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招生介绍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法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法学院招生专业介绍学院简介:深圳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法律系始建于1983年,与深圳大学同步发展,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法学类院系之一,曾由中国人民大学骨干教师帮助组建。
1997年法律系改建为法学院。
著名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和李泽沛教授、董立坤教授等都曾先后担任法学院(系)领导工作。
依靠和发挥地处深圳特区、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学院已经成为以法学研究,并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学科研单位。
已为深圳和国家输送了六千余名法律人才。
目前作为深圳特区唯一的全日制大学法学院,在校各类研究生315余人。
学位授权、重点学科、名牌特色专业和研究基地:1983年,创办法学本科专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9月,国际私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扶持学科。
1998年6月,获得国际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12月,国际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学科。
2003年9月,国际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扶持学科。
2006年1月,获经济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2月,法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2007年获在职法律硕士(JM)学位授予权。
2007年获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位授予权。
2009年获法律硕士(法学)学位授予权。
2011年1月,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6月,法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6月,获法学理论、民商法、诉讼法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12月,获知识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4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省部级“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
2015年3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与深圳大学合办共建“深圳大学经济特区立法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深圳大学法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职教师66人。
专职教师中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讲师1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7人。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法学招生专业介绍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法学招生专业介绍一.培养目标:法学硕士,经过三年学习,应达到:1、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思想素质好,拥护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热爱祖国,遵守法纪,刻苦勤奋,树立远大理想。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可独立从事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并具有在立法、司法仲裁、外事、经贸、律师等实务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3、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法学专业知识,成为既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一专多能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二.学科方向:1.国际法学:办学时间长,获首批省级重点学科至今。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术方向鲜明,成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学科基地。
设立了承担国家重要研究任务的全国唯一的基本法研究基地“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3.经济法学:标志性成果领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优秀。
4.刑法学:研究方向明确,人才培养质量高。
已形成了经济刑法、港澳台刑法、俄罗斯刑法、刑事侦查、法庭科学技术研究方向。
5.民商法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高,形成了房地产法、公司法研究方向和特色。
6.法学理论:本学科尤其致力于西方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索和概括。
7.诉讼法学:不仅直接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培养了法律专业人才,而且对于推进我国诉讼法的完善和合理运作,对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8.知识产权法学:该方向是当今法学领域最热门方向。
注重培养具有知识产权法学基本理论,又具有实务操作能力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9.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硕士点致力于培养通晓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工会法、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的专业人才,以传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背景。
深圳大学2017年考研专业目录

深圳大学2017年考研专业目录
店铺考研网为大家提供深圳大学2017年考研专业目录,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深圳大学2017年考研专业目录
拟招人数仅供参考,最后录取以教育部实际下达招生人数为准。
除周末授课的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不招收推免生外,其他专业均招收推免生。
拟招人数含推免人数,我校推免生接收复试工作将在9月26日-10月25日进行,录取结束后将公布实际接收推免数及可用于统考指标。
我校不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初试只提供考试大纲,不提供参考书目;复试只提供参考书目,不提供考试大纲。
内容如有修改,请留意本表最后备注。
部分专业对报考考生有特殊要求,例如:临床医学要求报考者须“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等要求,具体请看专业介绍。
学院将在复试前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审核,不符合招生专业报考资格条件的考生,责任自负。
鼠标右键点击联系人可复制电子邮箱地址。
基础医学待国家正式批复,预计9月下达批复。
表中专业代码前两位代码为学科门类,例如:07开头代表理学,授予理学硕士学位;08开头代表工学,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表更新内容将在此处注明:控制工程学制为3年。
2017级工商管理主修培养方案-ShenzhenUniversity

0402220 001
企业会计学Ente rp ris e Ac c o u t in g
管理 3
人力资源开发与
12
0 4 0 2 5 1 0 管理- Hum a n 0 0 1 Re s ource
管理 2
Ma na g e m e nt
13
0403590 001
运筹学Op e ra ting Re s e a rch
课程 设计
实验
实训
其他
秋季 开课
春季 开课
建议 修读 学期
备注
1
0402680 001
商务英语(1 )Bus ine s s Eng lis h 管理 (1 )
2
2
0407880 001
创新思维Innova tive T h in k in g
管理 2
3
0400780 001
工程识图Me cha nica l Dra fting
三、主干学科
管理学、工商管理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企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导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 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五、标准修业年限
4年
六、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见附表一~五)
八、创新创业实践与学生发展
实践类别
基本实践课程(必修)
10
5000520 001
Ma o Ze d ong ’s thoughts a nd the The ore tica l
马克 思学 院
3
Sys te m of
Chine s e
Cha ra cte ris tic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087100)
一级学科英文名称: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ngineering)
二级学科中文名称:
二级学科英文名称: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面向制造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和管理理论基础、既有工科背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
课
物流工程学
40
系统安全工程
30
制造系统工程
30
质量与控制工程
30
项目管理
30
非学位课学分小计
总学分合计
学分
2
开课 学期
1
考核 方式
任课 教师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深圳大学招收心理学学硕、教育学学硕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院校已经发布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备考的同学要仔细详读院校招生信息,了解报考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报考及复习失误。
更多深圳大学心理学及教育学考研相关信息以及复习指导可以咨询博仁考研老师。
一、报考条件(一)报名申请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深圳大学2017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相关规定。
(二)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毕业证书);(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我校所有招生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人员报考。
6.我校部分专业(领域)对考生的工作年限、之前在高校学习的专业等有限制性要求,详见《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7.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取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于复试前提交相应的书面证明。
注意: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复试及录取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报考、复试以及录取等资格。
二、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学制及学习形式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详见《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录取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专业按类别可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学术学位:学制3年,学习形式为“全日制脱产学习”。
专业学位:学制2-3年,学习形式分两种,分别是“全日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周末授课)”。
