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合集下载

元曲五首PPT课件1 语文版

元曲五首PPT课件1 语文版
第6 课 元曲五首
语文版
第三册
学习重点
1.记:了解作者及元曲的相关知识。 2.读:理解口语化的比喻、曲中对比、曲中用典 等写作技巧,了解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生活, 培养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 3.写: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段文字。 4.练:学会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技巧。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张可久(约1270-1348后), 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 治今浙江宁波)人。专力写散曲, 留存作品八百五十余篇,为元人 中最多者。 多描绘自然风景,咏 歌颓放生活, 也有不少写闺情及 应酬之作。有《小山乐府》。 张可久一生时官时隐,劳碌奔 波。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 感伤,看透了世态的炎凉。 有 时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 恶, 从而借助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 不分的现实。
《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 更哪堪远水粼粼。见杨 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 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 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 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 忆断肠人。今春,香肌 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答案 (1)先以景物渲染。远山、 碧水触及婀娜杨柳、滚滚飞絮, 最易惹人愁思,让人生出几许怅 惘。桃花之艳丽明亮,最易让人 兴时光易逝之感。香风、暮雨适 足以增其愁绪。 (2)叠词的使用。“滚滚”“醺醺 ”“阵阵”“纷纷”等叠词的使用 ,渲染自然界细微之变化,强调人 世的无常与惊心动魄。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白朴(1226-1306后), 元戏曲作家。字仁甫,一字 太素,号兰谷先生。 原籍 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寓居 真定(今河北正定)。 所作杂 剧今知有十六种, 另有词 集 。 白朴原是金朝人,父 亲白华担任过金朝枢密院判 官的职务。 由于这样的出 身,白朴从小就受到金朝大 诗人元好问的熏陶,奠定了 很好的文学素养。白朴的一 生大都在山水诗酒中纵情度 过,因此他的作品总带有文 人的雅趣和闲适之情。

语文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版必修3 元曲五首 课件

语文版语文高一高一语文版必修3 元曲五首 课件

[作者卡片]
姓名 生卒年
字号称 谓
籍贯
张可久 约1270—1348后
字小山
庆元路(今浙江宁波)
元代散曲作家。有《小山乐府》,以散曲盛称于世。
相关材 料
曲风雅丽,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 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 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运用到散曲中,
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
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 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交杂在“青山绿水” 两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 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寂寞萧瑟 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 的力量。
3.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春》的诗眼是什么?曲子是如 何围绕诗眼组织材料的? [我的理解]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 若“不如归”引发思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 ,贴切、自然,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的 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因“思”而起的 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 化浓郁的思念和孤寂之情。本曲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中 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 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归”字,从 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之情。
料 放有力,内容显示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散曲 有辑本《东篱乐府》。
[知识链接] (1)①《正宫·醉太平 刺世》 张可久这首小令写世情,深刻揭露了世风的污浊和腐败,辛 辣嘲讽了那些不择手段攫取金钱的人。整首词全用口语,通 篇比喻,寓庄于谐,泼辣尖锐。 ②《越调·天净沙 秋》 白朴出生于金末一个官僚家庭,在年幼时遭遇金亡变故,与 父母失散,随父母好友著名诗人元好问流亡山东,得到元好 问的培育。长大后,迁居金陵(现在南京市),过隐居生活, 纵情山水,以诗酒为乐。在这首秋景曲中,作者描绘了两幅 图画,色彩明暗对比鲜明,虚实对照,情从景出。

《元曲五首》(语文版必修三)课件

《元曲五首》(语文版必修三)课件
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
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 莺莺待月西厢记》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 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 。 剧中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 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 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他的作品戏剧性
答案 (1)陶渊明的隐居怀有“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的 明确归隐理想,是“性本爱丘山”的自然归宿,不同于一般 隐士的避祸自全。 (2)而马致远则怀疑所谓的精神不朽,他认为只有在睡觉和昏醉 时才能宁贴,那么本来就像一场幻梦的浮生就只能在真的醉梦 中度过了,这又是多么可悲的人生!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四十八分。
【越调】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四十八分。
重点突破
思——议
3.阅读《双调·大德歌 春》,思考:该散曲是如何写“思”的?
4.阅读《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思考:该曲是如何强 化主人公的愁绪的?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点明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概括。
答案 正面点
题:可叹人生在
世,只有睡觉时 才得安宁,天一 亮便有万事干扰 不休。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 ,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 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 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 ,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 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 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 ,道东篱醉了也!
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七点 四十八分。
了解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元曲五首》课件 语文必修3

高中语文《元曲五首》课件 语文必修3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
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
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
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 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 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 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 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 《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 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 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 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 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 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 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成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
贤愚不分的现实。只是这种愤世疾俗的作品,为数不多。
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的情和景,在张可久的作品中更多一些。 “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 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在悬车之年尚出仕小吏, 有不得已的苦衷。因此在以“归兴”、“旅思”、“道中”命 名的篇章中,常常表现出悲凉的情绪和对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渴望。 如:“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 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 客观上反映了元代士人沉抑下僚的艰辛颠沛的境况。张可久笔

