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养生的概念
传统运动养生法

运动养生法
• 运用传统的导引、吐纳、武术等体育运动
方式进行锻炼,通过活动筋骨关节,调节 气息,宁心安神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 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法,又称 为传统健身术。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作用机理及原则
运动养生机理
•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
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
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
生的一大特点。
• (四)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而养生
•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界的各种规律性
变化对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只有顺应四时变化而进行
各种运动健身活动,才能真正保养好人体的生机而祛病强
身,延年益寿。
• (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
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 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 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 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特点
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的, 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养生。
• 气功养生是指通过①调心(控制意识,
松弛身心)、②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 呼吸)、③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 然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 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 强身保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我国古
在空调屋内不能见太阳,殊不知这样最易损伤阳气,导致空调病,甚至久而 久之因此损伤脏腑。
• 顺应四时的变化使机体与外界阴阳变化的保持一致,人类才能顺应自然,因
论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时代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方法是指一些古老的体育运动或养生方法,这些方法代代相传,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而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科学养生价值。
这些传统体育养生方法一般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理身心,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对于现代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
一、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丰富多样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内容丰富多样,多样性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从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方法来看,有太极拳、气功、武术、民族舞蹈、八段锦、五禽戏等,它们结合了古代先贤的养生经验和现代医学的保健理论,在锻炼身体的滋养阴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可以说是集运动、养生、康复和医疗为一体的传统体育养生方法,无一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时代价值1. 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健康效益所谓“动则通,通则不疼”,传统体育养生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比如太极拳,通过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肌肉,还可以通过舒缓的动作和适当的呼吸方式来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练习传统体育养生方法来达到保健养生、健身减肥的目的。
2. 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文化传承传统体育养生方法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练习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心,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 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心理调节作用传统体育养生方法还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
比如练习气功可以调整呼吸、平复心情、安定情绪。
而且这些练习多采用队形合练,有利于促进社交交流,增进友谊,有助于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4. 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社会价值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在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它不仅可以成为裙众体育活动的载体,还可以作为旅游文化的一种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指导下,通过特定的体育运动方法来增强人体的健康和养生。
这些运动法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它们融合了身体运动、呼吸调节和精神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太极拳、气功和五禽戏这三种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的特点和益处。
1.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被广泛认可为一种优秀的养生运动。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修炼方式。
太极拳着重强调身体内外的平衡、柔和、自然以及意识的集中。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人们可以通过慢而平衡的动作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协调性,同时调整呼吸和心理状态,在放松的状态下培养内在的和谐与稳定。
这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并且对于改善循环系统、调节血压和代谢功能也有积极的效果。
2. 气功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养生方法。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来平衡和调节人体的内部能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气功练习主要包括静坐和动作两种形式。
静坐气功注重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通过正常的呼吸和深层次的放松来提高心理及身体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功能。
动作气功则通过练习一系列身体运动和呼吸法来平衡和调整人体的能量流动,加强内脏的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
气功也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并增进身心的平衡。
3.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的养生健身法,包括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形态。
通过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人们可以锻炼关节的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呼吸能力。
