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一、实验设计型

例1. 某中学初二年级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对鸡蛋的新鲜程度与鸡蛋的平均密度是否有关作出猜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取来一些新鲜程度不同的鸡蛋,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密度,再进行分析研究,请你在下表中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出鸡蛋的平均密度。

分析:传统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是利用公式ρ=,即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

而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进行拓展。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

h2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水;其它方法也可以。

答案:方案一: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公式ρ=

方案二: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h2,

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

说明: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这是一道传统的测量密度的实验题,试题难度并不高,它结合了生活实际,具有探究性质,学生可以在答题中享受一种亲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又如(2002烟台)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一节课上,老师列举了“盆水举缸”的事例。下课后,小红同学怎么也不相信:一盆水能够浮起质量比

它大的缸,请你利用托盘天平、内径相差不大的大小两支试管、砂、水及烧杯,设计一个实验帮助小红同学解除困惑。

答案:实验步骤:

1、用天平和烧杯称出适量的质量为m1的水,倒入大试管中。

2、取适量的沙装入小试管中,用天平称其总质量m2,使得m2>m1。

3、将盛有沙的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观察小试管是否漂浮。若小试管不漂浮,应在保证

m2>m1的条件下,调节水及沙的多少,使小试管漂浮在大试管中。

实验结论:小试管漂浮在大试管中所受浮力F=m2 g>m1 g ,这就说明了质量较小的一盆水能够浮起质量较大的缸。

二、自选方案型:

例2.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探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图是: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自选方案是在众多的已有的方案中,根据现有的场景能筛选出相关的信息,自行提出问题并选择方案。该题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浸没时是否与深度有关,提出不同的问题,选用不同的方案。

答案:方案一,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选择②③;结论是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方案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选择③④;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所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方案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选择③⑤,探究的结果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有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所产生的浮力也越大。

说明:在自选方案的考题中,我们答题的自主性比较强,但是还是要注意,本题所涉及到的知识背景。对知识背景的掌握程度是我们做这类题目的重要法宝。

(2006年北京市)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电阻的电流保持不变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的阻值成正比”。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三、分析归纳型;

例3. “育才”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水平抛出的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①猜想1: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②猜想2: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水平射出的速度有关。

③猜想3: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可能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精密计时器、一个可将小球以任意所需速度射出的弹射器,并将弹射器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2)实验结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____________有关。

(3)课本上所涉及的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

请写出其中一个实验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类题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它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它是探究性题型中最多的一类,分析问题时有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如该题验证猜想1正确与否,应找出一组数据,它们应水平射出速度相同,小球下落高度相同,而质量不同,应选2、5、6;如要验证猜想2,应选出小球质量相同、水平高度相同而水平射出的速度不同,即1、3、4,要验证猜想3,应选2、4、7。通过三组分析得出结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与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答案:(1)2、5、6 1、3、4 2、4、7

(2)小球下落的高度有关

(3)略

四、生活小制作型:

例4. 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用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一块厚海绵和水,就可做不少实验,请你写出其中两个说明实验方法及研究的问题。

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小制作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优点。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材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将知识活用,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增强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答案:实验1:手压海绵,海绵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2:将玻璃杯放在海绵上,向杯中倒水越多,海绵形变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实验3:将手指插入玻璃杯内的水中,透过玻璃杯观察手指的变化,研究光的折射现象。

说明:这是一个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一种题。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强,答案也比较灵活多样。类似的还有:请利用一瓶矿泉水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并完成下表:

五、综合探究型

例5. (2006年盐城市)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额定电压为6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已知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2Ω 1A”字样,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实验步骤如下:

A. 连接电路.在甲图上补画一根导线,使得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

B. 连好电路后,要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应先将滑片P移至端,再闭合开关S,此时电压表示数为4.2V,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C. 调节滑片,当P移至ab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D. 继续调节滑片,当P移至另一点时,灯泡偏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值分别为6.5V、

0.52A,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填全上表空格中的数据,再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得到的结论是(写出两条即可):

.

