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浅析

合集下载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若干方面思考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若干方面思考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若干方面思考1.路基工后沉降组成分析路基沉降按其组成成分划分,包括路基填筑部分沉降和地基沉降两部分。

路基填筑部分沉降属压密沉降,是由填料自重及线路上部结构和机车车辆的运行引起的,与填料种类、压实密度、预压荷载及预压时间有关,分3个时间段完成:第一阶段是路基施工阶段的下沉,不影响工后沉降;第二阶段是路基施工完成,线路上部结构和机车车辆重量未加载阶段的下沉;第三阶段是线路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的下沉。

后两部分的沉降量影响工后沉降。

2.工后沉降控制的重要性与特点(1)工后沉降控制是影响线路不平顺性的重要因素。

工后沉降大小决定了高速铁路线的平顺性,理解线路平顺性的重要性,就理解了工后沉降控制重要性。

以轨道连续高低不平顺波长40m、幅值5mm为例,时速300km时,将产生频率2Hz、半幅有效值0.13g的持续振动加速度,超过5小时,人体血压、脉搏等生理现象会不正常,对驾驶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有影响;对于普速的列车则可以忽略。

也就是说工后沉降控制不好,线路不平顺,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就无法保证,列车高速行驶就是空谈。

因此,在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中工后沉降控制作为一个首要问题来对待是适当的。

(2)工后沉降控制是一个有时间性、过程性的问题。

首先,工后沉降起算时点非常重要。

在秦沈客运专线修建之初,有人认为起算点是在整个工程完工后,也有认为应在铺轨完成后。

随着认识的深入,才确定工后沉降起算点应在铺轨开始时起算。

从对工后沉降控制本身目标的实现来说,这更加合理。

应认识到的是,在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起算时间点越往前推越严格;其实并非起算点一定要在铺轨前,但如果起算点推后,一方面控制的标准应相应改变,而且如果在铺轨后再确认不满足工后沉降,则有关补救措施就难以实施·其次,有一个终止时间点的问题。

由于每项工程都有寿命期,比如说高速铁路的寿命期为100年,免维修期更短。

尽管为保证工后沉降控制的实现,宜取更严格的标准,但是提高标准涉及成本大小乃至目标的实现性,故考虑该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及其控制措施探析

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及其控制措施探析

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及其控制措施探析摘要:本文根据铁路路基建设情况,综合介绍了路基沉降变形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路基出现沉降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几种路基沉降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施工质量,避免造成工程事故。

关键词:铁路路基;路基沉降;沉降控制引言路基工程是铁路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所以对铁路路基的施工管理必须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在施工中严格控制路基的沉降变形,确保基础性工程的施工成效和质量。

只有在完整的施工监管体系下才能对基础工程的实施进行管控,所以对监管体系的完善是控制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的关键。

1铁路路基沉降变形控制的必要性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不仅会对轨道的变形产生影响还可能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使列车产生振动,如果振动严重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控制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是铁路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而铁路路基沉降问题绝大多数发生在路基为软土质的情况下,这是由于软土质基不但存在吸水性强且剪切强度不高,从而导致了软土质基的路基容易发生沉降变形。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路基沉降变形还会对铁路沿线周边的建筑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采取必要措施管控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刻不容缓。

2 铁路路基出现沉降问题的主要原因2.1 列车载荷造成的路基沉降铁路路基在列车运行时长期经受动静载荷的影响下,容易发生动态疲劳损伤,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路基沉降。

传统的铁路路基控制多是通过在标准控制条件下采用压实的处理方式对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路基用材料进行压实,增加其抵抗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动静载荷的能力。

而且,不仅要使用性能优异的路基原料来增强路基本身的性能,还要在控制过程中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土质、沿线周边建筑等)进一步完善控制方案,并对路基进行实时监控以便进行定期修理维护,将再次沉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2 路堤受重力影响出现的沉降铁路工程视功能过程中的路基原料、铁路用填料或建造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路基施工完工后填料本身的性能、工人在施工时对填料的压实过程以及填料的高度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填料在后期出现形变,然后进一步使路基出现沉降变形。

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控制分析

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控制分析

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控制分析发表时间:2017-06-27T10:57:05.1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5期作者:赵胜杰[导读] 加强地基沉降控制与病害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就此分析路基沉降控制。

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十堰市 442713摘要:铁路路基沉降会严重影响行车质量,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对乘客安全造成威胁。

