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电影理论

合集下载

电影理论——精选推荐

电影理论——精选推荐

电影理论-世界电影理论思潮1格里菲斯和经典好莱坞理论(二十世纪10~50年代)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他使电影成为独立于戏剧之外的新兴艺术。

格里菲斯首次将交叉剪辑永远在电影中;运用景别并使景别标准化;赋予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特定的含义;运用近景表现心理紧张;将镜头(shot)确定为最小的叙述单位,摒弃戏剧以场景(scene)为叙述单位的老观念,确立由若干镜头组成场景,若干场景组成段落(sequence)的概念;运用运动镜头,包括摇镜头,移动镜头及景深镜头,并按照叙事情节或心理情节的需要将不同的时光平行剪接在一起;使用三位立体画的布景和表意性的灯光照明;自创演员表演表情的一套词汇。

好莱坞理论特征:1商业电影,娱乐观众,牟取利益的价值趋向;2类型化的制作模式,包括喜剧片、西部片、歌舞片、剧情片、史诗片等;3明星魅力和制片厂制度;4定性化的人物形象和戏剧化的故事情节;5在创作观念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保守的价值观;6在影片风格上追求脱离实际的梦幻效应;美国迅猛发展起的八大电影公司包括:米高梅,华纳,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音译不准),联谊。

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1神话叙事结构;2经典叙事结构:故事开始时有一个意外事件打破虚构的业已存在的世界的平静,人物出现,解决事件对付险恶的世界使世界恢复平静,叙事过程都有一定秩序安排,故事里的事件都使依照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这样事物间就有了逻辑的联系。

经典结构按线性结构逐次展开直至结局。

经典叙事以真实性(纪录片风格)统领,首先确立一个接受对象,真实性通过虚构事件的真实场景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得以体现,时空关系是经典叙事的前提,另外故事的发展靠虚构的人物个性来推动,主角是带有鲜明个性额欲望的丰满个体,构成叙事灵魂的事件就受到这个人物的控制,他就成为英雄并由他解决矛盾,他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有个解决一切问题的典型结尾。

一些很有用的电影理论与常识

一些很有用的电影理论与常识

一些很有用的电影理论与常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使得欧洲的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愿望;二是一战带来的精神危机加速了1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电影分析方法探索不同的电影分析理论和方法

电影分析方法探索不同的电影分析理论和方法

电影分析方法探索不同的电影分析理论和方法电影分析是对电影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的过程。

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涵,探究电影背后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索不同的电影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分析和欣赏电影作品。

一、主题分析法主题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电影分析方法。

它通过关注电影作品所呈现的主题和思想内核,来剖析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和表达方式。

主题分析法强调对电影中隐含的深层意义和象征主题的解读,从而揭示出电影作品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

例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题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电影所传递的关于希望与自由的主题。

通过分析角色的言行和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揭示出电影通过描述主人公安迪在监狱中追逐自由的过程,以及他与铁矛法度关系的转变,来表达对人性的探索和对自由的渴望。

二、剧情结构分析法剧情结构分析法是电影分析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将电影作品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剧情的起承转合、高潮迭起和结局收束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电影故事的发展脉络和情节构架。

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剧情结构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影中主人公阿甘的成长过程。

通过分析电影的时间线、情节的转折以及人物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阿甘经历了从智商低下的孩子到成为成功赛跑选手和富有人士的嬉闹的人生旅程。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在逻辑和情节发展。

三、影像与音效分析法影像与音效分析法注重电影元素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电影是一门视听的艺术,通过画面、音乐、声音等手段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

影像与音效分析法将这些元素作为分析的重点,探索电影制作人如何运用影像语言和音效手法来塑造氛围、表达情感,并对观众产生共鸣。

例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影像与音效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解析导演陈凯歌如何通过惊艳的舞台表演、精心构图的画面以及扣人心弦的音乐来传递电影所表达的爱与痛苦。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电影制作背后的艺术手法,提升我们对电影的观赏水平。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二、经典电影理论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著作:1、 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 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 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1、“上镜头性”——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

