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合集下载

第4课 笔墨交融写青山

第4课  笔墨交融写青山

笔墨交融写青山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理解生动变化的笔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程式,了解一般的构图法则。

能力目标:敢于运用工具大胆地临摹大师的作品。

情感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并能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教学难点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关注水与笔墨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四、教学过程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树干、树枝的画法: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

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

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

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

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

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

(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画步骤: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1)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2)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

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

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3)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水墨交融写青山(新)

水墨交融写青山(新)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动变化的笔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程式,了解一般的构图法则。

技能目标:敢于运用工具大胆地临摹大师的作品,尝试创作山水画。

情感目标: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体会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难点: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关注水与笔墨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山水画作品、宣纸、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

学生: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画毡、调色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室里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设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二、讲授新课1、说说你最喜欢的山水画?是那位画家的作品?介绍画家?2、感受古人的“笔墨”(课件展示)作品赏析《秀石疏林图》《山水》3、用笔的方法(课件展示)中锋、侧锋、露锋、藏锋。

4、山水画的表现程式(课件展示)山石的各种皴法有:披麻皴、雨点皴、斧劈皴、折带皴、云头皴等;树木的表现方法有:胡椒点画法和蟹爪枝树画法;树叶的表现方法有:杉叶点画法、破笔画法、垂头点、小混点、仰头点、夹叶点等;5、介绍山水画的构图法则(课件展示)6、教师示范(画一幅山水)三、感悟体验(教师巡回指导)下面就请同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融合自己所掌握的笔墨语言,大胆画一幅单个山石树木或完整的山水画。

四、归纳巩固画完后选择一些学生作业展示,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五、总结,布置下节课任务六、拓展把自己画的作品进行装裱,挂在教室、家中,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墨分五色: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色分册表现树石交叠的前后空间关系。
山水画程式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
1、石分三面
山石皴法
皴法是山水画中表现山石、峰峦和树
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主要有:披麻 皴、与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 大小斧劈皴等。
披 麻 皴
雨点皴
钉头皴
荷叶皴
乱柴皴
树 分 四 枝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擅长画鞍马人物山水竹石。他的山水竹
石,多是用了简率的水墨法,富于笔墨趣味。他提倡笔墨的书法趣味,在《秀 石疏林图》里他再三强调绘画笔墨与书法一致性。
观察分析:注意到树木和石头不同的用笔了吗? 试着分析石块上的不同墨色。
枝干的线条显得混元饱满,多用中锋。
石块的用笔方折、爽利、多变化、 中侧锋并用。
中国画按题材可以分为哪几类?
人物、 山 水、花 鸟
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开始独立, 五代两宋达到趋于成熟成为重要画科。传统上画法风格 多样,有青绿、金碧、水墨、浅绛等。
探究古人的笔墨,追寻大师的意境
探究:古人为什么这么爱表现山水?
体会大师的意境之美
杰出,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 “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 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他以 “法自然”
古人为什么这么爱表现山水?
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常被称作“笔墨”,不仅因为毛 笔和墨是它的工具,更因为画家们总是从自然中提炼 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和墨韵来营造画境,用琴弦一般敏 感的线条和变化丰富的墨色和我们做心灵的交流。
树叶的表现方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垂头点画法夹叶画法山水画程式:2、构图三远: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4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4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树叶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树叶程式化的表现方法——点叶法
小混点画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仰头点画法
垂头点画法
夹叶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 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 点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的帮助?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龚贤《山水小品》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北宋 关仝 《山溪待渡图》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学画树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写意水墨画的传统艺术。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变化的笔墨,大胆、自信地传达心灵的絮语。

(3)引导学生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八年级的美术课程,开学第一课,我就对他们进行了美术基础测试,包括理论及技巧。

整体来说七年级的学生美术基础比较差,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八年级较好但他们思想都比较积极,喜欢参加一些活动。

