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总复习纲要
大二世界近代史复习知识点

大二世界近代史复习知识点近代史是历史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从17世纪开始到现代社会形成的历史进程。
大二世界近代史是大学本科阶段的必修课,它涵盖了近代国际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大二世界近代史的复习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近代世界体系变革1. 西方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结束了欧洲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确立了以君主国家为基础的现代国际体系。
2. 巴黎和会:1814年至1815年,由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和英国四强国在拿破仑战败后召开的会议。
通过重新划定欧洲国界,确立了以平衡势力为基础的体系,维持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3. 一战后的巴黎和会: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和会。
通过《凡尔赛和约》等协议,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和领土调整,导致了二战的根源。
二、近代国际关系1. 帝国主义扩张: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对其他弱小国家进行殖民、控制和经济剥削,形成了帝国主义体系。
其中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主的列强争夺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行为尤为突出。
2. 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近代历史见证了农民工业化和商品经济的崛起,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工业产量大幅增长,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要经济模式。
3. 国家民族主义的兴起: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推动了许多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进程。
其中,德国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以及巴尔干半岛民族问题都是该时期的重要事件。
三、世界大战和国际合作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由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经济崩溃,并最终导致了多个帝国的解体。
2.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由法西斯德国、日本及其盟国挑起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战争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结束后全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复习

资本主义的产生:文艺复兴(思想基础)
含 义: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以人性反对神性,以 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时 间: 14—17世纪 开始国家:意大利 核 心:人文主义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但丁——《神曲》;
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历史意义: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 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的作用,是新兴资产阶 级的愿望。
发动对外战争,多次打 统治,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大革命
败反法同盟,维护革命 思想。但他的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国家的主权,
成果。
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反抗。
1815年,拿破仑在滑
他的一生对19世纪的法国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
铁卢战役中被反法联盟 影响。
的军队打败,退出历史
政治舞台。
工业革命
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
内容方面: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巩固了资 产阶级革命成果。
性质相同:都追求自由平等,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都 是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相同: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方式手段:暴力、立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文 件 制定机 构
内容
意义
《权利法案》
国会
以法律形式对国 王在经济政治等方 面的权力进行了明 确的制约,确立了 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的基本原则,并对 公民应有的权利作 了明确规定。
不 内容 同
俄国以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方的方式进 行。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 主义工商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等方式进行。
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革命或改革, 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 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世界近代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1.八月法令:八月法令是1789年8月由法国大革命中的法国国民制宪议会决议的包含19条法令的一系列法律条文,该法令实际上从法律层面上废除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被视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
2.最后协定书: 为了把政治和领土状态恢复到1792年以前,维也纳的主谋者、名符其实的会议主席、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与会国草拟并通过了《最后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规定了许多国际关系的准则。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的有关决定,建立了关于莱茵河自由航行的中央委员会等相应的执行机构,确保国际法有关规定的实施。
3.预定论:叙述长老教会与改革宗教会的信仰,它是将改革宗信仰表达得最完全的信条,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人的命运是上帝安排好的,无法变更。
人无法预知上帝的预定,人们不能以任何方式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除非正在过选民的生活。
4.热月政策:热月党人原是反罗伯斯比尔的各派人物的暂时结合,并无统一纲领。
他们代表在革命中形成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利益,执政后实行的主要是原丹东派的主张。
主要代表人物有塔利安、弗雷隆、巴拉斯等5.克伦威尔:奥弗·克伦威尔,公元1599~公元1658,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曾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6.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拿破仑战争后“自由派”这一政治名称的派生术语,是以启蒙思想原则为信念的意识形态,强调维护公民自由权利,如私有财产和人身权利、思想言论自由等。
7.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宪法于1889年为明治天皇所颁布,亦称“明治宪法”,这部宪法是以德国宪法为蓝本所制定的,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并确立了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近代天皇制,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
8.因信称义:按基督教教义,人自犯有原罪以来,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救赎.因而不能自行有正义的行为.成为正义的人,成为正义的人只能出于上帝的拯救而获得。
世界历史上册线索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

世界历史上册线索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上)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出现两个标志: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文艺复兴。
⑴背景: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②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⑵性质: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实质上时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⑶兴起:①开始国家:14世纪的意大利。
②代表成就:代表人物国籍成就评价诗人但丁意大利《神曲》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和批评。
画家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莎士比亚把艺术创作何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⑷发展:①时间和范围: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②代表成就:戏剧: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⑸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但后期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2、新航路的开辟。
⑴背景:①原因(P60):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资本家需要黄金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黄金购买更多的奢侈品)。
这是基本动力。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马可•波罗行纪》流传,使欧洲人陷入“寻金热”之中,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商业危机: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阻隔了东西方商路,迫使欧洲人不得不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苏州市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