分析:在这个实验题目中,命题者要考查的内容是关于电功率的实验设计与电路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关实验数据的处理。在电路连接的要求中,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各接一个”,由B 可知,电压表的示数是4.2V,电流表的示数是0.4A,而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电路是全部电阻值,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U=IR=4.8V,即电源电压为U=U

灯+U

变阻器

=9V,在C中电流应该为I=U/R=3V/6Ω=0.5A,从而可以求出其它的物理量。

答案:A. 如下图

B. B端

D.

说明:在电学的实验中,我们首先熟悉电学的几个实验的主要知识点,即电学的规律,然后还要注意电学的基本操作,如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其它的操作要求也要注意。

(2006年北京市)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模拟试题】(完成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1. 小明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将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然后将它们放置在同一房间(相同的环境)里。过了一段时间,他观察到酒精的液面明显低于水的液面,试根据这个蒸发的现象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2. 我们知道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有这样一个现象,当有人用同样的声音对你说话时,离他近时你会感觉声音很大,当你离他很远时,你会感觉声音很小。针对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南京夏季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的空调。由于室内外的温差大,第二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常常出现一些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的一侧,还是在室外的一侧?请写出自己的猜想及依据。

(1)我的猜想是在一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2)猜想的依据是:。

4.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曹冲所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换成了石头,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使两次测量的效果(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了大象的重就等于石头的重。人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请你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实验目的]粗略测量电阻R X的值。

[实验器材]待测电阻R X、一个标准电阻箱(元件符号),若干开关、干电池、导

线和一个不准确但是灵敏度良好的电流表(电流表的量程足够大)。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测的物理量;

第一步:开关断开,并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3)写出R X的表达式:。

5. 小明从电影中看到,古代将军用力把铁弓拉满后,能将箭射得很远,联想自己玩耍的竹弓,即使拉得很满,也只能将竹箭射得很近,请你分析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并简述探究的结论。

(1)你提出的问题是:

(2)你探究的结论是:。

6. 下面是小宇同学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②根据熔化过程的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③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④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应线对磁场进行描述.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比较法”的为()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7. 某同学在复习物理时,对质量、速度、密度、热值、电流、电阻、电功率等概念按一定特征进行了分类(见下表)。他使用的科学方法是()

A. 分析和归纳

B. 调查和假设

C. 实验和演绎

D. 数学方法和实验

8. (2006年莱芜市)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其中小灯泡上标有“3.8V”的字样,它的电阻约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的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导线不要交叉)。

(2)小刚合理地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不亮。于是小刚提出以下猜想:

A. 可能是灯丝断了

B. 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C. 可能是变阻器开路

究竟哪个猜想正确,可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进行判断(电流表、电压表均无故障)。下表给出了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请判断每种情况下哪个猜想是正确的,并把其序号填写在对应的空格里。

(3)小刚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______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___W。

9. (2006年南通市课改区)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为两节铅蓄电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lA”字样,某同学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甲。

(1)该同学连接的电路中有错误,请用笔在错误处划“×”标明.

(2)错误改正后,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把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 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中的电流是__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__W.

(4)另一同学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先很亮后熄灭,你认为他在连接电路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06年江西省)中考前,爸爸为了小亮在家有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买了一台空调,安装好后,刚一使用,家里所有用电器都停止了工作,经检查发现保险丝已熔断。(l)试分析保险丝熔断的原因。(2)要使接入空调后,家中所有用电器都能正常工作,该家庭电路应如何改进?

