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翻拍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金庸武侠电视剧的翻拍现象研究

目录
第二节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与变异……………………………………………33 一、后现代:彻底的大众文化……………………………………………34 二、后现代武侠的变异……………………………………………………35
第三节消费主义绑架的艺术观………………………………………………37 一、消费主义:电视剧商业的最高信条…………………………………37 二、武侠遭遇消费主义的后果……………………………………………39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幻f v.J。彩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南京师范
大学。学校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
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复印等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可以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和
纸质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 关材料均是真实的。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 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第一章金庸小说与金庸武侠电视剧的翻拍………………………………….8 第一节电视剧的翻拍……………………………………………………………8
一、源自文学………………………………………………………………..8 二、源自电视剧……………………………………………………………..9 三、源自电影………………………………………………………………1 0 四、源自其他艺术形式……………………………………………………1 O 第二节金庸武侠电视剧翻拍………………………………………………….1 1 一、金庸的小说……………………………………………………………1 1 二、金庸武侠电视剧的翻拍历程…………………………………………14 第二章金庸武侠电视剧翻拍的历时性考察……………………………………..19 第一节尊崇原著的早期翻拍…………………………………………………19 一、与文学原著的关系……………………………………………………19 二、与武侠电影的关系……………………………………………………20 三、TVB翻拍模式的确立…………………………………………………21 第二节迎合内地观众的变形翻拍……………………………………………23 一、母题:夸大爱情,缩小“武”、“侠”…………………………………23 二、视觉:浪漫主义来袭…………………………………………………24 三、故事:平面化的呈现…………………………………………………25 第三节新环境下的颠覆翻拍…………………………………………………26 一、全媒体生存的电视剧…………………………………………………26 二、武侠外衣的现代肥皂剧………………………………………………27 三、不可思议的爱情………………………………………………………28 第三章金庸武侠电视剧翻拍的文化解读………………………………………..3 1 第一节文化理念:精英式微,草根崛起……………………………………3 1 一、背景: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转化…………………………………3 l 二、现实:作为草根阶层的电视剧受众成为主体………………………32
《2024年《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范文

《《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篇一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将《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并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影视改编概述自上世纪以来,《红楼梦》的影视改编历程可谓丰富多彩。
从早期的黑白电影到现代的彩色电视剧,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在影视艺术领域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这些改编作品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影像、音乐、表演等手段,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三、影视传播特点《红楼梦》的影视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传播范围广,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将《红楼梦》的故事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二是受众群体广泛,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影视作品中找到共鸣;三是艺术表现力强,影视作品通过影像、音乐、表演等手段,将原著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研究述评(一)研究现状目前,关于《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不同版本的影视改编作品,探讨其改编策略和艺术特点;二是研究影视作品对原著的传承与发扬,分析其在传播过程中对原著的贡献与局限;三是探讨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影响,包括观众对原著的认知、对人物形象的接受度等方面。
(二)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我们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影视改编与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存在问题及展望尽管关于《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研究过于关注某一版本的影视作品,缺乏对多版本的综合分析;同时,对于影视作品对原著的贡献与局限的探讨还不够深入。
电视剧和电影翻拍现象的分析——基于观众消费心理

摘要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间,从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的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
电视剧和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成了人们重要的精神消费品。
2011年,银幕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往年的电影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成了“超长电影”。
纵观现在的影视剧,电视剧和电影的翻拍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一翻拍现象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但是这些翻拍之后的作品,有的获得了成功,有的却被观众拒之门外。
作为消费者的观众,她们的消费心理直接导致了作品的成败。