人教版《世界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走近近代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从酝酿、产生到发展的历史。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原来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的世界,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和殖民扩张所打破,为人类逐渐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和“电气时代”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23课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马基雅维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
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在1513年写作完成。
该书主要论述为君之道,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
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
君主既要会遵循法律又要凭借暴力来进行统治。
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
所提倡的政治权术及强权政治,完全排斥道德。
他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博丹博丹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著有《国家论》,他认为国家是主权力量对无数家庭及共同事务的公正处理,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
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国家主权包括立法,宣战,缔结条约等。
博丹还把法治的原则纳入国家定义中,认为国家应按法律来治理,而且附带说明君主的权利是有限制的。
黎塞留黎塞留是17世纪法国的红衣主教,在路易十三统治时期,他是法国的首席大臣。
黎塞留执行“国家利益在上”的政策,把国王和国家视为一体。
他把加强绝对君主专制和把法国建成欧洲最强国视为两项基本国策,使用高压手段治理国家。
在他的领导下,贵族叛乱和宗教冲突再次粉平,工商业有所发展,专制王权得到巩固,法国恢复了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席卷了大半个欧洲。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提亚企图巩固他在波西米亚的权势,“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路德教】: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
1529年,由马丁·路德创立于德国。
其思想主要包括:①因信称义,认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
②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
③人人皆祭司,主张教徒平等。
④简化宗教仪式,建设廉洁教会。
1546年,德国新教与天主教诸侯国发生战争。
1553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合约,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至此,路德教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英国国教】: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
又称安立甘宗。
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
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
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
英国国教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清教徒更是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加尔文教】: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的新教。
16世界30年代中期,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转移到日内瓦,领袖是约翰·加尔文。
加尔文神学思想的核心是预定论。
加尔文的圣礼体现了廉俭和平等的思想。
圣礼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两种。
加尔文教教会神职人员大量减少,只设长老、牧师、教师、执事四职。
1541年,加尔文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法国的胡格诺教派、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徒,都是加尔文派的教徒。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结果】沃姆斯敕令:1521年4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城帝国会议上颁布的一项敕令,主旨在于反对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及其教义。
路德本人也应召与会,双方进行了两小时辩论。
教皇利奥十世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要求帝国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静止传播路德的说教;路德据理力争,拒不悔恨,后避入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瓦特堡。
奥格斯堡合约:1529年帝国会议在斯拜尔召开,重申了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派诸侯拒绝接受该决定。
世界近代史复习知识要点