加强地基沉降控制与病害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就此分析路基沉降控制。

关键词:铁路工程;路基沉降;控制1.地基沉降加固处理方法当路基的沉降被认为是地基原因时,一般可采用注浆、高压旋喷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加固深层地基;当路基沉降为过渡段或路基填筑原因时,一般可对填筑体采用花管注浆加固的方法处理路基沉降;当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且沉降量超出扣件系统的最大调整量时,可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注浆(胶)抬升技术的方法处理沉降变形。

(1)高压旋喷桩是利用钻机把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用高压设备将一定比例的水泥浆液通过喷嘴以20MPa高压流旋喷冲击土体,对既有结构物下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形成大直径水泥土桩,不破坏既有结构物又加固其基础,能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总沉降量,对控制路基的沉降具有明显的效果。

(2)花管注浆是将注浆花管通过钻孔打入路基内需加固地层,采用分段注浆工艺,使浆液在压力条件下,较均匀地进入地层,使浆液在地层中分段可控、均匀扩散。

在土体中产生以钻孔为核心的桩体,且在桩体外围土体颗粒间隙中形成抗剪强度高的树根网状浆脉结实复合体,挤密原土体并与之凝结在一起,增强整体抗滑和抗压能力,大大提高路基强度。

(3)注浆(胶)抬升法使用双组分化学注浆材料,经过机械混合后,迅速发生凝胶化学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固结硬化体达到加固效果。

2.铁路路基设计期间控制应根据地基土壤类型进行针对性加固设计,应合理增设防排水设施,建立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杜绝水流侵入路基。

路基排水设施要与桥涵、隧道、车站等排水设备衔接配合,有足够的过水能力;要与水土保持及农田水利的综合利用相结合;城市地区还应与地方排灌、排污系统密切结合;要拉通至桥涵下水沟。

浅析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的控制技术

浅析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的控制技术

浅析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的控制技术線路沉降和纵向不均匀沉降现象普遍存在于铁路线路工程施工中,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刚度不均匀、地基条件不同是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行车安全以及列车的平稳性与舒适性会受到上述现象的直接影响。

在铁路建设工程标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工后沉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基础面积大、填筑材料多样、结构复杂铁路工程中土工构筑物的显著特征,同时对铁路的安全性与平稳性有决定作用。

标签: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施工技术在经济发展的大力推动之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相当明显的进步,高速铁路是一种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具备相当明显的优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

这要求我们在实际进行高速铁路建设时必须要实现对各项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和标准的科学应用,这不仅可从根本上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保障,同时对路基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提升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沉降测量控制要求1.路基沉降观测相关观测设备的基本要求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工作对精准度有较高要求,这是促使铁路工程施工路基在不断增加负荷的情况下准确的测出数据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时我们无法避免误差的存在,但是必须将误差控制在0.05-0.1mm范围之内,这是由我国铁路建设技术标准所做出的明确规定,因此必须在使用精密水准仪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开展一系列的沉降观测工作。

环境以及温差会对一般水准仪的测量效果以及精度造成影响,这也是导致结果中出现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使用精密水准仪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施工场地的影响之下测量结果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注意实现对第一标尺的使用,这对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沉降观测时间的基本要求在实际针对铁路工程施工路基开展观测工作时必须实现对观测时间的严格遵守,这可从根本上实现对原始数据的准确获取,同时也是保障沉降观测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手段。

复检工作主要是在其他阶段依次进行,注意实现与具体施工情况的有机结合。

无砟轨道施工控制的关键因素(一、沉降控制)

无砟轨道施工控制的关键因素(一、沉降控制)

无砟轨道施工控制的关键因素(一、沉降控制)北京---石家庄---武汉---广州---香港的客运专线时速为350公里。

为保证在高速列车运行下乘客的舒适和安全,就必须保证轨道有很好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客运专线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有砟轨道也有,如石太客运专线)。

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对轨道结构的施工精度要求更高,因为无砟轨道一旦建成,线路标高可调节的范围就很小了。

影响轨道结构平顺性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一是结构的沉降,二是施工精度。

在施工中的沉降控制中,要从设计和施工措施上采取很强的措施来控制结构沉降,如在路基施工中要采用复合地基(如CFG桩与土体共同构成的复合地基)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采用透水性较好的A、B类土作为路基填料,提高路基填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在路基填筑完成后,再进行超载预压,以加快路基结构的变形使其逐步趋于稳定。

