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质教育的评论与鉴赏方法解析

艺术素质教育的评论与鉴赏方法解析
艺术素质教育的评论与鉴赏方法解析

大 众 文 艺

249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教育课题。艺术素质能够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素质,培养自身良好的综合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很多高校都给予了艺术素质教育高度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艺术素质的特征,随后阐述了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几种评论与鉴赏方法,希望对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意义;评论鉴赏;方法

一、艺术素质的特征

艺术素质是指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了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欣赏、感受、认知、表现能力上的综合体现。简单说,艺术素质就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艺术素质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艺术素质是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的统一

艺术素质往往通过某些有形的载体来呈现,并需要人们去进行评论鉴赏,而这种评论鉴赏的能力可以看出一个人艺术涵养的高低。因此,艺术素质将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有机的融合起来。

(二)艺术素质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稳定性

艺术素质听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却贯穿于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如果一个人断章取义,从某个侧面或环节对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进行感知,继而发表评论进行鉴赏,则并未真正理解艺术素质的涵义。

(三)艺术素质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具有生成性和可塑性艺术素质并非与生俱来,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实现。审美意识是人类的一种思想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审美意识需要自然界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实践才能形成,是人们对于美发出的内心感受、欣赏之情。诚然,艺术素质还需要借鉴健全的感官,如果生理存在某种缺陷,势必会影响审美效果。

(四)艺术素质较之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是更高层次、更综合的素质

科学素质要以客观规律为前提,道德素质则讲究人伦纲常。艺术素质是个体与社会和谐关系的载体。艺术素质是人在精神层面的能力和素养,其层次更高,内容更为综合,其文明进步程度更明显。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向导作用

艺术本身就具备非常浓厚的人文气息。而多数高校并未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应有的重视。因此,高校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人文气息带动学生自身素养的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从本质上看,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也是高校教学过程中落实创新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艺术活动或作品关注学生审美意愿

大学生已经具备属于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当面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时,不再是简单的听听看看,不再习惯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往往会从审美角度对艺术活动或作品去品评,去体会艺术活动或作品的优点,去挖掘或或作品本身的欠缺,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这种行为无非是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因此,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促成艺术活动或作品来反映学生的审美意愿。

(三)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

在高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和精神发生重大变化,也会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艺术评论技能水平等综合素养,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尽量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部分学生有可能进入文化部门工作,良好的艺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艺术素质教育的评论与解析方法

(一)具体了解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因此,艺术创造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也离不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因为作品本身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缩影。进行艺术素质教育,应当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使他们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或艺术活动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这样,对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更为容易的了解,了解了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也就得以呈现,使受众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更为深层的东西。

(二)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用艺术的眼光来评论鉴赏

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进行评论和鉴赏,应当以具备高水平的审美意识为前提。给人美的享受是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存在的灵魂。所以,懂得艺术,具备良好的艺术眼光,才能进行高水准的评论和鉴赏。否则,再好的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没有人能够看懂读懂听懂,也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学生应当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具备这种意识,才能更好的对艺术活动或作品进行评论赏析。

(三)要将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鉴赏

艺术是通过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来展现其深层内涵的,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无疑就是艺术的有形载体。光看这种有形载体是非常肤浅的行为,艺术的深层内涵需要通过载体所承载的具体内容来实现。因此,在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准确把握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有形载体,更应当注重对艺术内容的理解和品味,对内容具有深层次的理解,才会很自然的有感而发,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产生属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种看法和想法无疑就是自己独到的评论和鉴赏结果。理解形式,理解内容,是提升自身艺术素质的必备条件。

(四)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准确的评论和鉴赏

有比较才能有差距。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很多时候需要将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与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将几种作品进行比较,才会发现被评论和鉴赏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因为,鉴赏主要是指鉴别和欣赏。鉴别的过程当然包括提出缺点之处不足的过程。针对优点,我们才能尽情的去欣赏,体会作品的精髓所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评论鉴赏水平,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

四、结语

艺术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能力,确有培养的必要。高校应当对艺术素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过程应当注重科学方法的积累,学会对各种评论鉴赏方法的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的结论,真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参考文献:

[1]蒋鑫. 论评估对河南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7(12): 19-20.