《世界近代史》复习知识要点中阳楼初中胡建军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1、文艺复兴:①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②指导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③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④时间与范围:14世纪首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⑤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神曲》达﹒芬奇意大利画家。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⑥影响:(1)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2)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①最早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②航海家和航线: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
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③意义:(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⑶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殖民侵略和掠夺。
④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不同评价: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进步性。
⑤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A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显示国力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追求财富。
B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总共七次,每次都有几百条大船,两三万人,规模很大;而新航路开辟时,各个航海家航海次数少,每次都是几到十几条小船,规模较小。
C时间早:郑和从1405年就开始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D影响也有不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开辟新航路则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总复习纲要一.一个社会,三个内容:世界近代史从1640午英国资产阶级革争开始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约277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讲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
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工人运动史):讲的是无产阶级从产生、发展、壮大以及登上政治舞台,进行夺权斗争,最后取得部分胜利的历史。
③民族解放斗争史:讲的是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英勇斗争的情况。
二.两个时期,三个特点:世界近代史以1871年巴黎公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l870年普法战争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其特点是:①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资产阶级专政代替封建专制,在欧、美、亚产生了资本主义国家。
西欧是资本主义发源地,随后资本主义就从西欧发展列美、亚洲。
如: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随后美、法也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突破了西欧发展到亚洲和东欧。
如: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进行明治维新,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普遍建立起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如: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列19世纪上半期完成;其后,法美也进行了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岌展了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增强。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代替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由形成、发展到壮大,由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由捣毁机器发展科独立工人运动,登上政治舞台:以致于产生科学共产主义,建立起国际工人组织。
2.从187l年巴黎公社到“一战”结束,是资本主义衰落时期,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时期。
其特点是: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逐渐出现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出现金融寡头,建立起大资产阶级专政,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如: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出现,“一战”的爆发。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就是电气化时期,如发电机、电灯、内燃机、电话、电报的发明,使得在科学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工业发展又有巨大的长进,由于生产规模愈来愈大,因而集中程度也就愈来愈高,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从而产生了垄断,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时期。
③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更加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深入群众,因而无产阶级就要起来推翻资产阶炙统治,建立无产阶故专政,巴黎公社就是划时代的革命。
巴黎公社失败后,各国建立无产阶饭政党,在此基础上,1889年建立起第二国际,1903年产生了列宁主义,使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三条线索,四个转折点:(一)三条线索:1.资本主义这条线,讲的是资末主义产生、发展、衰落,进入帝国主义。
①17世纪中期是资来主义制度产生时期,标志是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世纪英国处在封建关系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中。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大西洋沿岸,对英国工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毛纺织业成为全国性工业,建立起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阻碍,于是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在革命中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②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制度开始建立,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
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解放了生产力,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使英国首先产生工业革命,第一个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的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确立。
③18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美洲建立,标志是1775一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
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其发展,于是产生了独立战争,建立起美利坚合众国。
资本主义制度在美洲建立。
④18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进一步确立,标志是1789一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的统治。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由于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三次推动和挽救了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是世界史上一次资产阶级完全战胜封建贵族的革命,后来拿破仑对欧洲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削弱了当地的封建势力,使欧洲许多国家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动。
⑤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标志是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大、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根本矛盾日益暴露,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⑥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内胜利和确立时期,标志是186l —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以及70年代德、意的统一,他们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在欧、美、亚洲确立起来。
⑦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开始衰落,标志是巴黎公社的建立。
巴黎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次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⑧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开姑向帝国主义过渡,最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标志是世界上主要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德、俄、日等)进入帝国主义后,为瓜分世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⑨20世纪初,是帝国主义危机的开始,标志是1914年一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大战中,德国爆发了革命,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近代史结束。
2.无产阶级这条线,讲无产阶级的形成,壮大和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及夺权斗争。
①19世纪30—40年代是欧洲独立工人运动兴起和登上政治舞台时期,标志是183l、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②19世纪40年代是科学共产主义诞生时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同时法国工人举行六月起义,这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
③19世纪60年代是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加强,标志是1864年第一国际的建立。
④19世纪70年代是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标志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
⑤19世纪80年代是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是在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党的基础上产生了第二国际。
⑥19世纪90年代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泛滥,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产生了修正主义。
⑦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列宁高举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大旗。
3、民族解放运动这条线,讲的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英勇斗争情况。
①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特点:a.从任务看一反对最早的殖民主义统治者;b.从性质看一属独立战争,主要力量是奴隶,最后都获得独立;c.从作用看一摧毁西班牙、葡萄矛的殖民枷锁,建立了一系列独立国家。
②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特点:a.从任务看一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主要是反英;b.从性质看一是农民起义,基本力量是农民、手工业者,以农民战争形式出现,并且蒂有宗教色彩。
c.从作用看一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打击了封建主义和殖民统治者。
尤其是英国。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特点:a.从任务看~反帝反封建;b.从性质看—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c.从作用看一在亚洲掀起了第二次革命高潮,在非洲打击了英、意帝国主义,在墨西哥推翻了迪亚新反动政权,打击了美国;d.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如:1908牛印度孟买工人总罢工,1914年墨西哥工人组织“红色大队”。
(二)四个转折点:1.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自由资本主义由上升时期开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它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开始衰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自由资本主义进人帝国主义的转折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日益发展,集中程度愈来愈高,于是产生了垄断。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它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改变了世界历史方向,划分了整个历史时代。
四、四对矛盾:1.资产阶级、人民群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因为封建专制主义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贵族剥削人民,尤其是农民,因此就有这对矛盾,这对矛盾表现为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如: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对革命起了领导作用,人民群众起了很大作用。
2.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为资产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必然有矛盾,这对矛盾表现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在大机器轰鸣声中,生产力迅速提高,欧美各国率先步入工业社会,但大机器生产的结果,又孕育了资产阶级的天敌一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化过程中无产阶级的悲惨际遇,导致各国逐步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早期反抗斗争(捣毁机器等),当无产阶级在严峻现实面前渐渐意识到上述幼稚的举动并不能根本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为了寻求自身的解放,便开始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无产阶级有能力推翻资产阶级,其后,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阶级便充当了一革龠的主要动力,以自己的行动,要求和影响了这次革命,使其深深打上了无产阶级的烙印,促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出现了一种正比例效应:工业革命愈深入,无产阶级的队伍便愈壮大;无产阶级的队伍愈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便愈广泛;马克思主义传播愈广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便愈尖锐复杂,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当作主要敌人的结果,导致其革命性的逐渐衰失,开妊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妥协的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则产生了1864年的第一国际,最终又推出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出现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具有推翻资产阶级的实力,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巳发展到社会主义发生的地步。
此后便进入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尝试时期,并终于在1917年产生了十月革命,推出了社会主义的苏俄。
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殖民主义者的矛盾因为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掠夺剥削,人民必然起来反抗,这对矛盾表现为被压迫民族要起来斗争,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推动,又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和市场问题日趋紧张,作为一个世界性运动的资本主义发展大趋势,促使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巨额利润,匆匆奔走于世界各地,以廉价的工业品和“船坚炮利”的物质文明打开亚、非、拉各国的门户,换取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市场,在撞击和破坏亚非拉旧有经济体系的同时,也给这些地区注入了新的生产因素,但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干方百计阻挠这些因素的正常发展,迫使这些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样一来,又产生了世界近代史的一大矛盾——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民族解放运动遂应运而生,以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为开端,到19世纪中期,则出现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全面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