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无机化学 部分知识点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2.摩尔质量(M)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的质量为12g。
同理可推出1 mol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n=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麦粒、1mol电荷、1mol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水(不正确)和1molH2O(正确);1mol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精品PPT
物质(wùzhì)的量浓度CB
溶质(róngzhì)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
总体积。
溶质B的物
农 业
CB
nB V
质的量mol
基
础 化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体积
学
mol/L
L
精品PPT
物质(wùzhì)的量nB:
单位(dānwèi):摩 尔 mol
物质的质量g
农
nB
mB MB
业
基
础
化 学
物质的量mol
溶质B的
农 业 基
B
mB m
础
化
学
质量g
混合物的质
量g
精品PPT
思考:将10gNaCl溶于100g水中配成 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 (zhìliàng)分数。
Bm mBmNam Cl N aC m l H2O
农 业
10 0.0919.1%
基
10010
础
化
学
精品PPT
思考:
物质(wùzhì)的量浓度CB和质量分数B 的关系:
思考:1.0g NaCl溶于9.0g水中,所 得溶液的质量摩尔(mó ěr)浓度是多少?
m NaCl
bB
nB mA
M NaCl m H2O
1.0
农
业 基 础
9.05 81 .503 1.9molKg1
化
学
精品PPT
质量(zhìliàng)分数 B
溶质(róngzhì)B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
之比。
A、纯水
B、食盐水
C、不分先后
农 业
D、不好(bù hǎo)判断
无机化学期末复习注意点及重要公式

化学期末复习注意点及重要公式第一章.1.学会确定4种基本反应中基本单元的确定①酸碱反应中,将得失一个H+的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NaOH,HCl 基本单元为1,在一个反应中,看反应物中得H+的是哪个物质,失H+的哪个物质,得失几个H+,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②氧化还原反应中,将得失一个电子的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先看化合价变化,在看角标,有几个离子化合价变化,不要考虑前面配平的系数,然后基本单元就是(化合价变化数×角标)的倒数③配位反应中,把与1分子的EDTA 进行反应的离子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也就是aq 中有几个金属离子,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④沉淀反应:参与沉淀反应的离子带几个电荷,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2.表示溶液浓度的几个物理量:①质量分数ωB=mB/m(<1)②物质的量浓度C B =n B /V,n=m/M ⇒C B =m/(M ×V)③质量摩尔浓度b=)!!注意:单位为kg!溶剂(溶质m n ,b 的单位为mol/kg ④摩尔分数x i =nni ,对一个两组分溶液x A +x B=1 3.①ω与C B 转化:C B=MB 1000ωρ ②当溶液很稀时,C B =b B .ρ,此时1≈ρ,故C B =b B4.溶液的几种依数性:①aq 的蒸汽压下降②aq 的沸点升高③aq 的凝固点下降④aq 的渗透压 ①52.55P K P ,.P P 0P 00==-=∆,表示水的饱和蒸汽压时当B P b K P ,且K P 仅与溶剂,温度有关②B b b .K T b =∆③B f f b K .T =∆④T R b T R B B ....C ≈=π(当溶液很稀时)注意:①的变化是②③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做题时要注意浓度和这些变化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蒸汽压,沸点,凝固点的关系,若2个aq 的溶剂相同,则有:21212121T T 2P 1P b b T T f f b b ==∆∆=∆∆=∆∆ππ 第二章1.以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理论含量作为真实值2.系统误差的特点:①单向性②重复性3.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①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②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几率小。
无机化学 第一章

