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患者出院健康教育
医院鼻出血病人知识宣教健康教育

医院鼻出血病人知识宣教健康教育
鼻出血又称鼻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出血的部位多见于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立特氏区)一般由鼻腔局部疾病或全身疾病所引起,如鼻外伤、鼻腔肿瘤、高血压、血液病、凝血功能障、化学物质中毒、气候骤变等。
1心理指导
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避免情绪紧张。
因恐惧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而导致出血量增加。
2.饮食指导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出血。
3.休息、活动指导
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0〜15min,头偏向出血侧,有利于血液流出。
防止误吸血块引起窒息。
4.急救知识指导
(1)出血量少时,抬高头部,并冷敷额部,使血管收缩,同时用拇食指紧捏两侧鼻翼10〜15min,以达到止血目的。
(2)出血量多时,需进行鼻腔填塞止血。
血液流入口腔时,尽量吐出,勿咽下,避免刺激胃部引且恶心、呕吐。
5.出院指导
(1)饮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诱发出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感冒而引起呼吸道
感染,导致咳嗽,打喷嚏诱发出血。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特别在儿童和老年人
中更为普遍。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鼻出血的详细信息,并向读者
传达正确处理和预防措施。
2. 鼻腔结构与功能
2.1 高层次解剖图示及说明
- 描述正常情况下鼻腔内部结构,包括黏膜、毛细血管等。
- 解释这些组成部分对保持正常呼吸以及过滤空气起到重
要作用。
3. 原因与分类
3 .l 表格不同原因导致的两类主要类型(前后)并进行简
单描述。
4.危险性评估
4.l 可能引发较大风险或需要匹配紧急处置方法之条件
5.应急处理步骤
5.l 概述如何迅速止住流动时间超过10分钟以上无法自行停止而需就诊时可采取哪几个步奏
6.日常护理建议
具体介绍如何预防鼻出血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保持室内湿度
- 避免过度擦拭或清洗鼻腔
- 注意气候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7.就医建议
提供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及怎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机构。
8. 相关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到相关资料、图片等附件,并提供。
9. 法律名词与注释
解释和定义可能会在本文中遇到并需要解读理解法律术语。
示例:1)“危重”是指生命垂危状态;2)“紧急处置” 是指迫切需采取措施来处理某种突发事件。
10. 结束语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此份详尽而全面的鼻出血健康教育文件。
我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您提供有用知识,并促使更多人意识到正确处理和预防鼻出血问题之重要性。
鼻出血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鼻出血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鼻出血又称鼻衄,指血液经鼻流出,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但以前者为多见。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重视患者情绪反应,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完善各项检查。
(3)术前训练:①训练患者半卧位使用便器排尿、排便;②教会患者正确的滴鼻和攥鼻方法;③指导患者将血液吐出。
(4)卧位护理: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坐起、起床的方法。
(5)术前准备:①剃去双侧鼻毛;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 8h。
(6)手术日晨准备:①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CT片子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②取半卧位,休克者取平卧侧头位,鼻额部冷敷;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吐出或吸出呼吸道及口内分泌物,必要时氧气吸入5L/min;③失血严重者,需给予输液、输血、抗休克;有休克症状者,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等,协助医师迅速进行抗休克处理;④前后鼻孔填塞的患者,注意填塞物有无松动或脱落,有无耳部症状,保护鼻前庭组织;⑤对老年人或出血较多者,注意有无血性贫血休克、心脏损害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2.术后(1)术后体位:术后6h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面罩吸氧5L/min。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吐出或吸出呼吸道及口内分泌物、呕吐物。
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或窒息等意外。
(3)伤口护理:鼻额部冷敷。
少量出血时,给予味麻液滴鼻。
术后鼻腔可有少许渗血、痰中带少许血丝,鼻腔填塞可有轻度头痛、鼻部胀痛、溢泪等症状,这些都属正常现象,如有其他不适,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注意鼻腔填塞物有无松动或脱落,有无耳部症状,保护鼻前庭组织。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填塞物一般48~72h后取出,指导患者勿用力摒鼻,以免再次出血。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鼻出血的健康教育1、简介1.1 什么是鼻出血?鼻出血是指鼻腔黏膜和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鼻腔内的血管受伤或炎症引起的,可以是片刻的轻微出血,也可以是持续并且严重的出血。
