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说史全292张课件2024新版

西方经济学说史全292张课件2024新版
弗兰克·奈特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05
CHAPTER
凯恩斯主义时期
背景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总需求不足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出现融合趋势。
背景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弥补市场失灵,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观点是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对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收入分配不均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问题,政府应该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以实现社会公正和经济增长。同时,新剑桥学派也强调货币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观点。
分配理论
02
马歇尔认为,国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各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而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则取决于它们的边际生产力。
经济发展理论
03
马歇尔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方面。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这需要依靠教育和科技进步。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贡献在于边际效用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
西方经济学说史全292张课件
目录
绪论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凯恩斯主义时期现代经济学时期
01
CHAPTER
绪论
03
文献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梳理西方经济学说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5、地域分工论:地域分工的思想早在古典经济学派出现之前即已产生,以后亚当·斯密(A.Smith)明确提出了“地域分工”学说,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是把开展国际贸易的理论根据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域分工具有以下特性:①地区生产的产品不仅为了本地区消费,还必须通过交换和贸易才能最终实现消费;②一定的运输手段和商品贸易的存在是地域分工发展的前提;③地域分工得以实现的原动力在于经济效益;④地域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导致经济区的形成。

1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经济人又称作“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有目标理性的,惟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最大化。

它大致包含四个要点:经济人概念来源于斯密;经济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的;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

12、比较优势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13、纯产品: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

魁奈“纯产品”学说及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性原则。

“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

他的其他重要经济原理,例如社会阶级结构、资本以及社会再生产和流通等理论,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西方经济学说这门学问, 从16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到现在, 根据2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 归纳地讲, 在经济学说史上经过了六次革命, 当然这不是指政治上的革命, 而是指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

西方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的。

重商主义产生于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 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 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 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 与长期濒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所以重商主义作为一个体系, 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按照熊彼特的意见, 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 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 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 国家要参预经济活动, 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就是金银, 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 他们鼓励生产出口品, 实行补贴, 发展商品输出, 限制进口, 多搞顺差贸易, 以此来换回金银, 金银积累的增加, 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重商主义者蔡尔德(Josiah Child)说过, “对外贸易产生财富, 主张上, 不是自由贸易, 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 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 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 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经济学。

但是, 重商主义的这种指导思想与政策的实施, 并没有带来他们所说的那么美妙的景象, 而是出现了生产力的危机。

这样, 作为重商主义的整体不能不垮台。

比如法国, 它出口的制成品越多, 换回的金银越多, 结果越穷。

而在非重商主义流行的国家, 比如英国, 反而民富国强。

经济生活的实践预示着经济学说将面临一次革命。

重商主义的研究对象必然在流通过程, 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 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一、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l
航海家哥伦布对黄金追逐、戏剧家莎士比亚对黄
金的歌颂,既反映了早期重商主义迷恋黄金的思想状
态,也支持了重商主义珍视货币财富的信念。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说史
l 第二节 重商主义的研究方法、发展阶 段和一般特征
l
重商主义者从现实生活去研究经济问题,把观察
到的经济现象加以简单的综合、整理、分析和归纳,
末到历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从16世纪下半
期到17世纪中叶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
l
在西欧各国中,英法两国的重商主义发展得最为
充分。
l 2、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l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
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
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
l (1)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是货币即金银。
l
民族国家的出现是重商主义成长和壮大的非常重
要的因素。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说史
l
以往一些封建领主可以任意规定货物的入境税和
通过税,给商业发展带来重重困难,为了扫除封建割
据对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限制,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要
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来消除这些封建壁垒,使
国内市场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l 2、对外扩张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经济学说史
l
最初的重商主义者往往是商人和政府主管经济事
务的官员,他们本身亲历的经验就成了其学说的主要
来源。
l
“就事论事”的经验总结法,与处于政治经济学
最初阶段的重商主义的研究相适应的,采取这种方法,
可以避开与教义在原则上的冲突,以事实来论证自己
的主张。
l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期的英国,虽然英国当时还没有明确的经济学派别,但是却具备一种针对实践的经济理论,可以运用于当时的市场活动。

