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胸部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

五、继发性肺肿瘤 (肺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pulmonary
肺转移瘤
肺部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头颈 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 骨等原发恶性肿瘤均易转移到肺部。
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 移,以血行转移最多见。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临床表现以发热(午后低热)、 盗汗、咳嗽、气急、消瘦为主,可 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有时可出现胸 痛咯血。
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
三 、 肺结核
分类:
1、原发性肺结核(I型)包括原发综合 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 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 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范围等方面有限度, 且不能保留影像资料,因而此种方法逐 步被胸部摄片所代替。
透视
方法简单 多体位、 动态观察
不易发现 细小病变 没有永久 记录
胸部摄影
摄片是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最基本的方法。
1、正位:通常为后前位,X线自背部射入。 2、侧位: 患侧胸壁靠片,X线自健侧射入。 3、斜位:常用于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
度影,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多见于两肺 上叶。
增殖性病变(肉芽肿)中等密度圆形或 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楚。
纤维化病变:为吸收好转后遗留改变, CT呈中等偏高密度,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 走向紊乱。
钙化病变:为结核后遗留钙质沉着, CT 呈高密度。 CT值100—500HU。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直径大于1.0cm的类 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按组织类型分为:① 鳞状细胞癌; ② 小细胞癌;③ 腺癌;④ 大细胞癌。
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图6-隆突层面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图9-隆突下2cm层面 V3: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
图41-肺泡细胞癌
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粟 粒状或小结节状影,也可 为斑片影。分布不均匀, 以中、下野的病灶居多, 少数可表现为慢性弥漫性 肺间质病变,呈网格状纹 理,并出现Kerley B、C线
图42-肺错构瘤
左肺上叶尖后段错构 瘤(Hamartoma) 平扫CT值-20Hu
图43-肺错构瘤
增强扫描:病灶CT值 20Hu,有强化
肺尖至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位于主动脉弓3个主要分支 (左锁骨下、左颈总、无名 动脉)前方的淋巴结-为血管 前组(3A组) 位于气管后方的淋巴结-为 气管后组( 3P组)
图21-2R/L组淋巴结
位于1组以下至主动脉弓上, 沿气管两侧的淋巴结-为右/左 上气管旁组(2R/L组)
图22-4R、6组淋巴结
图33-肺鳞癌
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 (SQ.CA)-病灶边缘毛糙 ,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 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
图34-肺小腺癌
右肺中叶外侧段小腺癌 (AD.CA)-病灶呈浅 分叶状,直径约18mm, 平扫CT值约24Hu
图35-肺小腺癌
增强扫描: CT值约80Hu, 病灶有明显强化
图36-肺小腺癌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及两 侧的淋巴结-为升主动脉旁组 (6组)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表现为多形性病灶,如渗出、增殖、干酪坏死、钙化和纤维化等,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鉴别
肺水肿
肺栓塞
表现为蝶翼状阴影,肺 门周围血管增粗、模糊。
表现为楔形阴影,尖端 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
相连。
肺不张
肺气肿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体积 缩小,密度增高,邻近
结构向患侧移位。
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
监测治疗效果
03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 影像检查将更加智能化,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进行融合, 如CT、MRI、PET等,可以更全 面地评估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
密度特征
良性肿瘤密度均匀,多无钙化;恶 性肿瘤密度不均,可出现坏死、囊 变和钙化。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形态 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 期内可出现明显形态和密度变化。
不同病原体感染鉴别
细菌性肺炎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充 气征。
病毒性肺炎
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小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改变。
02
常见胸部疾病影像表现
肺炎
01
02
03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片状、云雾状 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模 糊。
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 困难等。
治疗方法
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症治 疗如止咳、化痰等。
肺结核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点状、结节状、 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匀, 边缘较清晰。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诊断学-精选文档

支气管动脉造影,经股动脉到支气管 动脉,用于肺癌的诊治.
