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鸡能忍受的最高温度

鸡能忍受的最高温度

鸡能忍受的最高温度鸡是人类的重要家禽之一,其肉和蛋在全球都有很高的消费量。

然而,鸡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弱,对于高温环境尤其敏感。

那么,鸡能忍受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呢?下面将从不同方面进行探讨。

一、鸡的生理特点1.体温调节鸡是恒温动物,其正常体温为40℃左右。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鸡会通过呼吸、蒸发和放热等方式来调节体温。

例如,鸡会张嘴喘气以增加呼吸量,同时通过排汗和口腔蒸发来散热。

2.耐热能力相比于哺乳动物,鸟类具有更好的耐热能力。

这是因为它们拥有更高效的代谢系统和更有效的水分利用机制。

此外,鸟类还可以通过改变羽毛密度和颜色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二、影响鸡对高温环境适应性的因素1.品种差异不同品种的鸡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例如,热带地区的土鸡和一些品种的肉鸡相对比较耐热,而蛋鸡则相对较敏感。

2.年龄差异年龄是影响鸡对高温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幼鸡和老鸡对高温环境更为敏感,而成年鸡相对较强。

3.环境因素除了气温之外,湿度、风速、光照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鸡的耐热能力。

例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鸡很容易出现中暑和心肺衰竭等问题。

三、不同生产阶段的鸡能忍受的最高温度1.育雏期在育雏期,即孵化后1-4周内,幼雏对高温环境特别敏感。

由于其体表面积大、体积小、代谢率高,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出现中暑和死亡。

一般来说,育雏期幼雏能够忍受的最高温度为30℃左右。

2.生长期在生长期(4周-18周),鸡的耐热能力逐渐增强。

一般来说,生长期鸡能够忍受的最高温度为35℃左右。

3.产蛋期在产蛋期(18周-72周),鸡的身体已经成熟,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然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产蛋期鸡容易出现心肺衰竭和蛋质下降等问题。

一般来说,产蛋期鸡能够忍受的最高温度为32℃左右。

四、如何提高鸡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1.改善饲养条件合理的通风、降温、防晒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饲养环境,提高鸡的耐热能力。

2.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提高鸡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具有独特的外观、生理和生态特点。

它们的外观特征主要有头部、背部、尾部、胸部、腹部和肢体等。

而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比如具有很强的耐热和耐寒能力,可以顺利适应多种恶劣的环境条件,而且善于克服灾害的冲击。

雏鸡的营养特征以鸡蛋为主,其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含量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提供维生素,而这些营养物质都能被人体有效吸收。

雏鸡的神经系统也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们能够快速反应,可以根据外界信号和指令,采取正确的行动,而且具有极高的学习能力,可以记住大量信息。

此外,雏鸡还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类的互动能力也很强,能够很快的被人类的指令和游戏所激发。

雏鸡还具有强大的免疫力,它们可以在多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生活,具有很高的抗疫能力,即使是从别的地方引进的病毒,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行有效的抵抗,能够有效预防各种疾病。

雏鸡的行为也十分可爱,它们会根据周围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并且喜欢结交朋友,如果遇到其他动物,会迅速准备自己的防御措施。

除此之外,雏鸡也有十分强大的抗压能力,它们可以在外界压力作用下,从容面对,继续保持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

雏鸡虽然具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特征,但是最重要的是,它们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家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且还可以提高许多家庭内部的环境,从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使家庭生活更加美
满。

总之,雏鸡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带给人们很多美好的回忆,应当被更加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鸡生物学特征

鸡生物学特征

鸡生物学特征禽类实验动物属鸟纲(Aves),分为鸡形目(Galliformes)、雁形目(Anseriformes)和鸽形目(Columbiformses)三个目,其中较为常用的实验动物的有鸡、鸽、鸭、鹌鹑等多个品种。

家鸡学名Gallus domesticus, Chicken,属于鸟纲(Aves)、鸡形目(Ga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

