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突出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精)

第十篇五官第一章眼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一、平片检查1.普通摄影(1)眼眶20°后前位(眼眶正位)或23°后前位(柯氏位)显示眶窝及眶壁结构,并可观察附近鼻窦及前颅凹底部。
(2)眼眶侧位:显示眶窝、眶顶及眶底,并可观察蝶窦及蝶鞍。
(3)53°后前斜位(视神经孔位)显示视神经孔、眶上裂、眶顶、眶内壁、同侧额窦及后组筛窦。
2.体层摄影可较清晰显示眶壁结构。
一般可采用正位(冠状面)、侧位(矢状面)及53°后前斜位(视神经孔位)体层摄影。
二、造影检查1.眼眶肌圆锥造影可分为气体和阳性碘剂对比剂两种。
(1)空气眼眶造影:按一般球后穿刺方法,常规消毒、局麻后,从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向眶窝后上内方穿刺,先用过滤空气2~3ml注入球筋膜囊内,再进针深3~4cm,达肌圆锥内,若抽吸无回血即注入空气10~15ml。
退针时,向肌圆锥外注入2~3ml空气,然后拔针。
(2)阳性对比剂眼眶造影:常用有机碘制剂,如泛影葡胺等,用普鲁卡因稀释,浓度宜控制在20%左右。
常规球后穿刺,注入3~5ml对比剂,向肌圆锥内注入3~5ml对比剂,勿使对比剂溢出肌圆锥,以免妨碍对肌圆锥影像的观察。
上述检查于注射完毕拔针后,应立即摄眼眶正位和侧位片。
此造影方法用于眶内肿物的定位。
有眼部急性或慢性炎症、眼球穿通伤者忌用眼眶肌圆锥造影。
造影反应一般较轻。
如眼部肿胀、疼痛、结膜下出血、视力障碍等,可密切观察或对症处理。
2.眼眶血管造影眼眶血管造影分为眼动脉和眶静脉造影两种方法,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鉴别,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更有价值。
眶内急性炎症时忌用。
眼动脉造影采用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用于眼动脉瘤、海绵窦动静脉瘘等血管疾病。
眶静脉造影可经内眦或额静脉穿刺,或经面静脉切开插管,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8~l0ml(用穿刺法应压迫同侧额静脉),立即摄正位或华氏位片和侧位片。
3.泪囊造影用以观察泪道和泪囊的形态大小、行径和通畅情况,主要用于泪囊及鼻泪管慢性炎症、瘘道及肿瘤诊断。
眼部疾病影像诊断与检查方法

病理
. 肿瘤可呈结节状突向玻璃体(内生型); 也可向视网膜下生长(外生型); 或沿视网膜呈弥漫型生长(平面型)。
. 本病的特征病理改变为常发生钙化(8090%)。
CT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 绝大多数(95%)可见钙化,呈斑点状或大
片状。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男性,4岁。
男性,4岁。右眼视力丧失一周
诊断要点:
(1)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 (2)临床表现有黄光反射,视力减退, 眼球突出,继发性青光眼等。 (3)CT及MRI扫描眼球内实质性肿块, 钙化为其特征性改变。
鉴别诊断
葡萄膜和视网膜发生的各种肿瘤, 如黑色素瘤、血管瘤、转移瘤等,少见 于儿童,
信号强度。 ·T信2W号I强病度变增呈高中不至显高著信。号强度,病变后期 ·Gd-DTPA增强见病变轻度强化。
T1WI
炎性假瘤
T2WI
增强
炎性假瘤
诊断要点
● X线平片诊断难度极大 ● 临床以眼球突出 ● CT或MRI显示眶内不规则肿块、眼肌增
粗、视神经增粗及泪腺增大, ● 激素治疗症状减轻者可以确定诊断。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眼球突出,形态不 规则,肿瘤可沿视神经向后生长进入颅 内,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
MRI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异常信号之肿块 T1WI上呈低、等混合信号;较正常玻 璃体信号高,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较玻 璃体信号低。T1WI/T2WI低信号提示为钙 化区,钙化较小时MR不易显示。 早期肿瘤局限于球内,眼球大小正常。 后期引起眼球增大/突出,形态不规则, 肿瘤沿视神经向后生长,引起视神经增粗 ⑤ 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
正常眼眶横断面
正眼部(冠状面)
眼科教材:眼部检查

第三节眼部检查眼部的检查,一般不以被检者主动合作提供的信息为依据,所以又称为客观检查法。
眼的检查应在良好照明下,系统地按顺序进行,由外向内,先右眼后左眼。
如患者有严重的眼痛及刺激症状,可先点1%地卡因1~2次后再作检查。
患儿哭闹不合作,可嘱家长将手足及头部固定。
如眼睑紧闭不睁开,宁可用开睑钩拉开眼睑,也不可用手强行掰开而使眼球受到挤压,以免已受外伤或本来已因角膜溃疡或软化而濒于穿孔的眼球发生破裂,以至眼内容脱出,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
遇有化学性烧伤时,应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洁的自来水冲洗,并除去结膜囊内存留的物质,然后再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系统检查。
一、眼的一般常规检查眼的一般检查常用的简单方法是斜照法,即一手持带有聚光灯泡的手电筒,从眼的侧方距眼约2cm处,聚焦照明检查部位,也可用另一手持13D的放大镜置于眼前检查。
(一)眼睑观察有无红、肿、瘀血、气肿、疤痕或肿物;有无内翻或外翻;两侧睑裂是否对称,上睑提起及睑裂闭合功能是否正常。
睫毛是否整齐、方向是否正常、有无变色、脱落,根部有无充血、鳞屑、脓痂或溃疡。
(二)泪器注意泪点有无外翻或闭塞。
泪囊区有无红肿压痛或瘘管,在无红肿时压挤泪囊看有无分泌物自泪点溢出。
在泪溢症时,可用小注射器套上6号钝针头,向下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如患者诉有水流入口、鼻或咽部,则表示泪道通畅。
泪液分泌减少或其组成成分异常可引起眼干燥症,诊断眼干燥症可采用Schirmer试验。
