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武汉市永清片综合开发概念性总体规划
瑞安武汉永清综合开发A1A2A3地块20140225项目评估报告 非住宅

项目监察及评估报告
项目名称:武汉永清综合发展项目A1/A2/A3地块总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北华隆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建设方陪同人员:余勇
监理方陪同人员:龙吉、周玉斌
施工方陪同人员:葛志鹏、李建亭
评估日期:2014年2月25日
报告编号:WHYQ-A1A2A3-004
评估人员:王志华、陈耘
工程形象进度概述
检查发现主要问题
一、实体工程
1. 主体工程:
2. 防渗漏工程:
二、安全文明施工
? A2区楼层内有随地大小便现象;
? 宿舍区地面积水较多且部分区域比较泥泞;
三、文件管理与合同执行
1. 方案报审及验收资料
? 对比最新的进度计划(2013年12月9日发布),项目主体结构进度滞后约2个月,进度计划基本无法正常指导施工,需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2. 监理工程质量控制
? 监理试块台账缺同条件试块记录,有待完善;
? 涉及质量整改问题使用联系单签发,不利于问题闭合;
? 部分监理日记的记录不连续,未记录当天天气概况,重要事件(如渗漏检查、旁站)在日记中未进行简要记录;
? 渗漏检查的时间安排不妥当,未能在雨后(或有水的情况下进行),不利于渗漏问题的有效反映;
? 监理会议纪要的记录比较欠缺,会议中讨论并提出需要落实的问题未记录责任方和落实期限;
四、上轮检查问题复查情况
上轮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部分工序已经隐蔽,本轮检查发现相同或类似问题包括:
钢筋机械接头丝扣外露圈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接头百分率不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墙体垂直度不符合要求;
混凝土墙体平整度不符合要求;高支模剪刀撑设置不符合要求;楼板存在开裂、渗水现象;。
永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实施意见-永政[2017]21号
![永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实施意见-永政[2017]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803ec20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c.png)
永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实施意见正文:----------------------------------------------------------------------------------------------------------------------------------------------------永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实施意见永政[2017]21号我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现代农业在我县经济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要求,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供给侧改革,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创建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建设规模25万亩以上,产值达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一)建成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的引领区。
依托我县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集群和大品牌,将田园综合体打造为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
(二)建成生产要素、科技装备聚集的展示区。
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配套组装和推广运用现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将田园综合体打造成为技术装备先进、金融支持有力、设施装备配套的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永清一期邻近武汉旧的日租界,规划区内有部分三十年代修建的日式民宅和官 邸,经比较分析,确定保留6栋保存较完整的老建筑。要求各征集单位在方案 中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其中同济大学、马来西亚汉沙杨公司和国际设计公司 的方案较有特色。 因要保留建筑相对集中,同济大学采取了一种积极的保护和利用方式,运用整 体建筑概念,通过一个可开启的透明张拉膜结构,将6栋建筑包含其中,形成 一个大型博物馆的概念,建筑成为一个个生动的展品,让历史的元素在现代的 文本中延续。 马来西亚汉沙杨公司则发挥其生态景观设计特长,将历史建筑纳入一个生态文 化公园之中,建筑成为公园中永恒的雕塑。 国际设计公司则沿用其积极的市场开发建设策略,将历史建筑扩大为历史街区 的方式,通过新旧建筑之间的有机组合,维持旧有的空间尺度、建筑风貌,形 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街坊。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项目背景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 期)”规划范围为南起芦沟桥 路、北至黄浦路、东临沿江 大道、西到京汉大道(城市 轻轨)的区域,总用地面积 约为29公顷,其中开发建设 用地面积20.1公顷。 该范围区位条件优越,东南 临长江北岸,沿江一线近70 万平方米的滨江绿化公园正 在建设之中,今年十月份可 全部建成;西南与武汉旧租 界风貌保护区紧密相连;城 市轻轨一号线从西北部经过; 北面紧靠内环线极其重要交 通节点长江二桥,与内环线 直接相连,具有与其它区域 便捷的交通联系,用地距市 政府约2公里。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武汉永清商务综合区(一期)
征集方案简介
日本都市计画方案(4#方案)
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

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特编制《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目的如下:1.立足武汉市市情,加强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控制,协调各业用地需求,为社会经济协调民展提供土地保障;2.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切实保护耕地,满足规划期间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把武汉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二、规划依据1.《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4.《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5.《武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
三、规划任务1. 在国家及湖北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指导下,落实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土地利用指标;2. 明确土地利用的目标,科学划定全市土地利用分区、合理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依据;3.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确定耕地保护、整理、复垦和开发等各项工作的分阶段任务;4. 确定全市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规模和布局,合理安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5. 制定土地生态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 制定全市各类用地控制指标,将全市主要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区,指导各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四、规划期限本规划的编制以2008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二章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研究区概况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
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
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
图纸会审记录结构

图纸答疑记录
图纸答疑记录
A1裙房7层16-17/D-E轴中3-3剖面中的200mm厚承重墙的底标高为多少?
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方会签,并经各单位盖章,有关单位各保留一份.
图纸答疑记录
图纸答疑记录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方会签,并经各单位盖章,有关单位各保留一份。
图纸答疑记录
A2地库三层隔油池CP-10结构施工平面图与建筑图不
图纸答疑记录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方会签,并经各单位盖章,有关单位各保留一份.
图纸答疑记录
图纸答疑记录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方会签,并经各单位盖章,有关单位各保留一份。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方会签,并经各单位盖章,有关单位各保留一份。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方会签,并经各单位盖章,有关单位各保留一份。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方会签,并经各单位盖章,有关单位各保留一份。
层结构布置图中22-26/L-N轴处有大量的
厚承重墙与女儿墙,故烦请明确墙顶标高为多少?
由施工单位整理、汇总、各与会方会签,并经各单位盖章,有关单位各保留一份。
2019.3.30武汉市永清商务综合区A1A2A3区地库及裙楼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37页精选文档

