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2020高考小说复习课件144页
合集下载
高考指导:小说专题复习 (共97张PPT).ppt

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 括为一件事。
答题建模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模板四:①主人公在……时候心情……②主人公在……时候心情……③主 人公在……时候心情……
小说整体阅读指导
解题思路
先阅读批注 一下习题
快速阅读 (批注:性 格、心理、 主题等)
大体梳理 (谁干了啥、 主要事件、 结果和动机、 大体分层、 主题等)
答题(研读 题干、理出 思路、问啥 答啥、理出 答案)
例题展示
学习任务一: 先阅读《理水(节选)》后的习题,你会在哪批注什么
内容?
例题展示
实战练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微纪元(节选)》,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
故事情节。
实战练习
学习任务二: 阅读《微纪元(节选)》,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
理变化过程。
拓展练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初心》,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主人公保持初
心的情节。
拓展练习
女婢刚趴进高车,就发出了震颤的尖叫,副将领兵赶紧跟来。安静地 趴在车顶的昌吉从缝隙里看向高台的王,见一柄金杖在王的手里凭空缓缓 展开。
课后练习
学习任务: 阅读P54《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并规范完成课后习
题。
揣摩人物形象
二、揣摩人物形象
1.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2.赏析人物形象(或物象)描写的作用 3.鉴赏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法
二、揣摩人物形象
1.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常见提问方式: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③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题建模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模板四:①主人公在……时候心情……②主人公在……时候心情……③主 人公在……时候心情……
小说整体阅读指导
解题思路
先阅读批注 一下习题
快速阅读 (批注:性 格、心理、 主题等)
大体梳理 (谁干了啥、 主要事件、 结果和动机、 大体分层、 主题等)
答题(研读 题干、理出 思路、问啥 答啥、理出 答案)
例题展示
学习任务一: 先阅读《理水(节选)》后的习题,你会在哪批注什么
内容?
例题展示
实战练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微纪元(节选)》,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
故事情节。
实战练习
学习任务二: 阅读《微纪元(节选)》,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
理变化过程。
拓展练习
学习任务一: 阅读《初心》,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主人公保持初
心的情节。
拓展练习
女婢刚趴进高车,就发出了震颤的尖叫,副将领兵赶紧跟来。安静地 趴在车顶的昌吉从缝隙里看向高台的王,见一柄金杖在王的手里凭空缓缓 展开。
课后练习
学习任务: 阅读P54《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并规范完成课后习
题。
揣摩人物形象
二、揣摩人物形象
1.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2.赏析人物形象(或物象)描写的作用 3.鉴赏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法
二、揣摩人物形象
1.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常见提问方式: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③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0年高考语文新考案专题--小说阅读PPT

如鲁迅的小说《药 》采用明暗并行的 双线结构模式。故 事的明线是华老栓 一家的故事,暗线 则是夏家的故事, 通过华、夏两家的 命运表现双重主题 :群众的愚昧和革 命者的悲哀。
考点一 情节类
专题二
类别
特点
示例
(续表)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
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
辐 射 结 构
绕着一个集中的“焦 点”呈放射状展开,它 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 跳跃性。其结构形式 就是心理流程。意识
考点一 情节类
专题二
类别
作用
(续表)
过渡 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悬念
先写结果,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能 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枯燥和结构的单调呆板。
突转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
突转 转折,向相反方面突然变化,掀起叙述的波澜。突转可以使情节起伏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
宝箱》中杜十娘的死,使读者反思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根源。
考点一 情节类
专题二
类别
大团圆结局
戛然而止的 结局
(续表)
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 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 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个整体,给读者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反映出人 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专题二
命题 规律
专题二
命题调研
命题 规律
(2)试题形式。高考小说阅读题型相对稳定: 从2017年开始设置三道题,题型为一道四选 一的选择题和两道简答题;2018年题量仍然 为三道小题,但第5题的分值由5分变成6分, 总分值由2017年的14分增加到2018年的15 分。
《小说情节复习》课堂课件PPT(29张)-优秀课件

情节安排的特点 1.贯穿全文的线索: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2.就全文看:(1)一波三折式(2)欲扬先抑式 (3)倒叙式 3.就开头结尾看:(4)首尾呼应式 4.就开头看: (5)设疑法(悬念法)(6)写景法 5.就结局看: (7)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的结尾) (8)令人伤感的悲剧的结局(悲剧式结局) (9)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局(喜剧式结局) (10)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的结局
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
悦之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读者或效果角度)
B.主题上,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 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10)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结局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三)情节探究题
• 2013新课标卷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 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 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8分)
•
