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漆画漆艺 第四章汇编

合集下载

漆器 漆画与漆艺

漆器 漆画与漆艺

漆器漆画与漆艺漆器漆画与漆艺——关于漆文化的随想2005年6月底,由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了“福建当代漆艺家邀请展暨传统漆工艺特展”,来自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等地的漆艺家应邀站出了自己近年来的新作,这是福建省乃至中国第一次以漆文化为概念的综合漆艺展,展览包括了当代漆艺和传统漆工,在立体层面上展开了关于漆而非漆画的语言。

该话语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形成不同的语言类型,本文无意探漆工艺方面的问题,只是站在艺术观念的立场上,对漆艺的发展史做一个梳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温故而知新,通过对漆器,和漆画以及漆艺概念的界说,来探讨现代漆艺发展的出路。

一,漆器“形而上者谓之器,形而下者谓之道”,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

这一点,它与其他生活用件并没有什么区别,属于物质产品的范畴。

但是作为一种贵器,它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又有着特殊意义。

首先,物以稀为贵。

“百里千刀一两漆”,这几乎是每个漆工都知道的事。

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用的是天然漆,俗称大漆。

如天然橡胶生于一种特殊的植物——橡胶树那样,大漆也是一种特殊的植物——漆树的汁液,这种树分布区域不广而且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湖北,云南,贵州等地,所以,产量十分有限。

再加上各产地漆的品质不尽相同,漆工在应用它们的时候,根据需要的效果,又有了各自的针对性,比如,陕西漆给人一种虚飘的感觉,适合做红退光的处理;湖北漆给人一种粗犷的感觉,适合做黑退光处理。

这样,原来产量就不高的生漆,在更加特殊的需要面前,就显得更加珍贵。

其次,漆器的工艺制作程序,相对于它的诞生时已经广泛流行的日常用陶器来说,要复杂得多。

漆器始流行的年代,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大致上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漆器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南方的楚地。

从湖北江凌,随县,湖南长沙,河南信阳等地出土的不少战国时期的漆器作品看,作品的工艺制造水平非常的精湛。

相比之下,几乎是同一时期在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陶鼎,陶钵,陶釜等炊煮器,无论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装饰效果上,都无法与漆器这种新开发的生活用件相提并论。

《漆艺基础》讲义(可打印修改)

《漆艺基础》讲义(可打印修改)

《漆艺基础课》讲义卓德辉编《漆艺基础课》讲义第一章漆艺简述一、关于漆:漆工艺、漆艺术、包含漆器、漆画、漆雕三部分。

在我国艺术的分类大都以材料来划分,如水墨画、油画、版画、木雕等等。

自然,漆艺是一门以漆为主要媒材的艺术。

这里所指的“漆”古代亦有一个同音字“”,都是象形文字,上部是一个“木”字,是指植物、树木、中部是“八”字,是指割开树皮的刀口,下部是“水”字,流出来的液体、后来泰字左边加上“氵”,因为不管什么漆都是液体,“”字就很少用了。

今天我们漆艺的漆是专指这种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生漆,生漆又称“中国漆”,“大漆”,“国漆”,在漆的领域里,可以称得上是“涂料之王”。

漆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产地为湖北,陕西、贵州、云南等省。

还有日本,朝鲜丰岛,印度支那半岛诸国,等等。

由于天然生漆生长的地理局限,加上产量少,1棵树一年平均产漆不到1斤,远远满足不了用漆的需求。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用漆的范围扩大,逐渐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合成涂料、俗称化学漆、如聚胺脂、硝基清漆、自动喷清等。

这类漆主要用于家具,建筑,现代工业产品。

作为漆艺行业,70年代广东阳江国营漆器厂两位科研人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再生产,寻找原材料代用品。

利用腰果油研制成腰果漆,腰果漆与生漆比较许多质量指数已很接近,国家轻工部为表彰该厂的贡献。

将腰果漆命名为“阳江漆”。

因此漆艺的媒材已形成以天然生漆为主,包含阳江漆,合成漆等广义的概念。

中国的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的考古发现极其丰富,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一件漆碗,把漆器的起源推到七千年前。

