的轨迹,将格片 做成不同的角度,以控制不同季节和时间阳光进入的多少。在屋顶上有了这样一个遮阳格 片后,使得屋面空间成为很好的活动空间,如设置游泳池和绿化休息平台,同时由于层面 减少暴晒,有利于节能。 4、创造通风条件加强室内空气流动,降低有日晒引起的升温。对于不设中央空调的建筑 物来说,利用自然风能带走热气,可明显的改进居住环境和节省能耗。 5、平面处理上主张把交通核心设置在建筑物的一侧或两恻。一是利用电梯的实墙遮去西 晒或东晒;二是让电梯厅、楼梯间和卫生间有条件自然采光通风。特别是电梯厅可以给人 们眺望窗外,意识到所处的高度,并可减少照明和省区防火所需的机械风压设备。 6、外墙的处理上除了做好隔热,他还通过研究,建议采用墙面水花系统。这办法可以促 进蒸发以冷却墙面。
杨经文_城市类型_生态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思想述略

)*+ ,-&.$
“8-9+$ 2,0%” %&’(’)*&+( /8/2+*$+9*(*2,
?%$ @%+$) 9*’&(*;+2% %$%-), /+:*$)
!
出
“ 城市类型” 生态可持续建筑的提
千百年来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从未停 止过对自然的索取, 其生存条件的改善, 社 会的进步和现代文明的形成无一不是建立 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基础之上。 这种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方面使人类利 用太阳能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认识水平得 到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世界 上许多地区资源被过度开发,环境问题日 益显著的社会状况。因此上个世纪中叶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经提出, 便在全球 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国际建筑界也由此 开始了对以整体节能和与环境共生为设计 目标的“生态建筑”的探索。 早 期 的“ 生 态 建 筑 ”实 践 多 以 小 型 住 宅为研究对象。建筑师们主要倡导综合考 虑能源问题,探索与自然环境进一步融合 的新建筑形式。在石油危机爆发以后的一 二十年内曾经出现了大量的太阳能房和覆 土建筑。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获得极大丰富的同 时, 也不得不面对由此导致的人口密集、 交 通拥挤、 环境污染、 绿地紧缺等一系列社会 问题,各行各业都逐渐认识到了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 建筑界也普遍意识到, 仅 仅停留在小范围的个案研究是不能解决现 代城市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困境的。 因此, 研究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通过建筑手段 探讨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途径与对 策,促进城市内各类型建筑的生态建设与 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许多建筑师关注的焦
70(8-8 9/(. 和 吉 隆 坡 的 伯 斯 特 大 厦
生态建筑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设计问题研究摘要:随着人们逐渐对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人们更注重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近年来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建筑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把人、建筑、自然三者融合为一体,从而保证所建筑的空间具有舒适、合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优点,所以对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不仅要从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方面进行考虑,还要从对人的健康影响及选择环保健康的材料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实现生态建筑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从而实现建立生态化城市的理念。
文中对生态建筑的涵义进行了说明,并对生态建筑设计目标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从而达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态建筑;适宜技术;建筑设计前言生态建筑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建筑理念,同时也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即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合理的配置资源,从而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并实现人们所生活居住空间的健康、舒适、高效,从而达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地的不同自然环境进行合事的安排和组织,并解决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从而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其构想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契合,相信生态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1 生态建筑的涵义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现在有一些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这些建筑基本不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是在节约经济的条件下达到原生态的目的,但这类建筑虽然具有生态化的特点,但其达不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缺乏可持续性,所以不适宜普遍性,另外,不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也不符合可持续的生态观。
浅析杨经文生态建筑设计环境

浅析杨经文生态建筑设计环境摘要:杨经文在建筑设计中,成功地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结合,从分析生态、环境、气候出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节能建筑。
本文论述了其生态建筑特点和建筑技术评价指标。
关键词:生态设计通风垂直循环系统垂直景观杨景文先生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
早年,他毕业于英国AA建筑学院,在剑桥沃尔夫森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早在沃尔夫森学院,他的研究课题就是建筑与环境。
根据研究需要,他学习了生物系的课程,对生态学和生物系统的特性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那以后,他一直在研究建筑的生物气候学,不仅写专题论文,还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1996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生物化学上被认为是一本入门书的骨架》的书,这标志着他的生物气候学建筑设计理论的全面成熟[1]。
作为现代马来西亚建筑师的代表,杨经文以传统作为出发点,把传统与现代化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了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新建筑。
并在其建筑中注入了生态的理念。
认为传统有封建性和保守性,但“传统不仅仅是沿袭物,而且是新行为的出发点,是这些新事物的组成成分”。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是其文化走向现代化的立足点、出发点、根据地。
传统是过去的现代化。
它在所形成那个时代是现代派。
现代化就是未来的传统”。
传统的进程是去粗取精的选择过程。
“由于任何文化都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所以任何文化的现代化,都是自己传统的现代化,任何现代化的文化,都包含着自己的传统在内。
“某些外来传统之所以被人接受,归因于它们明显的优越性”,但“西方的现代化文化,是现代化了的具有西方传统的文化”,并无普遍性。
在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碰撞中,有一个排斥、选择、接受、融合的过程[2]。
如何在建筑创作中将本土文化与国际风格相结合,杨经文等马来西亚建筑师们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马来西亚化。
基于以上观点,开创了马来西亚生态建筑设计的新理念。
生态建筑(杨经文)

