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学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1.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其中渗透多门学科的知识,如植物生理、生态、保护、育种、遗传、土壤、肥料、气象、真菌、药用植物、中药化学、中药资源等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用植物的产地和生态环境、种质资源和良种繁育、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态学特点、规范化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的田间管理、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的质量控制、采收加工和贮运等。

三、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中药材的道地性与特产栽培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全国道地药材约有200种,约占常用药材的2/5。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药材市场与一般农产品的市场不同,药材生产的服务对象是中医院、中药制药企业等。

第二节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现在药用植物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1.种质资源退化问题突出。

2.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3.中药材产地不同引起质量差异。

4.产地采收加工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5.野生或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破坏严重。

第三节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1、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AgriculturalPracticeforChineseCrude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是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各生态因子),也包括人为的干预。

所谓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以植物药为例,即指从种子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到形成商品药材(产地加工或加工的产物)为止的过程。

此过程一般不包括饮片炮制,一般炮制可看作是中药制剂的前处理。

(完整版)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完整版)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3 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 中药材的地道性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1.阐述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

这种生长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或称大生长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产品器官(块茎、果实等)的生长速度及生长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表明,任何需要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前实施用,否则任何补救措施都将失去作用。

2.简要介绍碳氮比假说及其意义?体内糖类与含氮化合物的比值(即C/N)高时,植株就开花;而比值低时,植株就不开花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

3.概述植物个体发育过程?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再收获种子为止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1.种子时期指从种子的形成至开始萌发的阶段。

2.营养生长时期指植株的根、茎、叶等营养体生长旺盛期、休眠期。

3.生殖生长时期指植物在营养生长基础上,内部开始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逐渐转向生殖生长,孕蕾、开花、结实。

这一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药用植物栽培学(1)(2)

药用植物栽培学(1)(2)

一、填空1.药用植物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2.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3.药用植物栽培涉及保证‘‘药用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在研究不同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选地、整地、繁殖、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满足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要求,提高药用植物质量和产量。

4.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

是一项从保证中药材品质出发,控制中药材生产和品质的各种影响因子,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以保证中药材真实,安全,有效及品质稳定可控的基本原则。

5.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一定范围内,植物冬性越强,要求的春化温度越低,春化天数也越长。

6.光周期不仅影响药用植物花芽的分化与开花,同时也影响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成。

7.根据药用植物对学分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可划分为:8.旱生植物:芦荟、仙人掌、麻黄、骆驼刺以及景天科植物等;湿生植物:水菖蒲、水蜈蚣、毛茛、半边莲、秋海棠及灯芯草等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泽泻、莲、茨实等属于挺水植物,浮萍、眼子菜、满江红等浮水植物,金鱼藻属沉水植物。

9.种植制度包括确定种什么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药用植物等)、种多少、种哪里,及作物布局问题;负重或休闲问题;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方式,即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等;不同生产季节或不同年份植物的种植顺序如何安排,及轮种或连作问题等。

10.栽培植物布局的原则:满足需求原则,生态适应原则,可行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

11.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①土壤肥力下降;②药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③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病虫害加剧。

12.在药用植物栽培上,安排土壤耕作先后顺序时,由于黏土地宜耕期短,应首先保证黏土田地有最合适的宜耕期;壤土的宜耕期比黏土的长,应该在黏土田地之后;砂土地宜耕期最长,可作为搭配安排。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植物多样性,种类资源以及这些植物在各种药物和医药工业
中的应用活动的研究和研究科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包括对纯正草药植物的栽培,采集,加工,维护,保存和价值分析,以及研究草药植物和植物根系,叶片,花和果实在药用,香料,食用植物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此外,药用植物栽培学还研究不同类型的植物分布,进行植物栽培的运行和管理,以及在药用植物栽培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稳定和可观的有效草药成分,为药用植物
的分子改良和细胞工程研究奠定基础,还要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可确定不同种族和品种的有效成分,以确定其效力及最佳应用方式,并为获取卓越的草药资源提供参考。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是一门复杂的研究,涉及种子种质资源,种子发芽状况,抗逆性,抗病性,浓缩程度和植物发育状况等诸多方面。

使用药用植物栽培学可以通过研究土壤,气候要求,栽培范围,病虫害及其它影响因素来获取有效成分,以促进其生物活性物质产量。

此外,药用植物栽培学还可以通过研究新品种改良剂来产生强烈的药用植物效果,还有可能开发出新的药用植物衍生物,从而取得新的经济效益。

通过药用植物栽培学可以提高我们对植物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理解,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发新的草药产品,以支持健康和临床治疗。

因此,药用植物栽培学将成为未来药学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栽培的学科,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植物部位的品质、产量形成的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实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规范化栽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从种植环境选择开始,导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等整各生产过程。

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1栽培种类多,学科范围宽2多数药材的生产、研究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3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4药材生产地道性强5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