《小说情节复习 》 课堂课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 ⑵故事较复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 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 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情节概括题知识储备
赏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
• 1.小说的情节结构 一般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 叙述的人称——第一、二、三人称(我你他) • 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A.情节安排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 波澜。
B.技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
【精】2020高考小说复习课件144页

201
守旧的丑恶文人。
9
对为增快日益工业化 ①理解小说内容、人物形
《小步舞》 城市进度而放弃原有 象、主题;
全国Ⅱ (莫泊桑) 的人们于社会生活中 ②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卷
的精神家园的无奈 ③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
作用
全国Ⅲ 《到梨花 卷 屯去》
不忘初心,承担使命, ①理解小说主题意蕴
为人民负责。
②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特征。 ③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
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形象怎么考
类型
解题策略
①从人物言行心理去分析;②从人物事件情节去分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文本特点
小说阅读难点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的人生; 专注于故事,忽略了鉴赏; 没有熟练掌握鉴赏的角度; 艰深的主题意蕴难以把握;
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
四个“抓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概 析;③从环境社会去分析;④从他人或作者的评价
括
去分析
答题模式:性格特点+事例分析
①概括人物性格特征;②概括人物的外在特征;③
人物形象概 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
括
答题模式: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
(身份地位)的人+事例(在前或在后)
人物形象作 ①对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
2020高考小说阅读复习PPT课件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13
位于开头:
结构上的作用: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某
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④营造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 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①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②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③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①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②呼应标题、卒章显志;
③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14
特殊情节的作用:
1.小说开头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 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 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32
四、表现手法: 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
、先抑后扬、巧合、…… 五、构思(结构)技巧:
对比、过渡、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 笔、总结上文、点题、留白…… 六、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xx方法1,表达了xx内容,产生(起 到)了……效果或作用。(分点答题,以此模式 答三条)
33
命题角度七:语言特色
说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三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要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素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3.环境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13
位于开头:
结构上的作用: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某
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④营造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 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①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②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③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①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②呼应标题、卒章显志;
③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14
特殊情节的作用:
1.小说开头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 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 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32
四、表现手法: 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
、先抑后扬、巧合、…… 五、构思(结构)技巧:
对比、过渡、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 笔、总结上文、点题、留白…… 六、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xx方法1,表达了xx内容,产生(起 到)了……效果或作用。(分点答题,以此模式 答三条)
33
命题角度七:语言特色
说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三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要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素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3.环境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 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 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 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①“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 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体现出老董技艺的高超。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 守。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对老董形象的分析点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2)小说的发展部分主要写老董开始锲而不舍地染蓝。 ①父亲“找到了一块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说 明老董染绢的过程并不顺利,突出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老董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碗的 过程。