其中,英国思想家弗兰克洛伊赖特(Frank Laird)就发表了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论文,其中他提出了“消费价值”的概念。

此外,英国政治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坦利杰弗逊(James Stanley Jefferson)的《论财政政策》也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二、经济学发展的第一波经济学首次发展的第一波称为“理性经济学”,是由英国思想家伊恩温赛尔(Ian Wintzell)提出的。

他将理性经济学和赖特的消费价值概念结合起来,认为在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前,必须先衡量消费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温赛尔还将自由市场理论介绍到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主张改善社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货币学和法律经济学由于经济学的发展,对货币学和法律经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英国货币学家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发表了多部有关货币学的著作,深入探讨了货币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并且提出了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

同时,美国的法律经济学家乔治马洛利(George Mallory)也将法律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他的著作《财政法说》(The Financial Law)强调了法律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头部出现,进一步拓宽了经济学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宣扬共产主义和指导实践为目标,以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 Lenin)的著作《资本论》为主要经济学构成,并且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视角分析社会经济现象,通过政策来促进改革。

另一方面,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概念,将人的行为加入到经济学研究中,从行为心理分析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五、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末的一种新的经济学流派,它既保留了传统经济学的特性,也兼顾了新经济学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件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件
《西方经济学说史》PPT 课件
西方经济学说史简介
经济学的定义和起源
经济学研究人类的资源分配和决策,起源于古代文明社会的贸易和经济活动。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1
古希腊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强调平衡和公正的经济原则。
2
古罗马
古罗马的东德曼的财富与贫穷理论奠定了后来的经济思想基础。
3
经济奴隶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罗马经济中的奴隶制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宏观经济政 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1
现代经济学流派
现代经济学包括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和理论,如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2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理性决策。
3
经济学的未来
经济学在不断发展变革中,探索解决现实世界经济问题的方法。
中世纪经济学说和商业革命
天主教教义
中世纪的经济学说受到天主教教义的影响,强 调贫富分配的合理性。
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兴起催生了新的商业道德和贸易理 论。
修道院和农业革命
修道院的农业活动和农田制度改革对经济产生 了深远影响。
城市和公会
城市和公会制度的发展为中世纪经济提供了新 的组织形式。
亚当·斯密和经济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自由市场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分工和自由交易的重要性。
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卡尔·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不平等,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政府 干预经济的理论,以应对经济萧 条。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古希腊(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分。

经济思想表现两个方面:财富占有观和市场与交换价格2.色诺芬(公元前430-354):主要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分工,市场交换的价格形成和国家财政。

分工理论:P8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法律论》从市场发育与社会分工,货币与利息和理想国三方面阐述经济观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政治学》《伦理学》古罗马奴隶制国欧洲中世纪5世纪-15世纪封建1.托马斯²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大全》重商主义15-17世纪下半叶,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历史背景:15世纪-16中世纪重金助于和货币主义16世纪-17世纪晚期真正的重商主义(重工主义)主要观点:(1)社会财富观(2)财富源泉观(3)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4)奖励增加人口和管制食物价格(5)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6)民穷国国富论P382.重商主义的早起和晚期有什么不同?(1)早起重商主义(大约从15 世纪-16世纪中叶)被称为货币主义或重金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大约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重工主义。

(2)两个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把货币作为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标准。

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3.重商主义(法国)托马斯²孟:(1)贸易差额论的创始人(2)1630《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称为“重商主义一部具有划时代的著作”(3)是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4)经济贡献:把经济研究转入流通领域4.重商主义(英国)让²巴蒂斯特²柯尔培尔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英国(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创建者:配第发展:斯密完善:李嘉图)威廉²配第(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政治经济学之父”(2)1662《赋税论》最先运用抽象法最早研究劳动价值论(3)经济观点:a.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b. 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基础 c.最早然是打劳动分工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相应变化,而劳动生产率变化又会引起商品价值量变化 d.地租=农产品一种子一工资说明了地租的来源,首次提出极差地租(4)配第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二是对一系列经济概念的心界定和经济规律的新探索,三是对各种相关的经计量的确定法国布阿吉尔贝尔→西斯蒙第布阿吉尔贝尔(1)重农先驱者(2)1707《谷物论》(3)经济观点:a.倡导自由主义,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建立基础b.货币论: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货币只是手段和方法,货币只是交易和让步。

