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
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朗诵。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
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解读鉴赏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4、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4、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6、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四、对比归纳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填写表格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训练能力指点方法五、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
巩固延伸板书设计:大江千古风流人物故垒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惊涛意境江月周郎风采功业向往古代英雄情感感慨壮志难酬《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四,教学设想: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
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牛牛范文】皆情语" 。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感知全文: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__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
__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__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
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
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
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
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写教案不能一模一样,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慧才智和制造力,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悟思想。
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2、难点:苏轼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时教:一课时。
教学课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发《东破突围》给学生)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解题1、以提问方式复习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2、关于豪放派词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
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进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后来渐渐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
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3、让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_“乌台诗案”,他最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害,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
导入
展示王者图片,学生分享周瑜小乔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兴趣。
学生进入状态,跟随教师思路进入新课。
新课学习
介绍作者
介绍背景
解题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作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文学理论等领域负有盛名。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重点
通过诵读与对比鉴赏,感受词作魅力,掌握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
难点
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和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情怀。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点拨法、比较法、提问法
板
书
设
计
1.雄奇壮阔的赤壁景(写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2.2.壮志难酬的郁愤情(咏史)
3.洒脱高雅的人生境(抒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阶段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读解决字词再读把握情感
抓住关键字词,学习诗词鉴赏技巧,打开理解诗词的大门,从而顺利进入诗词渲染出来的意境。
引入对比鉴赏,抓住词人情感,体会苏轼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情怀,落实教学重点。
给重点字词注音,诵读诗歌。
小组分析讨论,回答问题,并笔记重点内容。
思考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巩固提高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读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二、问题思考(见课件)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四、意境分析: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
(内容见课件)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
(师生问答、讨论)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这样解释对不对?[这样解释不对]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时,40分钟)教与学的目标1、了解历史题材在诗词作品中的处理方式;2、明确即景抒情与借古事比今事两种抒情方法的各自长处。
教与学的时间预设一课时(40分钟)教与学的过程预设一、组织教学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说自己的民族历史有多么多么悠久,今天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预设学生的答案:提供经验教训;丰富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等)大家的回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回答是这样的:“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一旦我们被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深深触动,我们就会激情澎湃、情难自已。
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激情记录下来,我们就称之为怀古诗词(板书:怀古诗词)。
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历史题材作为题咏的对象。
本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样类型的两首宋词。
二、文本研习1、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正音(如“了”、“纶”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意正音(如“佛”、“仲”等)。
2、学生齐读两首词。
3、交流初读感受此环节起激发兴趣的作用,为接下去的分组研习作准备。
可以从“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你觉得哪一首比较容易读懂?”这样的浅易问题入手。
确定班内四组同学的大致“倾向”,“暗示”两首词的显著差异。
4、分组自主合作研习把班里同学分成两组:第一组合作研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是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1题,主要研习这样4个小问题(刚好对应4个直列):(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咏的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指明作者写作的地点,词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各是什么)(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对周瑜有何评价?(说出具体理由)(3)这首词的上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有什么作用?(4)请从写景的角度变化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说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写景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宋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迥异。
第四模块的第二单元所选的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融景物、感喟、哲理于一体,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境界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要反复吟诵,努力传达词人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其声律之美。
知人论世,加深对词人及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从炼字的角度引导大家进入词的境界,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鉴赏诗词的语言美,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学会深入探究文本,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品味词的意象意境;熟读背诵。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与处理:
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题材,诗人们通过这些诗词向读者展示
了许多人生感怀。
怀古诗词有许多共通之处,本课将以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境,感悟诗人深沉的思考,从而学会如何鉴赏怀古诗词。
在教学中把朗读和鉴赏重要词语和句子放到中心环节,以读带动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已具备鉴赏诗歌的初步能力,但是对语言的感悟,诗歌意境、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把握还很薄弱。
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苏轼的杰出才
能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苏轼的崇拜感。
)他是一个不可救
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
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
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他是谁?
二、读过渡语:让我们怀着这种崇拜的心情一起去拜读苏轼的千古名篇《念奴
娇赤壁怀古》。
有人说读苏轼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就来美美的读一把。
读诗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
朗读诗歌的最高
境界是吟读诗歌,吟读诗歌就是要求读的味道更足,情感更浓,意境更
美,慢而有拖音。
1、学生按要求先自渎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如音乐一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时而平缓,时而急迫的高低变化,感悟在波澜起伏中蕴涵着诗人纵横跌宕的情感。
4、学生齐读一遍。
三、品(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诵读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
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
1、感受上片意境之美:(用文中的短语概括眼前之景;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品味语言之美。
)
问题1:同学们从文题看文本是一首怀古诗,那么怀古诗一般的写作思路怎样?讨论后归纳总结(眼前之景----所思之人----抒己感想)
问题2:苏轼如何写眼前之景的呢?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问题3:诗人笔下的景色美吗?你认为那个字最有表现力?(引导学生鉴赏“穿拍卷”感受诗歌语言的精妙。
)
问题4:那否用词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画面特征?
答案:江山如画
2、体悟下片情怀之美:(概括英雄事迹及英雄特征,探究作者有那么多的英雄可以怀念,却为何只怀念周瑜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呢?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问题1:地灵方能人杰,面对如此江山美如画,作者想到了哪位俊杰?
周瑜
问题2:诗人写了周瑜哪些事?请用原文回答。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问题3:这些诗句写出了周瑜哪些特点?
答案:风流儒雅功成名就
问题4: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为何周瑜成了诗人笔下的主角?(此问难度较大,可以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周瑜的相关历史材料从年龄、婚姻、外貌、职位、际遇来分析,让学生感知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的失意)
问题5:诗人借眼前的江山如画,想到历史上风流儒雅的周瑜难道仅仅是抒发被贬的失意吗?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包含的深意。
(难度较大,需知人论世,可结合苏轼思想探讨。
)
答案:学生自圆其说,能扣住“旷达”,言之成理即可。
四、悟
拓展延伸:“苏轼我想对你说”(苏轼这样一个历经磨难而仍能保持自我,昂然而立于中国历史之上的大词人,不让你感动吗?如果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苏轼飘然来到你的面前,你最想对这位大词人说点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霖铃》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
2、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六、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写景壮美
思人风流
抒情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