实验鸡近交程度很高,生产和饲养环境控制水平高,SPF鸡和鸡胚是我国得到最广泛应用的SPF级实验动物。

(一)鸡的一般生物学特征1.生活习性白天视力敏锐,听力灵敏,家鸡还具有神经质的特点,极易惊恐,突然的声响和突然发出的光都会使其惊恐万状。

2.仍然保持鸟类某些生物学特性没有汗腺,通过呼吸散热,怕热更甚于怕冷。

生长快,代谢旺盛。

3.采食习性家鸡习惯于四处觅食,不停活动,用灵活的两脚爪向后刨。

常常对色彩很敏感,如鲜红的血会对鸡形成刺激,引起鸡追随啄食,造成严重损伤。

环境和管理不良易产生异嗜癖。

4.群居性鸡具有成群结队采食的习性,不同群体一般不出现斗殴现象。

(二)生理学特征1.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嗉囊、胃(腺胃和肌胃)、小肠、大肠和泄殖腔以及唾液腺、肝、胰等器官组成。

特点是没有唇、齿,颊也严重退化。

由上下颌形成喙。

唾液腺种类多而体积小。

没有软腭,食管宽大,在入胸腔前扩大成嗉囊。

有两个胃,肠道短,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包括两条盲肠和直肠。

直肠后接泄殖腔。

肝体积较大,分左右两叶,胆囊位于右叶。

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

胆囊和胰都有管道通向十二指肠腔。

2.呼吸系统由鼻腔、眶下窦、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腔和气囊等器官组成。

3.母鸡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两部分组成。

特点是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右侧的退化。

发育的输卵管可分漏斗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其末端开口于泄殖腔。

4.生理学指标鸡性成熟年龄4~6个月,鸡蛋的孵化期为21天,体温41.7(41.6~41.8)℃,呼吸频率12~21次/分,潮气量4.5ml,心跳频率120~140次/分,血压(颈动脉压)20.00kPa,总血量占体重的8.5%,红细胞335(306~344)万/mm3,白细胞32600/mm3,血小板13万~23万/mm3,血红蛋白10.3(7.3~12.9)g/100ml,红细胞比重1.090,血浆比重1.029~1.034,血液pH 7.42。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一般地说,从7周龄起到18周龄这一阶段称为育成期。

育成鸡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成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育成率高、体重达标、均匀度高、抗体高且均匀,适时开产,即在20-22周龄鸡群产蛋率达50%。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1)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

2)消化能力强,生长迅速,是肌肉和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

整个育成期体重增幅最大,但增重速度不如雏鸡快。

体重增长速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慢,但脂肪沉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多。

3)育成后期鸡的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在光照管理和营养供应上要注意这一特点,顺利完成由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

成期注意事项(1) 鸡群体型发育控制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上面的正常体重,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

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能力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若骨架小而相对体重大者,此表示鸡只肥胖,这种体型的鸡其产蛋表现不会理想,例如,会早产,脱肛多,且产蛋初期时母鸡的死淘率高等缺点。

鸡只体型发育规律为:前段 (56 日龄以前 ) 着重于骨架的发育,后段 (56 日龄以后 ) 着重在体重的增长。

(2) 体重的测定与均匀度体重的测定:这项工作可选在清晨喂料前实施。

平养时,在鸡舍内四处抓鸡称量;笼养时,在各处固定的鸡笼抓鸡称量,根据饲养数量,建议抽取的比例如下:抓鸡称量从第 4 周龄开始,每周应持续的测定体重直到产蛋高峰过后。

9 周龄以后,若发现体重低于指标时,应设法增加鸡只的采料量或供应热能较高的饲料来改善。

育成的品质除取决于良好的体型发育外,鸡群的均匀度也十分重要。

要保证 80% 以上的鸡其体重应在平均体重上下 10% 的范围内。

鸡群均匀度的计算方法:如 2000 只的鸡群取 100 只,这 100 只即为取样群,取样群的每只鸡都称个体重。

均匀度即取样群中体重在平均体重正负 10% 以内的只数占取样总只数的比率,再乘以 100 得出整数。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蛋鸡是人工养殖的鸡类,主要用于产蛋。