在历代出土的漆艺实物,最具代表的是汉代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的漆器和漆棺、战国湖北江陵雨台山,望山,随州曾候乙等楚墓群出土的漆器,反映了我国古代漆艺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漆艺技术在古代就流传到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这些国家,民族学习,掌握了中国的髹漆技术,发扬光大,发展成精美现代的日本漆艺、朝鲜漆艺。

(完整版)漆画大纲

(完整版)漆画大纲

《漆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名称:学分:总学时:175 。

(其中,讲授30 学时,实训145 学时)。

适用专业: 艺术设计(室内配饰)学生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风景写生、速写等.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装饰艺术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开设目的是要掌握《漆画》课程的发展历史、制作材料、制作工艺、技法等,教师对漆画工艺的整个过程进行逐步讲解,强调漆画的绘画性和工艺性特点,对传统的技艺及工艺程序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继承,从作品的需要出发,确定适当的漆画技法,为艺术设计等课程打下基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漆画的基本特点、工具材料的性能等,基本掌握现代漆画的制作方法及过程,以及现代材料在漆画中的运用等。

二、理论教学目的、内容与课时安排(学时数:30 学时)(一)漆画概述(学时数: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漆艺的来源、发展,从整体上了解其定义及其发展渊源,掌握漆画的特性及发展历程,确立本课程的专业地位。

教学内容:漆画的概念,中国漆艺简史、现状与思考、未来发展。

教学提示:重点:学习漆画必须了解漆艺的历史;难点:历代漆艺的特点。

作业:写一篇论文题目:简述中国漆艺髹饰技法的演变。

要求:2000字左右。

(二)漆画材料与工具(学时数:8学时)教学目的:通过理论授课与实践,使初学者基本了解漆画的种类与特性,初步掌握工具使用,为今后漆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工具、材料等一系列必需品与胎板的制作.教学提示:重点:区别漆画的工具不同与其它画种;难点: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与材料。

(三)传统漆画技法、现代漆画技法(学时数12学时)教学目的:漆画的技法千变万化,即可单独使用又可综合使用达到丰富效果。

教学内容:几种漆画技法即研磨、镶嵌、绘漆、彩绘、泼洒法、堆漆等。

教学提示:重点:每种技法的差别;难点:技法如何服从画面.(四)漆画的罩漆、推光(学时数:6学时)教学目的:使漆画凹凸不平面经研磨后作品完成,有富有内涵的光泽。

【管理资料】漆画漆艺-第四章..汇编

【管理资料】漆画漆艺-第四章..汇编

第二节 描绘
彩绘
战国漆器的主流是巴蜀日用型漆器。而马王堆 荆江流域的漆器却一花独放,代表着战国漆器最 高观赏价值最高艺术含量的部分。尤其是楚人大 气磅礴 自有造型,流畅奔放的描绘手法,突破了 朱墨二色一统天下的格局,特别是马王堆漆棺白 色部分,经历千年不衰。
第二节 描绘
描线
古代楚人汉人于漆器上绘植纹样的手段之高, 图案之精美,他们练就了富有弹性韵律的弧线, 左右盘旋,上下翻飞,描线技能一挥而就。一气 呵成,并无半点着错的功夫!
北斗星屏 乔十光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漆地
间色漆图
制作手法同单色漆图,但又因美观而又分内外分 色,地纹分色,体边分色的素地漆器,中国东周 这种用色漆器多分为朱黑工色,有时在沿袭铭文 中亦有间色变化,西汉,魏晋有工色相间,漆器 精品宋代分色素地漆器则是对这种艺术趣味的回 归复兴,艺匠与工艺更为精湛。
第一节 漆地
第三节 镶嵌
蛋壳镶嵌
漆艺作品中的白色一直较难达到理想要求.由 于漆液自身所具有的天然色泽,使其加工成白色, 都不可能全脱色,达到纯净的白色.蛋壳镶嵌是近 代以来用白色的鸡蛋壳代替白色,蛋壳镶嵌成了一 门常见的纹饰技法.
第三节 镶嵌
蛋壳 种类
打种白鸡---纯白色 本地鸡----浅褐色 鸭----浅青色 竹丝鸡----中青色
第四节 堆漆
“识文”是中国传统漆艺最早得纹饰技法之一, 也是堆漆最早运用于器物装饰的形式.殷商使其的 器皿残片上,人们便发现了识文装饰的器纹、云纹 图案。东周至两汉堆漆技术主要应用胎骨漆地得 整幅修补,魏晋佛教传入,夹纻造像开始兴起 。
第四节 堆漆
在唐宋“夹纻造像”盛行,堆漆技术亦同步发 展,并成为了佛像制作中五官及身躯细节造型的 基本手段。北宋、明清不少经函,神龛等佛教具 均有识文饰边。仿堆漆的堆朱胎骨亦应用了堆漆 技法。