本文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基础,试图以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探讨观众的消费心理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并选取了典型的作品《武林外传》来探讨其成功的原因,选取《林海雪原》来分析其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两部作品的对比,说明观众的消费心理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
观众的消费心理不仅仅对作品的收视率产生影响,还会对剧本的创作产生影响。
本文试图从剧本的创作以及作品的宣传等方面对这种翻拍现象进行分析,对翻拍剧的文本创作规律进行总结,并对其宣传策略进行归纳,力争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翻拍现象进行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翻拍视觉化世俗化市场化AbstractNow, China i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production society to consumer society,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has higher demands. TV shows and movie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lif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piritual consumer goods. In 2011, the screen appeared a new phenomenon: movie was adapted into a TV drama, became" long movie". Throughout the film, the phenomenon of TV and movie remake is very common, and this remake phenomenon has also become the people focus of discussion. But these work, some successful, some have been failued. As the audience of consumers, and their consumption psychology lead directly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work.Based on the consumer psychology as the basis, to consumer's emotional nee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discusses th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of audience on television drama creation effect,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typical works" Wulin rumored"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 select" Lin hai xue yuan"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its failure, through the two films contrast, descriptions of audienc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on the television drama creation influence.The audience consumer psychology not only to impact works ratings, but also on the script creation influence.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script creation as well as the works of propaganda for the remake of the phenomenon undertakes an analysis, the rescreens the play text creation rul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motional strategies summarized, striv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make,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Key words:Remake Visual Secularization MarketIII目录独创性声明 (I)摘要 .............................................................. I I Abstract ......................................................... I II 绪论 (1)第一章近年来翻拍现象的梳理 (4)第一节电视剧成功之后,同名电影的出现 (5)第二节电影成功之后,同名电视剧的出现 (5)第二章经典作品的电视剧版和电影版比较分析 (8)第一节经典电视剧的电影版分析 (8)一、《武林外传》的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分析 (8)第二节经典电影的电视剧版分析 (16)一、固有的符号认知心理 (16)二、《林海雪原》的电视剧版和电影版的比较分析 (17)三、《小兵张嘎》的电影版和电视剧版比较分析 (19)四、电视剧版《小兵张嘎》和电视剧版《林海雪原》比较分析 (21)第三章翻拍作品的文本创作规律 (25)第一节以市场为基础 (25)第二节文本的品牌效应 (27)第三节人物形象的解构 (29)第四节世俗化的倾向 (30)第四节翻拍作品的营销策略分析 (31)第一节适时宣传 (31)第二节跟进策略 (32)第三节视觉冲击策略 (33)第四节新鲜感策略 (34)第五章对翻拍现象的思考 (36)第一节两种艺术形式的互动 (36)第二节拍摄题材的匮乏 (37)第三节物质利益的左右 (38)第四节翻拍需要创新 (39)结语 (41)参考文献 .......................................................... I V 后记 ............................................................. V II电视剧和电影的翻拍现象分析绪论一、研究背景电视剧和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道调味品,也是现在人们的一项重要消费内容。
《2024年《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范文

《《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篇一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丰富的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众多版本的《红楼梦》影视作品陆续与观众见面,为该作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的研究现状,对其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述评。
二、影视改编概述《红楼梦》的影视改编历程颇为丰富,自上世纪初开始,已有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问世。
