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

生殖系统
乳腺 代谢作用 调节作用
雌激素
孕激素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
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对缩宫
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 素的敏感性;
增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变黏稠;
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分化、成熟及角化
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相互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
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性腺轴,主要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 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其内分泌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节(如脑细胞分泌NE能和胆
早期 5-7日, 腺上皮呈立方或 低柱状;间质致 密;间质小动脉 直、壁薄
中期 8-10日, 腺细胞呈柱状, 腺体增多、增长; 间质水肿明显
晚期 11-14日, 腺上皮呈高柱状; 间质细胞呈星状, 相互吻合成网状; 小动脉弯曲,管 腔增大
分泌期(secretive phase)
早期 15-19日,腺 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 糖原的小泡;间质水 肿,螺旋小动脉增生
其他内分泌腺体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 为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
过多
抑制卵巢功能,出现闭经和男性化如PCOS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 CAH ) 酶缺乏(如
酶) 皮质激素合成不足
ACTH增加
泌增多
女性假两性畸形或女性男性化表现
21-羟化 雄激素分
小结
1.女性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2.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 3.月经的概念。 4.卵巢的功能。 5.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节。
预防医学:妇女生理特点(1)

预防医学:妇女生理特点(1)
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妇女保健学,给大家梳理下妇女保健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妇女一生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1.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女性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出生后与母体分离,血液中女性激素量迅速下降直到消失。
所以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乳房肿大或分泌少量乳汁,个别新生儿出生数日后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这些都是生理现象,短期内可自然消失。
2.幼年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称幼年期。
在10岁以前,儿童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约10岁起,卵巢中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仍不到成熟阶段。
卵巢形态逐步变为扁卵圆形。
女性特征开始呈现,皮下脂肪在胸、髋、肩部及耻骨前面积储;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逐渐向骨盆腔内下降;乳房开始发育。
3.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
(1)全身发育:
(2)生殖器官的发育:下丘脑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强,使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内、外生殖器亦有明显变化,称第一性征。
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
(3)第二性征:
(4)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才能接近正常。
第一章节 女子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保健

第二节 月经及其周期性调节
一、月经
1、定义:指卵巢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 脱落及出血
2、月经初潮:指第一次月经来潮 年龄13-15岁,跨度11-18岁,初期年龄受地
区(气候、环境)营养、 情绪等影响。农村营 养差、寒冷地区,初潮晚
月经血的特征: 暗红色,粘稠、不凝固,经血内含有内膜碎
2)孕激素使输卵管蠕动减弱,抑制输卵管上 皮细胞的生长。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 及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
1、下丘 脑对垂体的调节作用
分泌GnRH,GnRH直接通过垂体门脉进 入垂体前叶,刺激垂体产生FSH和LH, GnRH的分泌又受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分 泌的性激素的反馈调节。
第24-28 天
黄体 形成
黄体 成熟
黄体 萎缩
E↑
E、P↑ E、P↑↑
E、P↓
基底细胞再生修复→内膜变厚,腺体增生, 腺上皮高柱状,血管延长,迂曲。管腔增大
内膜薄1-2mm,腺上皮细胞立方或低柱状, 间质细胞呈星形,A直而壁薄 间质水肿明显,腺体弯曲,腺上皮细胞呈柱 状,且有分裂现象
内膜3-5mm,波浪状,上皮细胞高柱状。间 质细胞呈网状,A略弯曲,管腔增大 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呈高分泌态,间质疏松 水肿,血管呈螺旋状
4、卵巢分泌的激素与功能
1)卵巢分泌的性激素:E、P、T ,属于类固 醇激素,基本化学结构为多氯环戊烷烯菲— 甾体激素
2)激素代谢:在肝脏代谢,激素间相互转化 经肾脏排出。(E3、孕二醇)
5、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在卵泡开始发时,雌激素分泌很 少,随着卵泡渐成熟,雌激素的分泌量也渐 增多,于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稍减少, 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 黄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骤降,在月经前达 最低水平。
中西医结合 女性一生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

性成熟期(生育期)
自18岁开始,历时约30年 卵巢功能成熟
规律行经
突出的生理表现
生育活跃
肾气充盛时期
表现为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
夏桂成医案
曾有一妇,年逾知命,绝经三载,腹笥膨大, 赴某医院诊治,为盆腔包块,颇难治疗,继因 感冒神糊呓语,腹笥更大,均谓无治,举家惶 惶,已备后事,适有其亲友与夏师相交甚笃, 求他出诊,夏师谨查细思,据其脉象细数、重 按有力、舌苔干涸根部焦黄,用药表里双解, 热解后转用消食化积法调治经年,肿块消失, 体健逾昔,乃登门跪谢,词切动人。
围绝经期
绝经 绝经前 绝经后
月经失调
绝经过渡期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
定义:卵巢功能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
绝经过渡期-是从月经开始改变至最终月经前
的阶段。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 现。
绝经后期-卵巢萎缩,内分泌功能逐渐消退,
生殖器官萎缩。 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
坏而无子也
老年期
历史对照研究发现,40年代之所以比30年代 患病者增多,可能是更多地给早产儿输氧所致。
1954年18个医院联合研究的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被报告。他们将早产儿随机地分为两组, 一组为高输氧组;另一组为按需供氧组。然后, 他们再追踪观察两组ROP发病情况。最后发现 高氧组的患病率比按需供氧组要高几倍!