Schirmer试验的方法是用一条5mm×35mm的滤纸,将一端折弯5mm,置于下睑内侧1/3结膜囊内,其余部分悬垂于皮肤表面,轻闭双眼,5分钟后测量滤纸被泪水渗湿的长度,如短于5mm则表明泪液的分泌减少。
(三)结膜将眼睑向上下翻转检查睑结膜及穹窿部结膜,注意其颜色,以及是否透明光滑,有无充血、水肿、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疤痕、溃疡、睑球粘连,有无异物或分泌物潴集。
检查球结膜时,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睑分开,嘱患者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转动眼球,观察有无充血,特别注意区分睫状充血(其部位在角膜周围)与结膜充血(其部位在球结膜周边部),有无疱疹、出血、异物、色素沉着或新生物。
眼球突出度记录书写格式

眼球突出度记录书写格式眼球突出度记录,是指医学领域中专门用于记录患者眼球突出程度的一种方法。
眼球突出度的记录对于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判断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眼球突出度记录书写格式,以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患者基本信息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便日后进行查询和统计。
二、检查日期和时间准确记录患者进行眼球突出度检查的日期和时间,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检查方法详细描述所采用的检查方法,例如眼球突出度测量仪、眼科医生的观察等。
同时,还要记录眼球突出度测量的次数和所用仪器的型号,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左眼和右眼的突出程度分别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突出程度,通常使用毫米或毫米水平线表示。
如果左右眼的突出度有明显差异,应做出注明和进一步的分析。
五、其他眼部症状和体征除了突出度之外,还需记录患者的眼部症状和体征,如眼球疼痛、红肿、视力模糊、眼压升高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确定治疗方向。
六、影响因素记录可能影响突出度的因素,例如甲亢、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眼病等。
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七、医生评估和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突出度,医生应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注意事项等。
总结:眼球突出度记录是眼科医生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它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记录格式,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满意度。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眼球突出度记录也有助于掌握病情进展情况,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因此,正确使用眼球突出度记录书写格式,可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提升诊疗效果,促进康复。
眼球突出度检查诊疗常规

眼球突出度检查诊疗常规
(一)普通直尺测量:用一两面有刻度的透明尺,尺的一端水平并准确的向直前方向放在颞侧眶缘最低处,嘱患者向前直视,检查者由侧面观察眼眶至角膜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即眼球突出度。
将两眼测量的结果加以比较并记录。
(二)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病人与医师相对而坐,将眼突出计两侧小凹固定在颞侧眶缘最低处,嘱病人向前直视,医师用一眼(另一眼闭上)观察眼突出计反射镜内的刻度。
应先观察使镜中的两根红线重合,随即观察角膜顶点相对之刻度,即为此眼之突出度(毫米)。
同法测量另一眼。
并记录,如18 100 12(右眼突出度眶距左眼突出度')。
外眼一般检查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眼眶:观察两侧眼眶是否对称,眶缘触诊有无缺损、压痛或肿物。
10
不符合要求一处扣2分
角膜:注意角膜大小、透明度及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异物、新生血管及混浊(瘢痕或炎症)。感觉如何。
1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洗手,记录。
4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15
一处不符合酌情扣分
眼球位置及眼球运动:注意两眼直视时角膜位置是否位于睑裂中央,高低位置是否相同,有无眼球震颤、斜视。眼球大小有无异常、有无突出或内陷。检查眼球运动时,嘱患者向左右上下及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八个方向注视,以了解眼球向各方向转动有无障碍。
15
一处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眼球突出检查:使患者采取坐位,头稍后仰,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食指同时提高患者上睑,从后上方向前下方看两眼突度是否对称。如需精确测量,可用Hertel突眼计,将突眼计的两端卡在被检者丙侧眶外缘嘱其向前平视,从该计反光镜中读出两眼角膜顶点投影在标尺上的mm数。两眼差不超过2 mm。
外眼一般检查流程及评分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姓名 得分
程序
项 目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准