西方经济学说史-全292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全292页
计出版社,1991年。(必修课) (4)《近代西方经济学》,汤在新、颜鹏飞,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限选课)
《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参考教材
1.《西方经济学演义》 徐平华 江西人民出 版社
2.《中西经济思想纲要》 戴家龙 赵建 安 徽大学出版社
3.《经济思想的成长》 亨利•威廉•斯皮格尔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的民主制。 公元前 388年创办“阿卡德米亚”哲学学园。 在此讲学,直到死去。
(2)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论》。 在《理想国》中,看到尖锐的社会矛盾正动摇着奴隶制度, 提出跟人类理性相一致的正义原则来组织一个消除贫富对 立的国家。 在《法律论》中,柏拉图主张平分土地,归属各居民户。
全书大体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论述与奴隶经济制度有关的问题,诸如 奴隶主的经济任务,财产的经营与管理,奴隶 的管理与训练,管家人的挑选和培养等;
另一部分涉及生产力问题,例如论述农业的重 要性、农业耕作技术问题。
色诺芬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只有农业发展,奴 隶制的经济才能发展。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 的职业。
西方经济学说史
绪论
1、内涵。 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 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 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 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 一般说来,划分经济学说流派的标准是: 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 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 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
2、本课程的基本目标
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工作,他所生产出来的产 品必然较好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 事各种行业的人。
他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而分 工又被视为是出于天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 种自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斯蒙第(Sismondi,1773—1842),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

代表性经济著作为181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是经济学说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

他毕生著述甚多,除历史著作和本书外,其余经济学著作主要有:《托斯卡那的农业》(1801年)、《商业财富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商业立法上的应用》(1803年,以下简称《论商业财富》、还有《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年,以下简称《新原理》)。

西斯蒙第的《新原理》已为我国经济学界所熟悉。

其《政治经济学研究》(1838年,以下简称《研究》则鲜为人知,因为:一方面,《研究》在经济思想方面和《新原理》基本相同。

非专门研究西斯蒙第的人,一般没有必要涉及它;另一方面,该书以前没有中译本,从而限制了读者的范围。

不过,《研究》毕竟是西斯蒙第后期主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其内容又是《新原理》一书的补充和发展。

西斯蒙蒂处于欧洲国家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期,他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出发,在肯定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增加了四条原则:第一、一切税收应该以税收作为课税对象,不应以资本作为课税对象,对资本课税就是毁灭用于维持个人和国家生存的财富。

第二、不应该以每年的总产品作为课税标准,因为总产品中除了年收之外,还包括全部流动资本。

第三、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收入课税。

第四、决不可以因为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逃到国外。

西斯蒙蒂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税收的,认为如果对资本课税,国家就会很快地陷于贫困、破产,甚至灭亡。

此外,为了适应资本积累的要求,他着力倡导轻税的原则。

他的第三、第四条原则,补充了亚当•斯密在经济方面的空白,是一种新的贡献。

第一版序我现在公之于世的这部著作,从很多方面来看,可以认为是我在《爱丁堡百科全书》上所发表的《政治经济学》那一条目的发展。

这部卷帙浩繁的全书刊载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承蒙编者按弃,邀我写一篇讲述政治经济学的文章,我答应了,我觉得达没有什么,只要罗列一些被公认的原理,指出我认为已经成为定论的学说就行了。

真的,我相信: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除了在当政诸公之间和人民群众之间传播理论家们一致同意的学说而外,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

