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教案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标题:景观设计原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景观设计的规划和布局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景观设计的规划和布局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景观设计案例图片和视频。
3. 学生绘图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精美的景观设计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15分钟)1. 介绍景观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解释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如比例、对称、重复、层次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如空间感、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等。
三、讲解景观设计的规划和布局技巧(20分钟)1. 介绍景观设计的规划过程,包括场地调研、功能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制定。
2. 解释景观设计的布局技巧,如空间分隔、路径设计、植物配置等。
3. 展示一些成功的景观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四、实践练习(30分钟)1.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地进行景观设计。
2. 学生根据所学的原理和技巧,绘制场地规划图和设计方案。
3. 鼓励学生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设计思路,并互相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景观设计原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设计成果,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3.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设计成果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如公园、庭院、城市广场等。
2. 组织参观当地的优秀景观设计项目,让学生实地感受和学习。
3. 帮助学生参加景观设计比赛或展览,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公园景观设计教案

公园景观设计教案公园是城市中让人们放松身心的场所,而公园景观设计是保证公园环境美观、舒适、宜居的关键。
在公园景观设计教案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公园面积、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游乐设施等众多因素,不断探索创新、实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让学生掌握公园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1.公园景观设计的概述: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发展历程等。
2.公园规划设计:公园规划设计的流程、设计目标及关键要素。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公园的场地条件和功能需求,进行规划设计,以实现最佳的空间利用和景观效果。
3.公园植被设计:公园植物的种类选择、植物布局和植物配置等。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公园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进行科学的植物配置。
4.公园水体设计:公园水体的设计原则、水体类型和水景细节设计等。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功能需求,设计合适的水景细节和对应的水体类型。
5.公园游艺设施设计:公园游乐设施的种类、布局和配套设施等。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公园游乐设施的功能和使用人群,设计合适的游乐设施和布局方案,并为游乐设施匹配相应的服务设施。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模拟等。
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发展历程等内容,为学生建立起完整的认识体系。
2.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公园的设计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公园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难点和争议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模拟:通过实践模拟,让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实际的场地勘测和规划设计,模拟出真实的公园景观设计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公园设计案例、公园设计软件、实地勘测工具等。
关于景观设计的基础教学教案

关于景观设计的基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学习并应用景观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于景观设计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1.1 景观设计的定义及其作用;1.2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统一性、适应性、开放性、可持续性;1.3 景观设计的分类:公共景观、私人景观、商业景观等。
二、景观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1 空间规划与布局原则;2.2 植物选择与搭配技巧;2.3 材料与构造的应用技巧;2.4 照明与水景设计技巧;2.5 艺术元素的运用与组合。
三、景观设计案例分析3.1 国内外经典景观设计案例介绍与分析;3.2 案例中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3.3 学生小组分析并展示自己的景观设计案例。
四、团队合作与实践4.1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小型景观设计项目;4.2 学生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讨论,制定设计方案;4.3 学生团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景观设计并进行汇报展示。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1. 讲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景观设计对于环境和人们的影响。
2. 探讨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不同类型景观设计的特点和规划原则。
3. 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就某一公共空间进行景观设计规划,并展示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景观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介绍景观设计中空间规划与布局的原则和技巧,如对称、平衡、比例等。