五禽戏重视身体的舒展与矫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增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同时,五禽戏也注重调节身心状态,通过模拟动物的形态和动作来培养意念和精神的集中。
练习五禽戏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系统的韧性,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于改善体态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积极的效果。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是指运动与养生相结合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传统功法。
传统功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太极拳、气功、太极剑等。
这些功法注重身心合一,通过练习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能够调整心态,缓解压力,达到养生的效果。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武术。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这些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还可以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养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中国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如踢毽子、跳皮筋、打陀螺等。
这些活动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缓解压力,对于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最后,传统体育养生还包括传统节气养生。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中,强调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比如,在春季多进行散步、晨练,夏季多进行游泳、打太极拳,秋季多进行登山、打羽毛球,冬季多进行滑雪、打冰球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增强体质,达到养生的效果。
总之,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传统功法和武术,也包括民间体育活动和节气养生。
通过传统体育养生的方式,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传统体育养生,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

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一是讲究性命双修、神形俱养或心神并育。
中国古哲认为人的生命是精神同肉体的统一,“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也灭也。
”因此,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在神形、身心的协调发长中更注重利用一些特殊的运动方式来锻炼、调节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这样才有利于人体功能的优化。
二是神经系统与植物或自律神经系统协调发展。
古人把人的神经活动分为元神、识神两种,即把人生命活动的神经分为两大系统:其一是主导人的吸收、排泄循环、生殖等新陈代谢基本生命功能的神经系统部分;其二是主导人的信息意识、运动功能的神经部分,这是人在后天的生活实践活动中,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对植物神经系统的锻炼,有利于生命功能的整体优化。
三是强调适量或适度的人体运动。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很注重人体的外部运动,汉代名医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古哲人认为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对进出生命体内外物质的能量交换,促进人体的血气流转有重要作用,但运动量和强度适可而止,避免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这是养生体育与竞技体育所不同的。
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养生,就是“治未病”。
如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是其意也。
”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保持健康状况,此即“养生”之意。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都取决于人体正气的胜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传统保健功法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从而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2强调整体观,进行以内因为主的运动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传统体育保健功法。
“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整体,人体五脏也是一整体。
中医运动养生

整理课件
23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 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 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 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 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 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整理课件
28
谢谢观赏
整理课件
29
整理课件
8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整理课件
24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 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 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 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 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整理课件
25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
有氧运动的时间及运动量
(1) 下午四点~七点左右。 (2) 每周进行 5 次或 5 次以上更好些,每次坚持 20 ~ 40 分钟或 1 小时。
整理课件
17
四季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
(1)春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寒保暖,保护皮肤及眼耳。 (2)夏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暑,不适合做比较剧烈的运动,运 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3)秋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止干燥。 (4)冬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做好防感冒措施,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5)冬夏锻炼的七戒六忌:冬季健身七戒:一戒过分剧烈运动,二戒 急于求成,三戒坏天气参加运动,四戒不做准备活动,五戒负重锻炼, 六戒憋气过久,七戒过分激动; 夏季锻炼六忌:一忌在烈日下锻炼,二 忌锻炼时间过长,三忌锻炼后大量饮水,四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浴,五 忌锻炼后大量吃冷饮,六忌锻炼后以体温烘衣。
运动养生原则

运动养生原则1、协调统一,形神兼炼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
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
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2、迎合时日,莫误良机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
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1.特别强调动静融合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