漆画实验报告

漆画实验报告

漆画实验报告篇一:漆画制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漆画制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漆画制作项目投资环境分析,漆画制作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漆画制作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漆画制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漆画制作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漆画制作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漆画制作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漆画制作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漆画制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专业编写:漆画制作项目建议书漆画制作项目申请报告漆画制作项目环评报告漆画制作项目商业计划书漆画制作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漆画制作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漆画制作项目规划设计咨询漆画制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漆画制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

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漆画

漆画

漆画技法漆画技法多种多样。

本文归纳为描绘、镶嵌、刻划、研磨、泼洒、堆塑几类,这些技法既可以单独作画,也可以互相结合。

分述如下:一、描绘凡是在加工完好的漆板上直接描绘,不再罩漆研磨,更无需推光揩清,画完就了者,统称描绘。

这是最古老的装饰技法,因其简便实用,现在仍然广泛流行。

描绘又可分为彩绘、描金、晕金、泥银彩绘等。

1、彩绘有描漆彩绘、描油彩绘、干著彩绘。

1、描漆彩绘:即以漆调彩。

可以单色,也可以复色;可以平涂,也可以渲染;可以纯用线条,也可以现面结合。

例如,战国和汉代的朱地黒纹或黑地朱文漆器,即用单色漆描绘,质朴单纯,至今令人赞叹。

又如四川凉山彝族漆器,以红、黄两色,描绘在黑漆地上,颇有原始艺术的趣味,也十分精彩。

又可以用渲染法,画出阴阳明暗;还可以与描金、晕金相结合,像工笔重彩一样绚丽多彩,富有装饰性。

2、描油彩绘:就是用油代漆,以一种干性油(多用桐油)调制各种彩色,这样可以得到非常鲜艳的色彩。

“如蓝天、雪白、桃红,则漆所不相应也”。

战国时的舞女奁、漆瑟的白色和黄色,当是用干性油调制的。

描油彩绘,日本称为“密陀绘”。

密陀或密陀僧,是化学中的一氧化铅,少量地调入油里,有促其快干之效,这是日本把描油彩绘称为“密陀绘”的由来。

3、干著彩绘:《髹饰录》载:“又有各色干著者,不浮光……”它的做法是先用漆画花纹,然后用棉球蘸干的颜色粉末擦敷上去,即“先漆象而后敷色料”。

所以没有浮光。

现在山西平遥仍有这种技法,不同之处在于山西用的是桐油,不是漆。

2、描金《髹饰录》载:“(描金)即纯金花文也,朱地、黒质共宜焉……”顶红(呈红者)、赤金(呈黄者)两种金色,可以结合使用。

还可以同时施银,山西平遥称为“三金”。

描金做法如下:1、拷贝画稿:在加工完好的漆板上(以朱、黒为最多)拷贝画稿。

2、描金地漆:用金地漆依纹描绘。

线条可用鼠毛笔,块面可用衣纹笔、叶筋笔。

涂漆要薄而匀。

为求均匀,可用皮纸或毛边纸轻压,再揭起,这样便把厚处多余的金地漆粘在纸上。

漆画漆艺

漆画漆艺
漆艺、漆画鉴赏 之漆艺纹饰学
第一节 漆地
漆器,漆皿,家具,建筑米结构 和其他等的表层漆地有两大类
素地
素地又有通体单色和内外分 色,素髹之分。素髹严格意 义上并不是单色,而是色漆 与透明中间漆结合使用产生 的独特漆地效果。
锦地
锦地则是借助各种辅料, 制作成各种肌理,纹路的 漆地。
漆艺、漆画鉴赏 之漆艺纹饰学
第二节 描绘
描线 古代楚人汉人于漆器上绘植纹样的手段之高, 图案之精美,他们练就了富有弹性韵律的弧线, 左右盘旋,上下翻飞,描线技能一挥而就。一气 呵成,并无半点着错的功夫!
漆艺、漆画鉴赏 之漆艺纹饰学
第二节 描绘
描金 A. 将金属屑调入油料漆液中直接描绘; B. 用牛胶式漆液描绘纹样,再将金粉“洒”上
漆艺、漆画鉴赏 之漆艺纹饰学
第一节 漆地
单色漆涂 漆液还用于陶器的纹饰,成为新陶艺术。在中国、 日本和朝鲜半岛,经科学鉴定,许多新陶的纹饰 材料都是用漆液描绘的。
漆艺、漆画鉴赏 之漆艺纹饰学
第一节 漆地
单色漆涂
随着漆艺材料的进步,特别是制漆工艺的发展, 人们掌握了从矿物质中提取色料的技术,天然生 漆也被熬制成各种干性不同,光感不一,透明度 有差异的涂料,色漆地的漆器便出现了。“河姆 渡朱漆木碗”便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色漆素地漆器。
螺钿镶嵌历史
在中国三四千年以前,蚌壳便出现在漆器上, 用漆液粘合度强的牛胶将蚌片裁成小块镶附 在器物表面作装饰。经两千年的演化,来自 海边的螺片逐渐取代了蚌片,其磷质组织的 色彩更丰富更有亮度。螺片的加工与纹饰也 更发达。宋元时期是螺甸镶嵌的分水岭。世 界上现存最早的漆螺作品是元代的《广塞图》 漆盘残片.
第一节 漆地
素地
包括单色漆涂,间色漆涂,素 髹等技法

