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简说之六、七教学设计
《弟子规》6课时教案设计

《弟子规》6课时教案设计(3)《弟子规》6课时教案设计2.讲解文本: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
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
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
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三、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二】学习“余力学文”1.诵读文本:〖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2.讲解文本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
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
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
”《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诲。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弟子规》各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意义,从而引出《弟子规》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
3. 章节讲解:(1)总序:阐述《弟子规》的教育目的和内容。
(2)入则孝:讲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和方法。
(3)出则悌:介绍尊敬师长的意义和做法。
(4)谨:强调自律、严谨行事的重要性。
(5)信:讲述诚信做人的原则。
(6)泛爱众:倡导关爱他人,弘扬博爱精神。
(7)亲仁:强调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演练,提高道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完整版学习2. 板书内容:(1)总序: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入则孝: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3)出则悌: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4)谨:自律严谨,言行一致。
(5)信:诚信做人,诚实做事。
(6)泛爱众:关爱他人,弘扬博爱。
(7)亲仁: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努力学习,提升素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孝敬父母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例子。
(3)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一个实践情景,并阐述其意义。
2. 答案:(2)答案示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诚实守信等。
《弟子规》备课教案(版)

《弟子规》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通过阅读《弟子规》,使学生掌握其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律意识。
3.引导学生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道德规范解读。
3.《弟子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2.阅读:让学生阅读《弟子规》,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律意识。
3.解读:对《弟子规》中的主要内容和道德规范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4.应用:引导学生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5.总结: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弟子规》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自律意识方面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解读其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运用到其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与《弟子规》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理解程度。
3.学生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4.学生在讨论、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六、教学资源1.《弟子规》原文和相关解读资料。
2.与《弟子规》相关的案例和故事。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掌握每一节的主要含义,并能够背诵一部分章节。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弟子规》的核心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弟子规》概述√背景介绍√内容结构√主要思想2.《弟子规》逐节讲解√第一部分:总序√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第三部分:三纲(君臣父子)√第四部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五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规矩3.实践活动√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训练与行为规范4.总结与评价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与背景介绍1.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与《弟子规》相关的短片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对《弟子规》的初步理解,例如:“你们听说过《弟子规》吗?它是什么样的书?”。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家庭中与《弟子规》相关的习俗。
√通过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兴趣。
2.背景介绍√教师活动:√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以及编写背景和历史意义。
√解释《弟子规》的目的:规范学生行为,培养道德品质。
√学生活动:√阅读《弟子规》的概述,讨论其编写背景和目的。
√提问学生对《弟子规》的初步看法和理解。
第二节:逐节讲解《弟子规》第一部分:总序1.内容:总序部分概述了《弟子规》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教师活动:√逐句解读总序的含义,解释为何《弟子规》值得学习和传承。
√强调学习《弟子规》的态度,鼓励学生用心学习,付诸实践。
3.学生活动:√背诵总序,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总序的理解。
√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总序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1.内容:介绍天地人的关系,以及作为人的行为规范。