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
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合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2.倡导持之以恒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说明,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常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
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
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广播操、太极拳也可以。
无论如何不能高兴时练的累死累活,兴奋过去多少天都不练。
3.运动适当,不必过量若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指中国古代从事体育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健康文化智慧,包含了体育运动、饮食、药膳、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道教”、“佛教”、“武术”等学问在探究人体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太极拳门派有太极、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拂尘、太极推手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都强调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外相连,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彼此较为协调的健康体位。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带着宁静的心态,慢慢地调节心率和呼吸,达到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多种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养生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如踢毽子、打太极球、跳功夫舞、叠杯子等等,都是根据古代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二、饮食护身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饮食护身是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古代医药中有很多养身膳食和药膳,如五谷养脏汤、五色茄子羹、鱼汤羹等等,都是在不同方向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接纳性。
除此之外,控制盐分和饮食讲究合理搭配,也是根据饮食妙趣悠长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三、按摩艾灸按摩艾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摩、艾灸,都是针对皮肤、经脉、筋骨、肌肉、淋巴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手段。
例如,太极功法中常被用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调节脏腑和气血等。
除夕吸附穴、梁丹灸等,也是普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最近的研究中,艾灸被发现有抵制病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状态等大量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运动养生的作用
(一)培补元气 (二)平衡阴阳 (三)疏通经络 (四)调和气血 (五)调理脏腑
中国传统功法 锻炼的基本原则
操作要领:流派甚多,且各具特色,但基本方 法、要领却有共同之处。
“三调”为要 松静自然 动静相兼 练养结合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中国养生功法
(一)太极拳 陈氏、杨氏、吴氏、孙氏、武氏 (二)传统导引养生功法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八段锦 易筋经 (三) 现代导引养生功法 练功十八法 舒心平血功 木兰拳(二十八式)
1、自然呼吸 2、腹式呼吸 a 顺腹式呼吸 b 逆腹式呼吸 3、停闭呼吸 4、鼻腔喷气法 5、三呼一吸和三吸一呼 6、大吸大呼
功法强调呼吸和动作协调一致 当动作是开、伸、起、蓄时——吸气 当动作是合、屈、落、放时——呼气
内容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调息的注意事项
内容
1.放松身体,姿势正确,情绪安宁,然后才注意 呼吸的调整和锻炼。 2.关注四相:风、喘、气、息
风相:呼吸出入有声可闻; 喘相: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呼吸出入尚感结滞不通畅; 气相:呼吸虽然无声,也不结滞,但出入还不够细匀; 息相:在高度安静时出现的深、长、匀的呼吸,气的出入绵绵如丝
3.从自然呼吸入手,逐渐过渡到腹式呼吸乃至更 高级的其它呼吸的方法。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调心
调心: 是指练功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某 一 部位、某一练功姿势、某一事物或某一词 义上来。以致能安静地练功,不断地排出 杂念,从而达到放松身体以及大脑的入静 状态。 包括:意念、感觉、情绪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二)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传统保 健体育。“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 相应”等理论认为:宇宙是一整体,人体五脏也 是一整体。 通过这些锻炼,人的睡眠改善,食欲增加,精神 充沛,身体内部正气逐渐旺盛。不少体弱或有病 的人,就是在身体内部力量逐渐充实的基础上, 摆脱了病理状态,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健康。
内容
导引练习基础——强调“三调”、“三练”
调身练“形” 调息练“气” 调心练“意”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运动疗法的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调身: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对体位和形态的调整。
要求做到:通过调整身体姿势,使得身体各部位 放松、舒适,符合生理体位和形态,进而使呼吸 轻松,思想集中,为练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调身的姿势 (一)坐式:平坐、靠坐、盘坐 (二)卧式:仰卧、侧卧、半卧 (三)站式:自然、三圆、下按
发展
1973年,在中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号墓中有《导引图》。其中有画像 40幅,44个人物全身像。练功姿势,多模仿动物,有鹤、螳螂、龙、猿、 熊等。有四个方面内容:徒手练功,器械练功、行气吐纳、推拿按摩。 此图用生动形象、全面而又概括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功法锻炼。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 传统运动养生具有医疗和运动的属性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三)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内:心、意、气等内在情志活动和气息运动。 外: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 “动中有静”要求:注意力集中,情绪安定, 根据动作的变化,配以适当的呼吸方法,达 到形、意、气的统一。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四)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1.锻炼价值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不同的功法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 求、风格特点和运动量。 3.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 地和器械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 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锻炼。
传统运动养生的作用
内容
