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理性主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PPT课件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英美流派
1、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姆,法 国的布厄迪尔,巴西的弗莱雷 2、时代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各国都不同程度 地出现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 的教育发展迅速从“黄金时代”坠入“冰川时代”,大量的教 育投入看不到效益,形形色色的教育改革也未能奏效,教 育改革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平等。在 这种背景下,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姆等人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等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形成了再生产理论和抵 制判 教育研究专家, 《《教育与权力 》《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
人的理性即自我决定就是教育的目 标。 人的自我决定的兴趣、解放的兴趣 和成年状态的兴趣,是社会解放的必 要前提。 只有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中才, 要消除人的物化和自我异能。 只有通过启蒙和教育,进而消除了 阻碍主体行动 的社会因素时。才有 可能达到真正的主体性 合理性是其教育学的杜会批判和意 识形态批判的基石。
批判教育学的流派-----德国流派
1、代表人物:哈马贝斯、布兰凯尔茨、克拉夫基 2、时代背景: 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出现了批判的浪潮,各 个学科和知识领域都在进行批判或号称进行批判,人文科 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也提高了对“批判”的要求。 特别是在教育、社会政治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批判性研 究”。显然,在这种批判的浪潮中,拘于狭隘经验的经验 教育学与注重体验和理解的精神科学教育学显得不合时宜 了。于是一种新的、被称之为批判教育学的教育学应运而 生了。
1976年,鲍尔斯和金蒂斯合 著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 教育:教育改革与经济生活 的矛盾》在教育经济学、教 育社会学和教育哲学领域均 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成了激 进派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选 修的教育经典著作。
lecture 2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想PPT课件

Para. 5: It’s important because we, as creatures, are deeply determined … by our thinking.
Para. 6: Our future as a species is dependent on whether we can develop the wherewithal to raise our collective thinking so as to produce positive changes in societies across the world.
6
Part IV (Paras. 11 – 12): How do we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This can be done only person-byperson through a process, which we call intellectual work. Think of the “Elements of Thought” ... Are we in the habit of asking questions?
be divided into?
2
Text 1 Critical Thinking
Part I: (Paras. 1 – 4) 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definition)
Para. 1: It’s a system for opening every existing system.
8
The last two paras.: conclusion Our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think
Para. 6: Our future as a species is dependent on whether we can develop the wherewithal to raise our collective thinking so as to produce positive changes in societies across the world.
6
Part IV (Paras. 11 – 12): How do we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This can be done only person-byperson through a process, which we call intellectual work. Think of the “Elements of Thought” ... Are we in the habit of asking questions?
be divided into?
2
Text 1 Critical Thinking
Part I: (Paras. 1 – 4) 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definition)
Para. 1: It’s a system for opening every existing system.
8
The last two paras.: conclusion Our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think
批判理性主义PPT课件

2.40年代之后,为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做论证,转向社会在政治领 域,研究社会政治哲学。《历史主义的贫困》(1944-1945), 《开放判理性主义或证伪主义的思想,深
入研究了本体论的一些问题,如三个世界理论。《猜想与反驳》 (1962),《客观知识》(1972),《自我及其大脑》(1977,与生 理学家艾克尔斯合著)。
(4)科学理论也是不能完全证实的,因为科学是假说, 不可能完全在正确。
9
二、证伪主义原则
1.科学理论只能被经验所证伪
(1)原因:
①归纳法是错的,所以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反之,经验事实也 不能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②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一种假说,不能完全正确,所以也不能被证 实,反之,它却包含了错误,所以可能被否证。
