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鸟》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合集下载

《一只小鸟》教案设计:用动情的眼光观察动物,拓宽视野

《一只小鸟》教案设计:用动情的眼光观察动物,拓宽视野

《一只小鸟》教案设计:用动情的眼光观察动物,拓宽视野拓宽视野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小鸟,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2.通过观察、描述、对话等方式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

3.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其积极探索自然界,从而更好地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书面语言、讲述、制图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小鸟的关注和爱护。

2.积极参与集体探索和讨论活动,尝试从自然中感知生命,并根据感知制作生态模型。

难点:1.增加学生对小鸟及其生存环境的立体认识。

2.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思考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1.创设情境,呈现小鸟世界虽然小鸟在我们周围又普遍又常见,但是要想真正了解它们的生存状态,我们需要走进它们生活的环境——远足在自然中,去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

在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采用观察、描述、制图等方式,把学生引入一个充满感性享受的氛围之中,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体验小鸟的世界,全面地了解小鸟的生存环境。

2.集体讨论,互相启发通过课堂探究小鸟生态模型,引领学生拓宽视野,体验探索自然世界的乐趣,尝试破解自然系统的奥秘,更好地认识生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步骤往往需要让学生自由探究,然后在讨论中交流互动,互相启发,达成共识。

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小鸟这个美妙的羽毛类动物,以此拓宽他们的视野。

3.写作,读书在探讨之后,开始编写文字表述小鸟生态模型,并且通过读故事、阅读课文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把小鸟仿写成动人的文字,加深对小鸟的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1.环境浸润研习:远足2.即时互动的讨论组3.文本阅读和写作4.3D动画或纸张制图五、教学评价1.使用评价表和工作单进行评价,给出针对性建议。

2.对学生保持公正公平态度,不人身攻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并从不同的方面考虑评价结果。

3.教师应定期反思教学质量及效果,作出必要改正,通过家长会和会议对学生表现进行及时反馈。

六、教学拓展1.教材拓展在课堂中,可以加入一些小学生们熟悉的小说、故事或剧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一只小鸟教学设计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一只小鸟教学设计鄂教版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只小鸟》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出自文学名匠冰心之手,语言清新流畅,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被孩子们打中后两只老鸟把它接住并带回巢中的事。

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爱,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应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教育孩子们对于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不仅要爱,而且要会爱,爱不是自私地占有,不是无情地伤害,而是欣赏、呵护和无私的奉献。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7个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丰满啁啾清脆倾听斜刺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在指导的过程中传授“边读边想画面”的读书方法,渗透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速快慢、语调高低、语音轻重)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让学生多元地、多角度地表达,练习不同人称的叙述方式,感受这样语言表达的不同和意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字里行间感受小鸟的幸福,感受小鸟的不幸,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边读边想画面”的读书方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对小鸟都有深厚的喜爱之情,如果你发现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妈妈正好出去觅食了,你会怎样做呢?揭示《一只小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述下,师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1. 同桌合作,读通课文。

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读准2. 指名读生字,集体正音。

城厢区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一只小鸟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城厢区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一只小鸟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的衣服湿得还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鞋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不叫苦呢?”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天都峰是的第一高峰.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读书好方法。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组合作,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分组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③一只小鸟》任学蕊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师大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③一只小鸟》任学蕊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师大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靖远县西关小学任学蕊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品味文中所要表达的爱。

3.体会“亲情”的伟大,“爱”的美好,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教学重点:1.品、读、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亲情”的伟大,“爱”的美好。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鸟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呢?3.揭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1.昨天,安排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掌握的怎样.(认读生字)2.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的不错,大家课文预习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学生听后评价评价。

3.自由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用弹弓打伤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两只老鸟抢救小鸟的故事。

)4.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三、精读品味(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谁来说说你从这两段话中体会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从哪体会到的……重点理解:啁啾是什么意思?(拟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小鸟会和老鸟说些什么呢?(聊天,想和妈妈看外面的世界,跟妈妈学捉虫子,讲故事,唱歌,猜谜语……)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的确,和家人在一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快乐的。

谁有把这种温馨的幸福读出来?(指名读)同学们想读吗?我们一起来。

3.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只快乐的鸟?重点理解:探是什么意思?小鸟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想一下小鸟还可能看到什么呢?(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清的山,凉凉的水,翩翩起舞的蝴蝶,辛|勤采蜜的蜜蜂……)5.小鸟越看越高兴,越看越激动,于是它……(指导朗读第二自然读)多么快乐的小鸟呀,可是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二)学习5、6自然段6.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段话,你感受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重点理解:“跌”:落地速度快。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只小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用弹弓打中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了小鸟并把它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歌声。