针对这种情况,湘教版的教材也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对每一课、每一个单元都尽可能地设置有趣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导入,以趣启智,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写意水墨画的笔墨技巧,体会笔墨的乐趣和画家的主观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生动变化的笔墨,大胆、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水墨画的创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对意境的追求,笔墨技巧,构图规律的探索,本节课学生只是一种创作尝试,可采取局部放大、改画、添加、移模的形式完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引导阶段
教师结合多媒体,图片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水墨画的“笔、意、墨、韵”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与国画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体验阶段。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下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下

《水墨交融写青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美术课程作业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技法,学会用笔、墨、水、色来表现青山绿水的意境,并通过创作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习水墨画的基本理论,包括水墨画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色等。

2. 技法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干湿等。

3. 素材准备: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水彩等绘画材料,并选择合适的山水素材作为创作蓝本。

4. 构思与草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和技法练习,开始构思并绘制小稿。

此过程应着重体现对青山绿水意境的构思和创意的发挥。

5. 创作实践:学生依据构思和小稿,用水墨技法在宣纸上进行正式创作,以表现出青山的神韵和层次感。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应结合水墨画的基本理论和技法进行实践创作,力求表现出青山绿水的自然之美和艺术之韵。

2. 画面布局要合理,近景、中景和远景要分明,墨色浓淡要恰到好处,水墨晕染的过渡要自然。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应注意笔法的运用,体现出笔墨的韵味和力度,以及墨色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4. 作品应保持整洁,无污渍和杂乱线条,整体画面要给人以和谐、宁静的艺术享受。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法的运用与表现力。

3. 创意与构思的独特性。

4. 画面的整体效果与和谐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和评价结果,教师将给出相应的平时成绩,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技法练习和创作实践,全面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技法,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2021年整理〗《水墨交融写青山》参考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水墨交融写青山》参考优秀教案

《水墨交融写青山》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

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符合课标的要求。

教材通过感受古人的“笔墨”、追寻大师的意境等版面分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适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通过尝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明了传统不是凝滞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

二、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的程式化语言及独特的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了解山水画的程式美,笔墨的表现方法及一般的构图法则。

尝试与他人合作或个人创作一幅山水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山水画作品意境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宣纸、画笔、作品相关历史资料;学生:国画相关绘画工具:宣纸、毛笔、墨、调色盘、水杯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然山水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山水画——以表现山川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画家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画家们从自然中提炼出生动变化的笔触墨韵营造画境。

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强调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二)、新授课程1情景交融,古人的笔墨分析探讨:《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境?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石块用笔方折、爽利——侧锋;树干线条浑圆饱满——中锋。