乳腺钼靶检查
比较影像学
胸部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 胸部影像检查的选择
先简单后复杂 先经济后昂贵 因病而异
思考重点:
1 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哪些方法? 2 CT有几种扫描方式 3 MR用于胸部的适应症 4 支气管动脉造影主要用于何种 疾病
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之处
思考重点:
纵隔的分区的划分标准
第六节 膈 肌
膈肌是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薄层肌 腱组织。左右各一叶,呈圆顶状。X线片 上仅见其胸腔面. 位置:9或10后肋水平;右高于左1~2cm 运动:应上下对称,范围1~3cm
波浪膈 (梯状膈)
局限性膈膨升
心膈角、肋膈角
横隔上有多个连接胸腹腔结构的裂孔, 主动脉裂孔、食道裂孔、腔静脉裂孔、 胸骨旁裂孔。
X线检查
胸部摄影
常用体位:正位(后前位) 侧位 仰卧位(仰卧前后位)
特殊体位:斜位、前弓位
X线检查
特殊检查
高千伏摄影 (管电压>120KV)
血管造影
肺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
正位后前位片
侧位及斜位
CT检查
1、普通扫描,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范围从 肺尖至肺底,分别用肺窗,纵隔窗,骨窗观察
支气管仿内窥镜
MRI检查
1,横断面成像,还可进行冠状面,矢状面成 像.对于定位是X线和CT不能比似的.
2,因为磁共振成像是由不同组织的不同强 度信号组成的灰阶图像,脂肪信号最高,流 动的血液不发生信号,血管壁发生信号,形 成管状结构,是MR的独有特性.在纵隔形 成鲜明对比
超声检查
一般不用于肺不病变的诊断。仅对胸 腔积液及纵隔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主要层面和结构
主动脉弓及其以上层面:识别头臂血管
主-肺动脉窗层面:窗空虚/潜在,气管分 叉,奇V弓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左PA弓、右上PV前干, 右上PA,上腔V
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中间段支气管,右 PA,右下PA,左上PV,左PA降支
其它肺门层面:两侧大小基本对称(肺窗 显示更佳),相伴随支气管和PA分支,由 近向远渐小
胸部正常CT解剖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1/80
目录
概论 纵隔窗CT解剖 肺窗CT解剖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2/80
前言
肺、纵隔内部组织结构之间、正 常结构与病变之间密度差异
CT满意显示胸部正常结构和病灶 大致解剖,定位、定量准确,为定性 分析提供形态学基础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3/80
相关胸部CT检验技术几个问题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20/80
The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as it dumps into the brachiocephalic artery. (click to highlight)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21/80
What are the 3 yellow air-filled (black) structures These are the
Here is a good image of the left atrium dumping Into the left ventricle. Can you find it? (click to highlight)
胸部正常CT断层解剖图片
50/80
You can clearly see the left ventricular wall and septum with the projecting papillary wall muscles attaching to the mitral valve leaflets. (click to highlight)
呼吸系统正常胸部X线表现

左肺门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左上叶支气管构成; 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
侧位: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右肺门略偏前。 肺门表现似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其前缘为上肺 静脉干,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拖长的逗号尾 巴由两下肺动脉干构成。
(3)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 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 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2、肺
(1)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 透明区域。肺野的划分:
(2)肺门: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 伴行支气管及肺构成。
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 左侧比右侧高1-2cm。
右肺门分上下两部:上部由上肺动脉的分支、上肺 静脉干及其分支以及右下肺动脉的回归支构成;下 部由右肺下动脉干构成,其内侧因有含气的中间支 气管衬托而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其横径不超过 15mm。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角称肺门角。
膈由中心腱和周围的肌性部分构成,位于胸 腹腔之间。分左、右为两叶。为一主要呼吸肌。 •肋膈角:膈在外侧及前、后方与胸壁相交形成
的夹角。 •心膈角:膈在内侧与心脏形成的夹角。 •运动范围:1-2.5cm,深呼吸达3一6cm。 •位置:第9-10后肋水平,右侧较左侧高1-2cm。