2. 分析植物选择与搭配技巧,重点讲解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颜色搭配原则。
3. 探讨材料与构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如材料的质感和颜色搭配。
4.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元素,如雕塑、壁画、装饰品等,进行景观设计的创意展示。
第三课时:景观设计案例分析1. 分析国内外经典景观设计案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特点。
2. 分组讨论案例中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小组展示并分析自己找到的一两个景观设计案例,进行探讨和点评。
景观设计讲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 一、教案模板课程名称:景观设计授课对象:相关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景观设计的定义、分类、原则及基本要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的能力,掌握景观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的定义及分类2. 景观设计的原则3. 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4. 景观设计的步骤与方法5.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视频教学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景观设计案例图片3. 视频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景观设计的定义及分类,使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
3. 分析景观设计的原则,如生态原则、人性化原则、可持续原则等。
4. 讲解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如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道路等。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
第二课时1. 讲解景观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一个景观设计案例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3. 学生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4.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 二、范文课程名称:景观设计授课对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景观设计的定义、分类、原则及基本要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的能力,掌握景观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的定义及分类2. 景观设计的原则3. 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4. 景观设计的步骤与方法5.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视频教学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景观设计案例图片3. 视频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景观设计教案一

场地意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突出权力和成功意义的场地。
显示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空间。 一个包含河流的广场象征把水作为生活欢乐 之源来庆祝。 一个再开发的小区能反映出历史价值的重要 性。 一处景观能设计成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 的,而不是以突出养护管理为目的。
一处复合的办公小区能突出这样一个信息:此处办公的公司对环保和资 源的保护特别关注。 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场所可以设计出令人震惊、不安、惊奇、迷茫的环境。
??特定功能性概念?减少土壤侵蚀改善不良的排水状况控制动物损坏避免人为的破坏减低维护费用?减低维护费用使预算控制在一定水平????4??一个概念性方案的例子是一个社区的中心它下一步的设计思路可以用以下简单的文字来表示
第一章 概念
“立项、场地勘察、场地分析” 一般的哲学概念
哈普林设计的“内河码头广场喷泉” 里德设计的“庭园”
一个娱乐的场所娱乐性应该是第一位的。
一个安静的场所可以设计出令人冥思遐想的环境。 体现人道主义或者博爱思想的场所。
突出革新和进步主体的场所。 反映精确、优雅和简洁意境的空间。
特定功能性概念
减少土壤侵蚀 改善不良的排水状况 控制动物损坏 避免人为的破坏 减低维护费用 使预算控制在一定水平
一个概念性方案的例子是一个社区的中心, 它下一步的设计思路可以用以下简单的文字 来表示: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现有小溪和植被的干扰,先把三个主要建筑物定位。 设计能停放1 OO辆小车的停车场。 使汽车停车场出入口尽可能不相互影响。 使人行道便于通向邻近的街区。 设计多用途的广场或古罗马式圆形竞技场,以满足临时表演、户外课堂、 娱乐、艺术展、雕塑展等之需 标出放置某些设施的位置。 设计一些开敞的草坪空间以供休闲。
景观设计课程教案

景观设计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景观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原则和目标,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熟悉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设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景观设计的创新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熟悉景观设计的流程和步骤4. 了解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设施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景观设计的流程和步骤4. 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设施5. 景观设计的创新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景观设计的流程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和练习: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包括景观设计基础、景观设计方法、景观材料与设施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制作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3. 实地考察场地:选择适合进行实地考察的景观设计案例,以便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
4. 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用于景观设计的绘制和制作。
5. 反馈与评价表格:制定学生作业、练习和实地考察报告的反馈与评价表格。