三、在职学习的专业(领域)我校招收“在职学习”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领域)均为专业学位,分别是: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金融、国际商务、会计、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详见《深圳大学2017年在职学习硕士(双证班)招生信息》。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招生介绍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招生介绍掌握系统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知识,具有扎实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的综合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工程设计实践工作,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方向: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以人居环境为主要研究和实践对象,贯通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研究各类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等,也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等,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既有建筑的保护更新、建筑与环境技术,等方面。
2、城市规划与设计:以人居环境为主要研究和实验对象,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建成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的布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主要包括:城乡规划与设计方法、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历史环境保护、城市空间分析技术与应用等,方面。
3、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多角度研究景观与园林艺术,研究集中在环境景观营造,在住区空间环境营造及其相关研究中寻求提升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强调规划与设计的结合,从诸如旧城更新改造、特色街区建设等多方面展开对环境空间更新改造的研究与探索。
导师队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职教师共65人,其中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1人。
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重教学、重教书育人、重团队精神,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
学术骨干简介:1、覃力博士教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与职业实践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点基金在内的9项纵向科研项目和3项横向科研项目,出版了专著6部、译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
2、陈燕萍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学科带头人,现任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决策与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学刊》等期刊编委,是国内最早研究“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学者之一,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市级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材料科学与工程招生介绍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材料科学与工程招生介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基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能够掌握相关材料研究领域中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学科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所开展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功能金属与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光电薄膜材料及其应用等。
重点对材料的材料制备、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质等基础和应用基础进行研究。
材料学涉及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制备、结构和应用等,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方向目前以纳米功能材料、贵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和能源材料等为研究重点,同时关注材料的表面改性与修饰,并在药物分析、生物传感器等材料分析与计算方面开展了重要的工作,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
材料加工工程以特种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基础为研究重点,开展了在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型、宏微观结构、性能、跨尺度模拟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
导师队伍: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和科研力量,现有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0人。
其中: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人,校级2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国家级1人,地方级7人,后备级5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6人、C类7人;9人入选学校“3+1人才工程”:优秀学者1人,荔园领军学者1人,荔园优青7人。
近三年我院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其他科研项目72项,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近百篇发表在NPG Asia Materials、Small、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Nanoscale、Acta Materialia、Carbon等知名期刊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招生介绍培养目标:本学位点注重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培养熟练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较强运用信息技术及先进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能力的管理类复合型人才。
学科方向
(01)智能管理决策与金融工程
本方向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现代优化理论与实际管理问题相融合,给出管理决策过程中最优化的决策方案,以提升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工具、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产品定价等相关金融问题。
(02)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
本方向着重研究企业的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问题,其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运作效率。
(0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本方向以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先进信息技术、数据建模方法,以便提升物流与供应链系统效率增加企业竞争力。
导师队伍
目前参与2015年招生计划的老师有10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具有博士以上学历9人。
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介绍如下:
李丽:教授,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负责人,中国运筹学会理事、广东省信息经济学会理事、深圳市软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项目6项,主持省部及横向课题20余项。
撰写专著4部,撰写论文50篇,SCI/EI检索18篇。
Email:llii318@ 张庆宇: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系统和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4部,被SCI/SSCI/EI检索近30篇,担任六个期刊编委会评委,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评委,葡萄牙科技基金评委。
林旭东:教授、博士后,国际生产与运营管理学会(POMS)会员。
主持3项国家级项目及2项省部级项目;发表重要中英文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CSSCI/CSCD收录18篇,SCI/EI检索25篇,论文他引500余次;独立荣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深圳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张灵莹: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务管理与决策。
研究内容以用户行为为导向,将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方法应用于商务管理实践,探讨商贸、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智能管理与决策问题。
马利军: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兼职研究员。
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入选首届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深圳市“孔雀计划”B类人才。
在管理科学国际权威期刊如EJOR、IJPE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研究成果获中国物流学会二等奖等10余项科研奖励。
牛奔:中国科学院博士/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香港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管理科学系系主任。
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SSCI、EI论文83篇),出版专著3部。
主持3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2项省自然基金,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
Email:drniuben@
课程设置:高阶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决策理论、信息系统研究、管理研究方法、金融工程、优化理论与方法、物流与供应链建模与优化、专业外语等
教学资源:本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目前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本学科依托相关实验室及研究中心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深圳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资助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验室”及“智能管理与决策协同创新中心”。
奖助体系:
设有研究生普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好日子”奖学金等构成的奖励体系。
培养特色: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
强调研究生对拓宽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重视讨论班、读书报告会、学术论坛、前沿讲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几年了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毕业生:薛冰,2010年毕业,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后
王红,2013年毕业,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
王婧文,2014年毕业,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攻读博士
楚湘华,2009年毕业,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后
就业方向:2013年度本专业除了一位攻读博士学位以外其余100%就业,从近几年来看,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管理咨询、信息产业、金融税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如:
姚芳敏2013年毕业深圳大学项目管理中心
赖文俊2012年毕业深圳市委办公厅
詹萌2011年毕业深圳保监局
吴雨2011年毕业长沙市委办公厅
肖寒2011年毕业深圳市工商银行
以往生源情况:
2014年具有硕士招生资格学校毕业的考生占全部招生比例的91%,其中211\985大学考生占18%。
对报考者的要求:有一定的数学、计算机基础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