漆画课件

漆画课件

三、漆艺材料——漆料、稀料、材料
1、漆料 目前学习采用合成漆——聚胺酯树脂漆。 2、稀料 稀料是漆艺之伴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涂料一样,现在的稀释 剂种类繁多,应该说有一种涂料就必然有一种能化解它的稀释剂。稀 释剂相对材料而言并不破坏它的性质,而有一定的亲和能力,可以溶 解并与涂料混合使用。各类聚胺酯涂料有专用稀释剂,可用于清洁, 或稀释化学。合成漆。所有常用稀释剂中是易燃烧的物质,所以选择 放置地点要注意安全。 3、材料 漆艺制作中可以用的镶嵌材料很多,一般来说,只要有一定的硬 度,经得起打磨,均可取用。通常用的有贝壳、蛋壳、金属、角骨、 木石等。。
这就是装饰画与漆画的同一性。我们应将已学习掌握的装饰画知识运 用到漆画的设计制作中。
2、区别在于漆艺的材料美,材料的美感选择与运用,用材料 说话,材料美的运用是漆画的语言。
不同材质和多种制作手段及绘制肌理相结合,会产生各种不同艺术效 果,可谓变幻奥妙、神秘莫测、丰富多彩,极富艺术魅力。如现代漆艺作品, 在对蛋壳、色颗粒、螺钿材料的选用上很是讲究,加工上也独有匠心,给 人以很强的视觉美感。图
5、罩漆与磨制程序 ①罩漆:画面装饰绘制完成干燥后,满罩色漆一道,入荫干后,再 满罩透明漆三至四道,每道漆之间荫干后均要打磨,意在清理漆面 (髹涂时可能出现的灰尘或杂质颗粒等),并增强后道漆液与前道漆液 的黏和力。罩漆时厚薄均匀适度。 ②磨制程序:(也称磨显)这是重要的一环,可先用粗砂纸干磨, 磨掉凸出的色块、镶嵌材料等,用水冲刷干净后荫干,再罩漆。较为 平整后用水砂纸加水水磨。研磨时要格外小心,边磨边看,按预先设 计要求研磨到自己认可的平整程度。检查平整与否,可将漆面逆着光 看,漆面全平称为“发木”,即没有亮点(亮点部位为凹陷部位)。要 当心“磨穿”也叫“漏地”,即把原漆板的黑地磨出来了,这样漆画 要修补就很麻烦了。磨显好的作品,应当是磨显的效果既达到原先的 意图,又达到了漆面的平整光滑要求。 6、推光 用棉球蘸植物油(菜油),满擦涂于已磨平干涸的漆面,将滤筛过 的细瓦灰洒到漆面上,以手掌均匀用力来回擦拭,至手掌发热。可反 复多次,再用软棉布清洁画面的残余灰粉。最后,喷蜡、揩蜡,用干 净柔软的棉巾擦拭。至画面光亮饱满,手感似玉,滋润顺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漆地
植纹图 用树叶(主要指松针碎段)棕丝等天然植物纤维 做成漆地纹理。
皱漆
天然漆涂刷稍厚便会起皱,皱漆的效果多用于漆 画和平面作品。
第一节 漆地
印模
利用编织的纤维结构“印制”,印模方法分为二 类:
用粗麻布,过滤网纱,窗纱,压附成纹料。 用刻好的“纹章”,在起漆地上“嵌印”成纹样。
冰纹 水纹 刷丝等技法
第三节 镶嵌
嵌丝历史
中国得宋元漆器中使用“金银铜丝”缠绕做枝干 的纹饰技法,中国人俗称“嵌丝”,“嵌丝”所用 的线材古法多用金银,今法亦可用铜丝。