11. (2006年盐城市)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额定电压为6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已知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2Ω 1A”字样,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实验步骤如下:

A. 连接电路,在甲图上补画一根导线,使得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完整,要求滑片P 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

B. 连好电路后,要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应先将滑片P移至端,再闭合开关S,此时电压表示数为4.2V,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C. 调节滑片,当P移至ab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D. 继续调节滑片,当P移至另一点时,灯泡偏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值分别为6.5V、

0.52A,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填全上表空格中的数据,再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得到的结论是(写出两条即可):

12. (2006年江西省)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 下图是小向同学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小向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某一点,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端滑动(选填“左”或“右”);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13. (2006年无锡市)如图甲是小明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电路,其中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估计在5~10Ω之间。

(1)小明连接电路后,对其认真检查,发现少连了一根导线,请在图甲中补画这根导线,使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比较小的示数,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16. 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 为测量一只标有“6.3V 0.3A”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某实验小组设计了电路图。现有实验器材为:电压表(量程0-3V,0-15V)一块。电流表(量程0-0.6A,0-3A)一块,“10Ω2A”和“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只,电源(电压恒为12V)一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实验时,甲同学认为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应选用小量程,滑动变阻器应选用“50Ω 1A”的;乙同学认为电压表应选用大量程,电流表应选用小量程,滑动变阻器应选用“10Ω 2A”的。

请你对两位同学器材选择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并填在下页的表中(如合理,不需说明理由;如不合理,请指出不合理之处和产生的后果)。

18. (2006年武汉市)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滑动变阻器的功率,R1=20Ω,滑片P向左移动时,测得如下数据:

(1)从实验数据看出,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_____V。

(3)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___________Ω。

19. (2006年北京市)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20. (2006年北京市)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

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电阻的电流保持不变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的阻值成正比”。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21. (2006年安徽省)请用连线的方式把图中螺口灯泡与按钮开关正确接入电路。

22. (2006年安徽省)程跃要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请你跟随程跃边实验边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请在图a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电路图。

(2)程跃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在一旁观察的林雨一惊,提醒程跃实验中有问题。程跃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出问题啊!请你帮助程跃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程跃选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b所示,此灯泡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W。

(4)做完实验后,程跃将测灯泡实际功率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测某一固定电阻阻值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实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请你写出一个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程跃根据测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I-U图象,如图c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这表明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程跃很纳闷,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

23. (2006年河北省)一个额定电压是6V的小灯泡,其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0.3A。小明想测定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三个规格分别为“10Ω lA”、“50Ω 0.5A”和“1kΩ 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电压为12V)。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通过分析你认为小明应选用规格为的滑动变阻器。

(2)下图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你根据上图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3)小明正确选择了滑动变阻器,将上图的电路补充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光较暗,电流表有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且小于6V。具体原因是

(4)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当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不改变上面连好的电路,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4. (2006年大连市)(5分)小红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功率。

(1)连接的不完整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2)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4V,电流表的示数为0.35A,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W。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3)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不是最大。你除了从实物电路中直观地看到了滑片所在的位置以外,还能用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哪个实验现象来证实这一点?(只陈述实验现象即可,不用分析或解释)

25. (2006年上海浦东)甲、乙两同学分别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除了小灯外他们所使用的器材规格均相同,小灯的额定电压可能是“2.2V”、“2.5V”或“3.8V”,小灯功率相差不大。甲同学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电键时记录了第1组数据,当小灯正常发光时记录了第2组数据,把滑片移到端点时小灯闪亮了一下,后熄灭,并记录了第3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他们所用电源的电压为_______伏,甲同学所用小灯的额定功率为______ 瓦。当乙同学所选用的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而滑片恰好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上,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_______欧,乙同学所选用小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______安。

26. (2006年深圳市)某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减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增大。经检查所用器材均完好。

(1)你认为下图中与上述实验现象相符的电路图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按该同学所连接的电路进行实验,结果两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A,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V;测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_W。

27. (宁波市2006)每次铅球项目测试,小明同学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他想影响铅球掷得远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枪为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熟悉手枪结构:玩具手枪的内部结构中有一根弹簧,弹簧压缩的长度可调节。压缩的弹簧伸长时,将子弹射出,弹簧的能转化成子弹的动能。

(2)探究过程:

①提出假设: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可能和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

②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他把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相同.改变枪管与水平面夹角,用同一颗子弹做了五次试验,记录数据如下: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跟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在度左右时,子弹射程最远。小明由此推想:相同条件下,铅球以这一角度掷出,掷得最远。