1.2 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干燥的气候或干燥的鼻腔- 频繁摔打或刮鼻子- 慢性鼻窦炎或其他鼻腔感染- 高血压或血液凝固异常- 鼻腔肿瘤或鼻腔损伤- 某些药物使用(如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2、鼻出血的症状和分类2.1 症状- 从鼻孔流出的红色血液- 可能伴随有血块或血液抵达口腔- 可能伴随有鼻塞、鼻痛或头痛2.2 分类- 前鼻出血:血液从外部鼻腔流出- 后鼻出血:血液从后部鼻腔流出,需要医院急救3、鼻出血的处理方法3.1 急救措施- 坐直,保持头部微微向前倾斜,不要向后仰头- 用手指或纸巾轻轻捏住鼻孔,阻止出血流出- 用冷敷物(如冰块或冷毛巾)敷在鼻梁上,有助于收缩血管- 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平静,减少出血压力3.2 预防措施- 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持鼻腔湿润- 避免频繁用力擤鼻子,尤其是在气候干燥时- 维持血压正常,定期体检和药物治疗- 避免鼻腔损伤,注意安全并避免剧烈碰撞- 遵医嘱服药,特别是抗凝药物的用药管理4、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鼻出血持续20分钟以上无法止住- 出血量大,每次出血超过100毫升- 鼻出血与头部创伤相关- 伴随其他症状如晕厥、呕吐等5、附件- 鼻出血应急处理流程图- 鼻腔保湿用品推荐列表- 鼻出血常见药物治疗指南6、法律名词及注释- 生理盐水喷雾:一种含有生理盐水的喷雾器,用于保持鼻腔湿润。
- 抗血小板药物:一类能够阻止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抗凝药物:一类能够抑制凝血过程的药物,常用于静脉血栓症、心脏瓣膜病等疾病的治疗。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鼻出血的健康教育一、什么是鼻出血?鼻出血是指血液从鼻腔中流出的现象,通常是由于鼻腔黏膜血管破裂或损伤所引起。
鼻出血可以分为前部鼻出血和后部鼻出血两种类型。
1-1 前部鼻出血前部鼻出血多数起源于鼻腔前部黏膜血管破裂,常常由于鼻子受到外伤、干燥环境、鼻腔感染或鼻腔疾病等因素引起。
1-2 后部鼻出血后部鼻出血较为少见,起源于鼻腔后部较大的血管破裂,常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疾病相关联。
二、鼻出血的常见原因2-1 外部因素2-1-1 鼻子受到外伤:如鼻部碰撞、鼻腔道异物等。
2-1-2 干燥环境:干燥的环境容易引起鼻腔黏膜干燥,导致血管易于破裂。
2-1-3 高温环境: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易引起鼻腔黏膜细胞脱水,导致鼻出血。
2-2 内部因素2-2-1 鼻腔感染:如鼻窦炎、鼻炎等。
2-2-2 鼻腔疾病:如鼻息肉、鼻血管扩张症等。
三、鼻出血的预防和治疗3-1 预防措施3-1-1 保持鼻腔湿润:使用鼻涕软化剂、保持室内湿度等。
3-1-2 避免鸣鼻过度:鼻子鸣得太多会导致鼻腔黏膜疲劳和干燥。
3-1-3 避免鼻腔刺激:如避免强力擤鼻涕、避免长时间吸烟等。
3-1-4 注意饮食健康:合理膳食,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2 急救措施3-2-1 就地取材:找一张干净的纸巾或细纱布,捏住鼻腔前部,用力往上方按压。
3-2-2 保持正坐姿:低头俯身,并保持呼吸通畅。
3-2-3 避免鼻部活动:不要揉鼻子或鼻孔。
3-2-4 冰敷:用冰袋或冷敷物敷在鼻梁上,有助于收缩血管。
附件:1-鼻出血急救步骤图示2-鼻腔保湿喷雾的使用说明3-鼻腔保湿喷雾推荐品牌及购买法律名词及注释:1-急救法:指对急危重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的行为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干燥环境:指空气湿度低,缺乏水分的环境。
3-鼻窦炎:指鼻腔附近的鼻窦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
鼻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鼻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误区:流鼻血时,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是错误的,如此做只是眼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的在流--在向内流。
鼻出血病人的正确处理:
出血量较少、出血部位明确者:可进行简易止血法,用手指紧捏出血者两侧鼻翼10~15分钟,冷敷前额和后颈;或用1%麻黄碱棉片塞入鼻腔暂时止血。
出血量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鼻腔纱条填塞是较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
严重的鼻出血病人应全身使用止血剂、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必要时输血。
前后鼻孔填塞病人的护理:
1、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询问病人是哪侧鼻腔出血或首先出血,仔细检查鼻腔。
2、填塞前向病人简单说明填塞的必要性,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等不适,取得病人配合。
3、告知病人前后鼻孔填塞的时间,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增加耐受不适的能力。
4、病人由于出血引起恐惧及焦虑情绪,家属要保持冷静,给予病人情感支持。
5、在填塞过程中可能出现疼痛等不适,安慰鼓励病人,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填塞后病人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取半卧位,防止血液倒流。
7、给予病人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可少量多餐。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8、勿用力咳嗽、打喷嚏,勿用力擤鼻,勿猛然弯腰低头,勿牵拉鼻腔填塞物,防止纱条松动或脱落引起再次出血。