2.教师活动:√解读“天地人”的含义,讲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
《弟子规》教案(精选15篇)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教案1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__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__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
》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帮助学生总结:(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13篇)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13篇)《》范文篇1活动目标:1、掌握读书方法,知道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2、懂得读书学习时要用心专一。
3、理解认读句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活动准备:1、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所学句子及译文、幼儿身体力行表图片)。
2、故事录音《喜欢阅读的小猴子》。
2、图书区的图书。
3、《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1、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师幼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平时读书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幼儿回答。
(童话故事、动物大百科、漫画等)3、分享交流师:你们读的书可真多啊!那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幼儿回答。
(一页一页的读、轻轻的翻页、边看边读、不东张西望、坚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等)4、教师小结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的说一页一页的读,有的说轻轻的翻页,还有的说边看边读,那么到底怎样读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观察图片,辨别图中人物行为的对错1、提出问题出示图一(男孩儿边读书边看窗外的蝴蝶),师:男孩儿读书时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看窗外的蝴蝶)师: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不对,读书时要专心,眼睛看着书上的内容)出示图二(阅读时用手指着),师: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用手指着阅读,对)出示图三(认真阅读),师:再来看看这幅图,他们这样读书对吗?幼儿回答。
(这样读书是对的)出示图四(读书时一本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师:他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书,这样做是不对的)2、教师小结师:看了刚才这几幅图,我们知道在读书时要专心,要用眼睛认真看,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另外一本。
三、倾听故事,知道读书时必掌握的方法1、倾听故事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喜欢阅读的小猴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2、提出问题师: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
《弟子规》教材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1)

《弟子规》教材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教材第七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入则孝”和“出则弟”两部分。
通过讲解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
二、教学目标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进行处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七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具体表现。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观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进行互相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七章——入则孝,出则弟2. 内容:a. 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b. 尊敬兄长的具体表现c. 日常行为规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弟子规》第七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实践感悟。
2. 答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真实反映出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以及通过学习《弟子规》后所取得的改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让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内容,对照自身行为进行自我反省,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场合,积极践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传统美德,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简说之六、七教学设计
主讲: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诵读、并能理解弟子规基本内容;
2、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指导学生日常行为。
二、教学方法:诵读法、教授法、讨论法等
三、教学内容:
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1、
(一)提问导入:
1、你父母亲对你怎样?
2、你对父母亲怎样?
教师予以适当评价
(二)研习内容:
1、字词拼音:
憎zeng 谏jian 怡yi 号hao 挞ta
2、诵读:教师导读、学生读、学生齐读
3、翻译:
父母亲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子女,子女仍能做到孝,方才显得贤德啊!
4、内容讲解:
父母双亲从小到大,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待我们恩重如山。
我们自然就应该孝养他们。
可是也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讨厌孩子。
或者管教孩子过于严厉,缺少方法。
那么做为儿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是不是父母对我们好,我就对你们好。
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孝敬你呢?
故事一:
孔子在世时,他有一个名字叫闵子骞的弟子。
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娶
