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 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kgD.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答案】 D【解析】【解答】A.防盗门钥匙长度一般为5cm,A不符合题意;B.人步行速度约为5km/h,换算单位约为1.4m/s,B不符合题意;C.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0g,C不符合题意;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摄氏度,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各物理量的估算以及单位的运用,四个选项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B需要单位换算.2.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故选A.【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4.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7.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8.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台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C.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D. 用手水平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2N【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遇热时,玻璃泡中的液体膨胀,沿细管上升;遇冷时,液体收缩,细管中的液柱下降。

因此,通过细管中液柱的高低,就可以显示出温度的高低变化。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某地气温-3℃念搞: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折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结构:下存有玻璃浸,里丰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厚薄光滑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光滑地铸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用途量程分度值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方法实验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20℃~110℃寒暑表测室温-30℃~50℃体温计测体温35℃~42℃1℃水银煤油(红)1℃酒精(红)0.1℃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采用前:观测它的量程,推论与否适宜试样物体的温度;并正视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精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温度计的玻璃浸必须搞小目的就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小,上面的玻璃管搞粗的目的就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小,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就是:读数精确。

二、物态变化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及放热吸热情况:1、熔融和凝结①熔融: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1升华吸热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气凝华吸热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融特点:固液并存,放热,温度维持不变熔融特点:放热,先变硬变稀,最后变成液态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在发生下面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 C【解析】【解答】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中的水汽化造成,汽化吸热;②冰棒冒“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液化放热;③玻璃内表面有一层冰花是由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处遇冷凝华成冰,凝华放热;④ 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是由于樟脑丸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

这四项中放出热量的为②③ .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察物质的物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的知识。

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熔化(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液态变成气态)、升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液化(气态变成液态)、凝固(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需要判断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从而判断其是吸热还是放热。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5.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 物体长度为1.45cmB. 物体质量为6.6gC. 温度计示数为16℃D. 电流表示数为0.32A【答案】 A【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3.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5.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7.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8.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1.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12.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 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kgD.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答案】 D【解析】【解答】A.防盗门钥匙长度一般为5cm,A不符合题意;B.人步行速度约为5km/h,换算单位约为1.4m/s,B不符合题意;C.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0g,C不符合题意;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摄氏度,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各物理量的估算以及单位的运用,四个选项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B需要单位换算.2.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3.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4.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 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 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答案】 A【解析】【解答】解:由于试管中仍为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仍为0℃,所以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但由于部分水蒸发吸热,使得部分水结冰。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 110℃
B.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 0.1A
C. 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 180W
D. 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 2s
【答案】A
【解析】【解答】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到
110℃,A 符合题意;0.1A 的电流太小,家用空调器的电流大约是 5A,B 不符合题意;手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符合题意;
m/s≈1.1m/s 左右。A 不
B、台灯功率一般在 20W 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 I=
≈0.1A 左右。B 不符合题
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左右。C 不符合题意;
D、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在 200g=0.2kg 左右,用手水平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 F=
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 600g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20m/s
C. 人体正常温度为 40℃
D. 人的平均密度约为 1.0×103kg/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 60kg,A 不符合题意;
D、教室的高度约为 3m,D 不合题意 .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
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 一部分,图中标着 X、Y 和 Z 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阶段是蒸发,Y 阶段是凝结,Z 阶段是降水 B. X 阶段是蒸腾,Y 阶段是凝结,Z 阶 段是降水 C. X 阶段是凝结,Y 阶段是蒸发,Z 阶段是凝固 D. X 阶段是降水,Y 阶段是蒸腾,Z 阶 段是凝结 【答案】 A 【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 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 图中 x 为蒸发过程,y 为凝结过程,z 为降水过程.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 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
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汽车玻璃上出现了霜
B.
上午露珠逐渐消失
C.
早晨山林中出现了雾
D.
树枝上形成雾淞
【答案】B
【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
B、露珠的消失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 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 0.06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 130W,10W 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5m/s=18km/h,5km/h 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 25℃,37℃不符合实际;
【答案】 D
【解析】【解答】一个标准大气压 P=1.01×105Pa,而人的手掌面积估测在 0.07m2 , 故
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 F=PS=1.01×105Pa×0.07m2≈700N,A 不符合题意;男子百米世界
纪录略小于 10s,中学生 100m 赛跑的成绩约 14 秒,B 不符合题意;健康人的体温是
案.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
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2.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的手掌所受大气压力大约 70N
B. 中学生 100m 赛跑的成绩约 8 秒
C. 健康人的体温是 25 ℃
D. 一杯水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约 1000pa
C. 一名普通小学生的质量约为 500kg
D. 正常人 1min 的心跳约 70 次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台灯的功率一般在 40W 左右,根据电功率的公式变形可求出电
流 I=0.2A;绝达不到 2A;故 A 错误;
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一般在 40℃以下,不会达到 60℃;故 B 错误;
B、人正常步行速度 1m/s,B 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正常温度为 37℃,C 不符合题意;
D、人的平均密度与水相差不大,约为 1.0×103kg/m3 ,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数据机的电功率约为 10W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浮力小于重力,故 A 错误; B、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的蒸发可以降温,故 B 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 C 正确; 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 D 错误. 故选 C. 【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 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 发有致冷作用;(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 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答案】 B
【解析】【解答】冬天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A 不符合题
意;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
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 符合题意;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钨丝由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 不符合题意;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是空气中
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大约在 3W 左右,C 不符合题意;人类的反应时间小于 0.5s,D 不符合
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15.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了
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
D、雾淞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A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B、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C、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
11.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约为 2A B. 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 60℃
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5)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
华要吸热;(6)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7)地面的水在蒸
发,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8)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
成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凉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9)水沸腾的过程
C、普通小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小于 100 斤即 50kg 左右;达不到 500kg;故 C 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 60 次多一点,1min 跳动 70 次符合实际;故 D 正确;
故选 D.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
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⑦⑨
D.
①④⑥⑧⑨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1)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2)
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3)水结冰,是水由液态
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4)熔化的蜡烛凝固,是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是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 0.06m3 , 符合实际;
故选 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
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
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 用温度计测温度 D. 用显微镜观察 洋葱表皮 【答案】A 【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 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 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 成;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
层小水珠
【答案】 D
【解析】【解答】A.湿衣服变干水汽化为水蒸气,A 不符合题意;
B.饮料中加冰,冰会熔化为水,B 不符合题意;
C.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升华了,C 不符合题意;
D.冰箱中的饮料瓶拿出来,瓶外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水蒸气变为水滴的过程。
G=mg=0.2kg×10N/kg=2N.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速度、温度、电流和重力的了解进行解答.
9.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 B.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