①过于宽泛,把非科学的东西也纳入 到科学领域之中来。
②过于紧凑:把本来是科学的命题 或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围之外。
(3)提出可 证伪性标准
只有那些能够被经验所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
的理论,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越强,其科学 价值就越高,其认识的内容也就越丰富。
16
4.形而上学实在论
(2)科学理论是统一性整体,从整体中脱离出来的有限 的、单个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
(3)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因为任何的经验都是 有限的,特称的,对经验的总结也总是不完全的,有限的, 所以理论并非是与经验一致才是科学的,经验即使证实了一 个理论也不能表明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8
3.以假说演绎代替归纳法
(2)从数学的概率来看,过去无论多么丰富,也只 是有限的,而未来是无限的,有限对无限的概率只 是零。
(3)不存在纯粹中性的经验,经验总是渗透着人的 某种知识背景。
7
2.反经验证实原则
《批判现实主义》课件

肯尼思·沃茨
他是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因其收入 和民主国家的特殊视角而推崇,而 且一部经典巨著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的出版,也被 视为对批判现实主义的贡献。
罗伯特·吉尔平
在各个领域的专业著作和评论中, 罗伯特·吉尔平都是批判现实主义派 别的重要代表,这个思想派别力图 推动国际问题研究的科学化和政策 的调整。
安全与权力竞争
批判现实主义者指出,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增长 的权力是主要的模式,而这种竞争是由安全问题引 起的。
民主主义对外政策的限制
运用现实主义理论解释国际关系时,民主国家对外 的政策是受制于国家内部政治力量和不同群体之间 利益的博弈和制约的。
安全困境与合作
战盟合作
批判现实主义者指出,战盟常常是 一种出于理性自我利益选择,而非 理想主义选择的合作和结盟。
2
国际贸易和国际冲突的关系
批判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家间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贸易关系反映了 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
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和价值观是资本主义,并且具有自己的动力和特殊的目标, 包括赢得竞争的关键资源和市场领域的优势地位。
国际制度的形成和作用
国际制度的演变
批判现实主义者追溯了国际制 度形成和演化的历史,特别是 引人注目的1919年威尔逊十四 点计划。
3
看待国际体系
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由国家主导和塑造。在批判现实主义的眼中,国际政治是一个由大国 之间的争斗和斗争贯穿始终的竞技场。
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
国际关系的目的
批判现实主义认为,所有国家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维 护自身的安全利益,并在国际关系中获取权力。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一种哲学方法
01 背景
03 代表人物
目录
02 含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 为随着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 哲学基础。
背景
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发展,因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理论内容,呈现出三个阶段,一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 十九世纪中叶的近代哲学,二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哲学,三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的哲学,即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但是应当指出,“理性”一词在原子论哲学先驱阿拉克萨戈拉那里是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使用的。按照 阿拉克萨戈拉(种子论)的观点:理性(奴斯Nous,即心灵)是一种更精细的种子,由于它的作用,造成种子的 旋涡运动,使一些种子结合,另一些种子分离,最后形成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理性”在阿拉克萨戈拉的哲学 中是作为运动原理使用的,而“不是从外面安排世界的精神实体。”(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343 页)这种原理被德谟克利特继承并改造构建成了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子论哲学。
柏拉图苏格拉底所揭开的哲学篇章,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纵深发展,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构 筑了理念的哲学大厦。柏拉图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哲学的批判,重新确立了思想在发挥哲学功能上的权威,正 如黑格尔所说:“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 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 性内容规定为理念。”(《哲学汉讲演录》第二卷,第195页)为了把握理念、结构理念,柏拉图制定了他的 “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当然“不是把观念型混乱的那种智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 是逻辑理念的运动。”(《同上》,第199页)甚至柏拉图的“灵魂不死”也是旨在确认思维的内在本性,高扬 理性的权威:他认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份,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人的认识只不过是人的肉体降生尘 世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感性经验虽然能够刺激引起这种回忆,但感性经验又是人的认识的严重障阻,只有 清除了感觉的杂念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柏拉图哲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的本体论而且也系统地阐述 了理性主义认识论,在柏拉图哲学体系中真、善、美与理性天然合壁成为光照上千年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之源。