地道药材:就是传统中药材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地上茎的变态:1叶状茎和叶状枝(仙人掌、天门冬);2刺状茎(山楂、皂荚);3茎卷须(恬楼、丝瓜)。

药用植物茎的生长,其生长习性:1立直生长;2缠绕生长;3攀援生长;4匍匐生长。

温度、光照、水分等生态条件常可影响根冠比值。

生态因子可划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

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的区别:其中日光、热量、水分、养分、空气等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药用植物就无法生存,这些不可缺少的因子又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或生态因子。

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1耐寒的药用植物;2半耐寒的药用植物;3喜温的药用植物4耐热的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同,通常分为阳生、阴生,和中间型植物。

药用植物兑水的适应性及方式:1旱生植物;2湿生植物;3中生植物;4水生植物。

*土壤处在正常含水量的条件下,根系入土较深;在潮湿土壤中,药用植物根系不发达,多分布于浅层土壤中,而且生长缓慢。

在干旱条件下,药用植物根系下扎,入土较深。

药材品质的内涵:药材的品质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形状。

内在质量是指药用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多少,有无农药残留;外观性状指药材的色泽、质地、大小和形状。

目前已明确的药用成分有:糖类、苷类、木脂素类、萜类、挥发油、鞣质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多肽、蛋白质和酶、脂类、有机酸类、木之泪、植物色素类、无机成分等。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本章小结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实施GAP目的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方向第一章绪论中药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菌物及矿物药材,其中药用植物为其主要来源。

药用植物栽培在保证药材供应、满足中医临床和中药制药企业用药的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是中医药学的物质基础。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药用植物栽培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部位的质量、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从而研究制定优质、高产、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并建立药用植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

与多个学科相互联系如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和植物保护学,是多学科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二、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的容广泛,包括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良种繁育、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农药残留、重金属和药用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等。

三、研究容四、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围广我国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余种,依靠栽培的主要药用植物有250种左右。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以传统经验为基础,并逐步渗入现代科学理论的一门科学。

它是祖国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部分。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目前,多数药用植物栽培沿用传统种植技术,依靠药农的经验进行生产,虽然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多,但多数药用植物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

随着中药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已濒临灭绝。

药用植物栽培学总论

药用植物栽培学总论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具有亲本双亲的遗传特性
无性繁殖:利用植物体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如扦插、分株、嫁接等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人工培养获得新的植株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保证品种的纯正和优良特性的 遗传
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技 术
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
全球范围内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泛 但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
欧洲和北美洲的药用植物资源相对 较少但也有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如 欧洲的紫锥花和北美印第安人的草 药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亚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如东亚的草药、南亚的草本植物等。
非洲地区拥有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 植物如乳香、没药等这些植物在当 地被广泛使用。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法:扦插、播种、分株等繁殖技术介绍。
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采收时期、采收方法、加工方法等介绍。 药用植物的种植制度:轮作、套种等种植制度介绍及其对药用植物生长的 影响。
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
灌溉与排水:保持 适宜的土壤湿度促 进药用植物生长
光照:药用植物 需要不同程度的 光照以满足光合 作用的需求。
温度:药用植物 对温度的要求因 种类而异需根据 植物的生长习性 选择适宜的温度 范围。
水分:适宜的水 分供应是药用植 物生长的关键需 根据植物的需水 特性合理灌溉。
土壤:药用植物 对土壤的质地、 酸碱度等要求较 高需选择适宜的 土壤类型和改良 土壤条件以满足 植物生长需求。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 治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

一、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人们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接触并了解到某些动植物对人体可以产 生影响,进而逐步创造了原始医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七十毒 "(《淮南子· 修务训》)的传说,则充分反映出我们祖先从十分遥远 的时代,便开始在实践中认识药物、应用药物。这个时期没有药用 植物栽培,也谈不上中药材质量,人们只是采挖野生植物资源供药 用。
中药材GAP在国际上才是近几年刚开始的,是以天然药材为原 料的药品生产质量控制配套技术规范来研究的。日本1992年厚生省 药物局组织编撰并发行了《药用植物栽培与品质评价》,相当于药 用植物GAP中的操作规范。日本药用植物栽培与评价的主要项目涵 盖植物名、利用部分、植物性状、药材性能及产地、栽培种特性、 栽培法、特性分类、栽培历史和资料9个方面,对药材生产的全过 程分别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1998年3月欧共体药协会制定了《药用与芳香植物种植管理规 范(GAP)》。从种子繁殖材料、栽培、收获、初加工、包装、贮 存运输、设备、人员及设施、文体记录、教育和后期保证11个方面 进行了严格规范,特别强调在栽培过程中严禁重金属和其他化学物 质污染产地环境(土地、水体、大气)。
二、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 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 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高效栽培的
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的生产目标。药用植物栽培涉及保证“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 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包括了解不同药用植物的特征 特性,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地 整地、繁殖和播种、田间管理、防病治虫等各种栽培技术措施 。 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必须掌握与药用植物群体(生物学特征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