传统运动养生在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 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 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 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从而 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预防疾病的 产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称谓:“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概念
中国传统功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又称导引。
• 导引: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在与疾 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创造的 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 它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身心松弛、意念 集中和运用等锻炼方法,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 的潜力、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以达到 保健强身、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吕氏春秋》中记载:“阴康氏时,水渎不 疏,江不行其源,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 内,腠理滞着而多重膇,得所以利其关节 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 谓大舞。
中国传统保健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春秋前——大舞 战国——道(导)引 秦汉——摇筋骨,动支节 东晋——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 蛇屈,猿据,鸟伸,兔惊…… 隋朝——养生方的针对局部应用 唐代——《养性》理论提升 北宋后期——咽津、导引、服气分部导引锻炼的 方法运用和总结
(一)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 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 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 益寿的目的。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 传统运动养生另有一种致病因素,即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在 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 并不足以致病。 • 但是,如果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 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生理活动过所能 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 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1.双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
5.摇头摆尾去心火
6.双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功法锻炼运动处方
(1)运动形式:以整套健身气功----八段锦 为主,整套训练。针对颈肩部疼痛强化个别 动作。
• 对于头颈部疼痛:可以加强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 ”式和“五劳七伤往后瞧”式。动作重复练习6遍。 每日早晚2次。 • 对于肩臂疼痛:可以加强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 式和“五劳七伤往后瞧”式。动作重复练习6遍。每 日早晚2次。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万 婕
病例:
丁某,女,55岁
主诉:颈部疼痛5年余 现病史:5年前先发肩部不适,后逐渐发展为 颈部疼痛。以左侧较剧,无头晕, 无手指麻木。 体检:颈部活动可,双侧枕外隆凸下缘压痛,左侧 C2横突压痛明显。臂丛牵拉试验(-),霍 夫曼征(-)。 CT示:C3、4,C5、6轻度后方膨出。颈椎退行性改变。
与现代健身比较
• 精、气、神的养生保健 • 各种姿势、功法的选择、锻炼及运 动运用,都是通过借助动作的延伸, 以活动关节,疏通气血,调畅气机 来达到增强体质,消除疾病,恢复 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功法中存在很多差异及误区:
误区一:只注重外形的练习。 误区二:只注重呼息的Leabharlann 纳。 误区三:只注重神的“内视”。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中国传统功法——古代导引术
概念
《一切经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 手足,除劳除烦,名为导引。” 唐人王冰《黄帝素问注》中说:“导引, 谓摇筋骨,动支节。”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著作《皇帝内经》 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点。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导引图
运动处方
(2)运动强度 (3)运动持续时间 (4)运动频率 (5)运动注意事项
表一 患者基本资料
组别 功法组 对照组 研究例数 28 26 年龄(岁) 50.23±17.532* 44.00±13.036 治疗前vas评分 6.32±1.679* 6.77±1.883
*功法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p>0.05
静功:以调心,调息为主,以自身的控制 能力来养生治疗疾病。 保健功:运用自我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 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为主。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一) 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二) 强调整体观,以内因为主的运动 (三)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 (四)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调心方法: (一)默念字句 (二)意守部位 丹田、涌泉、百会、命门
(三)注意呼吸 (四)内视 (五)观想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调心注意事项
(一)用意得当 (二)意念集中 (三)避免三种倾向 (四)不同疾病不同用意
导引主要分类
动功:以调身,调息为主,增强身体姿势 变化对气机运行的影响。通过姿势和呼吸 的调整来养生治病。
韦 驮 献 杵 掌 托 天 门 横 担 降 魔 杵 摘 星 换 斗
第3节.五禽戏
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 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习练要领
开始练习每戏时,要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作出与之相 适应的动作造型。
第2节.易筋经
易筋经的含义
易:“改变”、“变化”、“变换”, 引申为“增强、
修复”之意。
筋:人身的经络、经筋等系统。指全身的软组织,包
括肌腱、肌肉、肌膜、血管等及其功能
经:方法
“易筋经”主要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来锻炼身体,
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并增强肢体的力量和改善人体各种 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 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的性能和医生 的技巧来进行治疗康复,作为病人来讲, 自身是被动的。 • 传统运动养生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心 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身体体质,防 治疾病的效果。
中国传统功法与养生概述
内容
传统运动养生具有医疗和运动的属性
传统运动养生重视加强人体内部运动, 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也就是精、气、 神的锻炼,它不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 运动,而是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锻 炼,慢慢地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来发挥作 用,因此尤其适应体质弱者和慢性病患 者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