[2] 黎奇. 浅谈艺术素质教育在医学高等院校开展的重要性[J]. 中国卫

艺术素质教育的评论与鉴赏方法解析

陈思月 (长沙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3)

教育理论

谈谈对艺术鉴赏的认识说课材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谈谈对艺术鉴赏的认识 艺术鉴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鉴赏对象(艺术形象)与鉴赏主体(欣赏者)。当代作家秦牧在《虾趣》一文中曾具体地描述了一个故事。他写道:“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来倒人尿肥,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来,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一面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这表明,所谓艺术欣赏,一方面由于作品艺术描写的生动性,唤起了欣赏者的某些形象的记忆,印证了她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她的审美情绪,从而获得了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一种美的享受“竟着了迷”;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对客观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农妇把画里的虾与自己在生活中曾见过的虾作了比较,得出结论:“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农妇在看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接受了画家对生活美的发现 评价。 艺术的审美创造构成美的艺术作品,形成艺术作品应有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一切事物的性质及其价值和意义又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才能显示和实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满足社会审美需要的审美对象,其性质和意义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关系才能显示和实现出来。这种关系就是人们对艺术的接受,特别是艺术鉴赏接受。只有通过艺术鉴赏接受,艺术作品的性质才能得以显示,价值和意义才能实现,功用才能得 以发挥。 艺术鉴赏接受是指一定时代、社会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文化和心理要求在鉴赏、读解、阐释和评论艺术作品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选择性认同和创造性实现。这种接受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它包含着欣赏者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及再创造等等心理活动。按照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观点,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两极:一极是艺术的,即创造主体生产的文本——未经读者鉴赏的艺术家的“一度创造”的产品;另一极是审美的,即接受主体对文本的具体化或实现——经过读者阅读、品评、鉴赏等检验的作品,它是接受者在“一度创造”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的产物。接受者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并现实地鉴赏作品和 实现作品的过程,就是艺术鉴赏接受。 艺术鉴赏接受的性质大约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艺术接受具有不可穷尽性。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很难确定的,而且,艺术家的自白也不能成为阐释艺术作品创作意图的惟一根据;二是艺术鉴赏接受具有不可言传性。艺术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具有不可言传性,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也具有不可言传性,因为艺术作品传达的情感是极其微妙、复杂和丰富的;三是艺术鉴赏接受具有主观差异性。艺术鉴赏接受的主体由于审美兴趣、思想感情、生活经验的差异,对同一艺术作品可能具有不同的艺术感受,并作出不同的补充和发现。 我们知道,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是艺术接受的一种主要形式。艺术鉴赏是指作为鉴赏主体的人,凭借审美知觉对作为审美对象的物(如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发现和判断,并从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艺术鉴赏具有下列特点与性质:第一,艺术鉴赏具有直觉性。经验告诉我们:对鉴赏对象的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判断,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都不是先有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析,然后才获得美感的。“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夏夫兹博里([英]1671—1713)把这种“马上见出美”或“立刻认识美”的感官称为“内在的眼睛”,也即另一位英国美学家哈奇生(1694—1747)说的“内在感官即审美感官”,是一种“较高级的接受观念的能力。”审美的感觉不同于一般的五官感觉,是一种融汇和沉淀

西方艺术赏析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思潮及代表性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 (学号:09290010211 姓名:马武林班级:城建土木二班)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始于十三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形成于13世纪末,鼎盛于15世纪至16世纪30年代,以乔托为奠基人,初期以乔托·迪·邦多纳(1267-1337)、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等画家为代表,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是当时意大利成就最大的艺术流派。最终,生硬模仿前人技法的样式主义的流行宣布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结束。 佛罗伦萨画派主要以宗教神话故事为题材。画家们遵循人文主义原则,用世俗化手法描绘至高无上的抽象的神,将神画成生活中的人的形象,并加以理想化,开一代人物画新风。作品表现的是神话故事和宗教人物,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力量。佛罗伦萨画派以油画和湿壁画成就较大,后者主要服务于教会、宫廷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欧洲中世纪绘画。 从技法上来看,该派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它也影响了温布里亚画派和帕多瓦画派。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

浅谈对影视鉴赏课的认识

浅谈对影视鉴赏课的认识 老实说,刚开始选这门课只是为了凑够那两个学分,也只是想着随便去混混就好了,可是上了一个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想法简直糟糕到了极点。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这门课和老师对我的影响。 首先,该门课程带给我的影响。 第一、对影视发展的历史有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 我们虽然从小就接触一些影视作品,但对影视作品的认识总是感性的。看过 几遍就忘记了,很少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通过影视教育,我们可以全面、系统了解影视的成长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哑剧、黑白片,到后来的“声色俱全”的作品。从只看情节,到懂于一些拍电影专业手法。从只看演员表情,到关注电影配乐的使用。这种深入的了解,使我们们对影视作品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皮毛,而能够知晓一些影视制作上的事情,拓宽知识面。影视作品里有对过去事实的反应,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第二、加强优秀影视作品对人的积极作用。 我想,这是优秀影视作品所延伸出来的作用,影视教育则大大加强了这一点,起到提点的作用。这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总是有限的,在上大学以前我们基本都是在课余靠看一点课外书来增长点课外知识,整天忙着高考,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考上,我们也很少主动找一些影视作品欣赏,既没时间也没精力,而上大学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欣赏好的影视作品。但是我们并没有好好利用这样一个好好增长知识的机