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

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

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

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

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

外国电影理论整理

外国电影理论整理

苏联蒙太奇学派。

(1)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苏联蒙太奇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

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库里肖夫效应”和“杂耍蒙太奇”;其他人诸如普多夫金发展了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创建了“电影眼睛派”,这批人是20年代苏联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间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著,因此被称为苏联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一个阶段。

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爱森斯坦等人的极端的蒙太奇探索受到批判,苏联蒙太奇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

(2)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a .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始了电影工作,建立了“实验工作室”,他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代表作品有《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遵守法律》等;代表理论有“库里肖夫效应”和“电影模特儿”。

【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

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分析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分析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分析2019-07-24⼀、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流变1911年法国⼈路易•费雅德提出了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来说⼀种相对的现实形式—⾃然主义,他开始⽤电影表现不带有任何幻想的实际⽣活的各个⽚段;之后,电影眼睛派在1922年现实主义的⼤运动兴起时⼜坚持了卢⽶埃尔兄弟的观点,认为电影应该排斥⼀切造型化的⼿段,只有机器才是最客观的,是真实的最好保证;1929年英国纪录学派通过电影对于劳动活动的真实记录让更多的⼈体会到劳动这⼀主题的具体含义与从事劳动的美。

罗莎认为纪实⼿法电影的创作,可以成为政治宣传的有效⼿段,国家公民对于国家的作⽤和社会的演进有了最起码的理解;因此,现实主义电影在发展之初⼤多以社会纪录⽚的形式出现,法国学派的现实主义者则以⽚中是否清楚的表达作者的观点为标准来区分现实主义电影与传统纪录⽚。

⽆意识的表演,出其不意的摄取才能够让观众看到影⽚本⾝所传达出社会精神。

然⽽,就在历经了两次巨⼤战争灾难后的西⽅⼈民已经对⽣活失去了信⼼的时候,那些那些醉⼼于编制虚构的神话、不断重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电影早已经丧失了揭⽰现实涵义的能⼒,现实主义则呈现出更被需要的形象。

现实主义电影表达了民众对战争的谴责与愤慨,以忧患与共的⼼态,将残酷现实搬上银幕,透过电影重新建⽴国家认同。

与此同时,巴赞与克拉考尔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家们建⽴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在此时也已相对成熟了。

伴随着这个特殊时期的需要,现实主义电影理论成为电影艺术发展新航标。

意⼤利新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发展的集⼤成者,也是现实主义发展的⼀个重要的转折。

新现实主义电影主要是围绕反对战争、反对饥饿、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等主题展开。

真实、⾃然、作者和摄影机的连续性是新现实主义的特点。

⼆、巴赞:从现实留存到“完整电影”神话伟⼤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完成了⼈类⼏千年来向往的神话——复制这个神秘⼜客观的“现实”。

巴赞在电影本体论与真实美学中详细的论述到,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特征便是纪实特征,正是因为这⼀特征,电影艺术⽐其它艺术都更接近⽣活,贴近现实,故⽽巴赞⼜提出的“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被称作“现实主义”的⼝号。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二、经典电影理论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著作:1、 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 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 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1、“上镜头性”——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