膈的正常变异:
1.局限性膈膨升:膈的内前部分出现一局限性
(一)X线检查 1、胸廓(1)胸壁软组织
(A)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B)胸大肌: (C)乳房及乳头: (2)骨性胸廓: (A)胸椎: (B)肋骨: 肋软骨钙化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胸部CT影像学是诊断和评估胸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二、胸廓正常胸部CT影像学中,胸廓呈现为双侧对称,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胸骨前突、锁骨、肩胛骨、肋骨、背部等结构均可清晰显示。
三、肺野1. 肺实质:肺组织密度均匀,纹理清晰,可见细小支气管血管束。
无明显实质结节、肿块或浸润阴影。
2. 肺小叶:肺小叶内可见小叶间隔,正常肺小叶间隔宽度应在2-15mm范围内。
3. 支气管:支气管呈较明显的空气密度,壁厚均匀,支气管径迹清晰可见。
四、纵隔1. 纵隔位置:纵隔位于胸廓中,前至胸骨后突,后至胸椎,上至锁骨顶,下至横膈膜的最高点。
2. 纵隔结构:纵隔内可见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淋巴结等结构,各器官之间的分界清晰。
3. 淋巴结:正常淋巴结大小一般小于1cm,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无强化。
五、胸膜1. 胸膜腔:胸腔腔隙清晰,无积液或气体。
2. 胸膜增厚:胸膜厚度一般小于1mm,不应有明显增厚的表现。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文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胸部CT影像学: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胸部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评估的方法。
2. 胸廓:人体胸部外形的轮廓,由胸骨、肋骨、锁骨等组成。
3. 肺实质:指肺的实质部分,包括肺泡、细支气管、血管和结缔组织。
4. 肺小叶:肺的最小功能单位,由气管支气管分支成的。
每个肺小叶由一个中央小叶支气管和周围小叶支气管构成。
5. 纵隔:胸廓内位于两肺之间的胸腔隔离结构,包括心脏、食管、大血管、淋巴结等。
6. 淋巴结:分布于胸腔中的小型器官,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作用。
正常X线报告书写模板

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第一部分呼吸系统一、正常胸部平片1、正常胸片: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
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围。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2、肋骨像: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
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肺下野可见一类圆形囊状透亮区,壁较薄,其未见气液平。
气管居中,无增宽。
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围。
双膈光滑,肋膈角锐利。
(与正常肺不同的是右肺下叶,为判断理由)2、支气管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3、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锐利。
4、支气管扩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围。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三、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楚平直,上缘模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柳江边放排忙
第二章 正常胸部影像学表现
在正常X线胸片上,你看见了哪些器官结构的 影像?你能说出这些器官结构的影像特征吗?
第一节 胸壁软组织
1、所有胸壁软组织在X线胸片上都能显示影像吗? 为什么?
2、能显示的胸壁软组织有哪些?各有何影像特 征?
胸锁乳突肌及锁 骨上皮肤皱折
胸大肌
乳房
乳头
胸 锁 乳 突 肌 和 锁 骨 上 皮 肤 皱 折
1. X线图像特点 2. CT图像特点 3. MRI图像特点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1. X线图像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 2. 影像的密度由人体组织组成元素的密度和组织结构的厚度决定 3. 是某检查部位所有组织结构相互重叠的影像 4. 可因X线束锥形投射,造成放大、产生伴影
胸锁乳突肌
胸 大 肌
乳 头 和 肩 胛 骨
黄 箭 头 指 示 乳 房 下 缘
典 型 乳 房 影 像
乳 房 似 肺 炎
乳 房 似 胸 腔 积 液
刻苦虔诚才能修成正果
第二节 骨 骼
胸部有哪些骨骼可显示影像?
锁骨 胸骨 肋骨 肩胛骨 胸椎
胸 骨 柄 勿 误 为 纵 隔 增 宽
胸 骨胸 柄骨
1、根据影像密度差异发现病变 肺野 胸壁软组织 骨骼 充分利用窗技术
2、根据正常结构位置形态的改变发现病变 3、根据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病变性质 4、全面观察病变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改
变,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第一章 胸部影像检查方法
一. 检查方法:透视、胸片、CT、MRI、 超声 二. 不同检查方法的图像特点
心包脂肪
垫也可在侧 位片表现为 肿块状
心包及胸膜外脂肪
CT 显 示 心 包 及 胸 膜 外 脂 肪
第五节 纵 隔
1、什么是纵隔?它在胸部处于什么位 置?正常时其影像应该表现为什么形 状?
2、不同个体的纵隔影像形状一致吗?
3、使用哪些检查方法才能区别出纵隔 内不同的组织结构?