④交流和评价:第二天,小明与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认为小明对子弹射程与水平夹角的探究还可进一步完善。同桌的话启发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准确的结论。小明所作的改进是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响子弹射程的因素可能还有许多,又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你认为他的假设是:。小明开始了新的探究……

28. (浙江省2006)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29. (浙江省2006)如图所示,落地平面镜高0.8米。身高1.5米的姚安美同学站在镜前却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科学课上所学知识就________(选填“适当后退一段距离”或“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当她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时,此像的大小与她本人相比应该是_________(选填“大”、“小”或“一样大”)

30. (2006年大连市)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评卷人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Q溶液(可分解释放CC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溶液(不考虑溶 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 (单位:秒) 组别NaHCO相对浓度 50100150 低光强组968801720 中光强组883632498 高光强组767476355 【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 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

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LLD灯? 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甲组乙组 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多株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处理方法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__________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 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座号: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个,分别是。 (3)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 (4)由实验结果可推出:若运动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做运动。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好处是确定像的位置。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 蜡烛B,如图2所示,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要确 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在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选填“A”或“B”)侧观察; 王刚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 是。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 (4)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屏幕,不能看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3、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它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位置, 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60cm 刻度处的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此类似的是。 4、如右图所示,小明是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当杠杆右端下沉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 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 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 图2

中考物理电学综合计算题汇总含答案

=P 1 +P 2 =+=+=1100W+200W=1300W。(2019·河南中考模拟) 44Ω242Ω R R+R 中考物理电学综合计算题汇总含答案 一、电磁学综合题 1.(3)水龙头放热水时,R 1 与R 2 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电路的 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 热 U2U2(220V)2(220V)2 R R 12 物理实验室用的电加热器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电压为U 1 =9V的电源、开 关、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电阻箱R 和热敏电阻R 1 组成;工作电路由电压为 U 2 =220V的电源和电阻为R 2 =48.4Ω的电热丝组成.其中,电磁继电器只有当线圈中电流达 到0.05A时,衔铁才吸合,切断工作电路;热敏电阻R 1 的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解答以下问题: (1)电磁继电器实质是一个控制工作电路的___________; (2)求电热丝工作时的功率__________; (3)如果恒温箱的温度设定为80℃,求电阻箱R 应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_____. (4)若要恒温箱的设定温度低于80℃,电阻箱R 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调大还是调小?简述理由。_____ 【答案】自动开关1000W110Ω调小详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电磁继电器的主要部件就是一个电磁铁,它是利用电磁铁磁性的有无来产生作用力,从而控制工作电路的,其实质就是一个电路来控制另一个电路的间接开关; (2)电热丝工作时的功率:P= U2(220V)2 ==1000W; 48.4Ω 2 (3)如果恒温箱的温度设定为80℃,由图乙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R 1 =70Ω, 由题知,此时控制电路的电流I=0.05A,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I= U 1,即: 1 0.05A= 9V R+70Ω,电阻箱R应接入电路的阻值:R=110Ω;