女性一生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
学习目的
掌握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的年 龄界限和生理特点。 熟悉新生儿期、儿童期、老年期的生理 特点。
女性一生各阶段生理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卵巢分泌的激素
1.雌激素 E:卵泡内膜、颗粒细胞、黄体 颗粒细胞产生。(13d、22d、两个峰) 2.孕激素 P:黄体颗粒细胞产生。(22d) 3.雄激素A:少量,卵巢门细胞产生,是 E 的前体,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
相互关系:
HPO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 控。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控 制下,腺垂体分泌FSH和LH,卵巢性激素依赖于 FSH和LH的作用,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又受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调控。卵巢所产生的性激素对 下丘脑-垂分泌活动又具有调节作用(反馈性调 节作用)
羊齿状结晶。 椭圆体。 输卵 • 加强节律性收缩的振 • 抑制节律性收缩的振 管 幅(蠕动增强) 幅(蠕动减弱)
阴道 • 上皮增生、角化。 外阴 • 阴唇发育、丰满。 卵巢 • 促卵泡发育、成熟。 乳腺 • 乳腺管增生,乳头、 • 乳腺腺泡发育、成熟。
• 上皮脱落,加快
乳晕着色,促第二性 征发育
下丘脑 • 正负反馈
2.催乳素抑制素(PIH):抑制垂体合成、 分泌催乳素。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 垂体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催乳素。
垂体分泌的激素
多种,与月经调节有关的有2种。 1.促性腺激素(Gn): (1)卵泡刺激素(FSH):促使卵泡生长、发育、 成熟。 (2)黄体生成素(LH):促使成熟卵泡排卵,黄 体形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 2.催乳素(PRL):促使乳房发育,乳汁的分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孙力
一、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胎儿期受精卵是由父系和母系来源的
23对染色体组成的新个体.胚胎6周后原 始性腺开始分化.8-10周出现卵巢结构. 两条副中肾管发育成为生殖道.
女性生理

(七)绝经后期: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在 早期阶段,虽然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但 卵巢间质仍能分泌少量雄激素,后者在外 周转化为雌酮,是循环中的主要雌激素。 一般60岁以后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过往 老年 期。此期卵巢功能已完全衰竭,雌激素水 平低落,不足以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生殖 器官进一步萎缩老化。骨代谢失常引起骨 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 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 过程,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 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妇女一生根据其生理 特点可分为7个阶段,但并无截然界限。可 因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影响而有个体 差异。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三)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儿童 期。
• 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 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 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 修复。
(3)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粘液 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 丝状。 (4)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 分泌活动,并可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 的振幅。 (5)阴道上皮: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 粘膜变厚,并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 道维持酸性环境。
②增生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间 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 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象。 ③增生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此期内膜增厚 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细 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象增多, 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 互结合成网状;组织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 状,管腔增大。
授 课 讲 稿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授课讲稿第 1 页正文备注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第一节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根据其生理特点可划分为7个阶段,但并无截然界限,有个体差异。
一、胎儿期胚胎6周后原始性腺开始分化,至胚胎8~10周性腺组织才出现卵巢结构,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初级卵母细胞,性索皮质的扁平细胞围绕卵母细胞构成原始卵泡。