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父亲要出门,就叫闵子骞驾车,闵子骞冻的直哆嗦。
父亲以为闵子骞偷懒,就拿鞭子打他,谁知鞭子下去却把棉袄打烂了,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
父亲才知道后母虐待了闵子骞。
一气之下,父亲要赶走后母。
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
“有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儿寒。
”这句话感动了父亲,也感动了后母。
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变成了慈母。
孔子特别称赞闵子骞:“真是难得可贵的孝子啊!”
教师总结:我们就是要学习闵子骞这种孝心,不管父母对我们如何?我们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可以了,尽好自己的本分。
养成这样一种心胸,必定能成就大事。
将来长大了,不管别人对我们怎样,我们都会一如既往的对待别人,也会感动别人,获得大家的尊敬。
所以说:能够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孝子!
故事2:
古代有个皇帝叫大舜。
在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母。
后母对他十分刻薄,时常要求舜做很多事,并且还在背后说舜的坏话。
因此父亲对舜也很不满意。
弟弟象对舜也不友善,态度傲慢又无礼。
他从无有丝毫的怨恨之心。
依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
后母几次设计要加害于他,都没有成功。
一次,让舜到高高的草垛上边干活。
等舜上去后,后母就拿走了梯子,并且点燃了草堆。
幸亏舜及时发现从后边滑了下去,他就象什么事情没发生过一样,仍然爱他的父母、兄弟。
他的美德传遍了天下。
当时的皇帝尧听说了这些事,就请舜去管理国家,并且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他。
最后把王位也让给了他。
可是,舜并没有而感到高兴。
人们问他为什么做了皇帝还不高兴?他说:“可是我的父母还是不喜欢我,我怎么去尽孝道?”他的真心感动了他的父母,也感动了天下人。
他的美德流传至今。
(二十四孝的故事)
教师补充:可是我们现代的人,却把孝道丢在了一边。
别说父母对我们很疼爱,有时批评教育我们严厉一点,马上就表示出不满意。
故事3:
有一个女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被母亲批评了几句,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家。
她一边走、一边哭,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这时候她看见一个卖面的摊床,忽然她觉得自己也很饿了。
可是刚才出门的时候忘记了带钱,又不好意思回家取。
就站在面摊的前边看着别人吃。
面摊的师傅发现了她,就问她:“你想吃面吗?”她说:“想,可是我忘记带钱了!”师傅说:“没关系!哪天走过时再带来”。
说着就给她盛了一大碗面。
他感动的热泪盈眶。
一边哭一边说:“谢谢师傅!”师傅接着说:“我才给你煮了一碗面,你就谢谢我,给你煮了十几年的饭了,你没有想到要谢谢妈!”小女孩听到师傅的话,非常惭愧。
赶快吃完了面,就往家里跑,快到家门的时候,远远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门前,象往常等着自己放学回家一样。
她赶快跑过去,拉起妈妈的手一起回家。
通过这件事,她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恩情和家的意义。
有的人却好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父母做的,父母疼爱我们是应该的,我们孝敬父母就是有条件的、附加的。
把孝道丢在了一边。
5、总结与反思
通过上面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同学们你们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来表达……。
(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比如:对父母耍脾气,不接受父母的批评等,回家向父母道歉)
教学内容2、
(一)提问导入:
1、你的父母亲平时有没有做错事情?
2、你有没有给你的父母亲提建议?你是如何提建议的?
教师予以适当评价
(二)研习内容:
1、字词拼音:
憎zeng 谏jian 怡yi 号hao 挞ta
2、诵读:教师导读、学生读、学生齐读
3、翻译:
「亲有过谏使更」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父母亲改正。
「怡吾色柔吾声」
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怡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谏不入悦复谏」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再劝谏。
「号泣随挞无怨」
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4、讲解内容:
前面我们学了要孝顺父母,可是正所谓“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父母也有不对的时候啊!那么作为子女应不应该劝谏父母呢?用什么方法才恰当呢?
父母也有过错的时候,我们做小辈的也不希望别人耻笑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怎么劝他呢?一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谈父母的过错。
让父母没有面子。
他就不会接受我们的劝谏。
二要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小朋友说话也要柔和,面带笑容。
不要理直气壮,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
话要说的尽量婉转,让父母感到我们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为他好。
他才能够接受我们的劝谏。
故事一: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
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于接受儿子的进谏,停止撤军的行动并最终缺德胜利。
李世民的一片孝心一直流传至今被后人所称赞。
教师总结: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
在家里父母和我们也是象朋友一样平等相处。
所以我们更应尊重他们,体谅他们的心情。
即使他们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也要尊重他们,只有做到了尊重自己的父母,才能做到尊重别人的父母,兄弟师长。
故事二:
有一位中学生,和他的父母及客人一起去吃饭。
客人和他谈到学习方面的问题,他的父亲就说:“你要好好听这位老师的话,不要贪玩!”这位孩子马上反驳道:“你还说我呢?你为什么还天天打麻将!”这位父亲马上起来要打他的儿子。
这种方法就很不好,双方都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父亲打麻将固然不对,但在这种有外人的场合,就不要去谈父亲的问题,可以在家里关起门来说,也要等父亲高兴的时候,你再劝父亲。
“打麻将对身体不好,坐久了会得病,爸爸你少打点麻将吧!”。
或者说:“我希望爸爸能多陪陪我和妈妈,不要去打麻将了!”这样说话爸爸都会接受,至少不会发脾气,知道你是为了他的身体,或是为了这个家才这样说。
可是你当着外人的面,去批评自己的父亲,让他非常难堪,这就不对了。
所以我们说话要讲究方法。
同样的话说出来效果却不同。
往往有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说话,大人是不会在意的。
可是我们真心希望父母能够改掉自己的毛病。
那就得不怕父母生气,也要劝谏父母。
哪怕父母要打我们,我们也毫无怨言。
只要父母能理解我的真心就值得了!
5、总结与反思:
同学们回去思考自己的家长有哪些发面做的还不够!自己在家是否劝谏过自己的父母?你用了哪些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