会 老实说,现在都大三了,我们对世界还是充满了好奇,常常会憧憬另一个国 度的生活和模样,常常会幻想亚马逊雨林里的热闹。但是,我们的视线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延伸那么远。而影视作品恰好将世界上各个地方的风俗特点搬到我们眼前,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乃至改变这个世界。影视作品通过多种方式达成我们了解世界的目的,感受不同国家的风情。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度,凭借我们自己的阅历,看到的世界还是简单的,而这种简单往往都是不真实的,通过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身边的人和事。 2、促进大学生的成熟和发展。 大学是一个校园也是一个最令人成长的地方。有人说大学其实就是一个缩小的了“社会”,在这个缩小化的社会里,我们必须成熟起来,成熟是一个需要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像是蛹化蝶一样的漫长和痛苦。而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像一个好的老师,向我们讲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境遇,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不同的成长经历。有些东西,听别人讲总是枯燥难耐,但同样的道理由影视作品展示出来我们往往很容易领悟和接受。正如看《活着》,让我们知道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仅仅会一样两样的本领已经很难立足于这个社会了,另外,还得做一个易于变通的人,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看《阿甘正传》,让我知道了,只要坚持,大步向前就会成功……影视教育将这些优秀的作品串联起来,给我们系统的接受和推荐,使我们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即使得到了影视作品的正面引导。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社会发展稳定,综合国力排名不断上升的环境优势下,艺术设计得到了蓬勃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出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过分依赖计算技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底气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探究分析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代艺术设计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具体表现在设计队伍逐渐壮大、设计产业迅猛发展、设计观念更新快速、艺术水准全球化等等,笔者主要从整合本土化与全球化、中国的艺术设计将走向世界、艺术设计将进入个性化设计时代、绿色设计是21世纪的设计主流四个方面,浅析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抛砖引玉,旨在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进上绵薄之力。 1.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弊端 (1)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 从中国目前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状况来看,市场的发展和商业形式的急功近利导致相当一部分平庸之作产生,其对于国外某种流行“艺术语言”进行大量复制和抄袭。这种“重复”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获得短期的艺术效应,一部分人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而沉酒于对形式与技法等视觉刺激的追求,我国相当多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追随国际潮流之后,走别人已走过的路而乐此不疲,“照猫画虎”,生硬地设计出一批“国际主义”的刻板面孔,用国际风格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师的创造力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在的发展动力,而设计师的创造源泉更多地取决于自身在信息和文化大背景下接收与转换艺术资源的能力。 (2)计算机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它自身还必须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电脑作为一种表现的工具对艺术设计有着非凡的贡献,电脑参与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它为设计者带来了空前的快捷和便利,使设计者减少了手工制作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对设计者是极大的解放,同时电脑的灵活组合性可以使平常看不到的现象变成可视的画面,对于开发创作思路有了很多好处,这是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是