一种哲学方法
01 背景
03 代表人物
目录
02 含义
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 为随着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 哲学基础。
背景
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发展,因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理论内容,呈现出三个阶段,一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 十九世纪中叶的近代哲学,二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哲学,三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的哲学,即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但是应当指出,“理性”一词在原子论哲学先驱阿拉克萨戈拉那里是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使用的。按照 阿拉克萨戈拉(种子论)的观点:理性(奴斯Nous,即心灵)是一种更精细的种子,由于它的作用,造成种子的 旋涡运动,使一些种子结合,另一些种子分离,最后形成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理性”在阿拉克萨戈拉的哲学 中是作为运动原理使用的,而“不是从外面安排世界的精神实体。”(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343 页)这种原理被德谟克利特继承并改造构建成了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子论哲学。
柏拉图苏格拉底所揭开的哲学篇章,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纵深发展,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概念论的基地上,构 筑了理念的哲学大厦。柏拉图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哲学的批判,重新确立了思想在发挥哲学功能上的权威,正 如黑格尔所说:“柏拉图的学说之伟大,就在于认为内容只能为思想所填满,因为思想是有普遍性的,普遍的东 西(即共相)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 性内容规定为理念。”(《哲学汉讲演录》第二卷,第195页)为了把握理念、结构理念,柏拉图制定了他的 “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当然“不是把观念型混乱的那种智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 是逻辑理念的运动。”(《同上》,第199页)甚至柏拉图的“灵魂不死”也是旨在确认思维的内在本性,高扬 理性的权威:他认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份,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人的认识只不过是人的肉体降生尘 世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感性经验虽然能够刺激引起这种回忆,但感性经验又是人的认识的严重障阻,只有 清除了感觉的杂念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柏拉图哲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义的本体论而且也系统地阐述 了理性主义认识论,在柏拉图哲学体系中真、善、美与理性天然合壁成为光照上千年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之源。
第6讲批判理性主义(3)

科学纲领由两部分组成:
保护带 硬核
每一个科学不同与其他纲硬核”各异 “硬核”是约定的
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研究纲领:反面助发现法
反面助长法 禁止把否定后件推理的矛头指向这个“硬核” 也就是不许否证这 个“硬核” 也就是说作为每个纲领基础的基本假定是不可放弃或不容改变的,并形成这个 纲领今后发展的基础 保护带 由各种辅助假说组成,当遇到反常或“否证”时,必须把否定后件的 矛头指向这些辅助假说 功能:使这个纲领免于被否证 当纲领与观察、实验资料有矛盾时,就要调整这些辅助假说以保护“硬核” 调整的方向:导致进步的问题转换 纲领是成功的 导致退化的问题转换 纲领是不成功的
改造环境的纲领
后来又提出在一切化学反映中表现同一的两个不同的纯元素可用物理方法分离, 这种想法是“纯元素”概念的一种延伸,是研究纲领本身的一种变化 研究纲领本身的一种变化 最后 卢瑟福学派完成了这种革命性的、高度创造性的转换 “经过许多曲折和最令人信服的明显的反证之后,1815年杰出物理学家普劳 特如此轻率地抛出的假说,在一个世纪后终于成为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基 石” 一个研究纲领如何能够向一大堆公认的科学知识挑战?
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研究纲领:反面助发现法
成功的研究纲领范例: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哈雷彗星的轨道 一个成功的纲领必须是每一个环节都能预见新的事实,并在后来得到证实。但 不要求马上得到证实,这可为遇到乍一看来的否证时坚持某一个纲领留下 余地。 当遇到这种否证时,反面助长法就要求把否定后件推理的矛头从“硬核”转移 开,而去改变观察假说和初始条件以便消除反常。 “硬核”是否可以抛弃? 彭加勒:约定的框架不可放弃 拉卡托斯:可以,当纲领不再预见新的事实,预见的又长期得不到证实时 迪昂:碎裂的理由是美学上的 当修改或增加辅助假说保护带不能导致得到证实的新事实的预见时,就要让否 定后件推理把假传递到“硬核”上
保护带 硬核
每一个科学不同与其他纲硬核”各异 “硬核”是约定的
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研究纲领:反面助发现法
反面助长法 禁止把否定后件推理的矛头指向这个“硬核” 也就是不许否证这 个“硬核” 也就是说作为每个纲领基础的基本假定是不可放弃或不容改变的,并形成这个 纲领今后发展的基础 保护带 由各种辅助假说组成,当遇到反常或“否证”时,必须把否定后件的 矛头指向这些辅助假说 功能:使这个纲领免于被否证 当纲领与观察、实验资料有矛盾时,就要调整这些辅助假说以保护“硬核” 调整的方向:导致进步的问题转换 纲领是成功的 导致退化的问题转换 纲领是不成功的
改造环境的纲领
后来又提出在一切化学反映中表现同一的两个不同的纯元素可用物理方法分离, 这种想法是“纯元素”概念的一种延伸,是研究纲领本身的一种变化 研究纲领本身的一种变化 最后 卢瑟福学派完成了这种革命性的、高度创造性的转换 “经过许多曲折和最令人信服的明显的反证之后,1815年杰出物理学家普劳 特如此轻率地抛出的假说,在一个世纪后终于成为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基 石” 一个研究纲领如何能够向一大堆公认的科学知识挑战?