我丝毫也没有写出我本人在不同的时期在这种科学总的方面、或在达种科学的某些部门所发表的作品以外的东西。

我有时由于更清楚地说明了亚当·斯密的体系、对他的学说完全不添枝加叶而威到自慰;我觉得同时代的著作家们并不比我更大胆,他们的勇气也没有碰到更好的运气。

我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文章必须简明扼要。

一个著作家并不能以达到达两点而自豪,因为他只要发抒己见,不人云亦云就行了。

我重述了自己作为立论根据的原理,我再度提出仿佛前无古人的学说。

我没有参考任何书籍,因为这个题目是我长期思索的对象;我下笔直书,分不清哪些是往日所思,哪些是新得经论。

因此,我虽然没有达种奢望,却完全避免了一切理论权威的影响。

我觉得,采用这种方式方法,可以更精确地阐明我认为早已成为定论的原理;但是,我感到非常惊奇的是,它们袷我带来崭新的结果。

自从我写了《论商业财富》以后,已经十五星霜,在这期间,我很少阅读政治经济学著作;但我并溲有停止观察事实。

有些事实我觉得与我所采取的原理大相经庭。

但是,当我把自己的原理向前推进一步的时候,我就能区别和分析这些事实了,一切都迎刃而解。

我越往深处钻研,就越相信我对于亚当·斯密的学说所作的修正是必要和正确的。

从新的观点来看,达门科学中以前种种隐晦之处便昭然若揭,我的原理为我解答我完全不曾预料到的许多困难问题。

我写完了给《爱丁堡百科全书》所撰的短文;在那篇文章里,我只稍微提了一下我感到很新的观点。

这一类的文章只能叙述公认的事实和原理。

但是,这本著作就不同了,它是政治经济学的一部长篇专论,而不是零散草稿,这里已经没有任何相互矛盾的地方,当初特别推崇的一切,现在也都推翻了。

因此,我觉得,为了发挥我只提了个头的重要问题,为了尽我所能把我冒着风险、畏畏缩缩提出的问题作出最牢靠、最坚定的论断,有必要把那篇文章附在本书的后边。

我对于最近几年欧洲遭受的商业危机感到触目惊心;我在意大利、瑞士和法国亲眼见到产业工人所受的极度痛苦,至少说在英国、德国和此利时,社会情况完全相似。

我认为这些国家,这些民族都走错了路,他们虽然努力设法补救,但是灾难愈益严重。

我以同样悲痛的心情看到所有者、立法者和著作家为了改变经营方法所做的共同努力,这些经营方法本来应该给乡村带来最大的幸福,结果,由于希望得到更多的纯产品,却破坏了农夫的富裕生活。

我觉得,统治者和著作家们有时急于寻找最能增加财富的东西,有时寻求最能增加人口的东西;可是,如果把前者和后者孤立起来看,那就只能说是抽象的东西了;而政治家的真正难题是使人口和保证人类在一定空间享有最大幸福的财富之间的配合恰如其分,并保持适当的比例。

从各方面来看,我常常看兄有些好心人做出了坏事,有些爱国志士使租国遭到了灭亡,有些慈善家增加了穷人的数目。

也许有人要指责我太不自量,竟敢攻击这么多人的见解,而这些人的学识和特点又是我同样尊重的,但是,在关于有关公共福利的科学方面,一个诚实人是丝毫不应孩考虑个人利害的。

在我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那篇文章中初具雏型的东西,在本书里都得到充分的阐述,我由于没有费力就得到人们的理解而成到莫大高兴。

也静有学藏更为渊博的读者最初会认为这只不过是把过了时的旧东西再重复一逼,因为我一直是以亚当·斯密的原理作为指南的,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原理,在我作出一些我认为必要的补充以后,他们才能看出十分不同的结论。

所以,我请求读者在看到读者认为是叙述人所共知的真理的地方千万不要扫兴,我再度请求读者,如果看到读书不到的结论,也决不要完全不假思索地摒弃它。

我长期遵循了读者们今天所走的道路,在我发表《论商业财富》的时候,读者似乎认为我虽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至少我是精通这一点的。

我所以放案我原来热烈发挥过的见解的动机,似乎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在这本书里,我原封不动地引用了我在为《爱丁堡百科全书》写的那篇文章里所写的绝大部分,在达一点上我没什么顾虑:达些东西差不多占去了三分之一。