元曲五首-课件

元曲五首-课件

八、整体预知 1.《正宫·醉太平 刺世》
2.《越调·天净沙 秋》
3.《双调·大德歌 春》
4.《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5.《双调·夜行船 秋思》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如何理解《双调·夜行船 秋思》中的第二支曲 子? 【提示】 第二支曲子开头写秦宫、汉阙,虽也曾 辉煌一时,却终究变得如此衰败,如今也只是作为 放牧牛羊的牧场。过去的辉煌灿烂也只是过往的云 烟。这句冷嘲热讽的话将兴衰交替说得如此轻微。 末了还要追加一句“纵然辉煌过后留下几座坟墓, 可石碑上的字却也因久经风霜的摧残,已经不能分 辨了。”作者用此来否认了那些希望彪炳千秋的古 人,否定了希望千古流传的理想。
2.资料链接 (1)元散曲可分为两大类,即_小__令_和_套__数__两种 主要形式。小令是一首独立的支曲,不超过五十 八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不同的曲牌各自有 不同的句数、字数,每句的长短又不同,而且用 字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 (2)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 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 求_一__韵_到__底____。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 的要求在同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有 些曲子还可以任意增加句数。
三、一词多义 (1)更 ①更.哪堪远水粼粼 _又___
②梧桐更.兼细雨 _再__,__又__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__更__换__ 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_相__继__,__相__互____
①重.回首往事堪嗟 _再__
(2)重
②掩重.门暮雨纷纷 _屋__内__之__门___ ③重.为乡党所笑 _深__深___地__
5.《正宫·醉太平 刺世》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名师点拨】 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 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葫芦 提倒稳”,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的不 合作的处世态度。表面上似乎说稀里糊涂倒安稳, 其实是作者的反语。这颇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 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只有作如 是观,方能体会作者的深意。

【高中语文】元曲五首ppt精品课件2

【高中语文】元曲五首ppt精品课件2

元曲相关知识
• 元曲无论是散曲或杂剧,都是配合乐谱 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 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
• 宫调规定乐调的高低和音乐的情感。 曲牌是每首曲的乐谱名称,相当于宋词 的词牌。 • 元散曲可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两 种主要形式。
• 小令是一首独立的只曲,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 词和小曲。不超过五十八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 名,如“水仙子”“山坡羊”等。 • 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 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求一韵 到底。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在同 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有些曲子还可以 任意增加句数。 • 散曲里还有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带过曲”, 它原来是同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曲调,如“中 吕”里的“十二月”带“尧民歌”。带过曲有三 支相连的,如“南吕”里的“骂玉郎”带“带皇 恩”、“采茶歌”,但比较少见。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 关汉卿 《精忠旗》-明· 冯梦龙 《桃花扇》-清· 孔尚任 《琵琶记》-明· 高则诚 《长生殿》_清· 洪 昇 《赵氏孤儿》-元· 纪君祥 《清忠谱》 -清· 李 玉 《汉宫秋》 -元· 马致远 《娇红记》 _明· 孟称舜 《雷峰塔》 _清· 方成培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中国四大名剧
王实甫的《西厢记》 孔尚任的《桃花扇》 汤显祖的《牡丹亭》 洪 昇的《长生殿》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 《鲁斋郎》《拜月亭》 散曲:《四块玉》 《闲适》
马致远:散曲: 《天净沙· 秋思》 杂剧:《汉宫秋》 白 朴 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 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元曲三要素:
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 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 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 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 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 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 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 必然结果。

元曲五首ppt1

元曲五首ppt1

【越调】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2.阅读《越调· 天净沙 秋》,思考:曲中两幅图景有何不同?
第二幅用了青、绿、白、 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 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 青山绿水两种颜色之中的。如 此交杂相错,使得原本寂寞萧 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 多彩多姿起来。 而且前一幅图是实景,后 一幅图是虚景,可谓“同曲异 景,虚实对照”。
第6 课 元曲五首
语文版
第三册
学习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记:了解作者及元曲的相关知识。 2.读:理解口语化的比喻、曲中对比、曲中用典 等写作技巧,了解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生活, 培养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 3.写: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一段文字。 4.练:学会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技巧。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张可久(约1270-1348后), 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 治今浙江宁波)人。专力写散曲, 留存作品八百五十余篇,为元人 中最多者。 多描绘自然风景,咏 歌颓放生活, 也有不少写闺情及 应酬之作。有《小山乐府》。 张可久一生时官时隐,劳碌奔 波。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 感伤,看透了世态的炎凉。 有 时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 恶, 从而借助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 不分的现实。
【越调】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3.阅读《双调· 大德歌 春》,思考:该散曲是如何写“思”的?
答案 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 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 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 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 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PPT优秀课件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PPT优秀课件