卵巢形成后,中肾管退化,副中肾管发育成女性生殖器官。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女性胎儿在母体内受到胎盘及母体性腺所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出生的新生儿常见外阴较丰满,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泌乳,出生后脱离胎盘循环,血中女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这些生理变化短期内均能自然消退。
三、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儿童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卵泡无雌激素分泌,生殖器官为幼稚型。
在儿童后期,约8岁起,卵巢内的卵泡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有一定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但仍达不到成熟阶段。
卵巢形态逐步变为扁卵圆形。
女性特征开始呈现,皮下脂肪在胸、髋、肩部及耻骨前面堆积;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逐渐向骨盆腔内下降;乳房开始发育。
四、青春期指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
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一)体格发育身体迅速发育,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育成熟。
(二)生殖器官发育(第一性征)由于促性腺激素作用,便卵巢开始发育和分泌雌激素,内、外生殖器进一步发育,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
阴阜隆起,大、小阴唇变肥厚且有色素沉着;阴道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并出现皱璧;子宫增大,尤其宫体明显增大,使宫体占子宫全长的2/3;输卵管变粗,弯曲度减小;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
初步具有生育能力。
授课讲稿第 2 页正文备注(三)第二性征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而隆起;出现阴毛及腋毛;骨盆横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部皮下脂肪增多,显现女性特有体态。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分期及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分期及生理特点妇女一生包含了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更年期和老年期。
在每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和生理特点都会有所变化。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一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身体发育迅速,体重增加,身长增长。
婴儿的身体机能还不健全,需要依赖父母或护理人员的照料。
婴儿的身体肌肉和骨骼系统尚不发达,无法独立行走或站立。
儿童期是指从一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继续发育,体重和身高也继续增加。
儿童可以学会走路、跑步和跳跃等基本动作。
他们也开始发展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青春期是指从十二岁到十八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开始经历青春期的变化。
青春期是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的开始,这标志着女性进入了生育期。
女性的乳房也开始发育,身体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如体毛的增加和骨盆的扩大。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生殖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器官都会发育完善,为将来的生育做准备。
成年期是指从十八岁到四十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达到成熟的阶段。
女性的生育能力达到顶峰,可以怀孕和生育健康的孩子。
女性的身体和生理功能往往处在最佳状态,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一些生殖系统问题,如月经不调和盆腔炎等。
更年期是指四十岁左右到五十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生育能力逐渐减弱,卵巢逐渐停止排卵,经期逐渐不规律,最终停经。
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潮热、情绪波动、失眠等。
一些女性还可能出现更年期综合症,如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
老年期是指五十岁左右以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开始出现老年退化的迹象,如皮肤松弛,体力下降等。
女性的骨密度也会逐渐减少,容易发生骨折。
老年期女性更容易出现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老年期女性也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女性一生经历了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六个阶段。
每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和生理特点都会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绝经期
• 为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的状态,向老年衰萎过 渡的时期。一般有45~55岁之间。
• 多数妇女的卵巢分泌功能减退较缓慢,机体的 植物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和代偿,但有10~30%的 妇女不能适应而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老年期
• 60岁后,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
• 此时卵巢功能的衰退,生殖器官萎缩,机 体防御机能低下。
• 成年女性的卵巢的主要成分:
闭锁卵泡 生长卵泡 初级卵泡 髓质 皮激素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器官,它具有 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内分 泌功能(分泌性激素)。 妇女的月经、受孕等生理现象都 与卵巢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 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其 变化过程包括: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 黄体的形成与退化。在性成熟期(除妊娠期 与哺乳期外),卵巢不断地重复上述周期变 化,但能完成完整周期的卵泡只有400~500个, 其余大多数卵泡均在发育过程中退化,成为 闭锁卵泡。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 原始卵泡—未发育的卵泡
• 中央含有一个卵母细胞,外周是单层的梭形或扁平形细胞围 绕。 • 新生儿的卵巢内约有10万个以上的原始卵泡,但在妇女一生 中仅约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到一定程度即自行 退化,这个过程称卵泡闭锁。
– 生长卵泡
• 卵细胞逐渐生长。 • 周围有复层的颗粒细胞(由梭形细胞转变而来)围绕,产出 一含有液体的空腔。 • 周围的间质细胞逐渐增厚形成两层卵泡膜(卵泡内膜和卵泡 外膜)。
幼年期
• 新生儿期以后至12岁左右的阶段,称为幼年期。 • 其中7岁以前称幼儿期,7岁以后称儿童期。 • 7岁以前身体发育较快,但生殖系统仍处于幼稚 状态。 • 7岁以后性腺开始活动,生殖器官变逐渐发育。 • 10岁以后卵巢中有少许卵泡发育,并分泌少量 雌激素,但并不排卵,此时女性的某些特征有 所体现。 • 11~12岁,第二性征开始逐渐出现,但并不完 美。
• 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伸入黄体中心形成间隔。使黄 体呈花瓣状,卵泡内膜细胞亦伸入黄体皱襞之间,并呈相似 的变化,称卵泡膜黄体细胞。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 成熟期
• 时间:黄体于月经前一周左右(大约有排卵后7~8天)发展 至最高峰,称为成熟期。 • 大小:此时黄体的直径可达1~3cm,约占整个卵巢的1/3, 成熟的黄体细胞中含有空泡。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
卵巢为一对扁椭圆体的性腺,呈灰白色, 大小为4×3×1cm,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内 借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角相连,外侧以骨盆漏 斗韧带与髂盆壁相连。 卵巢的结构:
外 生发上皮 白膜
皮质 内 髓质 原始卵泡
纤维状结缔组织 卵巢间质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血管、神经、淋巴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
• 作用:黄体能产生两种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主要是孕 酮。若受精,黄体能继续维持至妊娠4~6个月才开始退化, 此称为妊娠黄体。孕3月后胎盘功能完好,孕酮与雌激素主 要由胎盘产生,此时即使摘除双卵巢,妊娠仍能继续。因 此,临床上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者,可选择在孕4月左右行手 术。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排卵
• 卵子的排出是随机的,即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 亦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 排卵一般在两次月经中间,与下次月经来潮的时间 相对恒定,约14天左右,也就是说,正常排卵周期 黄体功能仅限于14天内,如果卵子排出后没有受精, 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即月经将在14~15天后来潮。 • 个别妇女有“排卵痛”。 • 个别妇女有“额外排卵”。
青春期
• 是从月经来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一段时期, 一般为12~18岁。
• 月经来潮。
• 第二性征出现:音调变高、乳房更丰满、乳头 长大,骨盆变宽、肩、胸、臀部皮下脂肪增加, 腋毛、阴毛生长。 • 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逐渐成熟。
性成熟期
• 为卵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功能最旺盛的一个时 期,一般自18岁开始,持续30年左右。 • 此期妇女生育活动最旺盛,又称生育期。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 成熟卵泡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排卵
• 卵泡成熟时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由于 卵泡内压力及卵泡液内蛋白分解酶的影响,使卵泡 膜与卵巢外膜自然破裂,卵泡液流出,卵细胞及周 围附着的颗粒细胞离开卵泡,进入腹腔,这个过程 称为“排卵”。 • 卵细胞离开卵巢后称为卵子,经输卵管的“拾卵”, 进入输卵管并向子宫腔方向游动。 • 卵细胞有卵泡外的生存时间约为数小时至4~5天。 • 卵细胞从破裂的卵泡膜排出,外有放射冠及透明膜。 精子需透过这两层才能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具有独特的功能,表 现出独特的生理变化。 妇女的一生,自出生后至发育成熟 至衰萎老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过展,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现 象,尤以生殖系统的变化最显著,可划 分为六个阶段。
新生儿期
• 婴儿出生后的四周为新生儿期。 • 特殊生理现象:某些女婴出生后会出现乳房肿 大,分泌少量乳汁,或有少许阴道出血。这些 均是短期现象。 • 原因:女性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受母体的性腺和 胎盘产生的雌性激素的影响,出生后其血内的 性激素骤减,引起一系列变化。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黄体的形成与退化—其间可分为五个阶段 • 血体期
• 当成熟卵泡破裂后,卵泡液、卵细胞以及一部分颗粒细胞均 被排出,卵泡膜破裂的血管流出的血液溢入腔内形成血体。
• 增生期
• 卵泡壁伤口很快封闭,留在泡内的颗粒细胞即增生,其原生 质含有黄色颗粒,这些细胞称为颗粒黄体细胞。
• 血管形成期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 成熟卵泡—直径约10~20mm。
• 卵泡外膜:致密的间质组织。 • 卵泡内膜:血管丰富。 协同产生 • 颗粒细胞:无血管存在。 雌激素(卵泡素). • 卵泡腔:内含清澈的卵泡液。 • 卵丘:突出于卵泡腔,卵细胞深藏其中。 • 放射冠:直接包绕卵细胞的一层颗粒细胞。 • 透明带:在放射冠与卵细胞之间的薄膜。 • 卵细胞:直径约0.13~0.14mm,为人体内最大的细 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