中考物理第篇专题六综合计算题试题

专题六 综合计算题 类型一 力学综合计算题 1.(2016·福州)为提高车辆通行质量,福州交警在市区一些道路某些时段推出“绿波通行”,即车辆在绿波路段以如图所示的50~55 km/h 范围内行驶,一路绿灯。在绿波时段, 质量是1.2×103 kg 的汽车,经过绿波路段上相距2.7×103 m 的两个路口,用时180 s ,问: (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绿波通行”? (2)若汽车在这段距离内行驶的牵引力保持3000 N 不变,则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3)若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6 m 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 取 10 N/kg) 解:(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 =s t =2.7×103 m 180 s =15m/s =54 km/h ,因为50 km/h <54 km/h<55 km/h ,所以该汽车是“绿波通行” (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W =Fs =3000 N×2.7×103 m =8.1×106 J ,则汽车的输出功率P =W t =8.1×106 J 180 s =4.5×104 W (3)汽车的重力G =mg =1.2×103 kg ×10 N/kg =1.2×104 N ,因为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所以汽车对水 平地面的压力F 压=G =1.2×104 N ,则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压S =1.2×104 N 0.6 m 2=2×104 Pa 2.(2016·雅安)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滑轮和钢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 取10 N/kg 。 (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50 kg ,则建材的重力是多少? (2)若工人在1 min 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2 m ,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 N ,求拉力的功率。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时,运送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解:(1)建材的重力G =mg =50 kg ×10 N/kg =500 N (2)由图可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 =2,则1 mi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2 h =2 ×12 m =24 m ,拉力做的功W =Fs =200 N×24 m =4800 J ,拉力的功率P =W t =4800 J 60 s =80 W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教学案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特性和特殊的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实验知识与技能,分析解答该类习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具体问题中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理解实验探究在实践中的意义,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看谁记得准】 ⑴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H2能在Q 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只生成;CO能在02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只生成;而CH4在Q中燃烧生成和。 ⑵H2或CO能使_____ 色CuO变_____ ,能使_____ 色FmQ变 _____ 。 ⑶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_____ 。 ⑷铵盐遇到碱性物质生成有 _________ 气味的______ 。 ⑸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 _______ ;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 ________ 。 ⑹特殊颜色的沉淀:Cu(OH> ________ 色;Fe(OH)3 _________ 色。 ⑺白色沉淀: ①CaCO BaCO等(碳酸盐)能溶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产生大量气泡; ②Mg(OH)2等(碱)溶于_________ 但不产生气泡; ③AgCl、BaSO不溶于___________ 。 (8)溶液颜色:CuSO、CuCl2、Cu(NO)2溶液显 _____________ 色; FeCl3、Fe2(SO4) 3 溶液显_________ 色; FeCl2、FeSO溶液显___________ 色。 【探究过程】 例1、根据要求选择或连接实验装置: A B C D E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发生反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接完整。 (2)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小华应将开关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4)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_____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5)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6)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利用收集到的多组 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分 析图像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约为8Ω。 (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中考物理力学综合试题

力学综合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过程,哪个情况小明对桶做了功() A.小明提着桶站立不动 B.小明提着桶水平移动 C.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D.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2.图3是小聪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圆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像,用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实心正方体,b的边长是a的2倍,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 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p a:p b=1:8 B.p a:p b =1:4 C.p a:p b=l:2 D.p a:p b =1:l 3.同一个正方体先后放入a、b、c三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1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浮力F a>F b=F c B.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不等 C.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p a>p b=p c D.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4. 如图3所示,一根铁棒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转轴,由竖直逆时针匀速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动力F与动力臂L的大小变化是() A. F增大,L增大 B. F减小,L减小 C. F增大,L减小 D. F减小,L增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1水库中的水越深,坝底受到水的压强越大;○2由密度公式知,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3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A.○1○3 B.○2○3 C.○2○4 D.○1○2 6.超市的购物小车被推开后,向前运动,最终停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下列正确的是()A.人对小车的推力越来越小 B.离开人手后的小车不受力的作用 C.刚离开手的小车相对于货架是运动的 D.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7.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④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8.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 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mA、mB,体积分别为VA、VB,密度分别为 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则() A.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 ρA:ρB C.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 ρB:ρ乙二.填空题(每小空2分,共12分) 9.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密度为0.8×103㎏/m3)深度为20 cm 的溢水杯中,它沉入容器底部,从杯中溢出8 g酒精,杯底受到酒精 的压强为______Pa;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水 面上,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_________8 g(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取g=10 N/㎏。 10.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来匀速拉动重200N的物体,已知绳端拉力大小为50N,绳端移动的速度为2m/s,则10s物体前进________m,物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N。(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11. 某同学用2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沿力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 ;若仅把水平推力由2N 增大为3N 后,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每小空2分,共30分) 12.如图l4,画出人对杠杆作用力F的 力臂L和物体A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13.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 小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聪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如图12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 下表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图1 a b c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5综合应用题