科学研究纲领: 科学研究纲领:反面助发现法
成功的研究纲领范例: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哈雷彗星的轨道 一个成功的纲领必须是每一个环节都能预见新的事实,并在后来得到证实。但 不要求马上得到证实,这可为遇到乍一看来的否证时坚持某一个纲领留下 余地。 当遇到这种否证时,反面助长法就要求把否定后件推理的矛头从“硬核”转移 开,而去改变观察假说和初始条件以便消除反常。 “硬核”是否可以抛弃? 彭加勒:约定的框架不可放弃 拉卡托斯:可以,当纲领不再预见新的事实,预见的又长期得不到证实时 迪昂:碎裂的理由是美学上的 当修改或增加辅助假说保护带不能导致得到证实的新事实的预见时,就要让否 定后件推理把假传递到“硬核”上
批判性思维 ppt课件

新教科书
H.Kahane. Logic and contemporary rhetoric:the use of
reason in everyday life. 1971.
S.N.Thomas.Pr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1973.
M.Scriven.Reasoning.1976p.pt课件
单句有自身的交际功能,而所有话语组合起来又具有论证的交际功能。例如,
论证中的某一话语或许是陈述,疑问或建议(在实践论证或建议性论证中),
但不管何种论证,其总体交际功能或意图,都是消疑或说服。
第三,论证的言语行为是一个群体,它无法自立,必须通过某种途径与它
所维护的论点联系起来。而其他言语行为,如许诺、陈述、请求就不一定需要
(1)S有证据显示P的真实性, (2)对S和H来说,并不显而易见H知道P; C. 真诚性条件:S相信P; D. 实质性条件:断言被看作对Ppp表t课达件 一个现实事态这一结果的承认17
论证是一种言语行为
作为行事(语旨)行为,论证是逻辑地相联结的断言。在正规情形中,S
提出一个主张,也提出S认为对该主张予以知识性支持的其它断言。最简单的
论证的定义
Argument 在英语的通俗用法中,往往指两个人之间的、常常会伴随着紧张 气氛和情绪的争论或争吵。汉语中,论证一词则无此否定性含义。
论证是批判性对话。
论证为某个主张提供理由。
论证是用于打消人们对某一主张的怀疑的。
论证可从三个层面来研究:
逻辑学 —— 研究作为产品(product)的论证,即主张和理由的陈述集; 辩证法 —— 研究作为程序(procedure)的论证,即在质疑和释疑的互动过 程中依据规则履行论证责任;
H.Kahane. Logic and contemporary rhetoric:the use of
reason in everyday life. 1971.
S.N.Thomas.Pr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1973.