下面将从其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理特点1.外观特点:蛋鸡体型较小,肠道相对较短,喙尖锐而弯曲,颈长,眼睛大而黄色,耳垂突出,颜色为红色或白色,全身羽毛丰满而有光泽。

2.生殖系统:蛋鸡的生殖系统可分为卵巢、输卵管和产卵道三部分。

卵巢位于腹腔中,由左右两个卵巢组成。

卵巢中有一些囊泡,每个囊泡内都有一个卵母细胞,当一个囊泡发育成熟时,卵母细胞就会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称之为排卵。

卵巢排卵后,卵子会进入输卵管,通过输卵管的蠕动,慢慢向产卵道输送。

当卵子通过产卵道时,会在产卵道内形成蛋壳,最终从蛋门排出体外。

3.消化系统:蛋鸡的消化系统分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谷物、豆类、油料和矿物质添加剂等。

蛋鸡的食道较短,口腔中没有牙齿,食物被鸡嘴咬碎后通过搅动咽下。

胃比较大,能分泌胃液帮助消化,食物在胃中停留一段时间,然后通过小肠进行吸收,剩余的经过大肠排出体外。

4.呼吸系统:蛋鸡的呼吸系统包括嘴巴、鼻腔、喉咙、气管和肺组成。

蛋鸡的呼吸方式是通过肺部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蛋鸡的呼吸频率和呼吸速度相对较高,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体内的废弃物。

二、生活习性1.社会性:蛋鸡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它们喜欢成群生活,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在一个鸡舍中,蛋鸡会形成明确的等级体系,而且会互相进行打赌和争夺生存资源的斗争。

2.运动能力:蛋鸡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差,它们更喜欢站立和行走,不擅长长跑。

对于蛋鸡的养殖来说,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合适的环境,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生活活动。

3.温度适应能力:蛋鸡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对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在高温天气中,蛋鸡容易受热应激影响,产蛋量下降;在寒冷的冬季,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避免寒冷对蛋鸡的影响。

4.睡眠习性:蛋鸡比较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喜欢休息和睡觉。

鸡能忍受的最高温度

鸡能忍受的最高温度

鸡能忍受的最高温度引言鸡是常见的家禽之一,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然而,鸡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它们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

本文将探讨鸡能够忍受的最高温度及其适应能力,以及在高温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鸡的生理特点鸡是温血动物,其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然而,鸡的身体结构和机能使其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羽毛鸡的羽毛在保护鸡体免受寒冷的同时,也起到了降温的作用。

一些孵化中的研究表明,被动冷却措施,如喷洒水或湿降温等,可以显著提高鸡的适应能力。

代谢活动鸡的代谢活动会产生热量,帮助维持其体温。

然而,在高温条件下,鸡的新陈代谢速率会加快,从而导致体内产热增加,对鸡体健康构成风险。

鸡对高温的适应能力鸡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种类、年龄、性别和饲养环境等。

种类差异不同种类的鸡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炎热地区,农户通常选择对高温适应性较强的品种进行饲养。

年龄差异研究表明,鸡在幼年阶段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应能力也会提高。

这是因为幼鸡对于热量调节的能力较差,身体的调温机制还不够完善。

性别差异性别也会对鸡的高温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雄性鸡对于高温的适应能力较雌性鸡更强。

这可能是因为雄性鸡有更发达的汗腺和呼吸系统。

饲养环境鸡的饲养环境对其高温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良好的通风系统和合适的温度控制可以帮助鸡在高温条件下更好地适应。

此外,水的供应和质量也对鸡的高温适应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高温对鸡的影响高温对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在高温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热应激高温会导致鸡体内产生热应激反应,包括心率加快、呼吸加深、体温升高等。

这些反应不仅会影响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还可能导致热衰竭或死亡。

生殖问题高温对雄性鸡的生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显示,高温条件下,雄性鸡的精子质量和数量都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繁殖表现。

饮食减少在高温条件下,鸡的食欲会减弱,摄食量可能下降。

这将直接影响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 - 养鸡技术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 - 养鸡技术

雏鸡的生理特点雏鸡饲养管理技术-养鸡技术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雏鸡的生理特点雏鸡饲养管理技术。