第四节 堆漆
堆漆是传统漆艺中纹饰与器型的重要技法 之一。与雕漆作品相同的是纹样都凸出漆地 的;不同之处在于:雕漆制作作用的是减法,堆 漆作用的是加法。
第二节 描绘
描线
古代楚人汉人于漆器上绘植纹样的手段之高, 图案之精美,他们练就了富有弹性韵律的弧线, 左右盘旋,上下翻飞,描线技能一挥而就。一气 呵成,并无半点着错的功夫!
第二节 描绘
描金
A. 将金属屑调入油料漆液中直接描绘; B. 用牛胶式漆液描绘纹样,再将金粉“洒”上
(或用干毛笔扫上,贴上)
第三节 镶嵌
蛋壳镶嵌
漆艺作品中的白色一直较难达到理想要求.由 于漆液自身所具有的天然色泽,使其加工成白色, 都不可能全脱色,达到纯净的白色.蛋壳镶嵌是近 代以来用白色的鸡蛋壳代替白色,蛋壳镶嵌成了一 门常见的纹饰技法.
第三节 镶嵌
蛋壳 种类
打种白鸡---纯白色 本地鸡----浅褐色 鸭----浅青色 竹丝鸡----中青色
第二节 描绘
雕漆 雕填
用刀在漆地上镌刻纹样的做法,出来雕漆外, 还有刻漆类平面的剔犀,剔彩,雕填和戗线类 的雕刻、戗金、蒟酱等传统做法。“雕填”极 大兴于明清,时称“款彩”、“阴刻纹图漆 红漆:称“剔红”,黑漆,称“剔黑”、红
黑或其他色漆相间称“剔彩”、“剔犀”。
第三节 镶嵌
“素髹”技法
唐代制琴的涂装饰工艺在宋代演化为“素髹” 技法,“素”,并不仅指单色,而是指这类作品 特有的含蓄、丰润的素雅之意。
第一节 漆地
“素髹”技法
“素髹”的底色通常是朱红,紫红(也有掺和细 微金屑、鹿角粉、碎螺钿屑的漆地)。工艺要求 极高,步骤分为:色地、罩漆、推光。
第一节 漆地
锦地
“锦地”是指漆艺作品的漆地以漆液
镶嵌材料的 纹质
第三节 镶嵌
镶嵌 质料
骨质——螺钿、蚌片
金属——金箔、银箔、锡片、铜片
石质——玛瑙、珍珠、翡翠、玉石、 泰山石、青田石
第三节 镶嵌
螺钿镶嵌历史
在中国三四千年以前,蚌壳便出现在漆器上, 用漆液粘合度强的牛胶将蚌片裁成小块镶附 在器物表面作装饰。经两千年的演化,来自 海边的螺片逐渐取代了蚌片,其磷质组织的 色彩更丰富更有亮度。螺片的加工与纹饰也 更发达。宋元时期是螺甸镶嵌的分水岭。世 界上现存最早的漆螺作品是元代的《广塞图》 漆盘残片.
第二节 描绘
在漆材料还不太丰富,漆工艺的器型,纹饰技 法尚在探索,形成的早期发展阶段,用各种漆 液直接进行描绘纹样是中国古代漆器最常见的 纹饰手法,甚至可以说在唐宋以前,中国漆器 艺术素来重纹样,轻漆地。使中国传统纹饰技 术有许多独特之处,形成了讲究漆画技能的传统。
第二节 描绘
彩绘
战国漆器的主流是巴蜀日用型漆器。而马王堆 荆江流域的漆器却一花独放,代表着战国漆器最 高观赏价值最高艺术含量的部分。尤其是楚人大 气磅礴 自有造型,流畅奔放的描绘手法,突破了 朱墨二色一统天下的格局,特别是马王堆漆棺白 色部分,经历千年不衰。
漆画漆艺-第四章..
第一节 漆地
漆器漆画的表层“漆地”无论有无纹 理,都是漆器外观的重要部分。什么材 料,什么肌理,什么颜色,决定了作品 的基本视觉效果。