M.Scriven.Reasoning.1976p.pt课件
单句有自身的交际功能,而所有话语组合起来又具有论证的交际功能。例如,
论证中的某一话语或许是陈述,疑问或建议(在实践论证或建议性论证中),
但不管何种论证,其总体交际功能或意图,都是消疑或说服。
第三,论证的言语行为是一个群体,它无法自立,必须通过某种途径与它
所维护的论点联系起来。而其他言语行为,如许诺、陈述、请求就不一定需要
(1)S有证据显示P的真实性, (2)对S和H来说,并不显而易见H知道P; C. 真诚性条件:S相信P; D. 实质性条件:断言被看作对Ppp表t课达件 一个现实事态这一结果的承认17
论证是一种言语行为
作为行事(语旨)行为,论证是逻辑地相联结的断言。在正规情形中,S
提出一个主张,也提出S认为对该主张予以知识性支持的其它断言。最简单的
论证的定义
Argument 在英语的通俗用法中,往往指两个人之间的、常常会伴随着紧张 气氛和情绪的争论或争吵。汉语中,论证一词则无此否定性含义。
论证是批判性对话。
论证为某个主张提供理由。
论证是用于打消人们对某一主张的怀疑的。
论证可从三个层面来研究:
逻辑学 —— 研究作为产品(product)的论证,即主张和理由的陈述集; 辩证法 —— 研究作为程序(procedure)的论证,即在质疑和释疑的互动过 程中依据规则履行论证责任;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PPT

10
康德认为你看到是不是感觉,你感觉的时 候就有先天的东西,你感觉的时间就有了时间 和空间的概念空间外,还有范畴, 范畴使你看到的东西成为一个对象,太阳晒, 石头热。太阳是一个实体,太阳晒是一个偶性。 另外,还存在着因果关系,太阳晒是原因,石 头热是结果。
8
(六)《纯粹理性批判》的总命题:先天的综合 判断何以可能 分析判断——综合判断 一切物体都具有广延性。(分析判断) 一切物体都具有重量。(综合判断)
9
(七)一切知识是从经验开始,但并非都来源于 经验
休谟认为,因果性、必然性、科学公理都 是可疑的,我们只能就事论事。我们的知觉、 感觉的来来回回只能是习惯性的联想,没有必 然性,只有或然性。这样一来,形而上学是一 门不可靠的科学。牛顿物理学认为要警惕形而 上学。形而上学之前所依赖的基础是理性,我 们要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休谟站在经验论的 立场上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如太阳晒,石 头热的例子。
15
(二)自由是实践理性前提条件。 人的行为有一个法则,一个规范。这个规律
是建立在自由之上的,不可预测,不可用因果 性来规范,因此,对自由的理解是一个物自体 的理解。 (三)纯粹实践理性与一般实践理性。一般实践 理性,这种理性被片断地使用。而纯粹实践理 性完全按理性来设计动机,要求逻辑的一贯性。
16
5
(五)纯粹理性批判是对理性本身的批判
感性被动接受物自体的刺激获得杂多表象、 知性的范畴要对表象的杂多进行综合统一构成对 象、构成知识。但人类并不满足于判断的能力, 但理性引导我们追求理想的统一性。
理性是推理的能力,共有三种推理的能力: 1、直言推理:只能充当主词,不能充当宾词的 绝对的主词,如统觉、灵魂。2、假言推理:如 果把所有条件都穷尽了,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 链条,这就是宇宙。3、选言推理。或者这样, 或者那样。如果把所有的选言都穷尽了,构成一 个大全,那就是上帝。
康德认为你看到是不是感觉,你感觉的时 候就有先天的东西,你感觉的时间就有了时间 和空间的概念空间外,还有范畴, 范畴使你看到的东西成为一个对象,太阳晒, 石头热。太阳是一个实体,太阳晒是一个偶性。 另外,还存在着因果关系,太阳晒是原因,石 头热是结果。
8
(六)《纯粹理性批判》的总命题:先天的综合 判断何以可能 分析判断——综合判断 一切物体都具有广延性。(分析判断) 一切物体都具有重量。(综合判断)
9
(七)一切知识是从经验开始,但并非都来源于 经验
休谟认为,因果性、必然性、科学公理都 是可疑的,我们只能就事论事。我们的知觉、 感觉的来来回回只能是习惯性的联想,没有必 然性,只有或然性。这样一来,形而上学是一 门不可靠的科学。牛顿物理学认为要警惕形而 上学。形而上学之前所依赖的基础是理性,我 们要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休谟站在经验论的 立场上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如太阳晒,石 头热的例子。
15
(二)自由是实践理性前提条件。 人的行为有一个法则,一个规范。这个规律
是建立在自由之上的,不可预测,不可用因果 性来规范,因此,对自由的理解是一个物自体 的理解。 (三)纯粹实践理性与一般实践理性。一般实践 理性,这种理性被片断地使用。而纯粹实践理 性完全按理性来设计动机,要求逻辑的一贯性。
16
5
(五)纯粹理性批判是对理性本身的批判
感性被动接受物自体的刺激获得杂多表象、 知性的范畴要对表象的杂多进行综合统一构成对 象、构成知识。但人类并不满足于判断的能力, 但理性引导我们追求理想的统一性。
理性是推理的能力,共有三种推理的能力: 1、直言推理:只能充当主词,不能充当宾词的 绝对的主词,如统觉、灵魂。2、假言推理:如 果把所有条件都穷尽了,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 链条,这就是宇宙。3、选言推理。或者这样, 或者那样。如果把所有的选言都穷尽了,构成一 个大全,那就是上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卡尔·波普 Karl Popper