在桥梁施工中,大量采用桩基基础,严格控制好桩底标高、桩底沉渣厚度,对钻孔桩灌注质量全部进行无损检测。

在墩台施工完成后,桥位附近严禁堆载,以免加剧墩台下沉。

在路基和桥梁连接地段,由于两者刚度不同,抗变形能力各异,故设计为特殊的过渡段,采用更为强大的地基处置措施和质量更好的材料进行填筑。

除此而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随着荷载的变化而按一定的频率对结构进行沉降观测。

如在路基施工控制中,地基处理完成或填筑到一定标高后,就要埋设一些检测设备如观测桩、剖面沉降管和沉降板,在以后每填筑一层和填筑完成后进行测量,记录不同施工阶段的总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在超载预压前、预压中也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按规定进行沉降评估并经评估合格后才能卸去预压土,进行后续施工。

桥梁施工也是这样,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开始,就要在承台上埋设观测标进行观测,在墩台身施工后,再在墩台身上埋置观测标,做为长期观测标志。

桥梁沉降观测是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的,在每次荷载变化后,如墩身施工完毕、架梁后以及桥面系完成后都要重点观测沉降情况。

无碴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浅析

无碴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浅析

0 前


的不同 , 沉降也不一样 , 为路基 的主要沉 降变形部分 , 大约 占整 个工后沉 降的 9 %, 0 且完成 时间长 , 是路 基工后沉降考虑 的重
无碴 轨道结构是 目前高速铁 路客运专 线试用 的新技术之

它具有高平顺性 、 少维修养护 的特 点, 对路基工后沉 降 因而
点 。为控制地基沉 降变形 , 必须做好 软土地基处理。
p ee t ere s ls i . et n f ot ru da te n rc s eh iu sa dte rn so t ep itdo e ainme s rs rv n v lau' .. t ame t f o n nds t me toe a t c nq e n nb g u one p rt au七 . i l e er os g el f t h i h t o Ke r : als e st c s l me t f r o sr cin; t e n frc s;ot ru dtet n y wo ds b l t s r k; ̄t al a e n t c n tu t ae o s t me t oe a tsfgo n r ame t e l
Wa g h og (h l E gneig o Ld o T EG op J j n 3 2 0 , hn ) n i n Zh T e h n i r . t.f C ru ,i i g 30 0 C ia nf e nC , C ua
A b ta t I i h iiutp itt o als e st c o sr c o o pe e tgo n et me tatrc n tu t n h a e nrd c si eal h sr c :t ste df c l on ofrb l d s r k c n tu t n t rv n ru d stl n fe o sr c o .T e p p rito u e n d tiste a a i e i

论铁路工程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施工控制措施

论铁路工程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施工控制措施
步填筑 , 否则应暂停施工 。 在桥涵 、 堤堑过渡段也要对路堤沉 降
( ) 后沉 降控 制是一项 系统工作 , 2工 涉及地质 勘察 、 设计 、
高平顺性 、高稳定性 的路基是确保轨道高平顺性的前提条
件。 严格控制路基工后沉降 , 控制路基 的不均匀沉降 , 才能保证客
运专线铁路轨道高降小 , 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小、 稳定性 高。 铁路客运专线时速高 , 为确保行车安全与乘客舒适 , 对线路 的 平顺性标准要求极高 , 线路工后沉降量 , 特别是无碴轨道线路 的 工后沉降量 , 一般应控制在2 3 m , ~ 内 几乎是 ‘ 沉降” m 零 。
型冲击碾压处 理 、 石垫层 内铺 土工格栅 、M 生 态改性剂等 碎 CA
措施进行地基处 理 , 格按照施工 质量控制要求 、 严 施工 工艺及 方法施工 , 最后根据 相应检测方法 找有资质 的部门( 武汉铁研 工程检测 有限公司 ) 进行检验 , n v 桩进行低 应变检测 和平  ̄c G 板载荷试验 , 岩溶注浆采 用综合物探 、 压水 试验与钻孔 取芯相 结合 的检验方 法。
3 沉 降 问题 现 状 与 加 强 沉 降 控 制 意 识
31 工 后 沉 降 问 题 现 状 .
结构物 随路基本体施工 同步推进 , 按照技 术要求 、 质量标准及
设计要求施工到位 。 422 加强路基基底处理 .. 根据设计 , 软土路基地段按 照要求进 行加 固处理 , 对 注意 在加 固过程 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 加固范围必须满足设计
() 1由于客运 专线采用无 碴轨道结构 , 对下沉 采用补碴 抬 道已不可行 , 必须采用 积极 的、 主动 的预控措施 , 以确保 路基 工
后 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 内。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浅析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浅析
砟轨道 铁路路 基的施 工状况 , 着 重 探 讨 一
重 分 析 总 结 其 中 的 几 种 加 固处 理 措 施 。
我 国高 速铁 路 的 迅 猛 发 展 , 其 中, 无 砟 轨 道 1 . 1强夯 法