①“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点出了秋天特 有的景色。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 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 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 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 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 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 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①“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 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体现出老董技艺的高超。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 守。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对老董形象的分析点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2)小说的发展部分主要写老董开始锲而不舍地染蓝。 ①父亲“找到了一块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说 明老董染绢的过程并不顺利,突出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老董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碗的 过程。
①“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点出了秋天特 有的景色。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 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 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 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 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2020年高考小说复习之小说的阅读 (共60张PPT)

三、小说常中间段的作用
思考角度
知识点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
与相关情 节
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伏笔指文学作品中,在前面为后
面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
的关系 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
一、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 部情节的能力)
[知能 构建] 一、小说线索的类型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 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 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小说中的线索往往是小说标题、小说中 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
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
(1)事物线索 链→还债→发现项链是赝品”,都
与此有关;《面包》中的“面包”
也是线索。
(2)对比冲突线 索
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 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 主要线索。
(3)人物心理、 情感变化线索 等
一篇成功的小说,有时是几个线索 的交融。
如何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按照情节的基 本结构来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线索——串联故事情 节的东西
例如:《项链》
抓住场面来梳理 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小说专题课件-高考语文复习

反映人物性格,为人物性格改变做铺垫
伏笔
表面看上去没关系,事实上暗含关系
铺垫
非常明显,不明显就没用
照应/呼应
前后相同,二者说同一件事
反铺
举例:刑侦剧 作用:让结局水到渠成。
小说结局 同一事情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空间。 结尾横出新情节:戛然而止,再起波澜,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空间。
环境 答题顺序放最后,照顾另两者
你 旅
聆 途
愉
快听
最主要的8个作用 人: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情:改变情节走向,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时间推移。 环:交代故事发展的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主题思考步骤
人性美, 人性依然很美, 人性不再美, 拔高:思考人在社会的中的生存状态。
主题出现后,环境多一作用:升华主题,情节多一作用:深化主题。
谢 谢 祝
2020
01. 小说定义 02. 主要特点(三要素) 03. 考试题型 04. 做题要求
小说定义
整体认知:可读性与可考性相 反。
定义也是答案的理论依据。 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
发展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 者考 对察 人: 物人 的物
还主
(要
环特
) 人 情
3.强调阅读速度,认清小说想写什么。
情节
情节在小说中分哪几步?
公式
开端 内容——形式 发展 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
人物→情节 情节→人物*
高潮 情节突出的人物一定是主角。 合并公式
结局 小说阅读和写作
人物→情节→人物*
来
脑 筋
自
急 转
伏
弯 大
笔
赛 第
的
一 届
召
唤
与人物的关系
伏笔
表面看上去没关系,事实上暗含关系
铺垫
非常明显,不明显就没用
照应/呼应
前后相同,二者说同一件事
反铺
举例:刑侦剧 作用:让结局水到渠成。
小说结局 同一事情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空间。 结尾横出新情节:戛然而止,再起波澜,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空间。
环境 答题顺序放最后,照顾另两者
你 旅
聆 途
愉
快听
最主要的8个作用 人: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情:改变情节走向,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时间推移。 环:交代故事发展的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主题思考步骤
人性美, 人性依然很美, 人性不再美, 拔高:思考人在社会的中的生存状态。
主题出现后,环境多一作用:升华主题,情节多一作用:深化主题。
谢 谢 祝
2020
01. 小说定义 02. 主要特点(三要素) 03. 考试题型 04. 做题要求
小说定义
整体认知:可读性与可考性相 反。
定义也是答案的理论依据。 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
发展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 者考 对察 人: 物人 的物
还主
(要
环特
) 人 情
3.强调阅读速度,认清小说想写什么。
情节
情节在小说中分哪几步?