艺术作品赏析

镇馆宝物之一《米罗的维纳斯》 《米罗的维纳斯》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高204厘米,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岛,1821年后为卢浮宫所收藏。她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总结了古希腊所代表的一切。女神失去了双臂,但保留了完整的头部和面容,使我们能一睹女神秀美的风采。雕像从头、肩、腰、腿到足的曲线变化使人体以无比圣洁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沉静的表情里有种坦荡而自尊的神态,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丝毫没有俗媚和肉欲。艺术家充满深情地表现了女性温柔宁静的美,被认为女性美的原型。 虽然米罗的维纳斯诞生已有2000多年,但站在她的面前,丝毫感觉不出她有“古董”的气息,她是那么美、那么纯,微微倾斜的身体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沉思,仿佛在等待,曳地的长裙自然下垂,呈现出流畅的衣褶,使女神具有一种柔和的流动感。在她面前可以感觉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精神。 镇馆宝物之二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想必大家都熟悉,又称《乔空达夫人》,在其创作中具有代表性。位列卢浮宫三宝之首。艺术家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创作了这幅油画,可谓苦心经营。后来他把这幅画献给了法兰西斯一世,之后一直被保留在卢浮宫内。达·芬奇在绘画过程中一反当时肖像画华美的装饰效果,把人物性格与特质的脸部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并使它成为最显眼和重要的构图中心。他还认为面部表达的微妙表情中还需有活人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左右一切的力量。可以看到,夫人微微开启的双唇和嘴角的微笑,充满温情的双眸,在暗色调的衣服和幽远背景的衬托下给人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扶靠在椅背上交叠着的柔若无骨的双手,与端坐的人物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使整个画面充满安逸祥和的气氛。画家在一个具体人物的身上创造出理想化的美,使瞬间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为一种喜悦的永恒象征。这幅肖像画中所表现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倾向对以后的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近代肖像的技法打下了基础。 据说蒙娜丽莎还很神秘,无论你站在她的正面还是两侧,她的目光总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眼睛。她的笑容也不一般,不同的人或不同时间看她,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亲切、温柔、娇嗔;玩世不恭、嘲弄讥讽抑或是……。特别随着岁月的流逝,画上油彩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裂痕,越来越使她的笑容变得诡秘。

人教新课标高中美术必修一《美术鉴赏课程评析》教学设计

美术鉴赏课程评析 评析泉州十五中林丽琳老师的美术鉴赏课—《原始时代的美术》 泉州六中\林志明 10月18日下午我到十五中学参加了该校高中新课改区级公开教学活动,听取了该校高一年美术老师林丽琳老师的美术鉴赏课—《原始时代的美术》。 林丽琳老师的这堂公开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对在高中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美术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作为农村中学能举行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个人认为应该给以充分的肯定。下面我来谈谈对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几个看法: 一、理解两个基本概念: 过去我们大多数教师较为习惯以单纯的美术欣赏来对待美术鉴赏,这种认识影响了对新的高中美术课程的认同,因此在《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义务教育阶段强调了引导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愉悦”,而高中阶段则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鉴别,在具体要求上要比美术欣赏更高一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正确理解“欣赏”与“鉴赏”这两个基本概念,也是我们今后能否有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根本保证。林丽琳老师在这次的公开教学中基本上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好这两个概念的。 二、美术鉴赏课怎样上: 高中课改以来,鉴赏课要怎样上,怎样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链接好?是我们每一位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这是毫无疑义的。关键在具体到教学中怎样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情况去改变?教师就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此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林老师在这堂课中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首先,她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了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欣赏课以接受性学习方式为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林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比如“原始人为什么画

影视作品赏析

《霸王别姬》赏析 上电影赏析课以前也看过《霸王别姬》,但那总是断断续续的看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次,甚至重来没看到过结局。就算看也是囫囵吞枣,没有以一种赏析的眼光去欣赏这部电影。通过影视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我终于一览这部电影全局,并开始以赏析的方式观看这部电影。 ——题记《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影片围绕两个京剧艺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影片《霸王别姬》打从清末民初的北洋时代,一路演到文革以后。片头关师父形容京剧风行的盛况说:"是人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人,"乍听下似乎夸张,然而直到片末,此话的真实性都没有被质疑过。日本的入侵,没有丝毫减低京剧的地位,反而经由描写日本军官青木对它的崇仰而更显出它的价值。国民政府军的压迫,文化大革命的改革、贬抑、摧残,都没有改变这项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在片子开头的倒叙中,当程蝶衣与段小楼在文革十多年后,再度在一体育馆内粉墨登场走位,立即被管理员戏迷指认出来,暗示京剧艺术并未遭文革消灭。诚如一个影评人说的,"《霸王别姬》是艺术的优越胜过政治的破坏与历史的险阻,一个极其有力的象征"。——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

如果说从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抗战,那时期虽然是乱世,但是当时的社会对艺术人生的诉求是不变的。不管当时的这会是什么样的人掌握了权利,但是当权者对艺术是尊重的。因为意识形态病没有变化,管理社会的主体主要还是依靠精英阶层。但是到了解放之后的时代,就是对艺术人生的摧残和亵渎的时了… 毕竟,农民是没有艺术可言的,更不用说文革的影响。因此,这个影片主要讲的也有文革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破坏。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不要说对艺术扶植了,连那种让其保持原生态,自生自灭的气量都没有了。而那个曾经听话的好孩子“小四”,也因为受到政治运动的利诱,终于变成了一个狂热的革命份子,完全背弃了当初跪在逝去的师傅的灵堂前那种对艺术的完美追求的本质。这个时候的小四已经是早饭派的头头,打着新文化运动的幌子做着那些破坏艺术的事情。因此,影片最后程蝶衣的“死”,突显了艺术大师辉煌执着的一生,而影片最后,早已经不再提及那个背叛者“小四”,他早已经被人所遗忘……他是死是活,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艺术是超越政治的。艺术通过程蝶衣,艺术达到了永恒,而小四呢?只能是政治的牺牲品、革命的牺牲品。艺术是不妥协的。不管是民国还是日本人,对艺术是珍视的。对艺人是尊重的。在艺术面前,没有政治之分,只有更高的追求。而影片中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士兵集体殴打戏子的一幕,虽然说明了国民党士兵对艺术理解能力的低弱,但是起码还能说明那时候人性偏好的本