我认为只要把我的思想表达得很清楚,就不必再去找其他方式来谈同样的问题,而且那样一定会使所写的东西失去正确性。

此外,那篇文章原是用英文发表的,我觉得在改换语言的时候,也不需要旧话重提。

但是,我在达篇小小作品里所发表的那些兄解——关于收入的形成和限制消费的方式、生产方面的思想萌芽、领土财富所应有的发展、无限制的竞争的影响、以及机器的进步的影响,最后,还谈到了我认为马尔萨斯所不了解的关于人口的自然限制,只有在达本书里我才敢尽情地予以发挥,并且我也指出了应该怎样运用这种有关人类幸福的科学的重要方法。

让·沙尔·列奥纳尔·西蒙.德.西斯蒙第西斯蒙第经济思想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截然相反的时期。

这与西斯蒙第所处的时代,法国、瑞士的经济状况,以及小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和要求,密切相关。

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宗法经济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起初,小生产者是拥护资本主义制度的。

他们希望摆脱封建束缚,求得发展,因而对资本主义充满了希望和幻想。

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瑞士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工业革命也兴起了。

尽管小商品生产者在工农业中仍占据大多数,但其趋势却是日益衰落和受排挤,迅速分化。

西斯蒙第目睹了工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不断与小商品生产者的迅速分化瓦解和被改造,形成鲜明的对照。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矛盾和弊病也开始日益显露出来。

这时,原来对资本主义抱有较大幻想的小商品生产者,在自身分化瓦解中开始失望、抱怨和反对资本主义,希望能按自己的要求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甚至企图谋求资本主义之外的新的社会经济制度。

于是,一些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为劳动群众说话的经济学家,便站出来著书立说,试图阻止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迅猛发展,把资本主义纳入小生产的宗法和行会的经济关系中。

西斯蒙第的经济思想,就恰好反映了小生产者对待资本主义态度的变化。

西斯蒙第前期的经济思想,代表了对资本主义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推崇和赞成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主张。

其前期代表作《论商业财富》反映的就是这种倾向。

西斯蒙第后期的经济思想,则反映了受排挤和发生分化的小商品生产者对资本主义失望后,企图走改良道路的要求,因而强烈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主张。

其后期代表作《新原理》,就是这种倾向和尝试的集中反映。

《研究》则是对《新原理》中提出的主张和见解的进一步阐述和发挥。

《研究》是西斯蒙第的最后一部经济学著作,原为他的多卷本长篇巨著《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第一卷是1836年出版的《自由人民之宪制的研究》)。

第一卷出版两年后,西斯蒙第出版了《研究》。

、西斯蒙第认为,他在《新原理》中所提出的经济科学的新原理,远未被人们所理解,尤其未被当权者所理解,因而无法克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带来的弊病。

这就“有必要以新的形式,反复地陈述我认为具有根本性的真理”①。

从结构上看,《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一卷《自由人民之宪制的研究》,是“关于自由人民的政体研究”,旨在阐明西斯蒙第所说的“真正的自由政策,并拿它同现今在理论家占主导地位的民主思想以及同在实践家占主导地位的蒙昧主义对照。

”(本卷,第4页)其主要意图在于“设法让人们理解,人类通过革命改善命运的可能性是多么微小,因此,我竭力规划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人类才可望获得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美德、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幸福。

”(本卷,第4页)这充分反映了西斯蒙第思想倾向的改良主义性质。

《社会科学研究》第二、三卷,即《研究》,系零散发表于报刊上的文章的汇编,也有部分新补充的内容。

全书“着重阐述财富分配的理论”(本卷,第5页),矛头针对“财富学派”或“理财学派”,即指向英国古典经济学派。

《研究》的第一卷,主要“研究领土财富与农民的生活条件力;《研究》的第二卷,“着重研究商业财富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力(本卷,第7页)。

在写作方法上,《研究》不同于《新原理》。

首先,西斯蒙第认为,人们在浏览熟悉的领域时,会感到不耐烦。

如果把所有的原理都放在一篇里简洁地叙述,读者就有可能跳过去。

为此,他决定把理论原理与经验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叙述。

其次,他认为,研究人类生存条件一定要从具体情况出发,这也需采用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的办法。

第三,他决定,在上升到普遍意义之前,先列举事实;在寻求药方之前,先指出并描绘出病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