3.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 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 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 全被封闭 4. 每层 办公室都设有 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 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 通风的程度 5. 所有楼 电梯和卫生 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 风
6. 屋顶露台由钢和铝 的支架结构所覆盖, 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 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 顶(远期有安装太阳 能电池的可能性)提 供遮阳 和自然采光
MBF大厦 梅纳拉TA1大厦 BATC(商务及高技术)大厦 中国国际少年大厦
杨经文与生物气候学
杨经文提出的“生物气候摩天大楼”( Bioclimatic Skyscrapers)的理论和 实践明显受到了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影响。 杨经文在Wolfson学院期间,研究课题为建筑与环境学。因课题需要学习 了生物系的课程,对生态学和生物系统的特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一直致 力于建筑的生物气候学的研究与实践。他针对世界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多和能 源资源有限的状况强调节能,并特别研究了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 生物气候学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便是杨经文对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改革 与完善。生物气候学方法并不能在高层建筑中完全取代电器设备与系统。杨 经文认为,在温带、炎热的夏季还是需要空调制冷,冬季仍需采暖。如果建 筑中考虑了生物气候学方法,就可以把一年中不需要空调与采暖设备的时间 延长到八个半月,这样,就能比那些没有考虑生物气候学方法,一年四季都 需要电器设备与系统的建筑节约很多能源,这就是生物气候学方法最可取之 处。 生物气候学建筑是生态建筑的前奏,它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完全生态的、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具有最低能源消耗的生态学的建筑
杨经文
——生态建筑的缔造大师
杨经文个人简介:
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维利亚是欧洲最热的城市,夏 季最高温度常高达45℃,昼夜温 差可达20℃以上,夏季降雨量极 少。 在这个设计中,气候条件是决 定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尤其 是博览会在夏季举行。对气候 和生态得考虑是最根本的出发 点。如果用常规意义上得空调 手段,将消耗大量能源。英国 馆采用了遮阳帆和一面巨大的 瀑布墙以及其他诸多建筑元素, 并将它们有机地综合起来对气 候做出反应
外墙与展馆主体间的缓冲空间
塞维利亚基本气候条件图
展览会期间塞维利亚日照分析图
热量控制原 理示意图
遮阳装置(节能与造型)
瀑布墙(可透射自然光)
对建筑师的环保倡议:
(1) 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环境产 生这样那样的 影响 ,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将这些影 响最小化。 (2) 任何能够节约能量、降低总能耗的设计行为,都 是绝对有益的行为。 (3) 应该避免使用氟氯碳化合物和卤化物,不鼓励使 用氟氯碳氢化合物。 (4) 应该尽可能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废弃物,避免轻易 抛弃废弃物。 (5) 只要可能,避免使用已经确定会造成危害的物质, 像石棉、铅和六六六等。 (6) 严格遵守相应的健康和安全法规,以免对使用者 造成不利影响。 (7) 建筑的物理舒适标准应该仔细评价,并以促进使 用者的健康和保证建筑运作能耗最少为准则。 (8) 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
The End
Thanks
建筑入口外观
建筑西向外观
主要(生态)设计特征:
1. 空中花园从一个三 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 开始,沿建筑表面螺 旋上升。 (平面中每三 层凹进一次,设置空 中花园,直至建筑屋 顶) 2. 绿化种植为建筑提 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 间
3.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 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 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 全被封闭 4. 每层 办公室都设有 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 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 通风的程度 5. 所有楼 电梯和卫生 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 风
10. 一套自动检测 系统被用于减 少设备和空调 系统的能耗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塞维利亚博览会英国馆 西班牙
简介:
•建筑名称:British Pavilion •建造地点:西班牙 塞 维利亚 •竣工时间:1992年 •建筑规模:2800 ㎡ •设计者:Nicholas Grimshaw&Partners
6. 屋顶露台由钢和铝 的支架结构所覆盖, 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 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 顶(远期有安装太阳 能电池的可能性)提 供遮阳 和自然采光
7. 曲面玻璃墙在南北 两面为建筑调整日 辐射得热量。
8. 中庭 使凉空气能通 过建筑的过度空间 9. 被围和的房间形成 一个核心桶,通过交 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 黑暗空间
生态· 建筑
——— 对建筑பைடு நூலகம்持续性的探讨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 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 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 …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 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 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 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 与参与。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 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 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 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米那亚大厦,马来西亚
简介: 1. 建筑师:杨经文 2. 建成日期: 1992年8月 3. 地点:马来西亚 4. 建造费用: 590万英镑 5. 主要特征: 30层(163米)高圆柱体塔楼 6. 气候区:亚热带
图1 建筑外观,选自《Archite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Bioclimatic Building Design》 P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