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机能学实验报告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摘要:【目的】: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并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急救治疗的效果。
【方法】:采用人为地从动脉抽取血液的方法来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将抽出的血液从静脉输回家兔的方法进行急救。
【结果】:短时间内的少量的失血是可以恢复;大量失血是不可恢复的;自身回输血液可使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恢复。
【结论】:短时间少量失血机体是处于代偿期的,较长时间的大量失血机体已处于失代偿期,而该种休克通过输血、输液是可以恢复的。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代偿期;失代偿期引言: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导致细胞损伤,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原因。
1、实验材料1.1实验动物:家兔;1.2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1.3实验仪器:铁架台,婴儿秤,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剪1把,眼科剪1把,止血钳,镊子,兔手术台,注射器及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输液装置,照明灯,棉线若干,纱布;2、实验步骤2.1.系统连接和参数设定将血压换能器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2通道。
启动RM6240系统,关闭其他通道,2通道模式为血压,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00ml/s;采样频率800Hz。
2.2. 麻醉手术家兔称重,以5ml/kg 的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内缓慢注入200g/L氨基甲酸乙酯麻醉。
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行气管插管手术,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股动脉。
输液瓶充满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插管接输液装置,调节输液量至5~10滴/min。
股动脉插管的导管连接已肝素化的50ml注射器。
2.3. 颈部手术2.3.1. 备皮:左手绷紧颈部皮肤,用粗剪刀紧贴皮肤,将手术部位及其周围的被毛剪去(不可用手提被毛,以免剪破皮肤)2.3.2. 切开皮肤:术前先用左手拇指和另外四指将颈部皮肤绷紧固定,右手持手术刀,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上起甲状软骨,下达胸骨上缘,长度约5-7cm。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目的】复试家兔失血性休克。
观察家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微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摘要】目的:学习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休克各期的主要临床变化、了解其机制及通过药物及输液治疗,了解各种治疗的不同效果。
方法:家兔麻醉后,分离并进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正确连接管道并用肝素冲洗,进入电脑程序,描记正常血压,快速放血,使血压维持60mmHg,血压稳定后,夹闭右颈总动脉,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
待血压稳定后,再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并维持,在维持期间的20min内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
结果:放血后,家兔血压下降,大量放血后血压明显下降,输血后血压急剧上升,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
结论:家兔少量放血后,家兔血压下降,但通过代偿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回复到正常时或稍低。
家兔大量放血后,家兔血压明显下降。
输血、输液后血压急剧上升,并最终达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输液治疗。
【实验对象】健康家兔一只【实验器材和药品】1、仪器:家兔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一套、止血钳、眼科剪、支架、动脉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照明灯、纱布、丝线、注射器。
2、试剂:生理盐水、氨基甲酸乙酯、肝素。
【实验步骤】1、家兔称重,用5ml/kg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固定家兔,剪去颈部被毛,切开颈部皮肤5~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部气管和血管神经鞘。
用玻璃分针分离2~3cm长两侧颈总动脉,各穿两线,将两线分别拉至动脉两端备用。
用玻璃分针分离2~3cm长右侧颈外静脉,穿两线,将两线分别拉至动脉两端备用。
2、右侧颈总动脉进行动脉插管:将分离出的右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将动脉夹住。
在远心端结扎线下方用眼科剪在动脉上作一小“V”形切口,将动脉插管朝心脏方向插入动脉,确认插入动脉后用备用线将血管与插管结扎固定,再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上,防止插管从血管中滑脱。
家兔失血性休克与救治

整理课件
实验目的
1.了解复制休克的常用方法,掌握失血性休克 的复制方法。
2.通过对家兔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血压、微循 环及体表等变化的观察,掌握休克各期微循环 与血压的变化,进一步理解休克的发病机理。
3.设计抢救方案,加深对休克治疗原则及所用 药物作用的理解。
整理课件
实验原理
②所用药物: ⑴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
⑵去甲肾上腺素
⑶山莨菪碱
⑷中分子右旋糖酐