艺术素质教育的评论与鉴赏方法解析

大 众 文 艺 249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教育课题。艺术素质能够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素质,培养自身良好的综合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很多高校都给予了艺术素质教育高度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艺术素质的特征,随后阐述了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几种评论与鉴赏方法,希望对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意义;评论鉴赏;方法 一、艺术素质的特征 艺术素质是指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了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欣赏、感受、认知、表现能力上的综合体现。简单说,艺术素质就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艺术素质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艺术素质是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的统一 艺术素质往往通过某些有形的载体来呈现,并需要人们去进行评论鉴赏,而这种评论鉴赏的能力可以看出一个人艺术涵养的高低。因此,艺术素质将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有机的融合起来。 (二)艺术素质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稳定性 艺术素质听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却贯穿于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如果一个人断章取义,从某个侧面或环节对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进行感知,继而发表评论进行鉴赏,则并未真正理解艺术素质的涵义。 (三)艺术素质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具有生成性和可塑性艺术素质并非与生俱来,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实现。审美意识是人类的一种思想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审美意识需要自然界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实践才能形成,是人们对于美发出的内心感受、欣赏之情。诚然,艺术素质还需要借鉴健全的感官,如果生理存在某种缺陷,势必会影响审美效果。 (四)艺术素质较之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是更高层次、更综合的素质 科学素质要以客观规律为前提,道德素质则讲究人伦纲常。艺术素质是个体与社会和谐关系的载体。艺术素质是人在精神层面的能力和素养,其层次更高,内容更为综合,其文明进步程度更明显。 二、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向导作用 艺术本身就具备非常浓厚的人文气息。而多数高校并未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应有的重视。因此,高校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人文气息带动学生自身素养的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从本质上看,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也是高校教学过程中落实创新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艺术活动或作品关注学生审美意愿 大学生已经具备属于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当面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时,不再是简单的听听看看,不再习惯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往往会从审美角度对艺术活动或作品去品评,去体会艺术活动或作品的优点,去挖掘或或作品本身的欠缺,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这种行为无非是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因此,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促成艺术活动或作品来反映学生的审美意愿。 (三)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 在高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和精神发生重大变化,也会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艺术评论技能水平等综合素养,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尽量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部分学生有可能进入文化部门工作,良好的艺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艺术素质教育的评论与解析方法 (一)具体了解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因此,艺术创造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也离不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因为作品本身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缩影。进行艺术素质教育,应当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使他们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或艺术活动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这样,对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更为容易的了解,了解了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也就得以呈现,使受众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更为深层的东西。 (二)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用艺术的眼光来评论鉴赏 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进行评论和鉴赏,应当以具备高水平的审美意识为前提。给人美的享受是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存在的灵魂。所以,懂得艺术,具备良好的艺术眼光,才能进行高水准的评论和鉴赏。否则,再好的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没有人能够看懂读懂听懂,也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学生应当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具备这种意识,才能更好的对艺术活动或作品进行评论赏析。 (三)要将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鉴赏 艺术是通过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来展现其深层内涵的,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无疑就是艺术的有形载体。光看这种有形载体是非常肤浅的行为,艺术的深层内涵需要通过载体所承载的具体内容来实现。因此,在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准确把握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有形载体,更应当注重对艺术内容的理解和品味,对内容具有深层次的理解,才会很自然的有感而发,对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产生属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种看法和想法无疑就是自己独到的评论和鉴赏结果。理解形式,理解内容,是提升自身艺术素质的必备条件。 (四)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准确的评论和鉴赏 有比较才能有差距。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很多时候需要将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与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将几种作品进行比较,才会发现被评论和鉴赏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因为,鉴赏主要是指鉴别和欣赏。鉴别的过程当然包括提出缺点之处不足的过程。针对优点,我们才能尽情的去欣赏,体会作品的精髓所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评论鉴赏水平,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 四、结语 艺术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能力,确有培养的必要。高校应当对艺术素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过程应当注重科学方法的积累,学会对各种评论鉴赏方法的灵活应用,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的结论,真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参考文献: [1]蒋鑫. 论评估对河南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7(12): 19-20. [2] 黎奇. 浅谈艺术素质教育在医学高等院校开展的重要性[J]. 中国卫 艺术素质教育的评论与鉴赏方法解析 陈思月 (长沙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3) 教育理论