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

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

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

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

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

类型电影理论

类型电影理论

类型电影特征:
▪ 这套价值体系可以在电影中被“操纵”, 从而 有解决这一冲突的可能, 而解决的结果往往 是和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社会 心理相一致的。
▪ 这套价值体系也是在不断调整中继承和延续 的。(为了适应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的 改变。)
2024年8月1日星期四
20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3.迅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完成了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娱乐化的过程。
2024年8月1日星期四
18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类型电影特征:
▪ 每一种类型电影都有自己特定的基本主题, 基本是表现冲突, 如社会与人、压制与自由、文明与自然等, 正是这种冲突的 不能解决, 使观众一次次走入电影院。
例言:邵牧君,按照不同类型模式规定创作的影片;贾 磊磊,电影商品化的产物,是为顺应市场需求以娱乐 为导向;郝建,形态相近,固定模式;
2024年8月1日星期四
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2、出现原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制片商为赢取最 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迎的影片大 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 功的模式,久而久之形成相对稳定的影
▪ 2、清晰而简单的线性结构,通常按事件发展 的时间顺序,规范的倒叙和插叙,单一线索, 不会出现第二条线索,很少闪回、交叉等蒙 太奇手法
▪ 3、人物形象的类型及性格的平面化。
▪ 4.拍摄手法和审美趣味的唯美主义倾向。
2024年8月1日星期四
16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世纪70年代:高成本恐怖片高潮 《大白鲨》1975 《侏罗纪公园》1993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13
恐怖片
《大白鲨》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木乃伊》1999
14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24
思考问题
全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什么,有无意义? 《杀》片中的结尾共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场景,分别 是什么?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意义? 影片的主题是什么?举例说明具体表现 。 举一个对你印象最深的细节,说明理由。 此片使你想起以前看过的哪些片子?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23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1981年出生于以色列的耶路撒冷。11岁时,她在一家比 萨店被一名模特星探所发现,但她却选择了演员生涯。 1994年,12岁的娜塔莉从2000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 功演绎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随着影片的大获成功,娜塔 莉一举成为最受瞩目的新星之一。《这个杀手不太冷》是被 誉为“奥黛丽-赫本第二”的娜塔莉-波特曼的银幕处女作。 其主要代表作有《这个杀手不太冷》、《盗火线》、舞台剧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星战前传1:魅影危 机》、《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战争》等。
代表作 • 勃斯比*伯克莱 《第42街》 实例 • 弗雷德*艾斯蒂尔 《高帽》、《巡回演出团》 • 金*凯利 《雨中曲》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11
歌舞片
《爵士歌王》剧照
《雨中曲》剧照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2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让.雷诺
1948年出生于摩洛哥著名城市卡萨布兰卡。 87年《碧海情天》中搭档: 94年主演吕克.贝松的《杀手雷昂》,引起轰动,而他也因 此被好莱坞看中,又出演了一系列的重要角色。 94年他与美国最受欢迎的女影星梅格-瑞安主演《法式接 吻》; 95年主演弗朗西斯.韦伯的影片《美洲豹》; 同年出演美国大片《碟中谍》; 2000年他与娜迪娅.法雷斯主演法国大片《暗流》。 让.雷诺是少数成功打入好莱坞的欧洲影星之一。
二、类型片的基本元素
公式化的情节 定型化的人物 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1)结构完整,情节动人,讲述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故事 2)人物性格平面化,是非分明、善恶清楚 3)固定的电影语言模式。开始用远景镜头交代场面, 用全景中景和近景镜头描写角色及行动,再用半特写 和特写镜头表现说话者和听话者 4)使用漂亮的明星,画面柔和美观动人 5)电影语言透明性,不追求隐喻、象征手法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2、出现原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制片商为赢取最大利润,对一 些受到观众欢迎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 出一些成功的模式,久而久之形成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同时,类型影片的出现也利用了观众审美心理中的 “期待视野”,他们暂时消除了人们认识到的社会和政 治冲突,帮助打消了人们在这种冲突压迫下可能萌发的 行动念头。