这些作品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通过导演的独特视角和演员的精湛表演,成功地将《红楼梦》的精髓展现给观众。
然而,由于不同版本的改编重点和手法各不相同,导致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三、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现状(一)研究领域《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文学、影视艺术、传播学等。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探讨其改编的优劣得失,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文本解读法、比较研究法等。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改编的差异和特点。
同时,结合传播学理论,分析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效果和影响。
(三)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研究,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对《红楼梦》的影视改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不同版本在改编过程中的特点与问题;另一方面,对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在观众中的接受程度和影响。
四、研究述评(一)成果与贡献《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贡献。
首先,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其改编的差异和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次,对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影视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最后,该研究有助于推动《红楼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二)问题与不足尽管《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影视剧翻拍成风现象

影视剧翻拍成风现象大众文艺211摘要:翻拍作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流行方式,是我国影视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用原有的故事题材来进行重新制作,借助原有剧集的成功,利用观众的怀旧心理等来吸引观众眼球,既降低了投资风险,又赢得了可观的商业利润,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原创剧本少的难题。
但是随着翻拍成风现象的愈演愈烈,翻拍剧存在的很多问题也相继暴露,最终必将阻碍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这种现象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笔者试图从影视剧翻拍成风的现状出发,分析此种现象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究之所以出现翻拍成风现象的多重原因,以期对翻拍剧的良性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影视剧;翻拍;产业化;原创力注: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项目1015065-I“创意产业的创新扩散研究”(项目代码:112229A4I10065)的阶段性成果。
翻拍剧在2010年可谓是风生水起,从被称为“翻拍神话”的新版《红楼梦》到高希希翻拍的新版《三国》,从湖南电视台的热播翻拍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到江苏电视台斥资一亿人民币打造的新“海岩三部曲”,影视剧翻拍现象日益成为文化行业的一种风潮。
“翻拍不是简单的复制,是对影视剧进行改编和重新拍摄。
”⑴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由大众所熟悉的旧版电影翻拍过来的,像《甜蜜蜜》《铁道游击队》等;一类是对旧版的经典电视剧的重新制作,例如《倚天屠龙记》《上海滩》《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第三类是对外来影视剧的翻拍,如《丑女无敌》《爱在离别时》和《回家的诱惑》等。
无论哪个类别,其涉及的题材类型都非常丰富。
据说内地的电视工业翻拍剧当道的局面还会维持两年,至少还有五十部翻拍的戏在策划。
据国家广电总局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荧屏上的影视剧,翻拍剧的比例占了百分之五十之多,而来年,这个比例将会继续扩大。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要进行翻拍?翻拍剧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层出不穷的翻拍剧是否真的能够创造一波又一波的收视高潮?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翻拍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受众视角下的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

受众视角下的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近年来,经典影视作品的翻拍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从受众的视角来看,经典影视作品的翻拍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也能赋予原作新的生命。
经典影视作品的翻拍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
经典作品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观众对于这些作品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回忆。
翻拍能够使得这些经典作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延续其影响力。
观众们能够通过翻拍作品,再次领略到原作的魅力,体验到自己的回忆和情感再次被触动的愉悦。
经典作品的翻拍能够赋予原作新的生命。
翻拍作品通常会采用现代的拍摄技术和制作手法,加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使得原作在艺术表达上焕发出新的魅力。
翻拍作品往往能够利用现代科技和特效制作,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使得原作在视觉上更加震撼和引人入胜。
翻拍作品也能够根据当代观众的口味和审美趣向进行相应的改编,更好地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使得原作在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上更加贴近观众的喜好和认知。
受众视角下的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也存在一些问题。
翻拍作品可能会对原作进行过度包装和改动,失去了原作的味道和魅力。
观众对于翻拍作品的期待常常与原作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改变过多,观众可能无法接受,导致翻拍作品的口碑走低。
