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9、不用接触人体,红外测温器就能够测出体温;数字显示体温计可直接显示温度值。
10、一些物体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 地核温度:约5000℃;
钢水的温度:约1500-1800℃;木柴温度:约250℃;
南极平均气温:约零下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180℃。1Leabharlann 、我国三大火炉城市:武汉、重庆、南京
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不能够离开被测液体。
5、温度计所能够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度计的量程。
6、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同 ,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气温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
7、在气象站,通常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可免受太阳的直射,避免江水、强风影响。
8、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体温计在用之前甩一下,是因为体温计下端有细管,水银热胀后显示的是上一次测量的温度。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一、冷与热、温度计
1、人们可以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这些感觉不可靠。
2、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知道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和气温计等。
4、温度计测水温时要注意:
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知识点

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知识点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2、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鱼类用腮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可以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

3、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的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4、哺乳动物: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5、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我国的珍惜动物有大熊猫、华南虎、朱鹮、白头叶猴、金丝猴、白鱀豚、扬子鳄。

珍惜动物灭绝的原因:1、生存环境发生变化;2、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减退。

我国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1、立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2、建立自然保护区;3、人工繁育。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第二单元:冷与热6、那杯水热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怎样测量水的温度?(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部。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睡眠,视线要与液柱顶端向平。

7、温度计的秘密: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根据水、醋、果汁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是在推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1。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2。

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大鼓比小提琴声音低。

3。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5。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声带6。

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

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8。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音量小,声音弱。

9。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上下。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11。

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1。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可以在固体、液体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3。

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耐克创造的。

10。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为“分贝北可以用分贝仪测量音量的大小。

11。

噪声的危害: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12。

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

1. 科学实验方法
-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 实验要素: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2. 科学观察
- 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 观察要点: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结果。

- 观察记录方法:数量、形状、颜色、大小、质地、重量等。

3.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 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硬度、重量、透明度等。

- 物体的变化:分解、合成、蒸发、溶解等。

4. 运动与力
- 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推力、拉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 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远距离作用等。

5. 水的常见形态和性质
- 水的常见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可溶解、具有表面张力等。

6.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等。

- 植物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结果、繁殖等。

7. 动物的特征和生长发育
- 动物的特征:体形、皮毛、体温、动作等。

- 动物的生长发育:出生、生长、发育、变幼、变老等。

以上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怎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5.宇航员为什么学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沟通?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电子通讯设备。

6.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2.人的外耳就像--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答: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物质和能量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物质是我们周围所有事物的组成部分,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能量则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驱动力,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支持。

2. 食物和营养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

我们将学习到食物的种类,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和奶类等。

每种食物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食物和营养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

3.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我们将学习到水的重要性和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水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保持身体的温度平衡、清洁我们的身体和环境等。

我们也将了解到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等。

4. 太阳和天气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

我们将学习到太阳的作用和它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

太阳的能量驱动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变化,我们将学习到不同的天气现象,比如晴天、阴天、雨天和雪天等。

5. 动物和植物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动物和植物都是地球上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6. 地球资源的保护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资源对于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将学习到如何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产生,保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学习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世界的运作规律。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吧!。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应知应会一、位置和运动1.足球比赛中,同学们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2.相对于球门,房屋和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是静止的;同学们和足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3.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4.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答:汽车行驶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乘客是静止的。

二、运动的方式1.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2.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及从树上落下的苹果的运动方式都是直线运动。

3.转弯的火车、转动的风车、荡秋千的小孩、投出的铅球和颠簸的木马的运动方式都是曲线运动。

4.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轮胎的运动包括旋转和滚动等运动方式。

三、运动的快慢1.完成相同距离的运动,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时间越长,运动越慢。

运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是:雨燕、猎豹、短跑运动员、蜗牛。

2.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运动的也就越快。

3.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常用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或千米/ 小时(km/h)。

我们出行通常要使用交通工具。

四、运动和力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常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速……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

2.物体的运动状态经常发生变化。

3.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吸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4.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可以使小车加速运动;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不同的力可以使小车转弯,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可以使小车停止运动。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结构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

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4.蚂蚁的种类很多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等。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这就是在描述。

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喷涂驱蚊液;不直接触碰昆虫。

6 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用肥皂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

如果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专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且瘙痒、水肿等症状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2课鱼5.鱼的身体结构6.鱼鳍辅助鱼运动;鱼靠鱼鳃呼吸。

7.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鳃盖中流动情况的实验中,发现水从鱼的嘴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8.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9.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

鱼鳍作用: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3课鸟10.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1.鸟不一定都会飞,例如企鹅.鸵鸟。

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是鸟,例如蝙蝠。

第4课哺乳动物12.像猫.狗.兔子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4.像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哺育方式叫哺乳,它们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5.像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的,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6.海豚因为是胎生繁殖,哺乳方式养育后代,所以是海豚是哺乳动物。

17.鸭嘴兽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是特殊的哺乳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气温 云量 风向 风速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5.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
雨量器 降水量
教后反思
学科
科学
年级
年级
主备教师
赵玉杰
授课内容
6.云的观测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用图示法说明云的种类,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教师
赵玉杰
授课内容
5.降水量和测量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降水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4、师生反馈。注重学生对云量、高度、形状描述。
三、对云的分类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根据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状况进行了划分,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把云分成了几类吧。
师根据学生刚才的观察反馈引入云的分类并介绍云的分类。
学以致用:出示课件云的图片,学生判断云的类型。最后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气象学家是根据什么对云进行分类的吗?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
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及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设计
一、导入
二、观察云
1、教师板书“云”字,问: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教师:既然大家对云有这么多的想法,我们现在就对云进行探究吧。
教学重点
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雨量器一个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及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设计
一、认识雨量器
二、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及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设计
一、导入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教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不能猜测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根据云量的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
三、测量降水量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2.老师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天气日历记录中,能够记录下每天的降水情况。如果你是每天测量的,就可以写下具体的降水多少。
教师具体说明气象学家如何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
2、学以致用:学生根据理解判断云的类型。(课件出示云的图片)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带好文具,将你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阳注意不要直视太阳。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四、了解天气谚语,丰富学生生活常识。
五、师生小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对云的观测的收获,教师提示坚持记录天气日历。
板书设计
6.云的观测
卷云
积云
层云
教后反思
学科
科学
年级
年级
主备教师
赵玉杰
授课内容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