武汉市永清商务综合区A1A2A3区地库及裙楼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建八局武汉瑞安项目经理部2012年 3 月 30 日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第一节编制说明 (1)第二节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一节工程主要情况 (2)第二节桩基概述 (2)第三节工程建设条件 (2)3.1 地质条件 (2)3.2 气候条件 (4)3.3 施工条件 (4)第三章施工安排 (5)第一节工程施工目标 (5)第二节工程施工顺序 (5)第三节施工流水段划分 (5)第四节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5)4.1 本工程的主要特点 (5)4.2 本工程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5)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7)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8)第一节施工准备 (8)1.1 技术准备 (8)1.2 现场准备 (8)第二节资源配置计划 (8)2.1 劳动力配置计划 (8)2.2 物资配置计划 (8)第六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1)第一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11)1.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11)1.2 施工要点 (12)第二节支撑钢柱施工 (21)2.1 钢柱吊装 (21)第七章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22)第一节进度管理计划 (22)1.1 编制施工进度管理计划的依据 (22)1.2 季节性施工 (22)第二节质量管理计划 (23)2.1 一般规定 (23)2.2 灌注桩施工常用检测仪器 (23)2.3 桩点定位 (23)2.4 埋设护筒 (24)2.5 成孔质量 (24)2.6 清孔质量 (25)2.7 钢筋笼制作质量 (25)2.8 钢筋笼吊运安装质量 (25)2.9 混凝土水下灌注质量 (26)2.10 成桩质量 (28)第三节钻孔灌注桩安全及环境管理检查 (28)第四节钻孔灌注桩应急管理计划 (29)4.1 塌孔 (29)4.2 孔斜 (29)4.3 钢筋笼上浮 (30)4.4 导管堵塞 (30)4.5 掉钻落物 (31)4.6 糊钻和埋钻 (31)4.7 扩孔和缩孔 (31)4.8 梅花孔(或十字孔) (31)4.9 卡锥 (32)4.10 钻孔漏浆 (33)附图(一)桩身示意图 (34)附图(二)注浆管示意图 (35)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第一节编制说明根据本工程桩基施工的特点,写此专项施工方案指导桩基工程的施工。
永清街改造城市现状调查报告

永清街改造——城市现状调查报告武汉汉口永清街是武汉老城区的一部份,在列强入侵中国的时期曾作为日本入侵者的租界,从那时起,就形成了沿江商埠区。
新中国成立后经慢慢演化及改造,成为此刻汉口老城区北端的重要居住区和商贸区。
永清街片地处长江北岸,处于长江与旧京汉铁路之间的长条形地段,北临黄浦大街,东临城市干道——沿江大道。
其中有旧的商业与交通功能融为一提的生活性道路——中山大道,还有日租界风貌有遗留的成功街,方才建成的轻轨也距离不远。
因此它的交通流线是十分便利的,居民出行多数以步行或公交为主。
由于是旧的居住聚集地,故改建的拆迁量会专门大,有专门大一部份花消将被用在拆迁与迁移上。
而且对旧的环境的改造专门大。
通过实地调查与观看,调查报告结论如下:(一)从永清片的硬环境上看:历史性——永清片是曾作为日入侵者驻扎的租界,因此它的建筑隐约可见租界风貌,这些旧建筑代表了必然历史时期的国情,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与历史见证意义,是需要悉心爱惜并予以修缮的。
建筑外观——在后期进展起来的生活性住宅多数已经老化,离开了时期的潮流。
这些建筑在外观上色彩暗淡,有的乃至破败不堪,走入其中不觉都会有繁重、阴郁的气氛,是不合时宜的。
而永清街片是位于二桥的一端。
从桥上开车下来时一眼便望见整片破碎的屋顶与灰暗不入流的城市地平景观,对城市的形象十分有破坏性阻碍,而且从长江上看过去,这一片与其两旧城老房慢慢形成的现代气息浓郁、挺拔亮丽的壮观建筑群形成极强烈的对照,使其犹如华丽动人众模特中的丑小鸭,使城市优美天际线的轮廓也很不美观。
建筑质量——建筑内在结构与利用状况不佳。
这些年龄超过20年的老建筑已快抵达退休的时候,屋顶渗漏水,墙体显现剥落等情形十分普遍,有些线网仍在架空敷设,其内部电线管网布置混乱,线路老化,十分危险。
另外,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的缘故,很多设施都跟不上时期的潮流和现代城市科技进步的步伐。
如网络连接,煤气管道,电力供给方面远远未达到现代城市人应享有的技术水平。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总则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于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修订于1988年,经过十多年的实施,武汉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旧城改建和新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城市功能和整体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武汉相继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开放港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党和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以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浦东开发开放为代表的长江沿岸经济走廊加速开发,都标志着武汉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6—2020年)》为指导,特制定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指导思想,突出“战略性、超前性、适应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重点内容为:(1)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合理引导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分布,提高用地集约性;(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主城功能分区,强化主城服务功能;(4)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历史遗存,继承和发扬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生态框架,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完善基础设施系统,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3.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年至202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下世纪中叶。
近期规划期限为2000年。
中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
4.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镇地区和主城三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即武汉市行政区域,面积8467平方公里;城镇地区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外围7个重点镇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面积2256平方公里;主城规划范围以三环路以内地区为主,面积约85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具体划分见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第4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