⑸0.01%的异丙肾上腺素
⑹全血
③观察各项指标
整理课件
实验结果:
表1 失血性休克发生过程中血压及微循环的变化
股动脉放血量 (ml)
少量放血 (约占全血量的1/10)
大量放血 (约占全血量的1/4,待 血压稳定维持在 30~40mmHg后)
分离右侧颈外静脉(输液用) 股部手术:分离股动脉(放血用)
各穿2根线备用 3.插管: (1)颈外静脉插管:分叉处结扎,分叉以下向心方向插管,结扎固定,保
持低流速通路。 (2)全身肝素化,颈外静脉注射肝素1ml/kg, 之后1ml/h维持。 (3)颈总动脉插管: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夹动脉夹,向心方向插管,结扎
放血时间 (min)
0 5 10 15 0 5 10
动脉血压(mmHg) 平均动脉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微循环变化
整理课件
实验结果:
表2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处理 平均动脉压
抢救前 抢救后 (写出具体方法)
动脉血压(mmHg)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微循环变化
整理课件
实验中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实验中均需保持动脉、静脉插管与血管平行。 保护耳缘静脉。 本实验手术操作多、应尽量避免手术性出血。 插管前必须充满肝素溶液,排除气泡。 牵拉肠袢要轻,以免引起创伤性休克。 注意分工合作。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实验一: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便探究该病情的发生机制及抢救
措施。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材料均来自成年雄性家兔,共有15只,体质量均为2.5
kg左右,每只家兔体内取得150 ml鲜血,并以此构建失血休克模型,放置于恒温器中保
持恒温,监测家兔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实验结果:按照实验设定,放血完毕后,家兔的体表温比刚开始实验时期降低了 1.2℃以上,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0-90%以下,而心率却急剧上升到160-170次/分钟之外,家兔
还出现了瘙痒、抽搐、呕吐等典型症状,明显发现其已经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
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可供今后失血性休克研究及抢救策略
研究使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考察用于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抢救策略的有效性,并找出最佳的
抢救方案。
实验材料和方法:经过安置好各个参数后,按照实验设计,将15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对照组、抗血清组、血液制品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抢救治疗,比较形成失
血性休克的家兔休克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1个小时的抢救,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生理指标有显著改善。
其中,血液制品组的体表温降幅最低,血氧饱和度下降最小,心率最低,可见血液制品组的抢救
措施最为有效。
结论:本次实验证实,在家兔失血性休克抢救中,最佳抢救方案应该采用血液制品抢救,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一)实验目的1.观察休克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变化。
2.掌握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方法。
3.分析讨论急性失血性休克发病机制。
(二)实验原理抗休克治疗的原则:纠酸、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治细胞损伤。
实验中所采用的药物主要的作用是:●山莨菪碱大剂量时可解除小血管痉挛增加组织血流灌注量,改善微循环。
●异丙肾上腺素主要作用有:①心输出量增强②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
③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从而使脉压差升高,但大剂量时会使血压下降明显。
在治疗休克的过程中,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异丙肾上腺素对中心静脉压高和心输出量低的休克有一定疗效。
●去甲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①主要作用有激动血管α1受体,收缩血管,使小动脉、小静脉收缩。
②小剂量时兴奋心脏,使收缩压显著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差增大产生抗休克作用。
大剂量时,会产生缩血管作用,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但脉压差会下降,引起组织灌流量减少。
●此外,生理盐水、中分子右旋糖酐、全血均用于扩充血容量。
可以逐一试加看动脉升高情况比较扩容升压效果。
(三)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及药品静脉输液装置一套,三通开关,50 ml、20 ml、10 ml注射器各一个,肝素(500μ/ ml),1%普鲁卡因,生理盐水,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呼吸血压描记装置,低分子右旋糖苷,20%乌拉坦溶液、台氏液、去甲肾上腺素、山莨菪碱(654-2)。
(四)实验方法1.家兔称重后,以25%乌拉坦4ml/kg,经耳缘静脉注射。
麻醉后,将家兔仰卧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颈部手术:颈部剪毛,正中切口5~6cm,分离气管、左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外静脉(表浅、色深,较粗,刺激时可见血管收缩变细)。
穿两线,备用。
3.股部手术:一侧股三角区剪毛,触及股动脉搏动,辨明股动脉走向,沿动脉走向做长约3~5cm切口,在股三角区即可见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分离股动脉。
穿两线备用。