1、雏鸡的生理特点首先是畏寒畏热,刚出生的雏鸡被绒毛包裹,以致自身的抗寒能力较差,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便会加快散热速度,此时雏鸡便会全身发冷。

反之,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由于雏鸡缺乏汗腺,无法有效排汗,此时雏鸡也会感到身体不适。

为此,养育雏鸡时应掌握适宜温度,不可偏高也不能过低。

其次是雏鸡的胃肠容积较小,且生长发育较快,雏鸡的胃肠容积较小,以致无法有效消化食物,且其也具备生长发育较快的特点。

最后是雏鸡比较稚嫩,且抵抗能力较差,雏鸡的体格弱小,对疾病没有抵抗能力,为此养育时应精心护理,并做好卫生工作。

2、雏鸡饲养管理技术注重饮食。

雏鸡在准备开食之前,应给予其一定的饮水,刚出生的雏鸡体内还保留未吸收的蛋黄,饮水可以加快吸收过程,增强雏鸡食欲,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同时,还应给予雏鸡温水,在放入育雏室之前应适当加温,使得舍温与水温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在雏鸡羽毛丰满且可以站立活动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一次喂料,一般在雏鸡出壳后的24~36 h内进行。

且饲料应保持新鲜且颗粒适中,以便雏鸡消化。

常见的饲料主要有碎玉米、碎小麦等,开始前用开水烫软,膨胀之后才可以饲喂。

保持适宜温度。

雏鸡自身体温调节系统并未发育完全,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因此,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与发育。

当温度过低时,雏鸡因怕冷而互相拥挤,瘦弱的雏鸡则会因为相互挤压而死,且温度过低也会导致雏鸡感冒,影响其正常的新陈代谢。

为此,育雏时应掌握好适宜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1~33℃,而后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人们经常利用温度计控制室内温度,但这也仅仅是一种参考依据,育雏人员还应学会通过工作观察雏鸡的表现来控制温度。

保持适宜湿度。

鸡的生理特征

鸡的生理特征

鸡的生理特征养鸡户只要认真掌握鸡的生理习性,顺着鸡的“脾气”给予应有条件,就可发挥鸡的良好遗传优势,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促进鸡群的健康,科学养殖增加效益。

1.鸡易受惊,抗应激能力差:鸡舍内外的突然异声或鸡舍的猫、鼠、蛇等物,极易引起鸡群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鸡的生产性能,所以要保持安静的饲养环境。

2.鸡只有日龄性换羽而没有季节性换羽:雏鸡从长绒毛到长扇羽后,仅在开产前有零星脱羽象征开产外,成年鸡不再自然换羽。

3.小鸡怕冷,成鸡怕热:孵化出壳雏鸡的保温能力弱,而雏鸡正常体温又比成鸡体温低3℃,因此,低温期雏鸡易“打堆”取暖,所以必须做好育雏保温工作。

随着日龄的增加,体温日趋稳定而全身密披羽毛又无汗腺,故成年鸡怕热,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也由于鸡正常体温比猪、牛等高,所以它们之间的病不易互相传染。

4.鸡对光十分敏感:鸡舍无光线便停食,因此,育成期控料必须与控光相结合,以防超重。

产蛋初期起逐渐延长补光时间,促进光线对鸡脑垂体后叶的刺激,导致卵巢机能活动,有利产蛋率上升。

但控光、补光都要有计划,绝不可紊乱,用强光刺激毫无好处。

5.鸡消化功能特异性:鸡没有牙齿和软腭、颊,在啄料和饮水时,靠仰头进入。

因此,料、水槽设置要妥当,防料水溢出。

消化食料靠肌胃强有力收缩挤碎,所以要定期添喂砂粒。

鸡肠道内容物呈微酸性,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繁殖,应防范饲料发霉变质而不利正常消化吸收。

饲料在鸡体内停留时间短,再加上在肠道有益菌的作用,所以鸡粪蛋白质反而超过原饲料。

6.鸡生殖功能特异性:公鸡有互斗性,母鸡间有啄癖性,因此要适时断喙。

公鸡的交配器官短,交配动作快,所以笼养和网上养种鸡的底板要坚固,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母鸡的产蛋间隔为24小时,15小时后一般不产蛋。

