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新授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2节“生物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第1节“生物与人类的关系”a. 教师讲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b. 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c.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3. 新课导入:第2节“生物的特征”a.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模型等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b. 学生观察、思考生物的特征。

c. 例题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d. 随堂练习:判断下列物体是否为生物,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 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生物的某一特征。

2. 答案:示例: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鱼在水中通过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人类通过肺部呼吸,吸入空气中的氧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调查周围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能够运用黑板展示讲解知道什么是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 4.知道生物探究的方法——观察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日常生活得观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生物,并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和生物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物科学的有关问题。

学会运用观察法观察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点拨评价: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随机深入小组指导讨论和随机点拨,并及时对学生展示的过程进行评价。

三、拓展延伸: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深层问题,先引导学生答疑,对学生群学、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延伸讲解。

四、收集汇总:将学生在展示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比较创新和疑难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在反馈课集中讲解。

但是对学生提出的特别难的问题,而且给学生讲解以后学生都很难理解的将不予收集。

问题收集:教学反思:重点: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下发展示任务卡,课代表领取、撕条、小组长抽取展示任务条。

2、小组群策群力,讨论解决展示任务条设置的展示内容3、小组代表板演展示、其他同学相互问答学习检测。

4、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讲解或演示、扮演展示任务,其他同学寻找质疑点、提出质疑问题,相互评价,相互答辩。

(展示任务详见展示任务卡,见附页)附件:展示任务卡第___组:什么是生物第___组:珊瑚和珊瑚虫是生物吗?第___组: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第___组: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第___组:结合课本P7图片运用观察法找出马、牛、驴之间的异同点第___组:课本P8第1题第___组课本P8第3题第___组一母生九子,九子个不同属于生物的那个特征第___组龙生龙凤生凤属于生物的那个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和熟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和生物伦理观念;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和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1. 学会如何进行科学观察;2. 学会如何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观察课堂中的物品,向学生提问:“这些物品中有生物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向学生提问:“生物学与其他科学都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二、学习和讨论(3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解释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三、实验设计(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科学观察的基本概念和要点,引导学生探讨和记录观察要素和过程。

2. 引导学生设计一项简单的观察实验,鼓励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制定实验步骤和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操作和总结(2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意义,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对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的调研作业,要求学生了解和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学研究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案序号 1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第一节生物的特性2006.9.11 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巩固练习1. 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

我们来练习一下。

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2 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2006.9.13教学目标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调查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3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新授课第一节生物圈2006.9.15 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生物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认识区别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能熟练说出生物的特征。

2、通过观察,体会自然界中生物的奥秘和丰富多彩。

【学法指导】1、细心观察身边事物、上网搜集资料图片,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认真阅读、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总结生物的特征,同时锻炼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课前预习】(一)选择1、下列各项中不是生命现象的是()A、蜘蛛结网捕虫B、蜥蜴遇敌断尾C、机器人弹钢琴D、种子的萌发2、下面列举的各项不是科学观察的是()A、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B、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记录下来C、观察菜豆种子萌发过程,记录分析D、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二)填空3、绝大多数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吸入,呼出。

4、生物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能产生反应。

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并且能将排出体外。

如:人可以通过、和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合作探究】提出问题1、学习生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观察,那么科学观察有哪些要求呢?2、怎么区分生物与非生物?3、生物有哪些特征?方法指导1、充分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通过图片资料对比分析,找出生物的共性,总结生物的特征。

2、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典例赏析】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

对蜜蜂群体自然活动的研究要通过全面的观察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

答案:B2、根据下列物体回答问题:书橱、香菇、石笋、猪笼草、猎豹、汉堡、放大镜、蕨菜(1)属于生物的有()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2)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遇到外界刺激都有;都要通过使体型增大、体重增加;都通过产生后代;都要;都能进行。

解析:书橱、放大镜是人工制造的用具,石笋是天然形成的物质景观,汉堡是人类加工的食品,均没有生命,而香菇属于大型真菌,猪笼草是植物,猎豹是凶猛的动物,蕨菜是野生的蕨类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属于生物,同时具备生物的特征。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教案(1)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教案(1)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
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小结: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小结:生物都能呼吸。
目标检测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流感病毒B飞机C草履虫D鱼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B北雁南飞C潮涨潮落D孔雀开屏
3下列词语描述中,不具有生命现象的是()
A火山爆发B大雁南飞C鱼类洄游D青蛙冬眠
4有一首歌唱到“种下一粒子,发了一个芽”说明生物()
3.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细胞要完成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须消耗能量,如此 时的你正坐在教室里学习,不仅你的眼睛和大脑的细胞在工作,你的胃肠细胞在消化食物,血细胞在体内运输。若此时你受伤了,则会有一些细胞来“修补”这个创口。
生物完成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捕食
多媒体展示图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生物都能繁殖
多媒体展示图片:我要飘到远方播种喽!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两只鹿蛾在南天竺的叶子上交尾;②猴子:是妈妈哺育我长大!
5.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说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呢?
说出生物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生物特征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实物、图片;2、学生查阅、搜集相关的生物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言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星球上?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去遥望我们的地球吧!生:阅读课文。

师:生活在这样一个异常美丽的地球上,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身边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以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讲授新课师:大家看屏幕上展示的几张照片,你们熟悉吗?生:那是我们校园的不同地点。

1指出学校教学楼。

2指出教学楼前的花坛。

3指出校园旁边的稻田地。

4指出操场上访的蓝天、白云。

5指出水房子的一角。

师:在我们熟悉的校园中你能找出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吗?生:教学楼、蓝天、白云和水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花坛里的各种花草,蜜蜂,蝴蝶,蜻蜓,水稻,青蛙是生物,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

生:不对。

我认为水也是生物。

生:水是非生物。

(学生观点出现不一致)师:那么水是不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大家看我手中的这缸金鱼,是不是生物?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包括金鱼在内的生物都有哪些特征?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生:金鱼能进行呼吸。

人和其他动物也能呼吸。

比如:鲸在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师:很好。

那么,植物能呼吸吗?生:植物也要呼吸。

比如:卧室里不宜摆放过多的花盆,免得和人争氧气。

生:还有冬天下菜窖取菜时,要先放一放,因为里面的氧气都让白菜呼吸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植物不但进行光和作用,还进行呼吸作用。

当光强时,光合作用占优势,反之,呼吸作用占优势。

金鱼还有什么特征?生:金鱼要吃水藻等食物。

其他的生物也要吃食物以补充营养。

师:植物是怎样吃食物的?生: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新授课教案
授课
内容
生物的特征主备人王玉燕时间9.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
方法
引导自学法、讨论法、讲述法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时就知道小狗和玩具狗虽然都会动,但一个是生物,一个
是非生物。

但要问为什么,我们将如何回答呢?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生物。

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吗?你又是怎样将两种不同的生物区分开
的?要用到什么方法?
二新授:
(一)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明确科学观察的要

(二)生物的特征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
与),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补充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
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三、小结
通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还想知道些什么或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疑问?通过学生快乐体验,以自己为例,再次掌握生物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生物
1、观察的方法
2、生物的特征:
能进行呼吸
生活需要营养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生长和繁殖
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一定的寿命等这样其他特征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标仅仅定为学完任务即可,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在课堂上应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享受,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尽情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启发式教学、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者是初一学生。

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基本上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特征:活泼好动、好发言、好奇性强、善于表现自我但自控能力差。

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这又是学生学习生物的第一节课,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观察、讨论都能普遍的掌握。

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的优化组合,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并通过快乐体验认识生物的特征,达到掌握知识的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在知识结论的获得过程中,颔悟和学会创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创造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个性和能力的主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