4.肠系膜微循环标本的制备(示教):腹正中切口,沿左腹直肌旁作约6cm长的纵行切口,钝性分离。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家兔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摘要】目的:①学会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②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并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急救治疗的效果。
方法:采用人为地从动脉抽取血液的方法来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将抽出的血液从静脉输回家兔的方法进行急救。
结果:短时间内的少量的失血是可恢复的,较长时间内的大量失血是不可恢复的,自身回输血液可使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恢复。
结论:短时间少量失血机体是处于代偿期的,较长时间的大量失血机体已处于失代偿期,而该种休克通过输血、输液是可以恢复的。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1实验材料1.1对象:家兔;1.2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1.3实验仪器:铁架台,婴儿秤,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剪1把,眼科剪1把,止血钳,镊子,兔手术台,注射器及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输液装置,照明灯,棉线若干,纱布;2实验方法2.1实验装置与连接:①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动物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
然后将换能器输入至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一通道。
②压力换能器的另一端与三通管相连。
三通管的一个接头将与动脉插管相连。
在将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前,先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与三通管另一接头相连,旋动三通管上的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通,推动注射器,排空动脉插管中的气体,使动脉插管内充满肝素溶液,然后关闭三通管。
2.2仪器调试:在菜单中选择“血压”。
双击一通道,调节增益、采样参数,使基线归零,令图形位于屏幕中央,便于观察。
2.3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将氨基甲酸乙酯以5ml/kg 的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内缓慢注入,注意观察家兔的反应。
待麻醉后,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4 手术:剪去家兔颈部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5~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部气管和血管,用玻璃分针分离两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各穿两线备用。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浙中大)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少量失血和大量失血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影响。
探讨其发生机制。
2.用颈外静脉输血和输液的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观察抢救过程中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器械手术剪、镊子、注射器、电子称、血压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止血钳、玻璃分针,丝线,注射器,兔台,动脉夹药物名称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仪器调试打开电脑,选择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从第1、2、3通道中选择1个通道,记录动脉血压(记录平均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
将血压换能器连接线与相应的通道相连,检查换能器是否正常,加肝素溶液排除空泡,先清零,血压mmHg。
实验动物家兔三.实验步骤一、家兔称重、麻醉和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3.0Kg ; 20%氨基甲酸乙酯, 5ml /Kg体重, 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共注射15ml, 至呼吸深而慢、反射迟钝(角膜反射、夹肢反射)为止。
背位固定。
二、麻醉起效后手术1. 颈部手术——左颈总动脉、右颈外静脉插管、(右颈总动脉)1)颈部备皮,作颈部正中3~5cm切口,左右颈总动脉分离,穿线标记,备用。
2)左颈总动脉插管术---测血压动脉插管及换能器肝素化,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动脉夹夹闭,动脉前壁倒“V”切口动脉插管插入,结扎固定。
放开动脉夹记录正常动脉血压(平均血压、脉压差、心率)。
3)右颈外静脉插管术—输血输液排掉输液管中的空气。
右颈静脉远心端结扎,静脉前壁倒“V”切口,输液管插入,固定。
缓慢输液,保持通畅。
2. 右颈总动脉手术——右颈总动脉插管---失血造模(右颈总动脉)用肝素抗凝剂排掉50ml注射器(其中保留少许肝素液)和动脉插管中空气,进行右劲总动脉插管三、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右颈动脉插管放血入50ml注射器1.少量放血,使动脉血压降至60mmHg左右,维持5min。
家兔失血性休克与救治

各穿2根线备用 3.插管: (1)颈外静脉插管:分叉处结扎,分叉以下向心方向插管,结扎固定,保
持低流速通路。 (2)全身肝素化,颈外静脉注射肝素1ml/kg, 之后1ml/h维持。 (3)颈总动脉插管: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夹动脉夹,向心方向插管,结扎
精选课件
实验思考题:
1. 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和机制是什么? 2. 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和机制是什么? 3. 休克时心功能障碍的机制是什么? 4. 休克与DIC的关系如何?