专题五综合应用题 ,专题特征 【题型特点】 中考压轴题是人们对中考试卷中最后一道或两道题的习惯称谓。压轴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高。对于考生来说,若攻克了压轴题,就意味着能力强,可得高分;对命题者来说,把压轴题当作是一份试卷的“压轴戏”,常在“新颖”“综合”上下工夫。 【题型解读】 综合计算题是综合考查我们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评价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类归纳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各种能力高低的“试金石”,常为中考具有压轴意味、区分度较高的一种必考题型,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集中在力、电、热三块上,以力、电为主,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语言归纳及表述能力、计算能力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等,可谓是一题多用。 【解题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解答综合计算题的常见方法: (1)简化法:把题目中的复杂情景或现象进行梳理,找出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问题中突出某物理量或规律,使复杂得以简化,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如画等效电路图,分析物体受力,将连结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受力等。 (2)隐含条件法:通过审题,从题中叙述的物理现象的语言或给出的情景或元件设备等环节中,挖掘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隐含在其中的条件,使计算环节减少,答案误差减少,如灯泡正常发光,装水的矿泉水瓶倒过来后的压强、压力变化等。 (3)极值法:也叫端点法,对不定值问题或变化范围问题的解答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解答这类问题,应弄清要研究的是哪个变化物理量的值或哪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变化的规律或方向,最后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一个对应点一个对应点的计算取值,如求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功率变化范围;物体被拉出水面前后拉力变化范围或功率变化范围等。 题型一力学综合计算题 考查内容: 1.基本物理量:速度、密度、压强、功率。 2.主要规律: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分析)、液体压强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能量守恒及机械效率。 3.容易混淆的问题:重力和压力、压力和压强、漂浮和悬浮功和功率、功和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 【例1】(2014遵义中考)一体重为600 N,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5 m2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0.5 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不计绳重及摩擦) (1)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物理中考题调考题汇编:综合题

004力学综合题(黄冈市中考题调考题汇编) (09中)37、(6分)据报道,华中农业大学的几位学生发明了一种水面垃圾清理船,它能将水面上漂浮的垃圾通过前端的两个旋转滤网收集后,由倾斜的传送带送至船尾的垃圾箱中,如图是设计的样艇。若相关数据如下表: (1)工作前,质量为60 ㎏的驾驶员登上船后,它 排 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2)正常工作时,传送带将收集的垃圾升高0.5m 后,落入垃圾箱中,这要消耗发动机的1%的能 量。它在5分钟内可传送300㎏的垃圾,求传 送带的传送效率。 (3)如何提高该船效率,请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09调)37. 有一种用于清理河道、港口泥沙的抽砂船。工作时,用高压水枪喷射出的水柱将细砂冲起,再利用水泵将细砂抽起通过管道输送到目的地。下面是某型号抽砂船的有关参数。(设湿砂的平均密度为2.0×103 ㎏/m 3 ,河水的密度为1.0×103 ㎏/m 3 、g 取10N/ ㎏) 名称 水面垃圾清理船 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 额定功率 5kW 质量(空载) 200㎏ 排水量 1000㎏

(1)该抽砂船在非工作状态下,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2)高压水枪水压为3.0×107Pa,水枪喷嘴的面积为5.0×10-6㎡,若不考虑水从喷嘴喷出时横截面积的变化,高压水流产生的压力为多少? (3)若某一次抽砂的高度为12m,抽砂船的工作效率为80%,则抽砂船实际消耗的功率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08中)37 .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 、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 (如图), 总重为4N , A 底部与浮子B 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 浮子B 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 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 浸人 水中的深度始终为5cm ,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 ,浮子B 重0.5N (不 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求:(1)泡沫塑料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B 体积应为多大? (08调)37.爱湖小分队的同学为对西湖水质进行监测,他们找来了一根长1.2 m粗细均匀的木条,在其底端嵌入适量重物,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中,做好相应的标记后就做成一个简易的密度计,该简易密度计的总质量为0.5 kg. (1)先将该木条放入足够深的清水中,测得木条露出水面0.2m,在水面处画上白线,请计 算此时木条底端受到的水的压强及木条受到的浮力。 (2)请通过计算说明应在木条的什么位置上表示污水密度达到1.05×l03kg/m3红线,以 监测水密度是否超标。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凸透镜的综合题分类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 cm B.只将透镜向右移动,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通过透镜向左以一定可以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一定可以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片近视镜片,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 【详解】 A.由题可知,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则根据成像特点有 >>,2 2f u f > v f 则 > >>,30cm2f f f 220cm 可知 f >> 15cm10cm 故A项正确; B.只将透镜向左移动,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可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项错误;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在光屏上;故C项正确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延迟会聚,光屏要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项错误。 故选AC。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物

