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培养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前言:有机化学是化学研究中的一大分支,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合成方法等。
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涉及到生命、能源、材料、医药等诸多领域,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有机化学教育更加规范、系统,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使学生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其机理3.培养学生构建和分析有机分子结构的能力4.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5.拓展学生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二、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1 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基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及特性1.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4 化学键的构成和性质2.有机反应和反应机理2.1 电子位移和亲核反应2.2 阳离子和自由基反应2.3 质子转移和酸碱反应2.4 有机反应的方法和实验条件3.有机合成3.1 C-C和C-X偶联反应3.2 羟基化反应、氨基化反应和羰基化反应3.3 合成策略和实验设计4.有机分子结构的构建和解析4.1 分子一次结构的构建和分析4.2 分子二次和三次结构的构建和分析4.3 分子立体化学和手性5.有机分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5.1 生物大分子和生命体系5.2 能源和材料化学5.3 医药和医疗化学三、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验、案例讨论、课堂听写、考试等多种方式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合成反应和分析化合物的过程。
四、课程评价标准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课堂小测、实验报告等,总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和综合实验等。
以上是有机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方案,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其成为有机化学领域的人才。
有机化学教学创新

有机化学教学创新
有机化学教学创新是指在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机化学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1. 引入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使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反应的过程,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表、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有机化学的分子结构、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
3.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和实验设计,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将有机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社会化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学习风格,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求。
7.引入前沿研究成果:介绍有机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意识。
通过以上创新方法和策略,可以使有机化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培养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摘要】:职业学生的基础差,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能力培养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学无机化学就感到吃力,更何况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复杂、有机反应类型多,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困难重重。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也感觉到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变要我学为自己要学。
一、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们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
这时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有机物的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性质反映其结构。
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由结构推导其性质,将化学性质与结构特征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这一线索,较好的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
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根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
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如何在有机化学教学教给学生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 能力
在教学 中如何发 展学生的智 力 、培 养学生 的能力是 当前 生自己阅读教材 ,自己总结。比如 “ 乙醛”这一节 ,通过约 国际上共 同关心 的教 育理论 问题 之一 。教 学过 程 中到底教 会 2 0 a r i n 的 阅读 , 我就 请 同学 自己列提纲 , 然 后复述 , 重点 围绕 学 生什 么? 是“ 鱼” 还是“ 渔” ? 是教学 生还是教 学生学 ? 在有机 “ 乙醛的组 成和结构是什 么?有 哪些 物理性质 ( 展 示样 品 ) 、 化
生从颜 色 、 状态、 气味 、 溶解性 、 密度 、 毒 性等几个 方面来思考 ; 课堂上及 时纠正错 误 , 学 生感受颇 深 , 他 们 自己做实验 时就很
根 据乙烯结 构 中化学 键的特 征—— 双键 容易断 裂讲乙烯 的特 动脑筋 , 也很规范, 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征化学 反应——加成 反应 、 加聚反应 , 根 据绝大 部分有机 物 易 2 . 4 记忆 能力 的培 养 。人类没有 记忆就 没有 智力活 动可 言 , 燃烧 的性 质讲 乙烯 的氧化反应 ( 补充 讲乙烯能 跟强氧化 剂发 “ 不记则思不起 ” , 没 有记忆 , 思维 、 想象、 创 造就失去 了基矗化 生氧化反应 ) 。再 由乙烯 的物理 、 化学 性质来讲 其用途并 结合 学是 半记忆 性学科 , 同样 的教 , 同样 的学 , 有 的 同学 就是 学得 实际生活 中的事例 , 如 作有机溶 剂( 物 理性质 ) 、 制造塑料 和纤 好 , 究其原 因 , 其 中一个主要 的原因就 是记得牢 。因此 在有机
如何在有机化 学教学教给 学生方 法与培养 学生 能力
四J I l 省 南充 高 级 中学 ( 6 3 7 0 0 0 )唐 雷刚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 3 卤代烃水解( 强碱水溶液、 加热) ; () 4 酸与醇的酯 化( 浓硫酸 、 加热) .
