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涂鸦的世界
幼儿园小班涂鸦美篇文案

幼儿园小班涂鸦美篇文案1. 在幼儿园小班,我们一起涂鸦,创造属于我们的美丽世界。
2. 小手拿起彩笔,画出五彩斑斓的涂鸦,让幼儿园充满欢声笑语。
3. 涂鸦是小班宝贝们的专属艺术,每一幅作品都是他们的独特创意。
4. 在涂鸦的世界里,小班宝贝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5. 涂鸦是小班宝贝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每一笔都蕴含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6. 小班宝贝们用涂鸦记录下幼儿园的点点滴滴,留下美好的回忆。
7. 涂鸦是小班宝贝们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每一幅作品都是他们的独特标志。
8. 幼儿园小班的涂鸦作品充满童真和活力,让人忍不住为之欢呼。
9. 涂鸦是小班宝贝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他们用画笔传递爱与快乐。
10. 小班宝贝们的涂鸦作品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11. 幼儿园小班的涂鸦作品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让我们看到他们内心的世界。
12. 涂鸦是小班宝贝们展示自我个性的方式,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他们独特的魅力。
13. 幼儿园小班的涂鸦作品是孩子们的艺术天赋的见证,他们的创造力无限。
14. 小班宝贝们的涂鸦作品是他们与艺术的对话,每一笔都是他们的心灵流露。
15. 涂鸦是小班宝贝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他们用画笔传递着无尽的爱与希望。
16. 幼儿园小班的涂鸦作品是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他们用色彩点亮了整个校园。
17. 小班宝贝们的涂鸦作品是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每一幅都是一次探索的旅程。
18. 涂鸦是小班宝贝们展示自我创造力的方式,他们用画笔创造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
19. 幼儿园小班的涂鸦作品是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用画笔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瞬间。
20. 小班宝贝们的涂鸦作品是他们对友谊的表达,每一幅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21. 涂鸦是小班宝贝们展示自我想象力的方式,他们用画笔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
22. 幼儿园小班的涂鸦作品是孩子们对未来的展望,他们用色彩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23. 小班宝贝们的涂鸦作品是他们对家庭的思念,每一幅都是对父母的深深的爱。
走进绘画的世界打开一扇门作文