7.鸡的排废气量大:鸡群与猪相同体重下,鸡比猪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多2倍左右。

粪中产生氨气也比猪粪多。

8.母鸡啄癖是种恶习:啄癖在断喙后也有发生,因此发现有脱肛病的鸡宜尽快隔离饲养,鸡局部负伤不可涂红药水,而应用紫药水或单独关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的消化系统
鸡的消化器官在形态、构造和作用上都与家畜有显著不同(图19 )。

( 1 )口腔、咽、食管和嗦囊
口腔:鸡无齿,上下领形成角质的咏,呈锥形。

咏是鸡的采食器官,饲料在口腔停留时间很短,在舌的协助下很快咽下进人食管并在嗦囊中停留。

咽:口腔与咽没有明显的界限,常合称口腔。

咽顶壁前部是鼻后孔,后部正中为咽鼓管漏斗,底壁是喉。

图19 鸡的消化器官简图
1 .缘
2 .鼻孔
3 .口腔
4 .气管
5 .食管
6 .嗦囊
7 .腺胃
8 .肝
9 .胆囊10 .肌胃11 .胰12 .十二指肠13 .空肠14 .回肠巧.盲肠16 .直肠17 .泄殖腔18 .法氏囊19 .输卵管20 .卵巢唾液腺:存在于口腔和咽的勃膜下,不发达,含淀粉酶量很少,消化作用不大,只能湿润饲料,便于咽下。

食管和嗦囊:食管宽且易扩张,分颈段和胸段,颈段与气管同在颈部偏右侧皮下。

食管在胸前口前方形成嗦囊,因此,嗦囊是食管的膨大部。

嗦囊的功能是贮存食物,并根据胃的需要有节奏地把食物送进胃内,其分泌液无消化作用,仅起软化食物的作用。

( 2 )胃鸡的胃有前后两部分,前部为腺胃,后部为肌胃。

腺胃呈纺锤形,位于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前与胸段食管相通,后与肌胃相接,且两者间的私膜形成中间区;腺胃内壁豁膜面上有乳头,是腺体的开口,能分泌胃液,用以消化蛋白质和矿物质;腺胃容积小,食物通过腺胃时,与胃液混合后立即进人肌胃。

肌胃是鸡特有的一种消化器官,因其中经常有吞食的沙砾,又称砂囊,位于腹腔左侧、肝后方两叶之间;肌胃的肌肉发达,质地坚硬,收缩力强,内壁是一层类角质膜(中药名为鸡内金),起保护膜的作用;胃内常有砂石,对吞人的食物起机械性磨碎的作用,鸡如果吃不到砂粒,消化能力便降低,所以鸡要经常补喂砂粒。

( 3 )肠和泄殖腔从胃中出来的酸性食糜在肠内与肠液、胰液、胆汁等混合,因此消化主要在肠内进行,但鸡的肠道短,容积小,食物通过快,这是鸡对营养物质消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另外,鸡消化道内无分解纤维的酶,故对粗纤维的消化力差,所以鸡日粮中不能含有过多的粗纤维(一般不超5 % ) ,否则就达不到对营养的要求。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与胃相连且中间夹有胰腺的肠段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分界处是肠段上称为卵黄囊憩室的一个小突起,是卵黄囊柄的遗迹;回肠末端较直,位于两段盲肠之间。

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中有各种消化酶,能消化各种营养物质,一时难以消化的食物可以逆流到肌胃中继续加工磨碎。

大肠:包括一对盲肠和一段短的直肠。

盲肠分为盲肠基部、盲肠体和盲肠尖三部分,盲肠基部有盲肠扁桃体;饲料中的粗纤维主要在盲肠内受微生物分解,但由于小肠内容物只有很少部分通过盲肠,这种分解也是有限的。

泄殖腔:大肠末端的连续部分,略呈椭圆形,是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共同通道。

泄殖腔的背侧是腔上囊,即法氏囊,呈球形,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

( 4 )肝和胰
肝:位于腹腔前下部,分为左右两叶,右叶有一绿色胆囊,鸡的肝一般呈暗褐色,育肥的鸡因肝内含有脂肪而呈黄褐色或土黄色,1 一8 日龄雏鸡因吸收卵黄色素而为鲜黄色,约2 周龄后完全转为褐色。