3
二、形成
1.时间:大约20世纪的6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 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
2.批判理性的意思:证伪或否证。
3.基本特点: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科学与非科 学的界限问题,对待真理的态度。
精选ppt
4
三、发展过程
1.30年代,与逻辑实证主义的方向一致。《研究的逻辑》(石里克主 编的《科学世界观论丛》之一),1950年更名为《科学发现的逻辑, 基本的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有一致,也有区别。
①过于宽泛,把非科学的东西也纳入 到科学领域之中来。
②过于紧凑:把本来是科学的命题 或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围之外。
(3)提出可 证伪性标准
(1)科学理论先于经验而产生,是一种科学家针对 经验而提出的自由创造的假说。
(2)科学家以假说为前提,演绎出与经验相关的理论, 并且把它们与现实中的经验联系起来,以现实的经验 来检验科学理论。
(3)经验对科学理论的检验不是证实,因为经验无法 在证实理论,检验的目的只是表明科学理论是否能够 解释现实问题。
(2)科学理论是统一性整体,从整体中脱离出来的有限 的、单个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
(3)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因为任何的经验都是 有限的,特称的,对经验的总结也总是不完全的,有限的, 所以理论并非是与经验一致才是科学的,经验即使证实了一 个理论也不能表明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精选ppt
8
3.以假说演绎代替归纳法
批判理性主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证伪主义的方法论 第三节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第四节 证伪主义的政治历史观 第五节 证伪主义的本体论
精选ppt
1
第一节 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代表人物
1.波普
2.沃金斯
精选ppt
2
卡尔·波普(Karl Popper,1902—1994 年)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是20世纪批判极权主义最重要的人物, 也是这一科学空前发展世纪之最重要的 科学哲学家。波普巧妙地批评了很多主 流哲学观点。但他朋友很少,学术界也 鲜有人皈依他的思想。他甚至为他最出 色的学生所背弃。波普的追随者很少成 为著名大学有势力教授的。尽管有这些 批评和挫折,不过波普仍将在世界各地 普通读者中广受欢迎。他对开放的胸怀 和观念自由交流的呼唤,将继续深得读 者之心。他的著作总是充满洞见,从而 使他成为二十世纪哲学家中,少数在未 来仍广受读者关注的人物。
①经验的“易谬性”:人们所获得经验常常是错误的, 因此,经验是不能证实命题或理论的正确性的,我们认 识的目的就要是发现其中的错误,不断地消除错误。所 以,证伪才是根本的。
②经验的“不可穷尽性”:不论是理论中包含的经验命 题,还是现实所面临的感觉经验,都是无限的,我们所 演绎的和所感觉到的,都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经验是 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假说的,但有限的甚至单个的否定 性的经验是可以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的。
(2)从数学的概率来看,过去无论多么丰富,也只 是有限的,而未来是无限的,有限对无限的概率只 是零。
(3)不存在纯粹中性的经验,经验总是渗透着人的
某种知识背景。
精选ppt
7
2.反经验证实原则
(1)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包含的经验是无限的,任何 单个的经验都是个别的,有限的,有限的经验并不能证明 无限性的科学理论。
③全称命题和单称命题之间的“不对称性”:科学理论
是全称命题,而我们所获得的经验是单称命题,单称命
题是不能证实全称命题的,精但选可ppt以证伪全称命题。
13
(3)本质
①证伪并非是消极的否定,也就算说,经验证 伪原则不是为了取消理论或假说。
②证伪积极的肯定,也就算说,经验证伪原则在 根本上是为了发现理论或假说本身的固有的错误, 进而纠正错误,接近真理。
(4)科学理论也是不能完全证实的,因为科学是假说,
不可能完全在正确。
精选ppt
9
二、证伪主义原则
1.科学理论只能被经验所证伪
(1)原因:
①归纳法是错的,所以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反之,经验事实也 不能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②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一种假说,不能完全正确,所以也不能被证 实,反之,它却包含了错误,所以可能被否证。
