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习题1
语文:1.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Ⅴ.课后巩固练习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2分)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五、考试题(18分)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课文练习题

再别康桥课文练习题再别康桥课文练习题《再别康桥》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再别康桥课文练习题,更多相关资讯,请访问(/wenxue)。
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再别康桥》习题1

再别康桥》习题一、根据课文填空。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二、说说黑体词表现的意境。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满载一船星辉三、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 .一个/ 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四、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
B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五、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被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诗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______________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轻的我走了,__ ;________________ ,。
六、类文阅读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的执著。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篇一」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河畔揣靡云彩神采飞扬B.斑谰漪轮诚恳开肯土地C.溶解融化悲愤奋勇向前D.家圆山峦犹郁犹豫不决2.下列音节划分不当的一项是A.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B.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C.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D.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下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B.我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C.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4.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í)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xiào)C.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ù)D.在星光斑斓里放歌(bān làn)5.诗歌为了诗意浓郁,节奏和谐,常使用倒装句,请把没用倒装的一句找出来。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6.对《再别康桥》一诗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放歌破坏这宁静的美景B.因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个诗人C.因为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D.因为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7.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一句运用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过程。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一句通过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结果。
C.“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珍珠般的水珠由小变大的过程。
D.“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这沟死水已成为肮脏污浊的乐园,蚊子肆虐的天堂。
8.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阴护住。
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
”在《再别康桥》中,他把河畔的金柳比作“_________________”;以拟人的的手法写出了河中“长长的水草”“ 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诗人徐志摩对康桥具体感受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课后习题(含答案)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
(4分)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
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
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 (当时、昔日)的梦。
(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
《再别康桥》全文简析及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再别康桥》全文简析及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引导语:”的这首《》可谓美到极点,那柳,那潭,那桥,都是夏日里最美的风景。
《再别康桥》更是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简析及基础练习题。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再别康桥练习题1

《再别康桥》练习题及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填空。
(1)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
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 ______,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品味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5~7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再别康桥练习题

再别康桥练习题再别康桥练习题《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 ) 长篙( ) 漫溯( ) 笙箫( )解析:平时需注意积累字词知识。
答案:xìng gāo sù shēng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2)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3)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些事(动作)?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初步感知能力,必须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感知把握。
参考答案:(1)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解析: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并没有多少欣喜乃至礼赞的意思。
答案:A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习题
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斑斓(lán)河畔(pàn)荡漾(yànɡ)浮藻(zǎo)
B.青荇(xìnɡ) 长篙(ɡāo) 笙箫(xiāo) 溯源(sù)
C.残羹(ɡēnɡ) 发酵(xiào) 罗绮(qǐ) 细腻(nì)
D.狗吠(fèi) 霉菌(jūn) 粗糙(cāo) 侵蚀(shí)
解析“酵”应读作jiào。
答案 C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诅咒花瓣叫嚣踟蹰
B.倾圯漪伦揉碎沉淀
C.开垦枯缟呼啸翡翠
D.佝褛凝固寂寞喉咙
解析B项“倾圯”应写作“倾圮”,“漪伦”应写作“漪沦”;C项“枯缟”应写作“枯槁”;D项“佝褛”应写作“佝偻”。
答案 A
3.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 )
(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________里放歌。
(2)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___,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3)接连在原是________的亚洲的土地上。
(4)在幽深的谷里________最含蓄的悲哀。
A.灿漫寂寞荒芜隐着
B.斑斓寂寞荒凉隐着
C.斑斓冷清荒凉藏着
D.烂漫冷清荒芜藏着
解析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斑斓:灿烂多彩。
寂寞:孤单冷清;冷清:冷静而凄凉。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荒凉:人烟少,冷清。
“隐着”书面语,比“藏着”庄重。
答案 B
4.从修辞的角度审视,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夏虫也为我沉默。
D.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解析A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拟人。
答案 A
5.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C.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解析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答案 D
6.填空。
(1)文学常识。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________、________、诗哲。
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猛虎集》、《云游》,散文集________、《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________,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______、______出版。
(2)诗歌知识。
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最初试验并倡导新体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了新体诗。
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云中鹤南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落叶》《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文集》
(2)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
阅读与鉴赏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7~11题。
7.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两两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整齐排列,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
C.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D.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解析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答案 B
8.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C.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解析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答案 C
9.下面是对《再别康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B.本诗的意象选择也是独具特色的。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但在这首诗中作者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C.在本诗中,作者与大自然有一种本能的感受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做
“一条水草”等,体现了作者回归自然,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
D.“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句主要是突出丰茂的青荇在水中摆动的情形,并借以来表明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解析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青荇对作者的欢迎。
答案 D
10.你喜欢这首诗中哪一种意象?请将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第二节为例:本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这艳影倒映在潋滟的水波里,是那样的鲜明,又是那样的甜蜜。
11.“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意在告白“康桥理想”的破灭,隐喻诗人游历英国而一无所获,折射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