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爱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应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感悟中理解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和爱护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同时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同时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冰心奶奶的文章——《一只小鸟》,并且理解了一些生字和词语。

下面,老师先考考你们,看谁将这些字词记得牢、记得准?(课件出示)2、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那么,谁来告诉大家在这只小鸟身上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3、由此,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板书:快乐、可怜)二、学习一、二自然段,体会小鸟的快乐。

1、学生浏览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只小鸟的快乐。

2、生反馈:一、二自然段。

3、说得非常好!请大家轻声读这两个自然段,勾画出表现小鸟快乐的语句。

(1)、指名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设计意图: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句子,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出示课件“品读感悟,体会小鸟的快乐”,引导学生抓住“啁啾”、“和两只老鸟说着话”想象:小鸟用稚嫩的鸣声和爸爸妈妈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水平,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所以,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只小鸟》教后感教学设计

《一只小鸟》教后感教学设计

《一只小鸟》教后感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a bird" after teaching《一只小鸟》教后感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在《一只小鸟》的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的生字学习,我设计了一个“摘蘑菇”的游戏。

我自己制作了几个漂亮的蘑菇,在其背后贴上生字,只要读出背后的生字就能把蘑菇带回家。

游戏一开始学生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欲。

但生字只有8个,我也只做了8个蘑菇,自然不可能全班都得到蘑菇,所以在他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听到了学生中有叹息声,不仅因为没有得到蘑菇,还因为老师一堂课才叫了她两次,使她觉得老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以前的课堂上也曾出现过,只是由于我当时只把他当成个别现象而忽视了,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后果。

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对于低中年级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对学习更是有很高的热情。

如果对学习叹息了,这对他们的打击将会有多大呀!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是经不起一次两次的打击的,常此以往他们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的。

或许在课堂上不会再看到那么多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更听不到课堂上大胆的质疑,那是多么可怕、多么令人遗憾事情呀!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课堂上要针对学生出现的种种细节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

或许在上次那个学生的情况出现后,我就让孩子们以讨论的形式各抒己见,相互来说服对方,那么今天课堂上的那一幕就不会产生了,他们应该会很高兴。

孩子的表达方式是很直接的,他们不懂得像成人一样掩饰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内心最直接的表现,是不能忽视的。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一只小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名言引路,感悟生活之美上课之前,我首先给学生推荐了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同学们,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领略到各种不同的美。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都感受到哪些美了呢能说说吗略一沉思,便有一位男同学说:“我发现有的小树很美。

”受这位同学的启发,另一位同学也站起来说:“我发现咱们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很美丽。

”此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思维可能就全跑到花草树木一类事物上去了,而生活中的美远远不止这些。

于是我说:“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花草是美丽的,那它多寂寞啊!”孩子们一听,思考豁然开朗,纷纷举手:“辽阔的天空,蔚蓝的大海很美丽。

”、“有些人的心灵很美丽。

”……“嗯,刚才同学们说得多好呀!山河秀丽、鸟语花香,那是大自然的美丽;优美辞句、灿烂华章,那是语言的美丽;互相关爱、助人为乐,那是心灵的美丽;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那是亲情的美丽。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寻找美的眼睛,来学习课文《一只小鸟》,好吗”美丽的语言、美丽的要求,让孩子们饶有兴味地、异口同声地喊了一声“好!”二、初读课文,体味朗读之美接下来,我给了孩子们一段时间在前一天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熟悉课文,然后通过指名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提出要求:“希望站着的同学能够带给我们美丽的朗读,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够用心倾听,从他们的朗读中寻找美丽。

”(读完之后)“你找出这些同学朗读中的美丽之处了吗”(学生交流)“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呢”(学生交流)三、品味课文,领略文章之美发现学生们评价得很全面之后,我表扬道:“能够发现一个人的优点与不足,除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欣赏他人的胸怀与诚实的勇气;对于一篇文章同样如此。

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走进课文,看看自己能够从中发现哪些美丽的地方,又能够找出哪些值得怀疑的`地方”(1)品味自然美(生默读)“同学们,你发现美丽了吗”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找出来之后,我问道。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只小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只小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只小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只小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用弹弓打中了小鸟,两制老鸟接住了小鸟并把它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歌声。

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爱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应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本文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倾诉作者自己的真情,蕴涵着温柔,微带着感伤。