知识 内容 , 都要进行归类总结 , 使学生在不 断总结 、 归
纳 的过程 中将知识系统化 、 网络化 , 提高 自学能力. 按课本主干知识编排顺序 , 可以进行 以下 内容 的 复习, 这样能 比较有效地对 学生 实施方法与能力的培
应用 :
④引人羧 基 : 先引入烃基一R 4 卤代烃 R—X:1 碱水 解 ;2 消去( . () () 碱醇解) . 5醇 羟基 : 1 与 Na反应 ; 2 催化 氧化 ; 3 酯 . () () () 化 ;4 多个羟基遇 C ( () u OH) 溶液呈绛 蓝色. 2
记忆 , 又可 以避免不必要 的重 复和疏漏 , 出知识 中 找 的薄弱环节 , 以弥补不足. 在复习教学中 , 教师要求学 生对学过的每一章 、 每一 节 , 有时甚 至是每一 课时 的
( ) 烃 ( 照 ) 1烷 光 ;
() 2 芳香烃及其同系物 : ①苯环上的卤代 ( 铁屑催
化) ②硝化 、 ; 磺化( 硫酸 、 浓 加热 )③ 侧链 上取代 ( ; 同
热; 纤维素 :0%硫酸 9 6 蛋 白质 . l 卤代烃 I 2醇 . 类
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只有两类 :
化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 学生 通过主动 搜索 , 发现并
非 如此 , 只有 以下物 质具 有这 种性 质 : 所有 的 烃类 、 醇、 、 、 、 醛 酯 糖 油脂 、 白质等. 蛋 接下来对 后面 四种 氧
此时 , 学生会有“ 如此而 已” 的感 觉 , 他们往 往会
忽略一个很重要 的问题 , 即各类物质 “ 发生取代 反应
例谈有机化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 、构 建 良好化 学认 知 体 系的 几 点 思 考 良好 化 学 认 知 体 系 的 构 建 过 程 是 教 与 学 统 一
的过程。 我们坚持 以下观点 。
1 .自 主 性
升 以及化学 认知体 系的建构 都是艰 巨而 长远 的任 务, 教师在 教学过程 中, 要有前瞻性 , 要对 学生学习
所 谓 类 比思 维 是 指 根 据 不 同 物 质 在 某 一 方 面 具 有 的 相 似 性 。 一 种 物 质 的某 些 性 质 类 比迁 移 到 把 为 或 教 学 程 序 的改 变 , 且 是 教 师 主 动 思 考 , 心 而 精
设 计 、 施 和 反 思 的结 果 ; 学 生 的学 而 言 , 功 的 实 对 成
生 物 质 往 往 有 的 同学 感 到无 从下 手 . 际 上 只要 我 实
应 等都存在 差异 。 前者是 自发进 行 的 。 后者要 在外
界 条件 作 用 下被 迫进 行 。 电解 池 反 应 更 注 重 氧 化 、 还 原 性 质 强 弱— — 即放 电顺 序 分 析 , 是 两 者 最 大 这
学 的 过 程 不 是 机 械 被 动 的记 忆 过 程 , 是 在 教 师 指 而
能 力 进 行 有 意 识 的逐 步 培 养 。
对教师而言 , 成功的教 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学 行
j
… …
鎏 款 法 探 讨
~
墨
另 一 种 或 另 一 类 物 质 的逻 辑 推 理 方 法 。 学 习有 机 在 化 学 的过 程 中若 能 巧 妙 地 运 用 类 比 思 维 , 使 陌 生 能 问题 变 得 熟 悉 , 杂 问题 变 得 简 单 , 而 达 到 触 类 复 从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的高校 , 对于创新人才 的培养 有着不 同的 目标 和要 求。切实把 创新 意识 和创新能 力培养 的教育 理念贯 穿于教学过 程 中, 培养 出直接为地方 区域经济 、 社会发展服务 的一线 生产 、 管理 创新人
创新是时代的要 求 , 会 主义事业 的发展 急需具 有创新 能 社 力的人 , 如何培养创新 型人 才以适应 日益发 展的社会 需求是 高 等教育的关键所 在 , 养具有 实践能力 和创新 能力 的人才是 高 培 校教育成果的主要标志 , 高等教育 服务 地方经济 、 是 社会发展 的 价值体现。 有机化学实验是 高等院校化 学及相关 专业 的必修 课程 , 在 本科 的实验教学 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它对于学生加 深理解 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 和基本知识 , 熟悉化合物 的性 质 , 掌握 有机 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 和操作技能 , 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 、 研能 科 力和创新能力 等方面都起 着重要 作用 。通过该 课程 的学 习 , 可 以巩 固和加深学 生所学 的有机化 学基本 知识 , 练学生 的有 机 训 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 熟悉主要有机合成反应 的操 作步骤 ; 通过实
才 , 时代 和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是
2 当代大学 生创 新素质 和创新 能力的基本要 求
创新素质是指一个 人在先 天生理 的基础 上 , 在后天 通过环 境影 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 内在的 、 相对 稳定的 、 能够用灵活 多 样 的方式去创造新 事物 、 解决新 问题 的高级 的、 复杂 的 、 合 的 综 能力素质 , 包括基础能力 、 创造性思维 能力 、 动手能力 、 新精神 创 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 。而 当代大学生 创新 素质和创新 能力培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发,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实验 教学 内容 、 在 教学 方法和手段 、 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教 学进行 了探索和改革 。
1 优化实验教 学 内容体 系
Ⅳ
( ol eo h m s ya dE vr m n l c n e uzo nvri r a o a t s C l g f e i r n n i n et i c ,G i uU i syf t n li , e C t o aS e h e t o N i ie G i o uyn 5 0 5 C ia uz uG i g5 0 2 , hn ) h a
“ 四谱” 红外 、 ( 紫外 、 核磁 和质谱 ) 的内容 。( ) 2 实验步骤 的叙述 过于详细。现行 的《 有机化学 实验 》 教材在叙述实验步骤 时均 十
分 详 细 , 生 按 教 材 上 所 述 的 步 骤 和注 意 事 项 完 全 能 完 成 实 验 , 学
因此 , 学生完全没有 必要 思考 问题 , 更不用 去查找 任何 资料 , 客 观上提供 了“ 照方配药” 的条件。 ( ) 3 实验 编排 不太合理 。现行 的大多数 《 有机化学实验 》 教材 在编排 实验 内容 时 , 或按化合物 类型编排或按反应类 型编排 , 这样 均不 能将实 验安排 成多步合 成实验 , 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 的动手 能力和思维 能力 , 也不 利于 培养学生做 实验 的兴趣 。( ) 合 型实 验和设 计 型实验 较少 。 4综
实验中所遇到的 问题 。同时它 也是培 养学 生理论 联系 实际 , 实 事求是 , 严格认真 的科学态 度与 良好 的工作 习惯 的一 个重要 环 节 IJ 2。因此搞好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 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 、 对 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有重要 的意义 。笔者从课 程 自身特点 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
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元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
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一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一用途一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
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
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
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一性质一用途一制法一一类物质。
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
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
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
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
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
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
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
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
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
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
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
红色沉淀物(cu20)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