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提高篇

合集下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8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8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提升训练80篇1.子路杀虎2.上下其手3.子产不毁乡校4.景公知人寒5.御者⑴之妻6.孙子兵法7.海大鱼8.中山君飨士9.曾参杀人10.季梁谏魏王11.不死之药12.惊弓之鸟13.苟无民,何以有君.14.画蛇添足15.狐假虎威16.不死之药17.邹忌谈鼓琴18.甘戊与船夫19.棘刺母猴20.和氏璧21.纪昌学射22.廉范以少击众23.祁黄羊去私24.塞翁失马.25.蔡邕善乐知音.26.文人相轻27.诫子书.28.床头捉刀人29.上自劳军30.陈实与“梁上君子”.31.陶侃母32.邓攸弃儿保侄33.君子济.34.陈元方35.原谷谏父36.李崇断案37.动筒尝于国学38.为人大须学问39.顾况.40.李太尉抑白少傅41.农夫殴官.42.推敲43.哀溺.44.吕蒙正不受镜45.王冕苦学.46.物破自有时47.句章野人48.张之万之马49.范仲淹有志于天下.50.良桐51.巨商蓄鹦鹉.52.鲁肃简公二事53.韩休为相54.洪承畴①二事55.刘南垣开喻门生56.明成祖讲官.57.银烛58.知人59.谲判.60.赵人患鼠.61.说马.62.东坡逸事63.司马温公故事二则64.李文定报德65.善士于令仪66.王德用有量67.人虎说.68.弈喻.69.欧阳修苦读70.熟读精思(节选).71.辽阳妇拒贼72.迂公修屋.73.卖柑者言.74.义犬75.骂鸭.76.郑人逃暑77.小时了了.78.吾亦冻汝儿79.阿豺折箭.80.孙叔敖埋蛇..1、子路杀虎孔子尝.游于山①,使子路②取水,逢虎于水所③,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

问孔子曰:“上士④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

”又问曰:“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

”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

”于路出尾弃.之。

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

”乃怀石盘,欲中孔子。

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

初级中学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

初级中学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篇目(40篇)

第1篇委托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住址:(住址)受托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住址:(住址)鉴于委托人因工作繁忙、时间紧迫或其他原因,无法亲自办理购买房屋的相关手续,现委托受托人代为办理以下事项:一、委托事项1. 代表委托人进行房屋的购买、签约、过户等所有与房屋交易相关的活动。

2. 代表委托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房屋贷款合同等相关文件。

3. 代表委托人支付购房款、税费等各项费用。

4. 代表委托人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抵押登记等手续。

5. 代表委托人办理房屋交付、装修等相关事宜。

6. 代表委托人处理与房屋交易相关的法律事务,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咨询、诉讼、仲裁等。

二、委托权限1. 受托人有权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上述委托事项,并代表委托人签署相关文件。

2. 受托人在办理委托事项过程中,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 受托人在办理委托事项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合同约定,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4. 受托人有权接受或拒绝任何与委托事项相关的提议、要求或条件。

三、委托期限本委托书自签署之日起生效,至委托事项办理完毕之日止。

如因特殊情况导致委托事项无法在约定期限内办理完毕,受托人应及时通知委托人,并协商延长委托期限。

四、委托费用受托人在办理委托事项过程中产生的合理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差旅费、通讯费、律师费等,由委托人承担。

五、保密条款受托人承诺对在办理委托事项过程中所了解的委托人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等予以严格保密,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六、违约责任1. 如受托人违反本委托书的约定,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受托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如受托人在办理委托事项过程中出现重大过失,导致委托人权益受损的,受托人应承担全部责任。

3. 如受托人在办理委托事项过程中泄露委托人保密信息的,受托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争议解决本委托书签订过程中及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委托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文言文阅读高分突破训练100篇