2.40年代之后,为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做论证,转向社会在政治领域, 研究社会政治哲学。《历史主义的贫困》(1944-1945),《开放社 会及其敌人》(1945)。
3.60年代后,思想成熟,深化批判理性主义或证伪主义的思想,深 入研究了本体论的一些问题,如三个世界理论。《猜想与反驳》 (1962),《客观知识》(1972),《自我及其大脑》(1977,与生 理学家艾克尔斯合著)。
③如果任何现实中的单个经验是科学理论的反例,就证明了该理论 的错误性,即否证了假说。
精选ppt
10
(2)结论
所以,经验事实不能证实科学理论,但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这种可证伪性是科学理论的内在本质。
精选ppt
11
2.经验证伪原则
(1)基本内涵
①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不能依据经验归纳和经验证实,而只能 依靠假说演绎和经验证伪。
4.70年代末期,被拉卡托斯的精致的证伪主义思想所取代(兴起于
60年代中期),但其政治哲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被当作现代自
由主义政治学说的一个部分。 精选ppt
5
第二节 证伪主义的方法论
一、反逻辑实证主义 二、证伪主义原则
精选ppt
6
一、反逻辑实证主义
1.反归纳法
(1)过去重复不能证明今后必然重复,也不能保 证今后或然重复。
②认识世界总是从提出一个一般性(总体性)的科学假说开始,然 后以假说为前提演绎出相关的经验性的命题或理论,并把它们与现 实所面临的经验事实和经验命题联系起来,通过经验事实来证伪这 个假说。
③证伪假说的目的是未来提出新的科学假说,然后再通过经验证伪
它,从而使我们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
精选ppt
12
(2)三个依据
精选ppt
14
(4)特点
证伪具有复杂性,即证伪一个理论并非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
①经验的主观性不能随便证伪理论或假说。
表
②理论的整体性,局部的证伪不能否定整
现
个理论。
③证伪方法也有主观性,这也影响了证伪的 结果。
精选ppt
15
3.划界标准
(1)划界 的含义
(2)反证 实性标准: 两个原因
所谓划界是界定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
卡尔·波普 Karl Popper
3
二、形成
1.时间:大约20世纪的6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 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
2.批判理性的意思:证伪或否证。
3.基本特点: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科学与非科 学的界限问题,对待真理的态度。
精选ppt
4
三、发展过程
1.30年代,与逻辑实证主义的方向一致。《研究的逻辑》(石里克主 编的《科学世界观论丛》之一),1950年更名为《科学发现的逻辑, 基本的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有一致,也有区别。
①过于宽泛,把非科学的东西也纳入 到科学领域之中来。
②过于紧凑:把本来是科学的命题 或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围之外。
(3)提出可 证伪性标准
(1)科学理论先于经验而产生,是一种科学家针对 经验而提出的自由创造的假说。
(2)科学家以假说为前提,演绎出与经验相关的理论, 并且把它们与现实中的经验联系起来,以现实的经验 来检验科学理论。
(3)经验对科学理论的检验不是证实,因为经验无法 在证实理论,检验的目的只是表明科学理论是否能够 解释现实问题。
(2)科学理论是统一性整体,从整体中脱离出来的有限 的、单个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
(3)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因为任何的经验都是 有限的,特称的,对经验的总结也总是不完全的,有限的, 所以理论并非是与经验一致才是科学的,经验即使证实了一 个理论也不能表明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精选ppt
8
3.以假说演绎代替归纳法
批判理性主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证伪主义的方法论 第三节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第四节 证伪主义的政治历史观 第五节 证伪主义的本体论
精选ppt
1
第一节 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代表人物
1.波普
2.沃金斯
精选ppt
2