纵隔位置:两肺之间、胸骨之后、胸椎之前的 腔隙。正位胸片上位置居中 纵隔内容:心脏、主动脉、气管、主支气管、 食管、神经组织、淋巴、脂肪、结缔组织等 纵隔形状:正位胸片上仅显示为与含气两肺之 间有相邻界面的、正常心脏和主动脉的影像
胸膜紧贴于肺表面者是脏层,而与 胸壁、膈肌、纵隔相贴者为壁层,二者 之间为胸膜腔
正常叶间裂位置:
正、侧位胸片上均能显示水平叶间 胸膜,而斜裂内胸膜只能在侧位片上显 示
水平裂内侧指向肺门角,外侧一般 呈水平止于侧胸壁,侧位止于前胸壁, 可向上或下移动1cm左右
斜裂下端止于前肋膈角后方1~2cm 范围,上端起于T4水平,左侧略高。其 CT影像常显示为无血管区
波浪膈 局限性膈膨升 梯状膈 心膈角、肋膈角 心包脂肪垫
波浪膈
心膈角
局限性膈膨出 肋膈角
后肋膈角
波 浪 膈
波浪膈
膈下游离气体使膈肌的腹腔面显示
右 膈 下 脓 肿
心
包
脂 肪
侧位片
垫 和
上均应显示
胸 膜
两侧膈肌上
外
缘。
脂
肪
左侧位
片时,左膈
肌位置较右
侧高;
右侧位
片时,右膈 肌在上
心包脂肪垫为半透明影,侧位片上厚度增加,致使前肋膈角闭塞
涓涓之水汇成江河,点滴知识造就渊博
胸部影像诊断学 呼吸系统
如何发现胸部影像上的异常
(一)遵循医学影像诊断原则 1、必须熟悉正常影像表现(发现异常的关键) 2、必须熟悉各种病理改变形成的不同基本影
像特征(正确分析诊断的关键) 3、必须全面观察异常表现,进行归纳分析 4、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二) 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诊断原则
红 箭 头 指 示 斜 裂 和 水 平 裂
两侧无血管区为斜裂位置
第四节 膈 肌
1、正常情况下,膈肌应在什么位置上? 两侧膈肌位置相同吗? 2、两侧膈肌位置升高或下降由什么原因 引起? 3、膈肌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如何?形成 哪些特征性的影像?
膈肌是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薄层肌 腱组织。左右各一叶,呈圆顶状。X线片 上仅见其胸腔面。 位置:9或10后肋水平;右高于左1~2cm 运动:应上下对称,范围1~3cm
脏、三者前沿连线与食管之间。常为恶 性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好发之处
后纵隔 位于食管与胸椎之间,是
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之处
1、MRI常规序列影像上的灰度差别反映的是组织结构弛豫时间的不同,而不 代表组织结构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2、MRI影像上不同组织结构的黑白度由该组织的MR信号决定。一般,组织 信号强形成的图像就亮(白色,称高信号),组织信号弱形成的图像就暗 (灰或黑色,称低信号) 3、MRI是多参数成像,采用不同的扫描序列和成像参数可获得突出不同组织 特征参数的图像 4、不同序列、技术扫描获得图像反映的是各组织结构及病变的生物学特征
纵隔位置居中,形状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平片不能显示纵隔内结构
小儿胸腺(帆征)
CT 显 示 的 纵 隔 内 组 织 结 构
MRI 显示 的纵 隔内 结构
一 纵隔分区:
前纵隔 位于胸骨与气管、升主动
脉、心脏三者前沿的连线之间。是胸腺 瘤、胸内甲状腺肿、畸胎类肿瘤好发处
中纵隔 位于气管、升主动脉、心
体
肋 软 骨 钙 化
叉 状 肋
肋 骨 联 合 畸 形
肋骨
胸骨
纵隔内脂肪
皮下脂肪 皮肤
肌肉 胸椎
肩胛骨
肩胛骨
肋骨 胸椎骨
肌肉
脂肪
肌肉
肋骨
脂肪
大渡河上游的藏族村寨
第三节 胸 膜
1、什么情况下,正常胸膜能显示影像? 为什么?其影像表现是什么? 2、胸膜显示时,其正常应在什么位置?
胸膜为一结缔组织薄膜构成的闭合 囊袋,包绕于肺的表面并深入叶间裂隙, 包裹各肺叶。正常时胸片、CT和MRI均 不显示影像,只有在胸膜反折处因与X 线方向相同,才显示为线状致密影
1、 CT图像是 人体某一断层 面的影像,无 该层面以外组 织器官的重叠 2、 CT图像是 由一定数目的 由黑到白不同 灰度的象素按 矩阵排列所构 成的灰阶图像 3、CT图像的质 量由像素的大 小和数目决定
4、CT图像密度分辨力远高于普通X线图像 5、CT图像上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组织结构的密度,还可用组织结构对X线 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即以数值来表示密度的量(CT值) 6、CT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软件进行后处理 7、部分容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