所谓自己的真情即是爱的哲学——自然爱与母爱。

感情上的强烈对比是本文的第二大特点。

文章一二自然段作者用浓郁的笔墨描绘了这只小鸟的快乐与幸福,凸显了生命的平等,自然界的和谐。

五六自然段用细腻并且凄凉的笔触描写了小鸟被子弹打中的惨状。

作者在感情上这一强烈对比效果加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最后作者以“歌声”的消失作为全文的结尾,力求通过这种透着感伤、无奈与失望的情绪告戒我们要学会爱,要懂得爱,否则后悔的必然是我们自己。

从而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结合考虑,特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9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的情感,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三、设计理念: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基于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完成“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

语文教育有其语言的特征和要求,应抓住文本及语言的主要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情境与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冰心的《一只小鸟》这篇文章,它充溢着人文关怀,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作为教师,就是要把这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通过生发情感、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课堂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和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在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人生得以启悟,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彰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
1、播放一段声音。

林间鸟鸣声。

想象说话,你听到了什么?想象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过渡:大家听得非常仔细,也很认真,最重要的是大家从声音中想象除了画面,很棒。

其实,读书也是一样,要一边读一边想,读出画面来。

2、出示文字1。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阅读这段文字,你读出了什么?想象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自读,交流。

a学生说:一家三口三只鸟在巢里生活,无忧无虑,非常快乐。

你读出的是快乐。

请你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b幸福。

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呀。

请你读一读。

c温暖。

指名读。

(和谐、宁静、祥和)
家人团聚,静坐闲聊,是何等的惬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快乐、这种幸福、这种温暖。

生齐读。

过渡: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如何?
然而,有一天,这一切被打破了。

3、出示文字2.
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从这一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a伤心。

小鸟多可怜呀。

b愤怒。

那个弹子是谁发出来的?
c敬佩。

老鸟那样的奋不顾身,那样的母子情深。

d沉重。

再也听不到那美妙的音乐了。

分别指名读某一部分。

师:当小鸟被击中的那一刻,我们的心就像被刀挖了一下。

骨肉情深,老鸟们在那一刹那,是怎样的伤心。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同时滴落的还有(父母的血)。

点点滴滴,洒落在心头。

齐读这一段文字。

现在,你的心情如何?(伤心、难过、愤怒)
师:这样的两段文字,一悲一喜,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品读文字,就是要通过反复阅读语言文字,逐渐把自己的情感调细,最后无限接近作者,并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批注阅读,品悟。

下面,让我们自己走进冰心奶奶的这段文字,默读这段文字,
并在书上留下你的发现、思考。

(自己拿起课本,读一读,看看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感觉写在书上。


交流。

a这一天早晨,它醒了。

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

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从这段话中,我们也读出了“自然”“和谐”之美,指名朗读。

小鸟在赞美什么呢?(父母、美妙的景色)
自然会怎样夸奖小鸟呢?(引导学生说话)
4、关注人。

师:阅读文章,要关注文中的人物。

刚才同学们都对凶手表示了愤怒。

我们一起来走近那群孩子。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看看——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孩子对小鸟的喜欢)
齐读。

师:他们为什么想捉住它?
生:……
师:课时,树这么高,他们爬不上去,怎么办呢?于是,当他们看到小鸟又出来的时候,(引读——)
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师:于是,(引读——)
生: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师:(引读——)
生: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师:如果孩子们这样做,也许就不是这样的。

出示: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看看——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还给它带来喜欢的食物。

看,它又出来了!
就这样,每天,都有一只小鸟,不,也许是(一群)小鸟在自然的歌唱。

每天,都有一群孩子在树下仰着头静静的聆听自然的歌唱。

填空,指名读。

师:然而,遗憾的是,(引读——)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师:孩子们喜欢小鸟,喜欢听鸟的叫声,却再也看不到小鸟了,每天,树上会有一对老鸟在悲哀的鸣叫,呼唤逝去的孩子。

每天,树下会有——
生:一个孩子,(一群孩子),默默的站在那里,站着。

师:他们会——
生:愧疚。

(后悔、伤心……)
师:他们会说——(请拿起你们的笔,写下这个(群)孩子心里最想说的话。

生:写。

交流。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听一听那美妙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播放声音)
师:让我们记住,(投影出示)
生:爱她,就不要伤害她。

作业:
1、把这个故事回去将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2、拿出你的笔,把这个故事画下来,并写出你最想说的话。

附文本:
一只小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冰心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

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

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看看——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