卡尔·波普(Karl Popper,1902—1994 年)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是20世纪批判极权主义最重要的人物, 也是这一科学空前发展世纪之最重要的 科学哲学家。波普巧妙地批评了很多主 流哲学观点。但他朋友很少,学术界也 鲜有人皈依他的思想。他甚至为他最出 色的学生所背弃。波普的追随者很少成 为著名大学有势力教授的。尽管有这些 批评和挫折,不过波普仍将在世界各地 普通读者中广受欢迎。他对开放的胸怀 和观念自由交流的呼唤,将继续深得读 者之心。他的著作总是充满洞见,从而 使他成为二十世纪哲学家中,少数在未 来仍广受读者关注的人物。
①经验的“易谬性”:人们所获得经验常常是错误的, 因此,经验是不能证实命题或理论的正确性的,我们认 识的目的就要是发现其中的错误,不断地消除错误。所 以,证伪才是根本的。
②经验的“不可穷尽性”:不论是理论中包含的经验命 题,还是现实所面临的感觉经验,都是无限的,我们所 演绎的和所感觉到的,都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经验是 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假说的,但有限的甚至单个的否定 性的经验是可以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的。
(2)从数学的概率来看,过去无论多么丰富,也只 是有限的,而未来是无限的,有限对无限的概率只 是零。
(3)不存在纯粹中性的经验,经验总是渗透着人的
某种知识背景。
精选ppt
7
2.反经验证实原则
(1)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包含的经验是无限的,任何 单个的经验都是个别的,有限的,有限的经验并不能证明 无限性的科学理论。
③全称命题和单称命题之间的“不对称性”:科学理论
是全称命题,而我们所获得的经验是单称命题,单称命
题是不能证实全称命题的,精但选可ppt以证伪全称命题。
13
(3)本质
①证伪并非是消极的否定,也就算说,经验证 伪原则不是为了取消理论或假说。
②证伪积极的肯定,也就算说,经验证伪原则在 根本上是为了发现理论或假说本身的固有的错误, 进而纠正错误,接近真理。
(4)科学理论也是不能完全证实的,因为科学是假说,
不可能完全在正确。
精选ppt
9
二、证伪主义原则
1.科学理论只能被经验所证伪
(1)原因:
①归纳法是错的,所以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反之,经验事实也 不能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②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一种假说,不能完全正确,所以也不能被证 实,反之,它却包含了错误,所以可能被否证。
2.40年代之后,为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做论证,转向社会在政治领域, 研究社会政治哲学。《历史主义的贫困》(1944-1945),《开放社 会及其敌人》(1945)。
3.60年代后,思想成熟,深化批判理性主义或证伪主义的思想,深 入研究了本体论的一些问题,如三个世界理论。《猜想与反驳》 (1962),《客观知识》(1972),《自我及其大脑》(1977,与生 理学家艾克尔斯合著)。
③如果任何现实中的单个经验是科学理论的反例,就证明了该理论 的错误性,即否证了假说。
精选ppt
10
(2)结论
所以,经验事实不能证实科学理论,但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这种可证伪性是科学理论的内在本质。
精选ppt
11
2.经验证伪原则
(1)基本内涵
①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不能依据经验归纳和经验证实,而只能 依靠假说演绎和经验证伪。
4.70年代末期,被拉卡托斯的精致的证伪主义思想所取代(兴起于
60年代中期),但其政治哲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被当作现代自
由主义政治学说的一个部分。 精选ppt
5
第二节 证伪主义的方法论
一、反逻辑实证主义 二、证伪主义原则
精选ppt
6
一、反逻辑实证主义
1.反归纳法
(1)过去重复不能证明今后必然重复,也不能保 证今后或然重复。
②认识世界总是从提出一个一般性(总体性)的科学假说开始,然 后以假说为前提演绎出相关的经验性的命题或理论,并把它们与现 实所面临的经验事实和经验命题联系起来,通过经验事实来证伪这 个假说。
③证伪假说的目的是未来提出新的科学假说,然后再通过经验证伪
它,从而使我们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
精选ppt
12
(2)三个依据
精选ppt
14
(4)特点
证伪具有复杂性,即证伪一个理论并非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
①经验的主观性不能随便证伪理论或假说。
表
②理论的整体性,局部的证伪不能否定整
现
个理论。
③证伪方法也有主观性,这也影响了证伪的 结果。
精选ppt
15
3.划界标准
(1)划界 的含义
(2)反证 实性标准: 两个原因
所谓划界是界定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