• ——即每个质子或每个中子相对质量为1。电子 的质量忽略不计。(每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约为碳原子(C)的质量的1/12)
• 二、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互称为同位素。如:c, H, U都具有同位素。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核外电子(质量极小,体积极小,运动速率极大) 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原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经 常出现,就好像一团带负电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 形象的称为电子云。把电子出现几率相等的地方连起 来,作为电子云的界面,这个界面所包括的空间范围 称为原子轨道。
• 主族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由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族称为0族。 • (二)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递减,金属性递 减,非金属性递增。 •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递增,金属性递 增,非金属性递减。 原子半径的增加,使得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吸 引力下降。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族的序数
• 1、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1个横行表示 一个周期,每横行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的 电子层数 1、2、3周期元素数目比较少, 称为短周期。第4、5周期里每周期各有18种 元素,第6周期里有32种元素,称为长周期。 第7周期目前有26种元素,未填满,称不完 全周期。 • 2、族 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8、9、10这3个 纵行合称为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 称为一族,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由短周期 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称为主族。
•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从最高化合价+1依次 递变到+7,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4依次递变到-1 价。周期性变化。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

文档无机化学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
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
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无机化学大一必背知识点

无机化学大一必背知识点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原理以及日后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一必背的无机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常见元素的分布,掌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信息。
2.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共价化合物是由共用电子对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H2O。
3.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键了解配位化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其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Fe(CN)6] 4-。
配位键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4.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
掌握氧化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式。
5. 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酸碱反应类型,包括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强酸与弱碱的中和反应等。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及pH值的计算方法。
6. 氧化态与电子结构了解氧化态的概念以及不同氧化态对应的电子结构。
掌握常见元素的氧化态变化规律,了解氧化态在无机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7. 晶体结构和晶体性质了解晶体结构和晶体性质的基本知识。
理解晶体的结构分类、晶体的几何形态、晶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 配位化学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作用、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9. 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了解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掌握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离子化趋势、电子亲和力等基本信息。
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1.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溶液间不发生渗透现象,其条件是两溶
液的渗透浓度相同。
2.影响溶液渗透压的因素是浓度、温度。
3.医学上表示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的组成标度时,常采用物质
的量浓度。
4.溶液、胶体和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根本区别是分散系微粒直径的
大小。
5.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都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可用小数和百分数表
示。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本性和种类无关。
7.临床上常用到的9g/L的NaCl溶液、50g/L的葡萄糖溶液和12.5g/L
的NaHCO3溶液均为等渗溶液。
8.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
系、粗分散系。
9.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范围内的溶液为等渗溶
液。
10.渗透产生的条件是半透膜的存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单位体积内
溶剂分子数目不相等。
1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
乘
积成正比。
12.临床上给患者输液,应用等渗溶液是一个基本原则。
13.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会发生溶血现象,置于高渗溶液中,
会发生胞浆分离现象。
无机化学 第一章.

• 主族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由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族称为0族。 • (二)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递减,金属性递 减,非金属性递增。 •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递增,金属性递 增,非金属性递减。 原子半径的增加,使得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 吸引力下降。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族的序 数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8 递增,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一周期也是从左 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8递增。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 数的递增而半径减小。而且是周期性变化。
无机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三节 化学键
1-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组成 每一个原子的中 心都有一个带正电荷 的原子核,核外有若 干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核外电子数取决于核 的正电荷数。
• 原子核=质子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 • • • 核——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质量数(A)=质子数(Z) + 中子数(N) 每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约为1个碳单位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 原子轨道中)
2、保利不相容原理(每一个轨道最多能容纳2 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总是尽可能分占不 同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1.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溶液间不发生渗透现象,其条件是两溶
液的渗透浓度相同。
2.影响溶液渗透压的因素是浓度、温度。
3.医学上表示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的组成标度时,常采用物质
的量浓度。
4.溶液、胶体和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根本区别是分散系微粒直径的
大小。
5.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都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可用小数和百分数表
示。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本性和种类无关。
7.临床上常用到的9g/L的NaCl溶液、50g/L的葡萄糖溶液和12.5g/L
的NaHCO3溶液均为等渗溶液。
8.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
系、粗分散系。
9.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范围内的溶液为等渗溶
液。
10.渗透产生的条件是半透膜的存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单位体积内
溶剂分子数目不相等。
1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乘
积成正比。
12.临床上给患者输液,应用等渗溶液是一个基本原则。
13.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会发生溶血现象,置于高渗溶液中,
会发生胞浆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