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抓住关键词句体悟人物形象这一语文主题的发言稿

抓住关键词句体悟人物形象这一语文主题的发言稿

抓住关键词句体悟人物形象这一语文主题的发言稿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文章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因此,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学习语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那么究竟该怎样抓重点词句促进阅读教学呢?抓住中心句,把握课文的脉络。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来突出这个“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点?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点?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着这个“甲”字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甲”字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另外还有哈尔威船长中我抓住“面对死亡的考验,谁能说他不是一名英雄!”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首先和学生一起理解英雄这个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形象,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快乐老师的博客●导航仪同学们,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时,有一些词语或句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能快速准确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到作者情感、明白文章表达的主旨。

它在课文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文章中关键词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点津石一、什么是关键词句在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关键词、句。

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1. 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2. 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或过渡句3.对于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4.凸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5.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二、如何体会关键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一,潜心阅读文本,找准关键词句。

抓住关键词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及表现方法。

第二,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记号。

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

第三,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理解句子后再回到文本,整体体会语篇的思想感情。

(一)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记叙文常以多种修辞方法使语句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情味。

阅读时,作一点修辞分析,理解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对语句中的情味感受更真切例1: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神来。

这段话一连用了两个“扑”字,为什么不用“飞”呢?因为,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对海鸥来说,老人就是他们的亲人,海鸥不能让别人带走老人。

此时用“扑”更能体现海鸥悲伤、无奈、急切和焦虑的心情,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例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鲁教版五下《匆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

轻烟、薄雾的特点是缥缈易逝,瞬间能被“吹散”,被“蒸融”。

在这种比喻中,让我们体会到时光是极其容易流逝的。

【读写策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完整版课件

【读写策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完整版课件
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比较分析作者在文章语句中对关键词的 选择。如:文章中的“探”换成“冒”“钻”好 不好?两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探”字表现了作者 对春笋的喜受和对乡下人家的赞美。抓住关键词 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和 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成情;与此同时,抓住 关键词句还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先找到句子所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如 比喻、拟人、对比等,然后结合句字的语境,想 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青、红的瓜,碧 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坚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这一句运用了对比,在对比中可以 看出乡下人家房前装饰的独特。
阅读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找出词语 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如 《乡下人家》的关键词是“独特”“迷人”,文 中“别有风趣”的装饰、雨后“探”出头来的嫩 笋、“天高地阔”吃晚饭等关键词,都让人感受 到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

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含五篇)第一篇:阅读复习指导(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阅读复习指导(三)复习要求: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提示: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

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

在复习中,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

应该让学生了解:1、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2、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3、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

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草原》,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必然在“总”的部分。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

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普通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

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

”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直接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说服力而已。

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综合体现。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浅谈如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陈小娇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自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比如:我在四年级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其实作者也在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他的感受,引出课文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从而让同学们围绕中心句去体会。

课文中哪些风景让你感到特别独特与迷人呢?请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并且可以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老师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

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包五十二中李海花《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

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

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二、抓关键词句。
1、从抒情局部找中心 2、从作者的谈论局部找中心 3、从课文的反复局部找中心 4、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5、关注首尾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
2、从作者的谈论局部找中心
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11、14、 16自然段就是作者谈论的局部。找到了,读懂 它就能很好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从课文的反复局部找中心
例如:《犟龟》中犟龟反复说的一句话 “我的打算是不行转变的。”找到这句话对我 们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大有帮助。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
例如,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 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 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由于他们 的凄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 渔夫的和蔼、勤劳是穷人品质的表达。理解了为 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 中心。《金色的脚印》《老人与海鸥》一课,从 课题就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系生活实际 五、了解写作背景 例如:《雪》等。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二、抓关键词句。
1、从抒情局部找中心 2、从作者的谈论局部找中心 3、从课文的反复局部找中心 4、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5、关注首尾 三、抓课后问题。 四、联系生活实际 五、了解写作背景
2、、你认为文中哪句话让你有很多想法,抄下来,写出你的理解。
3、老牛看着小牛喝水,它们都笑了。老牛此时的泪水是
的泪水;小牛此时的泪水是

泪水。
4、读了课文2、3、4自然段,你的脑海里有了几幅画面,分别是 :

古诗词鉴赏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古诗词鉴赏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古诗词鉴赏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中国古代诗词⼤都篇幅短⼩,有学者⽤“闪电战”来形容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语⾔⾼度凝练、概括、含蓄⽽有跳跃性,因⽽,阅读古诗词千万不能⼀扫⽽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应该⼀个字、⼀个词地品读,边读边思考其寓意,⼒求还原诗词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关键的诗词句,迅速定位感情基调。

⼀.抓关键词1.情感词。

直接表明情感或者暗⽰情感的词语。

如:悲、喜、愁、苦、忧等。

诗词中的⼀两个词往往能揭⽰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词”,如果能抓住这些“情感词”,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准。

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也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词,它揭⽰出了诗⼈的孤独感。

“独⾏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也是情感词,表现出诗⼈的孤独和⽆聊。

2.修饰词。

指冷暖⾊调的形容词等。

“墨分五彩。

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彩学的⾓度将词汇分为两⼤情感⾊系,⽤来体味诗词⽂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冷⾊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该深加体味。

3.表现景、⼈、事、物等特点的词语。

注意景的时令性以及景物本⾝的暗⽰性,⼈的动作⾏为的暗⽰性,特别注意描写⼈的细节性词语。

⼆.抓关键句关键句多指⽤典故句和诗词的尾句。

⽤典可以丰富诗词的内容,装点诗词的门⾯,增加诗词的意蕴。

诗词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把握⼗次的尾句,有利于把握诗词的主旨。

尾句和其他表明诗眼、词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词的主旨。

如:王维的《⼭居秋暝》最后⼀联“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就是诗眼句,⽽“留”字则为诗眼词,全诗要表达的对⼭⽔⽥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

古诗词鉴赏中,抓住关键词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精读课文,披文入情。

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的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以“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画出来并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试着找关键词,作批注。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抓关键词的方法,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删除关键词等,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完善自己的批注。

在教师引导点拨的基础上,教师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的4——10自然段,并出示学习要求:一是反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二是揣摩关键词句,写上批注。

学生先自读学习、小组交流,最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课文的重点内容2—10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教师引导学习2、3自然段,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的4—10自然段,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体会法布尔而的对昆虫的痴迷。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

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

第二题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都能读出孔子是谦逊有礼,不骄傲自满,不
畏艰辛,积极进取,知道学无止境的人。

从学生的做批注情况来看,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写好相关的批注。

具体数据如下:
做批注找到3处关键词句的有2人,占全班的5%。

做批注找到4处关键词句的有10人,占全班的26%。

做批注找到5处关键词句的有6人,占全班的15%。

做批注找到6处关键词句的有9人,占全班的23%。

做批注找到7处关键词句的有8人,占全班的21%。

做批注找到8-11处关键词句的有4人,占全班的10%。

能找到5处以上关键词句的占全班的69%。

可见,学生都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