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重要性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主题: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薛文杰单位: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联系电话: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襄阳市东津新区中心幼儿园薛文杰[内容摘要]:中小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小学生更是音乐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小学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质要与的内容,而音乐教育有由于它具有取材广泛、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等自身特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音乐、重要性、必要性、审美教育、培养兴趣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以追求考分为主要目的,是“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小学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只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才能使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才能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
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
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美育的意义和作用论文

美育的意义和作用论文美育的意义和作用简介美育,即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高美术素养的教育形式。
它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美育的意义和作用并阐明其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一、美育的意义1.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育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表现能力,进一步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美术创作,可以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的能力。
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美育可以通过欣赏、创作和思考艺术作品,帮助学生表达情感、理解情感,使他们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
艺术作品是情感的转化和诉求的载体,通过学习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情感认知和识别能力。
3.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操美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塑造他们的审美情操。
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对色彩、形状、构图等要素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和洞察力,提升审美情操。
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美育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美育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不仅能在美育领域得到应用,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美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美育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创作要求学生以非传统的方式思考和表达,进而开启他们的创造潜能。
学生在美育课堂上的创造性实践,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灵活思维。
2.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美育是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和展示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这种自我表达和展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和个人价值观,塑造自己的独特个性。
3.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美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艺术作品,能够观察到画面的细节、色彩的变化和形状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浅谈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城关小学刘芳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
因此,我们选择了艺术教育课题进行研究。
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不仅对幼儿的情怀意趣等精神陶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其创造性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幼儿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它是一种人文教育之中坚教育。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音乐课是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途径。
然而,由于受各种传播媒介的影响,许多学生只爱唱流行歌曲,对音乐知识和课本上的歌曲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论文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艺术教育双爱好对策【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艺术教育: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等的深刻变化。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1. 设计有特色的教学常规,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艺术教育应当设计艺术性常规。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突出的特点,并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首要设计并采用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常规。
恰当地运用"体语"。
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头表示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
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其次,要创造和谐、愉快、活跃的教学气氛与教师在课上的情绪及师生情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上课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感情,要使自己的语言、范唱、演奏及动作都有生动的感情色彩。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论文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反思》摘要: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
音乐能渗入心灵,为寂寞者抚去心头的云翳,为有情者传递爱的独白,为失意者扬起信仰的旗帜。
冼星海说得好:“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音乐院校系不断增多,接受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人数激增,培养出许多国际知名的音乐家,创作出一批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在各种国际性的音乐大赛中频频获奖。
各种音乐交流,音乐节、艺术节、歌手大赛、乐器考级等办得红红火火,一片繁荣。
但遗憾的是,这些繁荣只局限于大中城市的少数音乐院校。
如果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乡城,却发现处处是音乐的荒漠。
绝大数小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琴房,甚至没有一件乐器。
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
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
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学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探讨其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与对策一、引言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
由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在许多偏远、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以及资源有限,音乐教学设施普遍较为落后。
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学生们只能在普通的教室里进行音乐学习,这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很多学校缺乏基本的乐器和音乐教材,使得音乐教学无法得到充分开展,学生们无法享受到音乐教育的乐趣。
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得农村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农村地区,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不高,优秀的音乐教师往往难以留住。
很多现任的音乐教师可能并非专业出身,或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
这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们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音乐教育。
此外,由于教师素质不高,往往导致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无法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由于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往往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很多学校可能只是简单地教授一些基本的歌曲和乐理知识,而缺乏对音乐欣赏、创作和表现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无法满足他们对音乐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由于缺乏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难以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1. 美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美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欣赏美术。
2. 美术教学与学科融合本文研究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我们提出了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如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科综合素质。
3. 美术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本文探讨了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能力,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4. 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教育本文重点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教育。
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艺术鉴赏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5. 创意素质的培养与美术教学本文讨论了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意素质的培养。
我们探索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表达个性等,以帮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发展自己的独特创意。
6. 小学生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本文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我们认为美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我们探讨了一些引导学生表达情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7.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教育本文聚焦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教育。
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艺术创作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8.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本文研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我们认为通过将美术教学与游戏化元素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我们介绍了一些游戏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研究和体验美术。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1.不适宜的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教学素养现代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都不太合理,使得学生的自身素质不能提升。
音乐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的质量,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魅力,减少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农村或者城市都有。
只有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能体会到快乐。
2.音乐课上课缺乏创新力,教学只是突出教授课本知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的创新能力不足,一些老师讲课都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缺乏新的创造力,这些原因造成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音乐教学主要给人以精神方面愉悦为主,但是书本知识是死的,老师上课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性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上课的艺术,这不利于学生学习。
如何调整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根据音乐课教学规律来设置教学方法,音乐课以活动课形式为主,例如在教学模式上,一个单元为一个主题。
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可以采取戏剧教学法,把要学的几首歌,串联成一个音乐戏剧,把这几首歌插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效果活灵活现。
二、改变中小音乐教学现状的措施1.参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调整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要求弱化音乐专业性、书本知识性,重视对音乐学习的赏析,让同学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里正确认识审美的趣味性。
新课改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要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才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老师教学的同时还要提升自我知识能力中小学音乐老师教学上老师主体,老师自身素质决定教学成败关键,直接影响到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质量,所以老师自身加强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这方面学校方面可以组织音乐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专业能力。
老师们之间也可以吸收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互相指出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打下基础。
小学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中魅力论文

小学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魅力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内容和途径。
小学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全面完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对审美的需要、塑造审美意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的魅力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通常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灵魂。
如:女画家周思聪的中国画《人民和总理》,表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赴地震灾区看望人民群众的感人场面,歌颂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真实情景;中国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表现了典型的中国农村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父亲形象;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反映了不屈不挠、奔腾昂扬的民族气节;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丑行,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给人们提供了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从而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使人们提高了思想认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波兰钢琴大师肖邦的爱国乐章之所以让侵略者胆颤心惊,也正是艺术这一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着震撼心灵的作用,它催人奋进、使人向善,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二、艺术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意识的魅力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鉴赏,如:欣赏璀璨、辉煌的中国瓷器和丝绸织锦艺术,往往使人赞叹不已、荡气回肠,凭添无限的民族自豪之情和振奋之志,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审美的追求和创作热情。
每当我们聆听欢快、悦耳、充满生机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还是放声歌唱一曲尽情的心声,或是观看、参与盛装的节日舞蹈,在对这些美好事物的亲身感受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文艺活动的爱好和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本文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着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作用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分析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
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
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兼职,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
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
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
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
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
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
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
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
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
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进平.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10)
[2]苏海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
[3]许中伟.缓解农村中小学艺术师资紧缺矛盾之我见[j].艺术教育,2007(02)
[4]郭小利.农村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之忧思[j].中国教师,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