第一节 漆地
漆器,漆皿,家具,建筑米结构 和其他等的表层漆地有两大类
素地
素地又有通体单色和内外分 色,素髹之分。素髹严格意 义上并不是单色,而是色漆 与透明中间漆结合使用产生 的独特漆地效果。
锦地
锦地则是借助各种辅料, 制作成各种肌理,纹路的 漆地。
第一节 漆地
素地
包括单色漆涂,间色漆涂,素 髹等技法
第一节 漆地
单色漆涂
在古代早期的漆器中,通体单色的作品较多。这 是由于几个原因造成的:早期的漆工艺尚不发达, 漆器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工艺美术,漆液的功 用主要是起保护器物木质胎骨不至腐朽,金属胎 骨不会锈蚀,它的美感功能是次要的。
第一节 漆地
单色漆涂
漆液还用于陶器的纹饰,成为新陶艺术。在中国、 日本和朝鲜半岛,经科学鉴定,许多新陶的纹饰 材料都是用漆液描绘的。
第一节 漆地
单色漆涂
随着漆艺材料的进步,特别是制漆工艺的发展, 人们掌握了从矿物质中提取色料的技术,天然生 漆也被熬制成各种干性不同,光感不一,透明度 有差异的涂料,色漆地的漆器便出现了。“河姆 渡朱漆木碗”便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色漆素地漆器。
辅料(漆屑、粉、片)和金属辅料( 金银块、片、粉),植物辅料(叶脉 豆米、“绞花”、棕丝、针叶等)构
成肌理,直接为漆地。
第一节 漆地
洒金地
① 西汉时代的重要纹饰技法——金银粉绘; ② 日本从中国引入后发展为两个不同方向,其 一是“末金缕”,过渡到“莳绘”技法,成为日 本漆艺彩绘纹饰主要体系;其二是,金银粉屑被 直接用来做漆地,结合金银大小片等材料,形成 了“洒金地”、“锦地”技法。在明清传入中国。
古代漆器纹饰中的材料镶嵌工艺一直是重要的 组成部分。早在殷商时期,漆器中即出现蚌鲍镶 嵌纹饰,两汉时期的漆器金银边镶嵌;唐宋的螺 钿镶嵌、金银平脱;明清的百宝镶嵌……,所以 说镶嵌纹饰总是伴随着中国漆艺的每一个历史时 期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第三节 镶嵌
镶嵌工艺分为三个方面
镶嵌材料的 制作
镶嵌材料的 粘合
北斗星屏 乔十光
第一节 漆地
间色漆图
制作手法同单色漆图,但又因美观而又分内外分 色,地纹分色,体边分色的素地漆器,中国东周 这种用色漆器多分为朱黑工色,有时在沿袭铭文 中亦有间色变化,西汉,魏晋有工色相间,漆器 精品宋代分色素地漆器则是对这种艺术趣味的回 归复兴,艺匠与工艺更为精湛。
第一节 漆地
第四节 堆漆
“识文”是中国传统漆艺最早得纹饰技法之一, 也是堆漆最早运用于器物装饰的形式.殷商使其的 器皿残片上,人们便发现了识文装饰的器纹、云纹 图案。东周至两汉堆漆技术主要应用胎骨漆地得 整幅修补,魏晋佛教传入,夹纻造像开始兴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