胰:位于十二指肠拌内,呈长条形,淡黄色或淡红色
鸡的呼吸系统
腔:鼻腔狭窄,鼻孔位于上咏的基部,鼻后孔开口于咽顶壁前部正中。

鼻腺:长而细,位于鼻腔侧壁,不发达。

喉:位于咽底壁、舌根后方。

气管:伴随食管后行,在进人胸腔后,由心基部上方分为两个支气管而人肺。

肺:不分叶,略呈扁平四边形状,位于胸腔背侧,从第一或第二肋骨向后延伸到最后肋骨,背侧面有椎肋骨嵌人,形成几条肋沟。

气囊:气囊是禽类特有的器官,是肺的衍生物,由支气管的分支出肺后形成。

孵出的鸡有9个气囊,分前后两群。

前群有5 个气囊:1 对颈气囊、1 个锁骨气囊和1 对胸前气囊;后群有4 个
囊:1 对胸后气囊和1 对腹气囊。

鸡生产性能指标的计算
的生产性能主要有繁殖性能、产蛋性能和产肉性能等,为了便于阅读专业性技术资料和做好生产记录,现将各种生产性能的计算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 .繁殖性能繁殖性能包括所有与鸡群繁殖性能有关的指标,直接影响到鸡的产蛋和产肉性能。

( 1 )种蛋合格率选作人孵蛋数(合格种蛋数)占种蛋总数的百分比。

种蛋合格率一合格种蛋数/种蛋总数x 100 %
( 2 )受精率种蛋人孵第三至七天照检所得到的受精蛋数占人孵蛋数的百分比。

其中,血蛋应计为受精蛋,散黄蛋可计为无精蛋。

受精率一受精蛋数/人孵蛋数x100%
( 3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

受精蛋孵化率一出雏数/受精蛋数x 100 %
( 4 )人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人孵蛋数的百分比。

人孵蛋孵化率一出雏数/人孵蛋数x 100 %
( 5 )健雏率指健康初生雏鸡数占出雏数的百分比。

健雏指按时出壳、绒毛正常、脐部愈合良好、精神活泼、无畸形者。

健雏率~健雏数/出雏数火100 %
( 6 )雏鸡成活率(育雏率)育雏期末雏鸡数占入舍雏鸡数的百分比。

雏鸡成活率一育雏期末雏鸡数/人舍雏鸡数x 100 %
( 7 )育成鸡成活率(育成率)育成期末鸡数占育成期初鸡数的百分比。

育成鸡成活率一育雏期末鸡数/育雏期初鸡数xlo0%
( 8 )母鸡存活率生产期末时舍内母鸡数占人舍母鸡数的百分比。

母鸡存活率一(人舍母鸡数一死亡淘汰鸡数)/ 人舍母鸡数x 100 %
鸡的生殖系统
公鸡的生殖器官(图20 )
翠丸:呈豆形,左右对称,悬挂于脊柱两侧肾脏前端的正下方。

附翠:呈细纺锤形,附着于翠丸的背内侧。

输精管:位于脊柱两侧,末端呈圆锥形。

交配器:位于泄殖腔腹面内侧,由“八”字皱璧和生殖突起组成。

图20 公鸡生殖器官1 .翠丸2 .辜丸系膜
( 2 )母鸡的生殖器官(图21 )
卵巢:位于腹腔腰区中线的左侧、肾脏的前端,由卵巢系膜悬韧带悬于背壁。

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在孵化期间就停止了发育。

输卵管:左侧输卵管发育完好,呈弯曲的管形,上端开口于卵巢下方,下端开口于泄殖腔;由五部分组成:漏斗(伞部或喇叭口)、膨大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和阴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