中, 无砟 轨 道 客 运 专 线进 行 堆 载 预 压 经 常 所 谓 强夯 , 就 是 基 于 吊升 设 备 , 把 具 备 与 其 他 复 合地 基 处 理 措 施 相 结 合 。 当前 , 通 定结 构 要 求 及 较大 质量 的夯 锤 吊 到一 定 过 对 无 砟 轨道 客 运 专 线 路 基 进 行 实 测 , 大

何路 基 地 段 在 长 度 为 2 0 m的 范 围 内 , 其 均 填 土 。 强 夯 这 种 路 基 加 工 措 施 其 优 点 是 经
匀沉降量 必须保 持在 2 0 ~2 0 m这 个 范 围 济 实惠 , 而且处理深度通 常小于 8 m, 但 其 内, 因沉 降 差 异 所 带 来 的 路桥 与 错 台 、 错 台 不 足 是 会 给 周 围建 筑 带 来 比 较 大 的 影 响 。 与 路 隧 过 渡 段 之 间 的 差 异 沉 降 不 得 超 过 1. 2换填 法 5 mm, 任 意 两 段 路 基 因沉 降所 形 成 的折 角
中图分 类 号 : u 4 1 6 . 0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3 ) 0 4 ( c ) 一 0 0 7 3 - 0 2 工 工 期 比 较长 的 工 程 但 在 实 际施 工 过 程
随着我 国经 济的快 速发展 , 也带 来 了 客 运专线也 占有很高 的比例 , 本 文 结 合 无
不 留后 患 , 这是 对 普 通 土 层 、 软 土 层 以及 松 经 济 适 用 的 最 佳 方 法 确 定 出 来 ; 其 处 理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浅析
摘要:基于无砟铁路路基在稳定及工后沉降的严格要求,介绍了控制路基沉降的三条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从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及控制路基沉降的路基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无砟轨道路基施工及我国铁路建设均可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其中,无砟轨道客运专线也占有很高的比例;本文结合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的施工状况,着重探讨一下有关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施工工后沉降的相关控制技术。

2关于路基沉降的控制措施
根据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标准规定,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得大于30mm,任何路基地段在长度为20米的范围内,其均匀沉降量必须保持在20mm—20m这个范围内,因沉降差异所带来的路桥与错台、错台与路隧过渡段之间的差异沉降不得超过5mm,任意两段路基因沉降所形成的折角不得超过1/1000;若进行路基工后沉降计算,发现与设计标准不一致,则必须进行加固处理地基;总的看来,当前
有很多种无砟轨道客运专线地基加固处理措施,以下着重分析总结其中的几种加固处理措施。

2.1 强夯法。

所谓强夯,就是基于吊升设备,把具备一定结构要求及较大质量的夯锤吊到一定的高度,让它自由落下,以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促使地基形成巨大的动应力及强烈的震动,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

适用于强夯法的路基主要有这几种类型:①非饱和黏性土、②碎石土及砂土、③粉土、④湿陷性黄土、⑤人工填土;强夯这种路基加工措施其优点是经济实惠,而且处理深度通常小于8米,但其不足是会给周围建筑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2.2 换填法。

所谓换填法,就是把表层软土全部挖掉或挖掉其中的一部分,用其他强度更高的合格填料来进行换填。

对于厚度不到3米的土层而言,通常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全部挖除并换填;实施全部挖土换填这种方法,可以更为彻底把地基进行改善,不留后患,这是对普通土层、软土层以及松软层等进行最为彻底处理的一种措施。

这种处理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带来比较方便的施工,而且能够控制住其施工质量,此外,还能很好地对其沉降进行控制。

2.3 堆载预压法。

这种加固方法对地基总应力的增加是基于填方荷载来加以实现的,以此来促使地基的固结沉降并让固结沉降更为快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也实现了地基强度的提高。