七、教学安排1. 课程导入与概念理解(2课时)2. 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习(4课时)3. 设计流程与步骤掌握(2课时)4. 常用材料与设施介绍(2课时)5. 创新实践与小组讨论(4课时)6. 实地考察与实践(2课时)7. 作业与练习反馈(2课时)八、作业与练习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
景观设计初中课程教案

景观设计初中课程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方法表现景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景观设计的绘画和设计方法3. 景观设计实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和人工美。
2. 提问:你们对景观有什么印象?什么是景观设计?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和谐、平衡、对比等。
2. 介绍景观设计的绘画和设计方法,如素描、水彩、平面设计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景观主题。
2. 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方法,表现所选主题的景观。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二、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景观设计案例,如公园、广场、庭院等。
2. 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景观主题。
2. 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方法,表现所选主题的景观。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学生作品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绘画和设计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方法表现景观的能力。
景观设计初步教案

景观设计初步教案简介该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了解景观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内容1. 景观设计概述- 景观设计的定义和背景- 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景观设计原则- 形式和功能的结合- 材料和植物的选择- 视觉效果的营造- 环境和可持续性考虑3. 景观设计方法- 需求分析和场地调查- 创意设计和方案选择- 绘制设计图纸和模型制作- 施工和维护计划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小型景观设计项目- 引导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和场地调查- 指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和方案选择- 指导学生绘制设计图纸和制作模型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实践操作:通过小型景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评估- 小组项目成果评估:评估学生的创意设计和方案选择- 设计图纸和模型评估:评估学生绘制的设计图纸和制作的模型教学资源- 幻灯片:用于理论讲解的教学幻灯片- 设计软件:用于绘制设计图纸的电脑软件- 模型材料:提供给学生制作模型的材料教学时程本教案共分为5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 课时1:景观设计概述- 课时2:景观设计原则- 课时3:景观设计方法- 课时4-5:实践操作参考资料- "景观设计导论",作者:XXX- "景观设计实践指南",作者:XXX以上是《景观设计初步教案》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景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讲义第一部分景观设计概论第一章景观的概念的把握第一节景观的概念一、景观景观是对被围绕人的环境的观察。
或者是景观是围绕人间的环境。
—中村良夫眺望观察的成立:①外环境;②从外环境对人的视网膜的刺激;③对刺激群的理解。
三个关系的相互联系。
1、主观性(人自身)的超越景观的眺望与观察,是主观性较强的活动。
同样的景观,由于人的经历不同,对于景观的意味,景观的价值观,均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摄影家和植物学家。
2、景观和风景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等同于风景。
景观地理学概念,来自德语。
「Landschaft」landscpe(英语),lnadschft(德语),Paysage(法语).16世纪:画家テクニカルターム(アート的景观)19世纪:作为地理学用语多被利用.1863年,美国纽约セントラルパーク的建设计划, 1858年景观建筑师奥姆斯特德(F.L.Olmsted)提出“景观建筑师”,1899美国成立景观建筑师学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职业出现.20世纪:日本植物学家三好学将(lnadschft)译为「景观」.辻村太郎1937年在「景观地理学讲话」中被记述,最初根据植物学lnadschft(德语)的译语.日本从1920年左右「景观」运用地理学.美国的“Landscape”,主要指凡是与土地有关的空间环境和资源,中国的“Landscape”则常常是指“山水”,而日本的“Landscape”更多的是指“造园”。
“Landscape”还被说成“景观”,“风景”,“造园”,“园林”,“风景园林”等多种释译。
2003年日本的造园杂志,已改名为:“Landscape”。
区为了与造园的概念。
景观眺望观看的三要素:1、外环境的刺激(主观的)2、客观的;3、环境的特征。
二、景观的种类依据景观的对象分类,视点与对象相互关系的分类,以视点的静动为着眼点的分类。
1、依据景观的对象分类2、以地理学的观点的分类还被分为自然和文化两大类:文化景观,耕作景观,交通景观,村落景观,都市景观,工业景观。
耕作景观还细分为倾斜地、与栽培农作物有牵连的详细记述。
——辻村太郎4、风景地计划论的观点地形、植生、人工的要素的综合,称为地方的自然地域的耕作景观风景。
风景地的利用(修养、运动、观赏、疗养、游览、信仰等)合理的便利设施的导入,风景的计划,地理学的自然景观的概念,造园学(美的创造)和森林美学(林业造成美的效果的探索)的目的论的观点被融合。
以地形、植生要素为着眼点,自然风景还被分为:山岳、森林、瀑布、溪河、平原、海岸、湖泊7个风景类别。
——上原敬二5、工学的观点作为景观操作的直接对象,有目的性计划的专题,比如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对面车辆的灯光造成的视觉干扰。
桥梁、水库等大规模的土木构造物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比如桥梁景观、水库景观等工学项目。
6、视点与对象相互关系为着眼点的分类①围绕景观、眺望景观眺望观察远景视界的确保,大的景观印象的把握,近景域内的视界限制。
②外部景观和内部景观如高速公路。
以利用者的视点,为内部景观。
以沿道居民等非利用者的视点为外部景观。
③着眼于视点的动静的分类视点的移动,景观变化的概念。
比如车窗景观等。
三、景观学1、两个景观论。
土地分类学的景观论;操作论景观论。
土地分类学的景观论,是关于地表的景观特色。
它包括环境系统;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
操作论景观论是对环境人为的变更,或者是保护.对景观操作论来说,美的观点的建立,景观现象的解析和景观操作的依据和理念,方法和技术为主要目标和着眼点。
像地理学和生态学。
地表的景观特色(地形、植物、土地利用等),这个背后的环境系统。
如自然的系统(自然的力、土壤、气候、生态系等)和人文的系统(都市化、产业结构等)的作用的结果。
这个系统作为景观记述的专业,是19世纪后半叶成立的。