体与光屏的距离L和凸透镜的焦距f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8cm B.L=14cm C.4cm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一、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1)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以便形成。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值,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用10只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应该把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的结论是。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需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像。如果视野的右下方有一物像,我们向______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就会到视野中央。 3、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动则在标本上;如果两处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 5、可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A、遮光器和载物台 B、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反光镜和载物台 三、【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擦→滴→撕→展→盖→染→吸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 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 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2.制作洋葱鳞片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使用盖玻片的方法是() 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慢慢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 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快速盖上 3、下列关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外侧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D、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四、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凉开水漱口 B、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C、口腔上皮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 D、用碘液进行染色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其目的是 五、【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处一昼夜,目的是: (2)用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使叶片的见光部分和未见光部分形成________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如此加热的目的是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1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题题(共27个专题)

专题01 声现象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探究、声音的三特征、噪声的控制及声音具有能量是 中考物理的必考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噪声的控制成为一个热门考点。但 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 .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蝙蝠的“回声”定位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4.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 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 严;上述二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 接抽气机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A .发声的音叉 溅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专题02 光学之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区别 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为主,是中考的重点。但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2.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3.如下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__________;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__;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___________;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光的__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 5.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_______。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三)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力学专项练习 一.固体压强题比例关系计算 1.一根筷子竖立在水平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F.压强为P.当把一双同 样的筷子扎在一起竖立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A. 2F.2P; B. 2F.P; C. F/2 . P/2 ; D. F.P 2. 若压力为F.横截面积为S时.压强为P.那么( ) A. 当压力变为2F、横截面积变为2S时.压强变为2P B. 当压力变为F/2、横截面积变为S/2时.压强变为P/2 C. 当压力变为2F、横截面积变为S/2时.压强变为P/4 D. 当压力变为F/2、横截面积变为2S时.压强变为P/4 3.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实心体.质量之比为2:1.它们的密度之比() A.2:1 B.1:2 C.1:1 D.无法判断 实用文档

4.(05四川成都(非课改)) 如图是小敏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如果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则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 A.P甲∶P乙=8∶1 B.P甲∶P乙=4∶1 C.P甲∶P乙=2∶1 D.P甲∶P乙=1∶1 5.A、B两正方体实心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3,则两金属的密度之比是( ) A. 4:9 B.9:4 C.1:2 D.2:1 6.(01北京宣武区)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密度之比是1∶2,则甲、乙的底面积之比是( ) A.1∶2 B.2∶1 C.1∶4 D.4∶1 7.质量相同的三个正方体块,A为铜块,B为铁块,C为铝块,(ρ铜>ρ铁>ρ铝)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 ) 实用文档

酸碱盐实验探究题专题

1、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 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158.0g,再准确称取11.0g纯碱样品并全部放 入A中; ②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③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min; ④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162.4g。 【问题分析】 ⑴通过装置B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⑵不设置装置C将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⑶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2、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 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㈠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㈡实验: ⑴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 化,证明该气体中没有SO2 。 ⑵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 ⑶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㈢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2;B中观察到铜网表面变红,证明该气体是H2。 ㈣实验反思: ⑷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⑸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下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水面高于试管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装置完成后,在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 D 的作用是除去A中挥发的氯化氢气体。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使CO2更易被吸收②NH3比CO2更易制取③CO2的密度比NH3大 (4 )用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3。 4、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 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