对于具有比较大压缩性、且具有比较小渗透系数的地基段,若只应用堆载预压法,要完成固结沉降则所用固结时间会比较长,因此这种加固方法特别适用于
那些施工工期比较长的工程。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进行堆载预压经常与其他复合地基处理措施相结合。

当前,通过对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路基进行实测,大量实测结果表明,应用堆载预压这种方法,对于路基沉降可起到加速作用,对于工后沉降量可起到减小作用;这种方法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比较方便的施工过程,而且在加速路基沉降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实际当中,进行路基沉降控制,常用的措施还有CFG 桩复合地基法、桩—网结构法以及桩—板结构法等。

3关于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分析
3.1 进行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步骤
进行地基处理方法选择时,有关所要进行处理的目的和理由一定要进行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再着重对以下这些因素进行考虑:①施工条件、②地基条件、③周围环境、④施工组织等,最后再把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最佳方法确定出来;其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步骤,具体如下图所示:
3.2 进行地基处理方法选择时所要分析的条件
(1)地基条件。

当地基所在的软土层具有深度浅厚度薄等特点、并且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沉降,此外,有关滑动破所带来的危险
性也不大,那么在进行地基加固时,通常可选择相对不是很复杂的浅层处理方法;若地基所在的软土层厚度比较大,则通常选择复合地基法或者选择堆载预压法与复合地基法进行结合来实施对地基的加固处理。

(2)地下水。

①若地基所在地,具有埋藏比较深的地下水或者具有埋藏深度较大的软土层,且具有比较长的固结排水路径,则复合地基处理这种方法应优先进行选择使用。

②若地基所在地,具有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水,并且有砂层存在于基底,此外,这种地层常会由于突然变化的地下水位,带来砂层厚度也跟着变化,致使地基出现沉降的幅度比较大;因而对于这种特点的地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对地下水进行阻断或者选择深层地基处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来把因地下水变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降低下来。

(3)施工条件。

①对于路基所在地段,如果属于非软土,又具有比较长的施工工期,进行路基填筑完成后到进行铺设轨道之前,这二者之间有充分足够的时间,则有关深层复合地基处理这种方法不宜选择,而应选择浅层处理来把地基加固,诸如强夯法等,等把路基填筑完成以后,让其放置时间足够长,以让堆载预压时间增加起来、工后沉降量降低下来,从而能够达到所规定的要求。

就是工期由于不够长,对于只采用浅层处理与预压结合所能达到的沉降要求无法满足,那么通过通过比较长时间的放置再与堆载预压相结合,也可把复合地基的桩间距进行适当增加并把桩长减小下来。

无砟轨道这种客运专线
在工后沉降方面,其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因而为能更经济地对地基进行处理,应充分根据施工条件来把工期进行最大限度的合理安排。

②若路基所在地属于软土地,在地基施工期间,无论应用哪种施工方法,有关施工机械的作业条件,一定要让其确保足够良好,在进行处理深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施工机械的实际能力,并使二者能够相匹配。

对于有关质量条件及所处理的效果,在有能力保证其良好的条件下,当GFG桩在选用长螺旋施工法过程中,其有效处理深度最大不宜超过25米,若一旦出现超过处理深度,则必须及时采用其他施工处理方法,例如进行桥路比较、桩板结构处理以及装网结构处理等等,以保证施工效果能满足无砟轨道路基的要求。

4进行无砟轨道路基沉降施工控制应注意的事项分析
4.1 关于核查地质的方法及相关内容的注意事项。

进行无砟轨道路基沉降施工控制时,首先应注意的事项就是这个地质核查方法及其对应的核查内容,有关这方面的要求,具体如下表所示:
4.2 关于地基条件的注意事项。

对于处于基床范围内地基土换填之前,其地基必须达到Pa≥18Mpa;对于过渡段的地基,其路基高度H必须不超过3.0m;原地面经过加固处理以后,若H大于3.0m时,在平整好过渡段基底原地面以后,以振动碾压机进行碾压到密实,其地基系数K30应不小于60Mpa,二次变形模量EV2也不小于45Mpa。

5结语
总而言之,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这个系统工程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施工过程极其复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深入研究和探讨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的相关控制技术,这对于提高无砟轨道路基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持续快递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栾永平.现浇双块式无砟轨道板裂缝控制机理和预防措施[J].铁道建设.2010.01
[2].汤晓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精确定位施工方法要点[J].铁道建设.201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