9、避免做重体力劳动或运动;注意保护鼻部避免外力碰撞;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摒气。
10、按医嘱正确使用滴鼻药的方法。
— 1 —。
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一)

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一)【摘要】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其意义。
方法将我院92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的特点分析,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施教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评定健康教育效果。
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多数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自觉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及生活习惯,鼻出血再次复发率低,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健康教育对鼻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鼻出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的干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相关的医学和护理知识,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自觉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及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整体护理方式的成熟和医疗保健观念的转变,医院健康教育现已成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一种治疗手段。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发生多数患者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无助,对此医院就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争取与患者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促进病人尽快止血并有效预防再次出血。
在我院耳鼻喉科2005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中随机取92例,分成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针对实验组每一例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92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
实验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8~75(51.13±10.31)岁,体重27~78(62.3±11.8)kg;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5~78(53.11±9.27)岁,体重23~76(65.1±10.3)kg。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健康教育内容2.1心理指导鼻出血患者年龄跨度大,出血原因多,高血压、肿瘤、外伤等均会导致鼻出血,所以造成鼻出血患者入院时普遍表现为精神紧张,心理状态复杂,对病情估计悲观。
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你需要知道的健康知识
鼻出血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以下是关于鼻出血的一些重要信息:
1. 定义:鼻出血,也被称为鼻孔出血或鼻腔出血,是指从鼻腔中流出的血液。
2. 常见症状:鼻出血的主要症状是从鼻孔中流血。
有时,血液可能从咽喉中流回到口腔,引起呕血。
鼻出血的程度可以从轻微的流血到大量的出血不等。
3. 常见原因:鼻出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干燥的气候、鼻腔受伤、鼻腔感染、过度擤鼻子、高血压、药物使用(如抗凝血药)等。
4. 应急处理:当发生鼻出血时,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a. 坐直并保持头部直立,避免低头或仰头。
b. 用纸巾或干净的纱布轻轻捏住鼻翼部位,保持压迫约10-15分钟。
c. 避免过度吸气或用力擤鼻子。
d. 如果出血无法止住,超过20分钟或出血量过大,应尽快就医。
5. 预防措施:预防鼻出血的关键在于保持鼻腔的湿润和健康,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a. 涂抹鼻腔内壁的护理油或凡士林,以保持鼻腔湿润。
b. 避免过度擤鼻子或揉搓鼻腔。
c. 在干燥环境中使用加湿器。
d. 避免鼻腔受伤或感染,如注意外界环境、正确使用药物等。
鼻出血可能是一种轻微的健康问题,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适。
如果您经常遭受鼻出血或出血无法止住,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喉科健康教育处方之二
鼻出血患者出院健康教育
1.如出院后需继续用药,会正确使用滴鼻药。
高血压患者应
坚持长期按时服药,检测血压。
2.饮食中要注意维生素的摄人,不偏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
3.出院后4-6周内避免用力擤鼻、重体力劳动或运动,打喷
嚏时张开嘴减少鼻腔压力,勿剧烈运动及过度兴奋,以防鼻腔再出血。
4.鼻腔黏膜干燥时应注意增加液体摄人,增加居住空间湿
度。
5.鼻出血要以预防为主,平时不挖鼻,有相关的全身疾病或
鼻部疾病应积极治疗。
6.再次出现鼻出血时,简易止血方法为用拇指和示指紧压鼻
翼两侧10~15min,同时冷敷前额、鼻部、颈部等,如不能止血立即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