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5.2 第2课时 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
6x - 20=3x + 10
两边加 20,得 6x - 20 + 20=3x + 10 + 20
合并同类项,得
6x=3x + 30
两边减 3x,得
6x - 3x=3x - 3x + 30
合并同类项,得
3x=30
系数化为 1,得
x=10.
知识点: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该小组有学生 x 人.
根据树苗的数量一定,列得方程
2x+3=3x-12.
移项,得
2x-3x=-12-3.
合并同类项,得 -x=-15.
系数化为 1,得
x=15.
树苗:2×15+3=33 (棵).
答:该小组有学生 15 人,共有 33 棵树苗.
x=100.
所以 2x=200,5x=500.
答:采用新、旧工艺的废水排水量分别为 200 t 和 500 t.
1.《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 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创造.请用方 程解决《九章算术》第 7 章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共买物, 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其 意是:有若干人共同买东西,若每人出 8 块钱,则余 3 块钱;若每人出 7 块钱,则还少 4 块钱.问一起买东西的 人数和所买东西的价格各是多少.
解:(3) 移项,得 3x+4x-6x=-2+7.
合并同类项,得 x=5.
(4) 6-8x=3x+3-5x.
(4) 移项,得 -8x-3x+5x=3-6.
合并同类项,得 -6x=-3.
系数化为1,得
3.在植树节活动中,七(1)班某小组的学生积极参加植树 活动,老师为大家提前准备了一定数量的树苗.如果每 人种 2 棵,那么还余 3 棵树苗;如果每人种 3 棵,那么 还少 12 棵树苗.该小组有学生多少人?共有多少棵树苗?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的实数常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1. 将方程的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另一边,使方程变为ax=-b。
2. 如果a不等于零,那么可通过两边同除以a得到x=-b/a。
这是方程的唯一解。
3. 如果a等于零且b等于零,那么方程为0=0,此时任意实数都是解。
4. 如果a等于零且b不等于零,那么方程为0=b,此时没有解,方程无解。
解方程实际上是寻找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来说,其解的唯一性是这类方程的特殊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其实是代数中的基本操作,但在实际问题中,方程往往具有更具体的含义,解方程则对应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
例如,一个问题可能是要求解两个数之和等于10的问题。
可以设其中一个数为x,那么另一个数就是10-x。
于是就可以得到方程x+(10-x)=10。
将方程化简为x=5,即得到解x=5。
这样就找到了使得两个数之和等于10的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应用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关于价格、时间、速度等的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推导出物理定律和数学关系。
在经济学中,一元一次方程也常用于分析供需关系和市场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是数学中的一种技巧和方法,准确地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背景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解方程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数学知识和技巧,如代数运算、方程组的解法等。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习和掌握其他高级数学知识的关键。
通过解方程的训练,可以提高思维逻辑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解方程也培养了我们的耐心和毅力,在推理和计算过程中要保持细心和准确。
因此,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对于数学教育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3章 3.2 第2课时 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17.已知整式 5x-7 与 4x+9 的值互为相反数,求 x 的值. 解:由题意得 5x-7+4x+9=0.移项,得 5x+4x=7-9.合并同类项, 得 9x=-2.系数化为 1,得 x=-29.
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列方程解决问
题
同步考点手册 P24
9.某商品的标价为 200 元,8 折销售仍赚 40 元,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B )
A.140 元
B.120 元
C.160 元
D.100 元
10.甲厂库存钢材 100 吨,每月用去 15 吨;乙厂库存钢材 82 吨,每
月用去 9 吨,经过 x 个月后,两厂剩下的钢材相等,则 x 等于( B )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2课时 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同步考点手册 P23
1.解方程时移项的根据是( D )
A.加法的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分配律
D.等式的性质 1
2.下列解方程移项正确的是( C ) A.由 3x-2=2x-1,得 3x+2x=1+2 B.由 x-1=2x+2,得 x-2x=2-1 C.由 2x-1=3x-2,得 2x-3x=1-2 D.由 2x+1=3-x,得 2x+x=3+1
①合并同类项,得 5x=7;②移项,得 3x+2x=3+4;③系数化为 1,
得 x=75.
A.①②③
B.③②①
x+2 的值相等,则 x 的值等于( A )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吉首市一中张妮娜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利用移项的方法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3.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1.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会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教学过程: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 “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知识回顾学习了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请同学们解下面的方程:5x-2x=9 情景引入(出示多媒体)问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每人分3本,共分出3x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3x+20)本,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4x-25)本。
解: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依题意得3x+20=4x-25想一想:这个方程我们还能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吗?新课讲授解下列方程(板书)(1)5x-2=8 (2)6x=2x-12(老师分析、引导与学生共同解答)(板书)移项指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学生练习判断下列方程移项是否正确?(出示多媒体)(1)3x+3=-7,移项,得3x=-7+3(2)24-36x=4,移项,得36x=4-24(3)7y=5y-6,移项,得7y-5y=6(4)2y=-4y-18,移项,得2y+4y=-18小结:移项要注意变号,不要移的部分不变。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
一元一次方程(也称为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
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见方法之一
是移项。
移项是通过改变方程中的项的位置,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并
将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另一边,从而得到一个更简化的形式。
以下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步骤:
1. 首先,将方程中的所有常数项(即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
一边。
例如,如果方程为2x - 5 = 1,则将-5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得
到2x = 1 + 5,即2x = 6。
2. 接下来,将方程中的系数项(即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在该步骤中,要根据项的正负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果未知数
项的系数为正数,则将该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应将符号取反。
如果未
知数项的系数为负数,则将该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时符号不变。
由于
系数项移动到等号的另一边时,影响其符号的是移动前的正负情况。
例如,将2x = 6中的2x移动到等号的另一边,由于2x的系数为正数,所以2x移动后需要变为-2x,得到-2x = 6。
3. 最后,根据需要计算未知数的值,将方程进行求解。
可以通过除以
未知数的系数来解得未知数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除以-2,得到x = 6 ÷ -2,即x = -3。
综上所述,移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见方法,通过改变方程中项的位置,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从而得到最终的解。
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1) 2.4x-2= 2x;
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都除以0.4,得
x=5
检验:把x=5分别代人原 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 =2.4×5-2=10,右边 =2×5=10,左边=右边。因 此,x=5是原方程的解。
想一想,做一做
解下列方程,并口算检验: (1)7x=6x-4 ; (2)-5x=8-4x.