文言文阅读高分突破训练100篇

文言文阅读高分突破训练100篇【篇一:文言文阅读高分突破训练100篇】14.缘木求鱼第一单元历史故事1.子罕弗受玉2.孙叔敖埋两头蛇3.田忌赛马4.千金市骨5.多多益善6.楚人隐形7.害群之马8.南辕北辙9.割席分坐10.吕蒙正11.分粮救荒12.曾参教子13.纸上谈兵14.缘木求鱼15.东施效颦16.快马加鞭17.临江之麋18.荆人袭宋19.外科医20.郑人逃暑21.七录22.文侯守信23.投笔从戎24.唐雎说信陵君25.项籍者,下相人也26.毛遂自荐27.晏子谏杀烛邹28.寇准读书29.指鹿为马30.晋文公伐曹第二单元笔记体小说31.明帝说日32.指南针33.安阳亭书生34.荀巨伯忠于友情35.螳螂捕蛇36.盗户37.牧竖38.骂鸭39.虎40.狼41.樵者遇虎42.傅显43.缢鬼求代44.晏子使楚45.人琴俱亡46.治水必躬亲47.活板48.核舟记49.追女失妻50.鲍子难客第三单元先秦散文51.大道之行也52.三峡53.桃花源记54.五柳先生传55.阳子之宋56.孟母断织57.齐人攫金58.薛谭学讴59.晋平公炳烛而学60.墨子怒责耕柱子61.孟子对滕文公62.齐桓公登门访士6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64.目不见睫65.晏子谏杀烛邹66.苏秦之楚67.穿井得一人68.千金市骨69.拔杨容易栽杨难70.不死之药第四单元唐宋散文71.陋室铭72.爱莲说73.罴说74.观月75.泷冈阡表76.小石城山记77.熟读精思78.善士于令仪79.副使失物80.放鹤亭记81.后赤壁赋82.圬者王承福传83.喜雨亭记84.虹85.司马光好学86.范仲淹苦学87.马说88.小石潭记89.岳阳楼记90.醉翁亭记第五单元明清散文91.锦石滩92.满井游记93.西湖游记94.游太和山日记95.湖心亭看雪96.水仙97.芙蕖98.板桥诵书99.送东阳马生序100.人之为学参考答案与得分技巧解析【篇二:文言文阅读高分突破训练100篇】勤训《恒斋文集》【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

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

1、孙叔敖埋蛇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刘向《新序》【注释】1、婴儿:古代的婴儿可以指幼儿,年幼的儿童。

现在指一岁以内的孩子。

2、故:原因。

3、对:回答。

4、者:……的人。

5、向:以前,之前。

6、去:离开。

7、安:哪里。

8、及长:等到长大。

9、为:担任。

10、阴德:暗中做的好事。

佛教中指在世时候做的可以在阴间记功的事情。

【常识拓展】1、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

善于治水,曾经主持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曾经担任楚国的令尹,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说“孙叔敖举于海”。

2、令尹:楚国的丞相叫令尹。

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了。

3、古代年龄称谓:序号年龄古代称谓、称呼解释1 0-1 孩提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 2-3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3 7(女) 髫年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也称作“垂发”。

4、孙叔敖埋蛇看似是小事,却体现了叔敖善良、仁义,能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

这也是能成大事者的先决条件。

故事包含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

【练习题】请回答:孙叔敖出游回来后为什么哭泣呢?孙叔敖是一个具备什么品质的人?为什么?【译文】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哭泣了,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

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

之前我看了它,所以我恐怕会离开母亲而死去。

小学文言文阅读提高题5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提高题5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提高题50篇含答案第一篇:《人之初》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1. 请解释“人之初”的意思。

2. 请解释“性本善”的意思。

答案1. “人之初”的意思是人的一生开始的时候。

2. “性本善”的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第二篇:《大学》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 请解释“大学”的意思。

2. 请解释“明明德”的意思。

答案1. “大学”的意思是大的学问或者说是成人之学。

2. “明明德”的意思是彰显美好的德性。

---第三篇:《中庸》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中庸之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 请解释“中庸”的意思。

2. 请解释“不可须臾离也”的意思。

答案1. “中庸”的意思是中等之道或者说是平衡之道。

2. “不可须臾离也”的意思是不能片刻离开。

---第四篇:《论语·为政》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政者,正也。

子率为四时而政,无夺乎民时。

1. 请解释“为政”的意思。

2. 请解释“无夺乎民时”的意思。

答案1. “为政”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或者管理事务。

2. “无夺乎民时”的意思是不能剥夺民众的农时。

---第五篇:《孟子·离娄上》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离娄之明,不足以察秋毫之末;师旷之聪,不足以闻声之微。