备
10
分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5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必要物品准备: 手电筒、眼突计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洗手。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检
查
流
程
90分
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及配合要点。
6
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眼睑检查:观察有无红肿、淤血、气肿、疤痕或肿物;有无内翻或外翻;两侧睑裂是否对称,上睑提起及睑裂闭合是否正常。睫毛是否整齐、方向是否正常、有无变色、脱落,根部有无充血、鳞屑、脓痂或溃疡等。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眼球突出,这一症状在眼科中较为常见,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暗示着身体内部的健康问题。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球突出有着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理论。
中医认为,眼球突出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密切相关。
从脏腑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都可能导致目窍失养,从而引发眼球突出。
肾主水,肾阴不足时,虚火上炎,也可能影响眼部。
此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目失所养。
在经络方面,眼部经络众多,如肝经、心经、肾经等都与眼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这些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瘀滞时,就可能导致眼球突出。
中医诊治眼球突出,首先会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
望诊时,会观察患者的眼部形态、色泽,以及整体的面色、神态等。
比如,眼球突出明显,伴有目赤肿痛,可能是肝经实火;若眼球突出但色泽较淡,患者精神疲惫,可能是气血不足。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以判断其正气盛衰。
问诊则会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诱因、伴随症状,以及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通过触摸眼部及周边,感受其温度、硬度等,结合脉象,综合判断病情。
在辨证论治方面,常见的证型有肝郁气滞型、肝火上炎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等。
肝郁气滞型眼球突出,患者多有情志不舒的表现,如胸胁胀满、郁闷不乐。
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肝火上炎型,表现为眼球突出,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治法为清肝泻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肝肾阴虚型,往往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气血两虚型,患者常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
治疗需益气养血,归脾汤是常用的方剂。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眼科还有许多外治法。
针灸就是其中之一,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等,以及远端的穴位如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等,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眼球突出的症状。
推拿按摩也是常用的方法,轻柔地按摩眼部周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
《眼科临床与检测》实训手册

《眼科临床与检测》实训手册(实训操作流程)本课程是视光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其内容主要为:眼的解剖、组织、生理和胚胎,眼的检查法,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视神经及视路)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护理。
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级视光技术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职业能力。
并能在临床实践中配合眼科医生进行治疗护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级眼保健和防盲工作。
课程教材:1、《眼科学基础》徐国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眼视光技术综合实训》郑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3、《眼科临床与检测实训指导》、《眼科临床与检测实训报告》、《眼科临床与检测实训操作流程》、《眼科临床与检测实训评分标准》郑琦主编,校本教材。
课程安排:第二学期开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48 实训学时:24 学分:41、分为四个教学模块:模块一:绪论模块二:基础眼科主要包括眼的组织解剖、眼的胚胎发育、眼的生理、眼的生化、眼遗传概述、眼的免疫、眼的病理、眼科病原体、眼科检查、眼科症状学、眼科用药概述等。