一些翻拍作品可能只是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缺乏对于原作的敬畏和理解,并且可能过度商业化,丧失了原作所具有的深度和思考。
翻拍现象也可能导致原创影视作品的数量减少,片商更倾向于翻拍已经有市场基础的作品,这样会影响到原创作品的创作环境和产生新的影视作品的机会。
经典影视作品的翻拍现象在受众视角下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负面的一面。
观众能够通过翻拍作品重新体验原作的魅力,并且可以赋予原作新的生命。
翻拍作品也有可能失去原作的特色,过度商业化,并且对于原创作品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保护原创作品的创作环境,片商和创作者们需要在翻拍过程中注重平衡原作的传承和创新的发展,根据观众的需求和市场的反馈,合理规划和推进翻拍作品的制作。
影视剧翻拍成风现象

大 众 文 艺211摘要:翻拍作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流行方式,是我国影视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用原有的故事题材来进行重新制作,借助原有剧集的成功,利用观众的怀旧心理等来吸引观众眼球,既降低了投资风险,又赢得了可观的商业利润,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原创剧本少的难题。
但是随着翻拍成风现象的愈演愈烈,翻拍剧存在的很多问题也相继暴露,最终必将阻碍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这种现象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笔者试图从影视剧翻拍成风的现状出发,分析此种现象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究之所以出现翻拍成风现象的多重原因,以期对翻拍剧的良性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影视剧;翻拍;产业化;原创力注: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项目1015065-I“创意产业的创新扩散研究”(项目代码:112229A4I10065)的阶段性成果。
翻拍剧在2010年可谓是风生水起,从被称为“翻拍神话”的新版《红楼梦》到高希希翻拍的新版《三国》,从湖南电视台的热播翻拍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到江苏电视台斥资一亿人民币打造的新“海岩三部曲”,影视剧翻拍现象日益成为文化行业的一种风潮。
“翻拍不是简单的复制,是对影视剧进行改编和重新拍摄。
”⑴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由大众所熟悉的旧版电影翻拍过来的,像《甜蜜蜜》《铁道游击队》等;一类是对旧版的经典电视剧的重新制作,例如《倚天屠龙记》《上海滩》《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第三类是对外来影视剧的翻拍,如《丑女无敌》《爱在离别时》和《回家的诱惑》等。
无论哪个类别,其涉及的题材类型都非常丰富。
据说内地的电视工业翻拍剧当道的局面还会维持两年,至少还有五十部翻拍的戏在策划。
据国家广电总局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荧屏上的影视剧,翻拍剧的比例占了百分之五十之多,而来年,这个比例将会继续扩大。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要进行翻拍?翻拍剧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层出不穷的翻拍剧是否真的能够创造一波又一波的收视高潮?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翻拍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影视剧翻拍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影视剧翻拍现象研究》文献综述影视翻拍现象研究文献综述本课题主要建立在对以下几种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一、传播学原理1、在传播学理论方面,本文主要参照《沉默的螺旋—荧屏翻拍剧的传播学审视》(高森,王素芳,李文娟,声屏世界,2011年第2期)文章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电视产业影视翻拍成风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即电视剧创作者热衷于影视剧翻拍的原因。
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在电视产业市场化的条件下,资本即经济元素在影视翻拍现象形成中的作用。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让我们从传播学和电视产业资本运作两个角度认识影视翻拍成风的原因,文章的对于现象产生背后的相关理论的探究和解析对本文的写作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女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的,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的理论,它主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学过程,个人在表明意见之前往往要先观察周围的舆论环境,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意见时,则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意见时,则会倾向于选择沉默。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为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影响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反复,便形成一个优势意见与沉默此消彼长的螺旋式形态。
诺依曼认为,任何多数意见、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背后都有沉默的螺旋机制。
当前很多影视作品都打明星+爱情+娱乐+特技的传播路径和叙事模式,这一现象的最终着眼点除了沉默的螺旋机制其作用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还源于移情效应和晕轮效应。
明星大都拥有自己的粉丝群,知名度越高的明星其粉丝人数也越多,而这些粉丝往往会将对明星偶像的喜爱转移到对他或她所参演的作品的喜爱和关注,这边是移情效应。
而出于对明星演技和其他方面的认同,在没看到影片时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影片也必定是精品,就如消费者在买东西时,看到精美的包装就会联想到里面的东西也如包装一样精美,这便是晕轮效应在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翻拍现象研究文献综述本课题主要建立在对以下几种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一、传播学原理1、在传播学理论方面,本文主要参照《沉默的螺旋—荧屏翻拍剧的传播学审视》(高森,王素芳,李文娟,声屏世界,2011年第2期)文章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电视产业影视翻拍成风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即电视剧创作者热衷于影视剧翻拍的原因。