艺术鉴赏的条件及鉴赏流程

艺术鉴赏的条件及鉴赏流程 作者:刘日晖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鉴赏包括对艺术品的鉴别和欣赏,艺术鉴赏是人们在接受艺术品的过程中,多艺术进行再创造,用人们复杂的心理如感觉、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在这复杂的作用下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同时使我们获得审美享受和精神活动。因此,艺术鉴赏并非被动的接受,也不是“画的真好”、“唱的真好”等简单的欣赏,而且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主体在鉴赏活动中获得了审美享受,同时也获得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升华的心理满足,所以不得不承认艺术鉴赏是一种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的复杂精神活动。 一、艺术鉴赏的基本条件 (一)主观条件 1.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鉴赏者的艺术素养包括对艺术作品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想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无过于在特定的艺术领域里不断训练,不断观察和鉴赏的一种特定类型的美,很明显,这种艺术素养是后天大量艺术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去训练出来和培养出来的,并且这种艺术素养在集体的艺术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提高。 2.鉴赏者需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鉴赏者需具备一定文化修养,也就是主体鉴赏者须有知识水平,只有了解艺术品当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才能够对作品创作的意图有所了解与体会,也

就不会导致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不明白乃至形成误解和偏见。任何艺术品都是在一定的时代氛围中产生的,完全不了解作者的时代和精神世界就会导致对作品的认识不明确。 3.鉴赏者需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的短浅会给我们对作品的鉴赏增加很多障碍。对此鲁迅曾说;“但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既不能心心相印。所以常有极要紧及精彩处,而读者不能感到,后来自己也经历了类似的时,这才了然起来。” (二)客观条件 1.艺术品有审美价值作为主体的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这个对象来说,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上的魅力和审美上的内涵,审美价值越高的艺术品就越能唤起欣赏者的美感和兴趣。只有美妙的音乐才能唤起人们在情绪上的感动,诗词在赏析的过程中能“品尝出味道来”才是好的诗篇,普普通通的“声音”或“噪音”,根本无法给鉴赏者带来审美上的愉悦。 2.实际环境的条件的要求在生活的实际环境条件也可能会形成对欣赏活动的制约不如无法亲眼看见画家如何绘画或如何写作的,看不见他们的原作是怎么完成的等等。 (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就是说一件艺术品只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才能作为真正的审美对象,而在这同时主体的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中必须抱有一种不同于日常心态和趣味的审美心态和趣味,只有这样主体和客体这种关系才能真正地建立起审美关系。

最新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讲课教案

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传统文化元素更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传统美术元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印迹,虽然几经结构重组,样式万变无穷,但是无不与生活有关、无不与智慧相连。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路,再到战国时期的轻巧器皿,都在图形、文字及造型等方面体现着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这些方面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主要载体,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希望,传承着神州大地的艺术精神。再看如今的现代设计艺术,都或多或少的继承了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恢弘与精巧、简约与精致、粗放与娟秀,随着西方美术元素对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渗透,我国的现代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都富有现代气息与西方浓郁的文化涵养。因此,现代设计艺术,不是一味的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继承,也不是只顾西方美术元素的模仿,而是时代特色下,设计师的创新与综合,是东方文化与西方魅力在设计艺术中的交融。为了便于分析应用,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可以通俗的分为三大部分,即传统美术图形、美术字书法、传统美术造型文化。现代设计艺术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掌握传统美术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 美术图形在传统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传统美术元素的风格外化表现。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将传统美术元素融合与应用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需要用现代设计艺术的构图理念对传统美术图形进行多种方式的设计重组,这样才能在提炼传统美术图形的同时,将时代特色融入其中,体现出创新风范与历史底蕴。在生活中和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到许多富有传统美术图形元素的作品,如备受业内人士称赞的凤凰卫视台标。这就是从传统美术图形元素凤凰图形中获取的灵感,虽然仅仅是一个电视台的台标,但是确实一个媒体管理理念的体现,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企业形象与管理者的理念得到充分表达。不仅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能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设计理念的核心个性。 但是,随着现代设计艺术作品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美术图形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现象,再加上目前中小企业对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视,出现了较多的畸形设计这些设计作品当中一眼能够看出哪些是传统美术图形元素,哪些是富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元素,但是却是众多设计元素的堆砌,没有抓住这些图形的文化灵魂,使作品失去了最关键的部分。 二、思考美术字书法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美术字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特定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具有书法特色,还要具有美术特色。甲骨文、篆、隶、楷等各种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但讲究字体的造型变化,而且非常重视文字的组合和虚、实、轻、重等整体构成关系,使传统美术艺术更加富有表现张力。 因此,在现代设计艺术中,传统美术字书法也被广泛运用,甚至将其书写时的书法要求运用到西方字母的写作当中,使艺术作品上的文字成了文化底蕴的鲜明符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当中的京字就是中国传统美术字书法的经典应用。会徽以古老的印信代表华夏古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同时,将古都北京的青春气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向世人展示了对现代文明和各地文化的包容,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正是

