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月色下的荷塘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香 •荷波 闪电 凝碧 荷波 •荷韵 脉脉 荷韵 荷叶 荷花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似的。 本体—花香 喻体—渺茫的歌声
作用于人的嗅觉
作用于人的听觉
小结 恰当的动词,使语言准确、贴切, 恰当的动词,使语言准确、贴切,创造出生动的意 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 境。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 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 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 形象” 简练” 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 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 处。花香本来诉诸于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 嗅觉兼听觉的感受。“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 美的意象交错融合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 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衬托出环境的优雅 与宁静。这一句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
小结:叠词的运用具特色,像“蓊蓊郁郁” 不仅说明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心情的不 宁静、夜晚的寂寞、荷塘的幽僻那种情景 交融的氛围。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 姿态,既加强了语意又使得行文轻缓舒徐, 读来节奏鲜明,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 境,令人耳目一新。
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 顺笔写及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 丝颤动和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这是 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 空间顺序来写的。其间还运用各种修辞,仔 细研究还可见到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 明确: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触 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 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 忧愁,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心情在作 品中的投影, 表的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 美好生活的憧憬。 由“实”到“虚 ”开辟了一种与前文孤寂 幽静相反的热闹欢乐的境界。一实一虚,一动一 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①香积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 香积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寺院之一,也是中国净土宗祖庭。 寺院之一,也是中国净土宗祖庭。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②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寺庙的钟鸣声。 ③钟:寺庙的钟鸣声。 突出的危石。 ⑤危:突出的危石。 薄暮:黄昏。 ⑦薄暮:黄昏。 水边。 ⑧曲:水边。 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 ⑨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 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涅磐经》 但我住处有一毒龙, ⑩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 恐
荷塘月色
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江苏东海人, 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原名自 华,号秋实。 著有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著作,大 都收入四卷本《朱自清文集》(1953开明书店),散 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 《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威尼斯》。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在荷叶上, 上。” 杨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叶上, 作者偏偏用了一个“ 仿佛是一位绘画 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画”,仿佛是一位绘画 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 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 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富有情趣。 显露作者的喜爱之情 作者的喜爱之情。 显露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结:比喻、拟人、通感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 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本体像喻体怎样的特征,产生怎样联想,达到什 么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境 界。) 运用修辞手段摹形传神,淋漓入微,唤起读者丰富 的联想和想象,感受它们的妙处, 一要结合语境,二要展开想象,融人作者所描绘的 艺术境界中去。
①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 ②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的神韵。
流动着的光与影,本是无声的, 流动着的光与影,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 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照理说, 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照理说,光与 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 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作者却运 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把视觉的形象, 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把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 觉的形象,摹拟了光和影时断时续 光和影时断时续、 觉的形象,摹拟了光和影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 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 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 而具体化了。另外,身处此境,提到梵婀玲, 而具体化了。另外,身处此境,提到梵婀玲,会 很容易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 很容易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光与影的 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 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其间有某种相通 之处,两相衬托,也是意象的升华, 之处,两相衬托,也是意象的升华,给原有的意 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艺术氛围。 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艺术氛围。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古人评诗时常用 “ 诗眼” 的说法,所谓 “ 诗眼 ”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 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 诗眼” 分别是哪 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注释】 【注释】
你过关了吗?
幽僻 蓊郁 苍茫 弥望 (yōupì):幽静,偏僻(幽:深远的、隐蔽的)。 (wěngyù):树木茂盛的样子。 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满眼(充满视野)看到。(弥:满)田田:形容 荷叶相连的样子。
袅娜 (niǎo):柔美的样子。 风致 美的姿态。①美好的容貌和举止②风味; 风趣。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心境:“颇 不宁静”)去荷塘 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观荷塘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三个步骤: 三个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二、说说该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步骤二、说说该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给读者造成了怎样的印 象)。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 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 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 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文眼” 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眼”,是我国 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古人说: 揭全文之指, 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 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 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散文有“ 有虚实,题旨才会有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 有虚实,题旨才会有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片言” 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 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 月色” 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 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 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 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 情的基调。 情的基调。 爱莲说》的线索或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的线索或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 中的“ 它是全文总帽,统领了下文。 中的“爱”字,它是全文总帽,统领了下文。作者不仅 写了陶渊明及世人的花之“ 更写了“予独爱” 写了陶渊明及世人的花之“爱”,更写了“予独爱”, 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 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一个“泻”字,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的” 流水“化静为动,表现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 的景象。“浮”水汽轻轻上升,慢慢扩散,弥 漫,以动景写静景。“洗“,”牛乳“承上文” 泻“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 而又鲜艳欲滴。”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 “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 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 柔和。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时 代 背 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 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 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 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 他们惶惶然,看不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 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 绝妙世界。
【韵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 山中; 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 深山 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 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 山高林密不透 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 在空寂的清潭边, 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 切邪念皆空。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 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 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 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家门
《荷 塘 月 色 》 的 圆 型 结 构
赏 四 周
失 宁 静 寻 宁 静
踱 小 路
第3自然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 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是独处的妙处”) (1)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情颇不宁静” 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 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只有 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其 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 (2)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 但从时空上看,这一段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 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 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 呢?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1)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 写荷塘月色。这句是对“去荷塘”文字的一个接续, 2、3段便浑成一体了(再次证明第3段并非“游离” 出来的段落)。 (2)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 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 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踏 莎 行
张孝祥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 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 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 溪边树。 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 多歧路。须君早出瘴烟来, 多歧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 青无数。 青无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