精选课件
固定。打开电脑,打开动脉夹,描记血压曲线。(插管前要抗凝) (4)股动脉插管: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夹动脉夹,向心方向插管,结扎固
定。(插管前要抗凝)
精选课件
观察项目
家兔口唇颜色的变化
家兔动脉血压的变化:收缩压,舒张压,平均 动脉压,脉压
家兔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血管口径,流 速,方向,颜色
精选课件
去甲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 ①主要作用有激动α1受体,收缩血管,
使小动脉小静脉收缩。 ②小剂量时兴奋心脏,使收缩压显著上升,舒张压上 升,脉压差增大产生抗休克作用。大剂量时会产生缩血管作用,使收缩压舒 张压均升高,但脉压差会下降,引起组织灌流量减少。
此外,葡萄糖生理盐水,中分子右旋糖酐,全血均用于扩充血容量。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 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 各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 性病理过程。
精选课件
实验原理
精选课件
休克的分期:
一期:缺血性缺氧期 二期:淤血性缺氧期 三期:微循环衰竭期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浙江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观察家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血压表现,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
方法:用右颈总动脉间歇性放血,左颈总动脉用以测量血压,右颈总静脉输血、输液进行抢救。
结果:放血10ml时,家兔血压降到60mmHg,但是在短时间内可回升;大量放血到40mmHg,血压仍会回升但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
结论: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导致细胞损伤,各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原因[1]。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失血对家兔血压的影响及了解对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方法。
【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械:血压换能器,RM6240
系统,1ml,10ml,50ml注射器,
止血钳,剪刀,眼科剪,动脉夹,
棉线
(3)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生理
盐水,肝素
【实验方法】:
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血压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柱上,高度与心脏同一平面。
压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入通道。
2、手术准备
2.1、麻醉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2.5kg;用20%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沿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共注射12.5ml,至呼吸深而慢,皮肤夹捏反射迟钝为至。
背位固定。
2.2 、颈部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7cm,直至下颌角上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
用玻璃分针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穿两根线备用。
分离右侧颈外静脉,穿两根线备用。
2.3、颈总动脉插管
1)在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穿线备用。
用
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
“V”字形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
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
打开动脉
夹。
2)稍稍提起颈外静脉远心端的细线,用眼科剪朝心脏方向剪一“V”字形切口,
将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静脉内,扎紧固
定,开始输液,控制在每分钟2滴的频
率。
3)右颈总动脉连接已肝素化的50ml注射器。
3、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1)少量放血右颈总动脉缓慢放血10ml,使血压降至60mmHg,持续10min。
2)大量放血大量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左右,如血压回升,可再放
血,持续10min,共放血20ml。
4、失血性休克抢救将注射器内的30ml血液从颈外静脉输回原血,观察血压变化。
然后再继续输入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
我组实验结果如下图
图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对其抢救后对血压的影响
有上图可以得出:放血10ml时,家兔血压降到60mmHg,但是在短时间内可回升;大量放血到40mmHg,血压仍会回升但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
【实验讨论】:
1、少量放血时,血压下降,停止放血时,血压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当机体快速失血时,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但停止放血时,可以观察到血压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由于血容量减少和血压的降低,使容量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当血压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后,可引起脑缺血反映,导致更加强烈的交感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此时为休克的缺血性缺氧期,此期微循环变化具有一定的代偿意义。
皮肤和腹腔器官等小动脉收缩,既可增加外周阻力,以维持血压,又可减少这些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促使组织液进入血管,以增加血浆容量;另外,动静脉吻合支开放,静脉收缩使静脉容量缩小,可以加快和增加回心血量,也有利于血压的维持和心脑的血液供给。
但是由于大部分组织器官因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足而发生缺氧,将导致休克进一步发展[3]。
如能及早发现,积极抢救,及时补充血量,降低过剧的应激反应,可以很快改善微循环和恢复血压,阻止休克进一步恶化,而转危为安。
2、大量放血时,血容量急剧减少,此时休克已进入淤血性缺氧期:①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因局部酸中毒,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毛细血管大量开放,有的呈不规侧囊形扩张(微血池形成),而使微循环容积扩大;②微静脉和小静脉对局部酸中毒耐受性较大,儿茶酚胺仍能使其收缩(组织胺还能使肝、肺等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而使微循环血流缓慢;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渗出,血流淤滞;④由于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聚集,白细胞嵌塞,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使微循环血流变慢甚至停止。
⑤由于微循环淤血,压力升高,进入微循环的动脉血更少(此时小动脉和微动脉因交感神经作用仍处于收缩状态)。
上述微循环变化,虽然微循环内积有大量血液,但动脉血灌流量将更加减少,休克者皮肤颜色由苍白而逐渐发绀,特别是口唇和指端。
3、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补充血容量是提高心输出量和改善组织灌流的基本措施。
通过输血和生理盐水,增加血液灌流,改善微循环功能,抢救失血性家兔。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侧压力。
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通过增减血容量,或扩缩血管。
颈外静脉输生理盐水增加了家兔血管内的血容量,提高家兔血压。
【实验结论】:
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大量失血,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参考文献】
[1]陆源,林国华,杨午鸣主编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6:141—P142 [2]张志雄主编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79
[3]黄玉芳主编病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