类型电影理论 及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观
一、类型电影
1、定义: 广义:类型电影并没有地域或时代的限制,泛指按照各种 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强调影片 创作上的规范化、程式化、模式化。 狭义:主要指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影片 制作方式和创作方法。制片厂生产的,具有高度模式化 的影片 例言:邵牧君,按照不同类型模式规定创作的影片;贾磊 磊,电影商品化的产物,是为顺应市场需求以娱乐为导 向;郝建,形态相近,固定模式;
12
恐怖片
特点:意图对观众产生恐怖的心理影响 目的:使人震惊、恶心或厌恶,让人感到恐怖 代表作品:《异形》、《猫人》、《吸血鬼》等 历史: • 默片时代:《卡里加里博士》1920、《吸血鬼诺斯费拉 杜》1922 • 20世纪30年代:低成本恐怖片高潮 《吸血鬼》1931 • 《木乃伊》 1932 实例
2 of Movie & TV 》
16
评价
把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放在首位,与观众的 欣赏心里合拍,是观众的情感和想象都得到了极大 的满足 注重对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使美国影片永远在制 作的技术水平上保持最高水准。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17
四、新好莱坞电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电影走向新局面。 特点:1、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邦妮和克莱德》,美国现代电影的里程碑。同时具有惊险片、 警匪片、传记片、喜剧片、公路片等特点,融入欧洲艺术电 影风格。 2、完全突破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风格的束缚,强调向自 然真实靠拢。 为故事开辟广阔的社会背景,使其具有社会批判价值,并将 其融入纪实性结构之中,人物主人公具有更加复杂的精神世 界,实景拍摄。 3、迅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完成了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娱乐化的过程。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18
类型电影特征:
每一种类型电影都有自己特定的基本主题,基本是表现冲突, 如社会与人、压制与自由、文明与自然等,正是这种冲突的 不能解决,使观众一次次走入电影院。 类型电影对其特定的文化主题的展示是依赖于一套特有的叙 事系统,既通过对环境、人物及情节的编码,建立起一套完 整的价值体系。 类型电影把社会禁止的体验和被允许的体验结合起来,最终 结果使前者显得合理,后者得到丰富,“观众满意而来而又 满意而归”。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7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科幻片
《星球大战II》 剧照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8
犯罪片
分类:强盗片和侦探片 强盗片:以黑社会人物为主角 • 《黑社会》、《疤面大盗》、《教父》 侦探片:以侦探为中心 • 四种模式:单枪匹马独自破案型、有助手协同作战型 官方侦探型、业余侦探型 代表人物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悬念大师”
3、类型:
• 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犯罪片 • 喜剧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惊险动作 片、灾难片、儿童片、恐怖片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3
类型电影的特征
人物性格扁平化,人物之间的价值观念是二 元对立。 叙事是戏剧的美学规则; 宣传的市场定位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4
西部片
得名:特定的主题、题材和“图像”特征 地位:堪称美国表演艺术的国粹。 来源:美国19世纪60年代的西部小说 形成:1903年《火车大劫案》->1939年《关山飞渡》 时代背景:1860-20世纪初期。 地域跨度:西部地区 行为准则:公平比武 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反面人物 妇女 战场:五大战场 代表作品:《关山飞渡》、《与狼共舞》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25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26
主题
滚烫的柔情、觉醒的人性和一个顶天立地、震颤灵 魂的杀手英雄——里昂 对“爱情”的体现是朦胧、暧昧的,是变了色的 “爱”。他们之间的情感如童话故事一般美丽迷人, 却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影片是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它延续了 杀手电影的风格,解剖了现代文明下都市中的边缘 人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15
三、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
1、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开端、发展、高 潮,中间设置一些悬念,大团圆 2、清晰而简单的线性结构,通常按事件发展的时 间顺序,规范的倒叙和插叙,单一线索,不会出现 第二条线索,很少闪回、交叉等蒙太奇手法 3、人物形象的类型及性格的平面化。 4、拍摄手法和审美趣味的唯美主义倾向。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5
西部片
《关山飞渡》剧照 《与狼共舞》海报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6
科幻片
特点:科幻片起源于法国,革新于德国,全盛于美国。 • 基于科学,驰骋幻想。 • 以特技手段展现科技领域和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 • 人与物的异化。 • 时空无限,景物有数 代表作: • 代表作品:《2001年:漫游太空》、《第三类接触》、 《星球大战》 • 科幻三杰:斯坦利-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乔治-卢 卡斯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实例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