课堂小结
移项必须变号
例2
4x+3=2x-7 4x + 3 = 2x - 7
4x -2x= -7 - 3
解: 移项,得 4x-2x=-7-3
合并同类项,得 2x=-10 两边都除以2,得 x=-5
检验:把X=-5分别代人原方程的左、右两 边,左边=4×(-5)+3=-17,右边=2×(-5)7=-17,左边=右边。因此,x=-5是原方程 的解。
执教教师:刘芳
1、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
2、明确移项的依据及移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3、能用移项的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1、重点:理解移项法则及应用。
2、难点:移项的同时必须变号。
知识回顾
我们学过等式的性质:
1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或同一个整式,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 、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思考:我们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 的作用是什么呢?
例题讲解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例1
5 + 2x = 1
5 + 2x = 1
2x = 1- 5
解: 移项,得 2x=1-5
合并同类项,得 2x=-4 两边都除以2,得 x=-2 检验:把x=-2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 右两边,左边=5+2×(-2)=1,右边=1, 左边=右边。因此,x=-2是原方程 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1. 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移项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移项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移项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移项在解方程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理解移项的本质是将方程中的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3. 讲解移项的方法和步骤,例如: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左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三、实例演示(10分钟)1. 通过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演示移项的过程和步骤。
2. 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演示,一起解题,加深对移项方法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移项操作。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移项方法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移项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反思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移项方法。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移项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移项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在实例演示环节,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增加互动性。
2. 在练习与讨论环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移项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移项技巧。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七、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移项技巧在其他数学领域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移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析等。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移项的重要性。
初二数学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详解

初二数学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详解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它凭借其准确性和逻辑性而备受推崇。
在初二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其中,移项法是解决这一类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二数学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通常用x表示)的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是已知数,且a≠0。
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要找到使得等式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
移项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含有未知数x的项移动到等式的另一侧,以便化简方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移项法的步骤。
步骤一:观察方程,找到含有未知数x的项。
对于给定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首先需要观察方程,找到含有未知数x的项。
这些项通常是以x为因子的项,如2x、3x等。
步骤二:将含有未知数x的项移到等式的另一侧。
我们需要通过移动项的位置,使得方程化简。
对于含有未知数x的项,如果它在等式的左侧,我们需要将其移到等式的右侧;反之,如果它在等式的右侧,我们需要将其移到等式的左侧。
步骤三:合并同类项,化简方程。
移项之后,我们需要合并同类项,即将具有相同变量x的项合并为一个项。
这样可以使方程更加简洁明了。
步骤四:使用逆运算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的值。
经过移项和化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更简单的方程。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逆运算,求出未知数x的值。
逆运算和移项的操作相反,它将单独的项转化为未知数x的系数。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通常使用的逆运算是除法和乘法。
通过对方程应用逆运算,我们可以得到未知数x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方程的移项和逆运算步骤可以交替进行,直到方程中只剩下一个未知数x为止。
以上就是初二数学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详细步骤和技巧。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同学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
希望本文对初二数学学习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七年级数学学科课时导学案(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3.2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XX年11 月9日星期一主备人:刘朝阳授课人:班级姓名
教师备课内容
学习目标
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移项、合并解ax+b=cx+d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
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预习导学
1、阅读课本P88—P90,回答下列问题。
1)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_____________本,
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__本.
2)每人分4本,需要___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本.
3)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
为列方程的依据呢?
2、通过移项将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A.由5x-7=2,得5x=2-7 B.由6x-3=x+4,得3-6x=4+x
C.由8-x=x-5,得-x-x=-5-8 D.由x+9=3x-1,得3x-x=-1+9
3、移项的定义:
4、移项法则的依据:
二、交流探究(移项概念的探究)
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
(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三、例题解析
例1:解下列方程:
1)-x-4=3x; 2)0.5x-0.7=6.5-1.3x.
例题2:有一批学生去游玩,若每辆车坐43人,则还有35人没座;若
每辆车坐45 人,则还有15人没座,求有多少辆车,多少学生?
归纳:通过移项,将所有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
程的右边,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使方程更接近
于x=a的形式.特别注意移项要变号。
四、达标训练
1、下列移项正确的是()
A.由2+x=8,得到x=8+2 B.由5x=-8+x,得到5x+x=-8
C.由4x=2x+1,得到4x-2x=1 D.由5x-3=0,得到5x=-3
2、1)解方程 3x+7=32-2x 2)7x+1.37=15x-0.23
3、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11)班的同学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
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