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在电视产业市场化的条件下,资本即经济元素在影视翻拍现象形成中的作用。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让我们从传播学和电视产业资本运作两个角度认识影视翻拍成风的原因,文章的对于现象产生背后的相关理论的探究和解析对本文的写作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女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的,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的理论,它主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学过程,个人在表明意见之前往往要先观察周围的舆论环境,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意见时,则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意见时,则会倾向于选择沉默。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为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影响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反复,便形成一个优势意见与沉默此消彼长的螺旋式形态。
诺依曼认为,任何多数意见、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背后都有沉默的螺旋机制。
当前很多影视作品都打明星+爱情+娱乐+特技的传播路径和叙事模式,这一现象的最终着眼点除了沉默的螺旋机制其作用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还源于移情效应和晕轮效应。
明星大都拥有自己的粉丝群,知名度越高的明星其粉丝人数也越多,而这些粉丝往往会将对明星偶像的喜爱转移到对他或她所参演的作品的喜爱和关注,这边是移情效应。
而出于对明星演技和其他方面的认同,在没看到影片时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影片也必定是精品,就如消费者在买东西时,看到精美的包装就会联想到里面的东西也如包装一样精美,这便是晕轮效应在起作用。
除此之外,影视翻拍作品正是利用了移情和晕轮效应,将观众对于老版作品的关注和喜爱吸引到翻拍作品上。
从而节约宣传费用并降低市场运作的风险。
二、影视剧翻拍研究1、《电视剧创作呼唤原创力回归—我对当前电视剧创作现状的一点思考》(曾庆瑞当代电视 2011年第9期)这篇文章以江苏台翻拍海岩生死三部曲和湖南台翻拍还珠格格为切入点,在简单描述我国电视剧翻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借枪》为代表的谍战剧由跟风模仿而陷入同质化和粗制滥造的发展困境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资本增值的诱惑引起的,并最终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对电视剧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并通过对《借枪》的分析阐述电视剧的创新与艺术想象之间的关系,从美学审美原则和审美精神的角度去阐述原创精神和原创力对电视剧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性,并以电视剧创作应该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以及电视剧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方面,对于电视剧的创作者提出了几点要求。
这篇文章将案例分析与理论阐述相结合,形象生动地阐述了翻拍现象产生是由于资本增值造成创作者只重视电视剧的商业属性,而忽视其艺术性和社会功能,创作电视剧多以市场利益为出发点,从而热衷于翻拍。
2、《影视剧翻拍成风现象探究》(俆莹,大众文艺,2011年第23期)这篇文章并没有选取特定的角度,而是从整体上全面分析了翻拍成风现象。
文章首先对当前存在的翻拍进行了分类。
而后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翻拍现象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而且分析了影视翻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在于主创原创力的匮乏;客观原因在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和观众对翻拍剧的关注;阐述了翻拍剧存在的问题,并就翻拍剧的良性发展提出非常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对策:提高编剧的地位、端正艺术创作态度、打击盗版以及对观众的口味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培养。
为了与原版作品相区别,一些翻拍剧往往刻意改变原有剧情来博取关注度,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了颠覆性的修改,极易总成观众的厌烦心理。
这种情况在古装历史剧的翻拍中尤为常见。
例如近期热播的张卫健版《隋唐英雄》,制片方片面追求娱乐性,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隋炀帝登基前的故事,使整部剧的情节节奏变慢;而且将原来的剧情改得面目全非,李世民提前十多年出生,整部剧靠让英雄谈恋爱的方式在主要人物身上注入了太多的感情戏,过度娱乐化和世俗化,严重颠覆了原著中的经典英雄形象。
如此过度颠覆的做法与观众的欣赏趣味相背离,引起观众的强烈不满与反感,导致剧集还未全部播完,批评之声已经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虽然很多翻拍剧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收视率依然不减,很多观众是边看边骂。
但有争议的往往更能吸引人的关注,所以很多艺术性不高的作品却拥有比较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三、经典名著的改编与翻拍1、《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任志明,兰州大学)本文以“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研究进行检视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研究提出了期望与目标。
文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探讨了由小说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梳理与分析了“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中问题,重点探讨并剖析了“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热潮成因,而后从投资方、制片商,尤其是创作者的角度,分析了“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种种策略选择:市场策略运用;目标观众诉求;文化策略审视;技术策略体现等。
并着重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叙事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审视,梳理并剖析引起“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争议的主要问题:并就“红色经典”改编中的情感困惑问题探究。
最后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对当前影视创作的启示。