10.前四句所写景物有什么特色?它在全曲中的作用是 什么?(3 分) 答案 前四句所写的是秋景,但作者一反古代文人伤 秋悲秋的情调,把秋景写得色彩绚丽,生机盎然。作 者之所以极力赞颂秋景,是为下文要抒发的归隐之情 作铺垫。
11.从“官品极”到结尾,是作者直抒胸臆,主要表 达了什么意思?(3 分) 答案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是说即使做官做到一 品,对于改变当时黑暗腐朽的朝政也不会有什么用。 这是最后两句的“因”,最后两句则是前两句的 “果”,因为出仕没有意义,还不如归隐山林。
D.妩媚.(mèi)
泪痕.(hén)
道行.(hénɡ)
薄.脆(báo)
解析 “霁”读 jì。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皆嫌命.窘. 命窘:命不好。 B.一春鱼.雁.无.消.息. 鱼雁无消息:鱼雁没有来。 C.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销魂:指思念很深,像丢了魂似的。
D.急罚盏夜.阑.灯灭 夜阑:夜深。这里比喻人已垂暮。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 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2.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 分)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 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 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 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 扇。
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失,初月从 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 明。结句写北塞鸿雁到来,点明秋季时令,使人想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的 境界。 答案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 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 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 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 流,是动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篇自主预习
1.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路(治 今浙江宁波)人。与乔吉并称“双璧”,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作品集 有《小山乐府》。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套。
-5-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2.白朴(1226—1306后),元代戏曲作家。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 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其诗文 多不存,杂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散曲今存小令37首、套 曲4套。
易错字 衔 街 履 屐 犀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12-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
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他的作品
中有不少离情别绪的元曲佳作。
《双调·夜行船 秋思》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
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
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志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8-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5.马致远(约1251—1321后),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作品今存《汉宫秋》 《荐福碑》《岳阳楼》等。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6-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 市)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 一面旗帜。关汉卿撰有杂剧67种,今存18种。其散曲,今存小令41 首,套曲13套等。
-7-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句“晚霞明雨收天霁”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 景象。其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写,但尚未直 接写晴岚,只是为晴岚的描写做铺垫。第四 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 但未直接写出。直至第五句,作者才把晴岚 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以“又添铺翠”这 样的点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与“晴岚”的 意象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此曲虽重在写
-9-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6. 无论是散曲或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 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宫调规定乐调的高低和音 乐的情感。曲牌是每首曲的乐谱名称,相当于宋词的词牌。
元散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一首独立的曲 子,不超过58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如“水仙子”“山坡羊”等。不 同的曲牌有不同的句数、字数,每句的长短又不同,而且用字平仄 和押韵也不一样。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 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求一韵到底。套数中间 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在同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
元曲这一文学样式来揭示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
《越调·天净沙 秋》
白朴原是金朝人,父亲白华担任过金朝枢密院判官的职务。由于
这样的出身,白朴从小就受到金朝大诗人元好问的熏陶,奠定了很
好的文学素养。白朴的一生大约都在山水诗酒中纵情度过,因此他
的作品总带有文人的雅趣和闲适之情。
《双调·大德歌 春》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10-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பைடு நூலகம்注字音
加点字
变徵.
馄.饨.
隩.州

糊.口 糊.弄

掩重.门 重.听
读音 zhǐ hún tun yù hú hù chóng zhòng
课前篇自主预习
加点字
巢鸠.
蛩.
密匝.匝

龙蛇. 委蛇.

宁.贴 宁.可
6 元曲五首
-1-
双调·寿阳曲 山市
晴岚
[元]马致远 花村外, 草店西, 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 锦屏风又添铺翠。
[赏析]此曲题为“山市晴岚”,从曲中画面看, 作者所写的是以“山市”为背景的“晴岚”。 “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现的是“山市”,是鲜 花盛放的村庄与具有商业性的草店。第三
读音 jiū qióng zā shé yí níng nìng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11-
语文高中语文必修课件- 元曲五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hún 饨 hún 浊 hùn 沌 柳 xù wěn 乱
易错字 馄 混 混 絮 紊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词语 官 xián jiē 道 lǚ 行 木 jī xī 牛
向。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不能完全满意的。在这样的蹉跎经
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
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这一时期马致远的
散曲大都直接表露了他对历史上的是非和现实社会的态度以及文
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处境下的郁闷心情。
-4-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晴岚”,但并非只写晴岚,还有草店、晚霞、 酒旗、山色等,真是一笔一景,曲中有画。从 中可见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
-2-
课前篇自主预习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正宫·醉太平 刺世》
张可久一生时官时隐,劳碌奔波,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伤,
看透了世态的炎凉。有时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他借助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课前篇自主预习
4.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 北京市)人。主要创作活动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元代前期 杰出的杂剧作家。他与关汉卿的“本色派”不同,被推为“文采派”的 代表人物。著有杂剧 14种,流传至今的仅《西厢记》《丽春堂》 《破窑记》三种。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
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汉卿用他的如
椽之笔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他的笔下,刻画了一些性格鲜明的
普通妇女形象,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3-
课前篇自主预习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经常出入于当时的游艺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