模块三:临床眼科主要包括眼睑病、泪器疾病、眼表疾病、结膜病、角膜病、巩膜病、晶状体病、青光眼、葡萄膜疾病、玻璃体疾病、视网膜疾病、屈光不正及眼外肌病、视神经及视路疾病、眼眶疾病、眼外伤等。
模块四:眼科临床见习主要包括眼科检查临床见习、眼科常见病临床见习。
2、课时分配:3、三轮临床见习、实习安排:本课程教学跨度为三个学年。
教学由浅入深,前后连贯,分为三轮:第一轮安排了24个学时的眼科实训、临床见习(一年级),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安排见习内容;第二轮安排了160个学时的眼科临床集中见习(二年级);第三轮安排了640个学时的眼科临床毕业实习(三年级)。
该举措在国内同类学校中走在了前列。
体现了高职专业“技能为本”的教学特点,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目录实训1 眼科检查法实训1-1 视功能检查:视力、视野、色觉、暗适应实训1-1-1 远视力检查实训1-1-2 近视力检查实训1-1-3 对照法及Kestenbaum法实训1-1-4 Goldmann视野计检查实训1-1-5 自动视野计检查实训1-1-6 假同色图检查实训1-1-7 Goldmann-Weekers暗适应计实训1-2 眼附属器检查:眼睑、泪器、结膜、眼球位置及运动、眼眶等实训1-2-1 眼睑外观检查实训1-2-2 眼睑位置及运动检查实训1-2-3 泪器的一般检查实训1-2-4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实训1-2-5 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实训1-2-6 结膜检查实训1-2-7 眼球及眼球突出度检查实训1-2-8 眼眶检查实训1-3 眼前段检查: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实训1-3-1 角膜检查实训1-3-2 角膜染色检查实训1-3-3 角膜弯曲度检查实训1-3-4 巩膜检查实训1-3-5 前房的一般检查实训1-3-6 前房角镜检查实训1-3-7 虹膜检查实训1-3-8 瞳孔检查实训1-3-9 晶状体检查实训1-4 眼部其他检查:检眼镜、裂隙灯、波前像差仪、眼超声等实训1-4-1 眼压指测法实训1-4-2 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法实训1-4-3 直接检眼镜检查实训1-4-4 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实训1-4-5 裂隙灯弥散光照明法检查实训1-4-6 裂隙灯直接焦点照明法检查实训1-4-7 裂隙灯间接照明法检查实训1-4-8 裂隙灯后部反光照明法检查实训1-4-9 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实训1-4-10 波前像差仪检查实训1-4-11 A型超声检查实训1-4-12 B型超声检查实训2 眼科小手术实训2-1 眼睑小手术:睑腺切开术、睑板腺囊肿切除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球突出的检查方法
*导读:眼球突出又称突眼,是指眼球向前移位并外突的异
常状态。
眼球在眼眶内的正常位置是角膜顶端不超出眼眶上下缘。
双眼突出度差异一般不超过2mm,否则应考虑病理性眼球突出。
引起病理性眼球突出的原因为一切增加眶内容的病变或所有眼
外肌陷于驰缓或麻痹状态。
根据不同性质和发生过程,常见眼球突出有炎性突出、占位性突眼、外伤性突眼、内分泌性突眼、血管性突眼等几种类型。
……
一、望诊
(一)单侧或双侧眼突单侧眼突多为原发于眶内,或因鼻腔,鼻窦、颅内、面部疾病累及眼眶之继发性眶内病变。
双侧眼突者多与周身疾病,或颅内炎症有关。
此系指多数病例而言,并非绝对。
(二)眶内炎性病变发病迅速,剧烈疼痛,精神萎靡,眼睑红肿,球结膜水肿、充血,眼球运动障碍,睑裂闭合不全,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见于急性炎症。
单眼发病者多系眶蜂窝组织炎,双侧者应考虑海绵窦栓塞。
(三)眼球突出方向筛窦病变眼球突向颞侧或颞上,额窦病变突
向颞下,上颌窦病变突向上方,泪腺病变突向鼻下,眶尖病变向正前方突出。
其它眶内疾病则因病变部位不同,眼球突出方向各异。
(四)眼球运动是否受限眼球运动障碍说明眼外肌受累,在炎症、
占位性病变及Graves 病等,均可发生。
二、检眼镜检查法
用检眼镜检查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萎缩,静脉充盈,视网膜皱褶或异常反光,均況明眶内压力增高,视神经及眼球受压迫。
当视神经受压迫时,视力及视野均可发生改变。
如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萎缩为双眼者,多系颅内或周身疾病所致。
在许多眼球突出患者,用检眼镜检查眼底并无异常发现。
三、触诊
炎症时压痛明显,实体性病变(如肿瘤)阻力增强,血管性病变者用力压迫眼球可暂时复位,而低头或压迫颈静脉时眼球突出加重,如有搏动感时,应结合听诊以排除动静脉瘿。
如有肿瘤可能性时,可用手指于不同部位伸入眶内,检查其范围、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同时检查眶缘有无骨质破坏。
眼部挫伤者应注意有无捻发音。
四、眼突计检查法
用眼突计测量眼球突出高度及两眼球突出之差别,以辅助诊断,并在随访过程中比较对照,明确病变进展的程度,是简易而实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
五、眶内压检查法
眶内张力的大小,有助于区分眶内病变为实性、弹性、可压缩性等,在许多情况下是具有重要性的.在炎症、浸润或新生物等情
况下,眶内压力均增高,实性肿瘤不能被压缩,血管瘤可有一定
程度的压缩性。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眶内浸润较硬与可压缩的水肿性炎症浸润有所区别。
此外,在治疗中,眶内压力的变化,对疗效的估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测量眶内压可用眶压计或用手掌压迫眼球,凭借感觉估计眶内压力高低。
眶压计
(0rbitonome[er)系A.C.Copper于1948年首先使用,是一种客观眶压检查法。
先置一硬性接触镜于眼球表面,然后用视网膜血管血压计(0pbthalroodynaI,lOmeter)加压于接触镜上,将眼球压向眶内,其眼球位置的改变同时用眼突计观察测出。
眶压计国内使用者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