原有的“红色经典”多为电影作品。
电影与电视剧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时长的差异。
将电影改编成电视剧,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电影故事的基础上将故事扩展开来,使之更适合电视播出。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很容易陷入盲目填补内容造成整部作品的节奏变慢、情节拖沓等艺术困境中;尤其是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和翻拍还涉及到很多政治和历史问题的处理,如何用电视艺术的手段改编翻拍红色经典,使其集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和商业性为一体,是红色经典改编翻拍中要处理的核心问题。
2、《从文化产业视角解读经典翻拍——以《红楼梦》为例》(夏娟娟,大舞台,2012年第2期)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视角分析在当前商业化的大背景下,影视翻拍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以及产生的问题、影响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时阐明了翻拍经典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内在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流失或湮灭。
李少红版《红楼梦》的翻拍时综合了投资方、导演、专家和大众传媒四方观点的大锅菜。
演员的选择渗透了投资方太多的观点,在改编把握上受制于专家的权威,而在创新上又太多地依赖了公众的意见,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不是千古名著,而是混杂了各方利益的大锅菜,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旁白、快进和片头。
整部作品更像是拍给专家看的。
任何经典的改编都是要给观众看的,而且中国的电视观众中的大部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
按照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的观点:受众成员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是出于自己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受众接触电视媒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以缓解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
没有人愿意在紧张的工作之后看到一部以文言文台词的电视剧。
如果只以专家的观点为标准,忽视了观众的特征和需求,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部作品都不能算是成功之作。
3、《西游记》影视改编研究(陈廷荣,华东师范大学)本文通过对这八十六年的《西游记》影视作品改编史进行历时性梳理和共时性内涵研究:综合影视媒介的发展史,分析各种类型改编作品背后的文化原因;发掘经典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互有渗透的关系;对《西游记》影视改编所呈现的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特色做出了一定的说明;同时也对多元改编现象进行深层文化认识,并阐述了对待文学经典和改编作品的两种不同文化姿态的客观态度。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国际社会上也是最具中国特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作品。
西方国家在转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片头,就是以西游记中的师徒五人形象制作的动画。
这足以说明这部名著的巨大影响力和代表性。
由于杨洁导演的央视版《西游记》影响太过深远,所以拍摄续集时,杨洁导演基本保持了原版的风格,只是在特效上运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同时人物语言和对白也更加口语化,彻底摒弃了文言或半文言的台词。
所以这部续集可以说是续集拍摄中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近几年,各种版本的《西游记》影视剧层出不穷。
夸张的人物造型、荒诞的故事情节和雷人的台词,更有甚者安排孙悟空和白骨精谈起了恋爱,这种对名著颠覆性的改编翻拍,几乎没有思想内涵可言,只是借助原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框架进行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
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在浪费影视制作资源,同时,也非常不利于观众,特别孩子们对中国名著和经典文化的了解,既不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电视剧的运营策略1、湖南卫视翻拍剧的运营策略研究(陈晨,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出版年期:2012年第7期)本文通过研究湖南卫视翻拍剧的运营策略,借助受众心理学、影视传播学等相关原理,对湖南卫视在电视剧资源的掌控选择、编播平台的运营及推广营销三个环节的运作策略予以较为细致全面的解析。
文中的阐述分析,能为今后省级卫视更好地运作电视剧资源提供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借鉴,并对翻拍剧的未来发展提供切实的参考,最后为电视剧的翻拍模式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道。
近年来,湖南卫视作为省级卫视的“领头羊”,引领了内地电视市场的翻拍风潮,成为国产翻拍剧成功的摇篮。
湖南卫视深谙电视剧的营销之道,在自制剧和翻拍剧上,虽然批评声也曾不绝于耳,但却并不妨碍湖南卫视通过这些雷人剧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比如2008年的翻拍剧《丑女无敌》,采取了互动式的营销策略,制作方和企业开设博客,观众通过博客随参与剧情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吸引与方便观众、网友参与,金鹰网还为丑女无敌第二季互动单元开辟了12个活动版块,广泛征集内容,同时举办第三季男主角海选活动,为电视剧的播出造势。
丑女无敌的整个营销过程中制作方、中介方与企业之间开展了很好的互动合作,植入广告安排巧妙制作方和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广剧集。
这一切都是这部剧集之所以广受关注和创造丰厚经济利润的关键所在。
电视剧是中国电视产业中市场化特征最为明显的电视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
因此,电视剧的营销策略直接关系到关系到电视剧是否能在千军万马中异军突起,引起观众的关注,直接关系到制作方是否能够从中盈利。
翻拍作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流行方式,是我国影视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原有的故事题材来进行重新制作,借助原有剧集的成功,利用观众的怀旧心理等来吸引观众眼球,既降低了投资风险,又赢得了客观的商业利润,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原创剧本少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