1. 请解释“离娄”的意思。

2. 请解释“不足以察秋毫之末”的意思。

答案1. “离娄”的意思是一个古代传说中非常聪明的人。

2. “不足以察秋毫之末”的意思是连秋毫这么细小的东西都看不清楚。

---以上是前五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答案,后续题目将逐一提供。

希望这份资料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文言文阅读提高篇2015、3

文言文阅读提高篇2015、3

一、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其先出陇西望姓。

及进士第,补太原尉。

李勣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

徙白水令,有能名,擢司刑员外郎。

义琰姿体魁秀,博学,有智识。

累迁中书郎。

上元中,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

高宗欲使武后摄国政,义琰与郝处俊固争,事得寝。

章怀太子之废,尽赦宫臣罪,庶子薛元超等皆蹈舞,义琰独引咎涕泣,搢绅义之。

帝每顾问,必鲠切不回。

宅无正寝,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

义琰曰:"以吾为国相,且自愧,尚营美宇,是速吾祸,岂爱我者邪?"义琎曰:"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兄位高,安可逼下哉?"答曰:"不然。

事难全遂,物不两兴。

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

"卒不许。

后其木久腐,乃弃之。

(《新唐书•李义琰传》)1、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司刑员外郎擢:提拔。

B、义琰与郝处俊固争固:坚决。

C、事得寝寝:停止。

D、是速吾祸速:快。

2、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义琰独引咎涕泣引咎:把过失归于自己。

B、非有令德,必受其殃:令:命令C、安可逼下哉逼下:狭窄低矮。

D、又广居宇居宇:居住的房屋.翻译:1、勣甚礼之2、搢绅义之3、事难全遂,物不两兴。

二、记母教铨(作者蒋士铨自称“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读小古文学写作文.提高篇

读小古文学写作文.提高篇

读小古文学写作文.提高篇古文,因为离我们的时间距离非常遥远,而让我们感到有些陌生,甚至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会被其中难懂的字词所苦恼。

可是古文真的如此晦涩吗?自从读了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我对古文的印象有了根本的转变。

文中写道: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这些发人深思句子,虽然经过千百年,但现在读起来,仍然会让警醒。

当然,和其他人一样,在我刚刚接触古文时候,也曾经有一些厌倦的感觉,许多字连读都读不出来,会读了也经常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把一篇不长的古文读明白,要费很大的功夫。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坚持阅读了许多古文,能顺利地理解其中的含义的时候,我才对古文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特别是读了《醉翁亭记》,因为它那高深莫测的意义,高山流水般的文韵,例如,当我读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好像身临其境,来到了这片生机盎然的琅琊山之中,无法自拔,差点就要被这琅琊景色所征服。

现在,我竟然对古文有着莫名的喜欢,正如我为你们介绍的这一段《醉翁亭记》似的。

所以,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读古文就像读一首诗。

为什么古文如此优美动人呢?因为古文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就仿佛是一把可以打开古代文学宝库的金钥匙,点燃心灵火焰的火把!集录许多优美古文的《古文观止》,是一本有着最优美、最有意义的古文集,如果大家读了我的作文,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一起读古文,就要读这本书喽,相信你也会沉浸在这令人流连忘返的诗词中。

这有一些小朋友写的,你可选择一篇,喜欢的话望采纳谢谢《小古文》乐趣多星期二,我们开始学习小古文。

我一看,怎么这么难懂呀!什么“汝前行,吾后行。

”呀?后来,朱老师一解释我才明白。

小古文第一篇叫《放风筝》。

老师给我们读了一遍后,让我们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大部分同学们都不会,只有李馥丞会,老师只好叫李馥丞,说完后,老师连声夸赞说:“好!好!非常棒!”并在黑板上写“李馥丞组词法”!以后同学们都用了“李馥丞组词法”!星期五,我们已经学到了第二单元最后一课《日月星》了,老师让我们说完意思后又让我们看右下方的这道题,然后让我们编一个:什么、什么、什么,三者之中,谁最好,谁次之,谁又次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提高篇
翻译下列文言短文
(一)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二)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三)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谤矣,乃不敢言。

" 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选自《国语·周语上》
①使监谤者监:监视②民不堪命堪:能忍受③胡可壅也壅:阻塞④原隰衍沃:原,宽阔而平坦的土地;隰,低下而潮湿的土地;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沃,肥美的土地⑤召(shào)公:即召穆公,名虎,是周厉王的卿士
(四)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