“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树、石的造型方法。

思考分析:中国山水画中有哪些表现程式?程式的本意是法式、规程,它含有规范化的涵义。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第4课《水墨交融写青山》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古代画家画树木时创造的各种方法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树木画法在古代作品中的运用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方法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方法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古代画家画山石时创造的各种方法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1 、墨的分类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 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 轻推,不可太快。每次用水不可太 多。 墨锭研后一定要把墨口拭干, 防止干碎。墨锭不宜暴晒或受潮, 最好用纸将墨包裹一层,再涂一层 蜡,能防止断裂,又免于污手。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除了上述的笔、墨、纸、颜 料之外,上需准备相关的用具: 调色(储色)工具:以白 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调 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不同的 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 应清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 的较佳。 薄 毯:衬在画桌上,可以 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後 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石门二十四景图之一 甘吉藏书图 齐白石
课堂练习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树木或山石为题,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 山水画。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水 墨 交 融 写 青 山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宣纸: 分生宣和熟宣两种。我国宣 纸大约自唐代就开始生产,因为 以安徽省宣城制做的宣纸最有名, 所以称为宣纸。宣纸的吸水性很 强,容易渗化,用水稍多容易洇。 这是它的特性,画出来的画墨色 浓淡参差,富有变化,充分发挥 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力和笔墨技法。 常用的宣纸有:净皮、料半、 棉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扬洁秋图》石涛(清代)
《春江帆饱图》郭熙(北宋)
《万山红遍》李可染(现代)
《松石图》潘天寿(现代)
《踏歌图》马远(南宋)
《仙踪》王伟(蔣王中学)
欣赏
湖北恩施风景
《写生系列之一》王伟(蒋王中学)
** 中国山水画——
以表现自然山川景色为主的绘画,在中国画中 被称为“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
皴 法: 披麻皴 (参差松软墨线) 斧劈皴(侧锋横向用笔如 刀斧劈) 雨点皴(中锋点出长点)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画法在古
代作品中的运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水画程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构图的形式
平远法—自近山而望远山,俯视 高远法——自山下仰山巅,仰视
**自然山水与中国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画家往往通过寄情山水表达对自然的认识以及 对人生的感悟。所以以提炼的笔墨来营造画境,不 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情感和理 想境界。
水墨交融写青山
扬州市蒋王中学 朱月梅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画中描绘了什么?传递怎样的意境?画 中树木与石头的笔、墨有哪些变化?
感受古人的“笔墨” 意境
注意到树木和石头的不同用笔了吗? 试着分辨石块上的不同墨色,它们对营造画面的 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呢。
秀石疏林图(中国画) (元代) 赵孟頫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用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露锋、逆锋 笔 法: 勾 皴 擦 点 染 用墨的方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 墨 法: 浓淡干湿焦(枯)
石块选择侧锋用笔,飞白线条急 促而宽博,墨色浓淡干湿变化,显得 石块粗糙苍劲、方折、爽利、多变化。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感受古人的“笔墨”意境
意境:“笔墨”是中国水墨画的绘画语言,讲究笔触生动墨色浓淡变化
来营造画境。这幅画就采用生动变化的笔触,变化丰富的墨色描绘平凡 角落富有生机的初春景色,营造了稳重平和秀逸的气氛,体现了画家对 自然景致的喜爱和对秀美的追求。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叶的表现方法
小混点画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仰头点画法
垂头点画法
夹叶画法
运用:
树木画法在古代
作品中的运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石的表现方法
“石分三面”即要表现石块的立体 感 画石步骤: 1、勾勒外轮廓和内部纹理 2、皴擦表现石的纹理以画出质感 和立体感 3、用淡墨湿染石暗面 4、用浓墨点苔点
展现了明净淡雅幽静清凉的景色, 表现他远离喧嚣的理想。
容膝斋图 元代 倪瓒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感受古人的“笔墨” 意境
意境: 光秃秃的山 树枝多叶少 给人以苍凉孤傲之感 表现他热爱故国又苦闷的 情怀。
山水册页之一(中国画) 清代 八大山人(朱耷)
倪瓒:明净淡雅幽静清凉之意境 八大山人:苍凉孤傲苦闷孤寂之感
秀石疏林图(中国画)(元代) 赵孟頫
内容: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一位老者身穿蓑衣独自垂钓,描绘了
诗一般的意境,表现了寒冷孤寂的感觉。
《梅溪放艇图》马远(南宋) 《寒江独钓图》马远(南宋)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感受古人的“笔墨” 意境
意境: 画面多用中锋勾勒挺拔俯仰呼应的
树,墨色淡而干,近景远景的山石侧锋 干皴用墨清淡
深远法—自山 前而窥山后, 平视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构图的形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构图的形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构图的形式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体验山水的情趣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学生临摹作品
中国画用的笔一般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类。硬毫除狼毫之外,还有紫 毫、鼠须、猪鬃、石獾等,特点是弹性强、蓄水少,笔痕劲挺刚健;软毫蓄 水多,墨色易丰富,笔痕柔和含蓄;兼毫性能在二者之间。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用笔的方法
内容:
巨石、有叶 的树、枯木 新篁、小草
描绘的是初 春的景色
枝干的线条中锋运笔勾 勒,显得浑圆饱满、枝干 挺拔 生机勃发。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张大千独创“泼墨
泼彩山水”。他自己 认为是破墨法,以色 破墨,色不掩墨,水 墨色融为一体,而非 泼墨。笔简墨淡使画 面营造出奇伟瑰丽的 意境,增强了意境的 感染力。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树分四枝
鹿角枝 树画法
蟹爪枝
胡椒点 树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木的表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