2、操作论的景观论景观操作技术论是研究景观的美丑,是对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象的分析,所评价的目标是视觉等感官印象给人的主观感受和所引发的心理感受的优劣。
如自然美,环境体系的认识,文化的作用,自然和人为的调和关系,都市空间和人工物体美的问题等的关注。
①构图论特定的视点所观看到的一定范围的场面,固定的景观表现。
②景观展示构成视点与位置关系起因的不同,价值意义的把握,各自固有的议论、分析和展开的角度也不同。
③连续的景观视点的移动,景观的变化。
景观相继出现,连续发生。
④意象论凯文,林奇的都市「五要素」:道路、交通节点、领域、边界、标志。
城市的设计,就是从事以上五点的设计。
景观学1、景观学的相关领域景观操作论,由各种基础学科研究成果的融合与交叉组合而成。
2、基础知识哲学、美学、心理学、地理学、地形学、气象学、社会学、民俗学、言语学、记号学、文学、绘画等。
3、专业设计学造园学、建筑学、土木工学、都市学、都市计划学。
四、景观的价值涉及到生物的生存本能;涉及到行为科学;涉及到视知觉特性;涉及到社会,文化的根源与美的意识;比如日本传统庭园等。
五、景观的美学1、操作论的景观论的趋势操作论的景观论以实践为目的:①景观的保全;②对都市,港湾,田园等进行空间的景观计划管理;③公共空间的街道,公园,广场等以及土地构造的桥梁,高速公路,护岸,堤防等等的设计,提出美的判断和解决的对策。
①具体为自然名胜景观的保护和传统街道的保全等等。
③为公共的规划的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可利用的空间。
最终的目的是美。
我们假设将美分为①自然美和技术美,②艺术美2、城市景观的美学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也就成了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操作论的景观设计风景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象。
总之,景观从作为城市景象演变到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再演变。
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无不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六、景观和意象1、视力和周边视凝视点与周边的关系,凝视点的外侧的部分视野范围称周边视。
周边视对很小的特征的把握很难。
2、眼球运动依据周边视和眼球运动,各种各样大范围的对象相互关系能敏捷的把握。
3、心像心中或头脑里的形象。
都市空间等大的领域的特征的把握,不仅依靠眼球运动和周边视,人头部的回转和身体的移动,可以对城市空间全体像进行把握。
4、视觉像视觉像是对象目前的意味。
景观的操作论是以视觉像为主展开的。
5、操作论景观论的意象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的五要素。
第二节景观设计基础对于环境的认知和“视觉分析”,人的视觉范围,空间感受。
人类的感受与情感通过五大器官激发而产生。
因此,以三维空间为主的景观视觉是设计的核心基础。
基于这种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派生出许多应用性研究。
一、景观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主要内容生态学ecology一词原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
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与人工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同时也影响到我们的景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主要内容是和人居环境相关的土壤,水文,植被,气候,光照,地形条件等因素所形成的生物生存环境,简称生境,在不破坏全球生态的前提下,优化和改良我们的聚居环境。
2、景观生态要素——①水景观②植被景观二、环境,行为和心理基础知识如果说,我们前面说的景观生态要素研究,是关于各种自然因素对于人类生理上的影响的话,我们下面所要谈的是关于景观设计要素对于人心理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系统分析研究阶段。
比如:密切距离0-0,45米,个人距离0,45-1,20米,社交距离1,20-3,60米,公共距离7-8米。
60年代以来,这种作为心理学前沿的学科开始直接对设计学起到指导作用。
挪威建筑学家舒尔茨Christain Norberg Schuiz写出了《存在、建筑、空间》一书,对空间的理解和分析比过去前进了一大步。
下面介绍对于景观设计比较常用的概念。
1、空间与环境①气泡——爱德华,T,霍尔提出的个人空间。
②领域——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指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
人类的领域行为大概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公共领域、家、交往空间、个人身体2、人的行为上面谈到了几种尺度的空间单位,下面我们简单地用几个概念分析以下人的行为。
将人的行为简单分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强目的性行为②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习性③伴随强目的行为的下意识行为例如人的左转习惯,如果防火楼梯和通道设计成右转弯,疏散行动速度会减慢。
3、行为集合为了达到一个主目的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称做行为集合。
例如在设计步行街时,隔一定距离要设置休息空间,设计流线时要考虑无目的性穿越街道,以及通过空间的变化来消除长时间购物带来的疲劳等等。
4、行为控制我们设计了空间,同时也设计了一种相应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在日复一日的强化下,很可能演化成一种习惯,这就是环境对行为的控制作用。
例如在花坛设计时,为了避免人在花坛上躺卧,可以将尺度设计的窄一些。
5、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求希腊学者多西亚的斯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做过扼要概括如下:①安全②选择与多样性③需要满足的因素三、环境空间设计基础我们对环境空间的训练过程加以分析,可以简单地分为认知和操作两个环节。
形态分为两大类:积极形态与消极形态。
积极形态,即指人可以看到和触摸到的形态,又称为实体形态。
消极形态,指由实体限定出来的形态,又称为虚体形态。
例如身处广场之中,周围的建筑就是实体形态,而广场,这个有建筑围合而暗示出来的空间就是虚体形态。
1、造型基础①点②线③面④体⑤空间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空间构成等。
2、空间形式认知与分析的能力和基础对于形式的认知是任何设计学科,所共同的基础。
形式要素的分类主要有视觉要素,关系要素和概念要素。
视觉要素主要指形态,大小,色彩,质感,这些和具体的视觉特征有关系的要素。
关系要素是指那些与视觉要素的编排,位置有关的要素,如方向,位置,视觉惯性等等。
概念要素是不可见的只存在于我们的意念当中的,点,线,面,体等。
在认知过程中,这三个层次的要素是相互穿插联系的。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所操作的具体事物主要是物质材料,结构等等,但是我们设计的主要对象却是空间,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去认知呢?①图与底的关系—丹麦建筑家利用杯图来说明实体与空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图与底关系的分析,就更容易明确地掌握空间的形态和秩序。
②空间的抽象③实体,空间的限定和操作④实体,空间的加法和减法⑤空间的限定围合,覆盖,设置,隆起和下沉,材质的变化。
⑦空间的尺度与界面对空间限定的手法有所了解之后,抽象的空间如何为人所用,必须以人的尺度单位,考虑人身处其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