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艺术鉴赏 学校: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国贸4班 日期:2012、05、08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特点。它有绘画、雕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类型。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有涉及到文与气、文与理、文与质、文与性、情与景、情与理、情与性、形与神、形与意,风骨与辞采,法度与自然等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在此,我选取各个时代的典型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青铜器佛教雕塑壁画 清明上河图美与形 正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悠悠长河中,我们华夏祖先们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在学习美术鉴赏中国部分的时候,很是自豪,自豪于我们的艺术文明,钦佩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游弋在艺术的海洋,感觉是一种熏陶。下面根据我在艺术鉴赏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分别鉴赏一下古代各个阶段的那些我们自豪的艺术。 彩陶 我们都知道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有制作较为精细的石器了,还有那些用动物骨头制作的项链等装饰品。这个时期的文明向前提升一

大截的是彩陶文化。 我翻阅相关的资料,《美源》里一段对彩陶的描述“史前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们主要是日常使用的实用器皿,包括盛放物品的盆、罐、壶和饮食用的钵、碗等,制工精致,使用的泥土经过淘洗,故此胎质细腻,入窑焙烧后成品一般呈橙红色。”由此可见,彩陶这种艺术品是很实用的。 对于彩陶,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彩陶,对于这个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彩陶,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文化和一些风俗习惯。仔细研究这个彩陶,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青铜器 经过了石器时代,摆脱了奴隶时代,我们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开端是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最为体现当时的文化文明的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战争,祭祀,所以都是国家管理生产。夏商周的君王设置了相关的部门来生产青铜器。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主要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

音乐鉴赏与评论

音乐鉴赏与评论 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文化 1.古希腊乐器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类。其中最重要的是拨弦乐器里拉琴。自文艺复兴以来,它已成为音乐艺术的一种象征。 2.古希腊人音乐社会实践活动很丰富,但在他们的艺术活动中,音乐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演唱和演奏时还要结合诗、舞,形成诗、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特征。 3.古希腊的音乐体裁多和诗歌、文学有关,在演奏时多采用琴来伴奏。如史诗、悲剧、喜剧、独唱抒情诗、竞技比赛中的合唱与舞蹈音乐、颂歌等,尤以史诗、抒情诗、颂歌、悲剧最为重要。 4.简答:三大悲剧:埃斯库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洛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四音音节在不同音高上可以构成七种不同的调式,这些调式分别以古希腊的几个重要的不同区域的氏族部落命名,他们是维多利亚调式、弗里几亚调式、利第亚调式、混合利第亚调式及各种变体调式。 古希腊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和谐论、净化论和模仿论三个方面,主要代表人物分别为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简述他们的音乐思想: 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它由数学所决定。音乐的和谐是一种宇宙的和谐。他肯定了音乐具有进化人心灵的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 柏拉图指出,音乐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能很敏捷的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美丑;他推崇多利亚调式朴实无华的音乐。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观点一致。他还提出音乐可以模仿人或世间事物,并据此解释了音乐如何对人们的意志性格产生影响的。 中世纪音乐文化