公式
开端 内容——形式 发展 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
人物→情节 情节→人物*
高潮 情节突出的人物一定是主角。 合并公式
结局 小说阅读和写作
人物→情节→人物*
来
脑 筋
自
急 转
伏
弯 大
笔
赛 第
的
一 届
召
唤
与人物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不因体型巨大而伟大,不 ①理解小说内容。
全国Ⅲ卷 《微纪元》 因身材渺小而卑微。
②分析小说人物心理
(刘慈欣)
③分析文本特征(“科学”与“幻
想”)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天嚣》 2017 全国Ⅰ卷
主旨概要
考点
某基地科研项目试验队深入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
戈壁滩旷野遭遇风沙侵袭后 探究情节和主题;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旨;②反复出现,全文线索,是结构 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推动情节发展;⑤ 寄托作者某种情感
人物形象 概括
高考真题
1.2018年全国一卷: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 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017江苏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3.2017山东卷:请简要概况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2016年高考山东卷: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7.2015年高考安徽卷: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
形象积累
形象积累
头脑中的答案区: 各种人物形象以及相应的描述语言
激
判
活
断
记
选
忆
择
试题文本
做出答案
1.父亲形象
谁的电话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 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 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 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 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 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 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 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小步舞》 (莫泊桑)
对为增快日益工业化城市进 度而放弃原有的人们于社会 生活中的精神家园的无奈
①理解小说内容、人物形象、主 题; ②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③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不忘初心,承担使命,为人 ①理解小说主题意蕴
《到梨花屯去》 民负责。
②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何士光)
③分析小说开头结尾情节的作用
环境 主题
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次要人物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 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 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注意事项
高考示例
( 2016年高考山东卷 )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 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 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作用-例题
以汪曾祺《八千岁》为例 作品题为“八千岁”,却花费较多笔墨叙写宋侉子,请简要分 析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结构上,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 信。 ②艺术手法上,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宋侉子的豪放通达,更凸显八千岁 的吝啬刻板。 ③主题表现上(或人物关系上),宋侉子与八千岁的信义之交,和宋侉子与八舅太 爷的虚与委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小说的主题。
①从人物言行心理去分析;②从人物事件情节去分析;③从环境社 会去分析;④从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去分析
答题模式:性格特点+事例分析
①概括人物性格特征;②概括人物的外在特征;③概括人物的主要 事迹
答题模式: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事例(在前或在后)
①对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奠定感 情基调;④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寄寓作者情感⑤线索人物,贯穿 全文
1.父亲形象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 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 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交代
、跃然纸上
人物,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 突出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 特点,
发展
展现
人物
性格
品质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作用
高考真题
(2016·全国丙卷)“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 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
①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 托 ②借助物象衬托 ③借助环境烘托
作用阐释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
渴望救援的故事,折射出灾难 ②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
面前生命力的伟大。
③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2016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锄》 (李锐)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农耕文 明渐失的社会现状及人们对 土地的眷恋。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 探究情节和主题; ②赏析标题的寓意 ③分析作品的结构 ④探究作品的形象和主题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2019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理 水》 (鲁 迅)
借夏禹歌颂了“中国的脊梁”①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主旨、写 式人物的伟大,辛辣地讽刺 作特点; 了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只 ②分析人物塑造手法 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阶 ③探究小说文本特征(“故事” 层,讽刺了那些顽固保守、 与“新编”) 因循守旧的丑恶文人。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赵一曼 全国Ⅰ卷 女士》
(阿成)
《有声电
全国Ⅱ卷 影》
2018
(老舍)
表现了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 ①理解小说内容、主旨
曼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热 ②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爱祖国精神。
③分析小说叙述方式的作用
①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主旨、标题 作用; ②分析小说具体内容; ③举例说明小说语言的幽默性
(2016·全国甲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 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5·浙江高考)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 用意?
主要人物
情节
这个人可能是全文的线索(穿针引线)或者是整个事件的见证 者(增加真实感)。 这个人的某种行为推动某一情节发展或者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这个人的出现可能使情节出现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形象怎么考
类型
解题策略
人物性格概括 人物形象概括 人物形象作用 物象的作用
因一个错误的电话而产生的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理解语句 《战争》 爱情被战争摧毁的故事,放 含义、探究情节和主题; (迈尔尼) 映了战争给个人带来的悲剧, ②赏析作品的情节;
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③鉴赏作品的形象 ④探究作品的题目
一个意外伤人事件后的伦理、 ①分析情节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
《玻璃》 法制的冲突
认真审题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 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 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 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 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 位、职业等因素。主人公是一个(性格) 的(身份)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文本特点
小说阅读难点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的人生; 专注于故事,忽略了鉴赏; 没有熟练掌握鉴赏的角度; 艰深的主题意蕴难以把握;
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
四个“抓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故事情节
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概括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