简答:单声部音乐——格里高利圣咏 圣咏是交会礼拜活动的经文唱诵形式。格里高利圣咏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而命名,用于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的日课和弥撒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圣咏的内容和形式直到8世纪才左右才基本得以确定。但因格里高利一世在此过程中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故称此为“格里高利圣咏”。 风格特点:格里高利圣咏又被称为“素歌”,这体现了它表情肃穆、风格朴素的特点。因为圣咏的主要功能是服务教会,故必须节制、纯净,最大程度的排除世俗欲念的诱惑。 主要旋律类型:音节式、花唱式、妞姆式。 演唱方式:对唱式、应答式、独唱或齐唱。 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等。 7.经文歌的定义:两个声部都有歌词的克劳苏拉就被称为“经文歌”,后来还增加到三个声部。 8. 9世纪时,“纽姆普”被普遍使用。这种记普法只是用一些符号简单的标示音调的大致音高与长短没有节奏标记。11世纪时,圭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四线普,并得以普遍的使用。为五线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3世纪时,音乐理论家弗朗科,既能标示音高又能指示节奏比例时长的“有量记普法”,并著《有量歌曲艺术》。使中世纪的记谱法得到完善。 9.中世纪方言歌曲最重要的成就得益于法国游吟诗人的创作。南部游吟诗人一般被称为“特洛巴多”北部游吟诗人则被称为“特洛威尔”。 10. 14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相对同时期的法国音乐而言更富有世俗生活的情趣,它的主要世俗复调歌曲题材有:牧歌、猎歌和巴拉塔。 11.简答:意大利音乐:近千年的中世纪的音乐,以宗教音乐为主,从单声部发展到多声部。在此进程中,声部间的纵横装饰与对比不断得到丰富,它既促进了音乐技法与音乐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宗教音乐开始渗入世俗文化的因素。而世俗音乐,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借鉴了宗教音乐的创作技法,与宗教音乐并行发展。 历史意义;14世纪,音乐中心转向了教堂之外。法国、意大利的“新艺术”将音乐的历史过渡并引导

西方艺术鉴赏

西方艺术鉴赏 1、艺术接受就是欣赏者把艺术作品的空虚空白和不确实性填补上。 2、艺术欣赏的目的是进化人的灵魂。 3、文字产生以前的艺术叫做史前艺术 4、德国一时理论家格罗塞的著作是《掷铁饼者》 5、关于中世纪的艺术,错误的是:在中世纪的艺术当中表现动物 6、艺术史成为了伟大艺术家的历史开始于乔托 7、达芬奇跟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合作的作品是《基督受洗》 8、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体现出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的作品是《大卫》 9、拉斐尔画的《雅典学院》一副是集中了古希腊的所有的优秀的学者 10、希腊画派是一带一文艺复兴主要画派 11、尼德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凡埃克兄弟和勃鲁盖尔 12、《侏儒塞巴斯蒂安》的作者是委拉斯凯兹 13、《发舟西苔岛》的作者是华托 14、达维特一生中最重要的肖像画和历史画是《马拉之死》 15、《1808年5月3日的枪杀》的作者是戈雅 16、米勒的作品中克服了回话局限表现了声音和思想的是《晚钟》 17、莫奈的作品中通过干草堆表现光线的变化的一组作品是《干草堆》 18、《费里贝热尔酒吧间》的作者是马奈 19、梵高的作品:《星夜空》、《阿尔的卧室》、《向日葵》 20、《不相称的婚姻》的作者是普基*夫 21、艺术欣赏的定义包括产生审美喜悦、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 22、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关键性的缓解有对艺术做内容的把握、对艺术形式的把握 23、提出艺术起源巫术说的是泰勒 24、最著名的希腊艺术作品是《尼罗岛的维纳斯》 25、《狄奥多拉皇后和她的侍从》是中世界的作品 26、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的主题是人 27、文艺复兴的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28、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天顶画、哀悼基督、大卫 29、在拉斐尔化的圣母像中具有牺牲精神的圣母是《西斯廷圣母》 30、提香的作品:《花神》、《圣母与俗爱》、《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31、《根特祭坛画》的作者是凡埃克兄弟 32、鲁本斯有一副作品典型地代表了巴洛克的艺术,《劫夺路西普斯的女儿》 33、法国可可艺术风格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菲拉格纳尔、华托、布歇 34、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叫作革命的古典主义 35、《自由引导人民前进》的作者是德拉克罗瓦 36、现实主义主要特征:重想象、重批判、重现实 37、《舞台上的舞女》的作者是德加 38、《大湾岛上的一个星期日下午》的作者是修拉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1.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世界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园林总面积达1000多公顷。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万寿山下昆明湖畔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宏伟。最北部的后山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人工景观、自然山峦与开阔的湖面融为一体,为中国园林设计的杰作。 2.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时89年竣工,占地564万平方米。山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 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在这里举行。湖区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间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名胜建造的。平原区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庄规模宏大,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3.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建于明代,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园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园是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西园北半部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