走进绘画的世界打开一扇门作文“哇,这幅画画得好棒啊!”我看着墙上的一幅画,忍不住惊叹道。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美术馆。
一走进那宽敞明亮的大厅,我就被各种各样的画作吸引住了。
色彩斑斓的油画、细腻精致的工笔画、简洁生动的水墨画,每一幅都让我着迷。
我兴奋地在一幅幅画前跑来跑去,爸爸妈妈则在后面慢慢地走着,看着我开心的样子,他们也笑着。
“宝贝,你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呀?”妈妈指着一幅画问我。
我凑过去仔细看了看,歪着头说:“好像是一片森林,还有好多小动物呢!”
“哈哈,对呀,你观察得真仔细。
”爸爸笑着说。
我又跑到另一幅画前,看着看着,我仿佛进入了画中的世界。
那是一片美丽的花海,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了一朵小花,在阳光下快乐地绽放。
“要是我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该多好啊!”我自言自语道。
“宝贝,只要你努力,你也可以的呀。
”妈妈鼓励我说。
从那以后,我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学习画画,从简单的线条开始,慢慢地勾勒出形状,再填上颜色。
每次画出一幅满意的作品,我都开心得不得了。
绘画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门后面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
难道不是吗?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一定能在绘画的世界里越走越远,创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走進孩子的塗鴉世界第一章給母親的繪畫入門講座──請先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繪畫的態度1、是否要“聽”孩子的畫?孩子的畫與成人的畫不一樣,孩子用畫來說話,請耐心聆聽。
請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繪畫,看孩子的畫,並不是需要看他畫得像不像,而是要“聽”他的畫所表達的東西,理解他在畫中所訴說的內容。
對孩子來說,透過讓別人“聽”,他的畫才有了意義。
讓別人“聽”、理解,就是他用畫畫這種模式來表達自己的樂趣。
對不同年齡孩子的畫,有不同的聽法。
在孩子2-3歲時,對他的畫,要問“這是什麼意思?”,聽他講述自己的畫所表達的意思。
四歲以後,則要對孩子的畫中所表現的內容進行“聽”,如像“這是在做什麼?”原則上,當孩子正專心與繪畫的時候,最好不要在旁邊嘮嘮叨叨地詢問。
在孩子畫完后給你看時,或他畫膩了、累了,暫時告一段落時,去問問他就行了。
2、你是否在形狀方面指導過孩子?(書中多次提到畫形狀,卻沒有定義什麼算畫形狀。
我理解除了教孩子畫圓形、三角形等形狀外,畫形狀還包括教孩子畫類似圖1中那些成人式的畫。
另外書中還提到採用繪畫歌謠教孩子畫畫,我理解是類似《小孩學畫》中的那些線條和歌謠,擅長繪畫的母親愛給孩子做示範,“這兒要這樣畫,還畫花畫車畫洋娃娃”,喜歡讓孩子模仿自己的畫,但這會影響孩子自己的創造力。
因為表現思想的形狀不是能教會的,是要靠繪畫者自己來創造。
孩子試圖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畫出的畫,即使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也能打動看畫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體驗到表現的滿足,這就是人生的一種樂趣,體驗到藝術所帶來的歡喜。
請千萬不要剝奪孩子的這種樂趣。
請記住,繪畫的能力,任何人生來都具備。
成人樂意關心孩子的這種能力,為孩子創造型式活動的場所,才是至關重要的。
請為孩子提供畫畫的伙伴和場所,通常與小朋友一起畫,能激起孩子的繪畫慾望。
畫畫是一種樂趣,但還是有些兩三歲的孩子討厭畫畫,分析原因,主要是他們自然發展的進程被忽略,大人讓他們畫形狀,使用顏色,而他們自己的那種真實表現又沒有得到讚許。
地书笔引领小班孩子走进涂鸦世界

任 又蘸 了点水在 旁 边画上 了太阳 ,然
后在柳树身上点上水点说道: “ 画好 了。”我指着 水点 问: “ 这是什 么
呀?”他说 : “ 这是 雨水 。 ”我 追
问: “ 雨水 ?为什 么画 雨水呢 ?”他
子学会互相商讨 ,
自己解 决 问题 。
专题 :探索幼儿教师儿童学 习观转变的有效路径
地 书笔 引领小班孩子 走进涂鸦世界水
江苏省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 蔡佳彤
每 日清 晨 或 午 后 , 我 们 经 常 在 广场 上 看见 有人 使用 地 书笔 , 以地 面 为纸 ,以清 水为 墨 ,挥毫 泼 墨 ,相 互
水 痕就像 太 阳的光 芒 ,我 不 禁感叹 于
正 用地 书笔 扫刷 着操 场 ,他们 周 围 的
地 面 已经 变 色,呈现 湿 漉漉 的状 态 。
画 ,然后说 : “ 地 书笔 能借 给我 用一
下吗 ?” 东东把 笔递 给我 ,我 在他 的 小鱼 头上 添画 了一个 水柱 。 东 东马上
Hale Waihona Puke 看 着 他 们 一 会 儿 站 、一 会 儿 跪 的 卖
她 一脸得 意 地说 : “ 老 师你看 ,我画
长 的 火 车 呢 ! ” 乔 智 轩
高兴 地 笑 了起 来 。
第 二次 使 用地 书笔 第 二 次 地 书 笔 活 动
开 始 了 , 孩 子 们 迫 不 及
的太 阳 !”地 面上 那一 圈向外扩散 的
待地 拿着 地 书笔和 小 水
孩子 的想 象力 。 不远 处 的 梁煜 涵和 其他 3 个孩 子
桶,来到操场挥洒起来。 东东提着水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共读之旅

江 苏省 如 皋 师 范学校 附属 小 学 幼 儿 园 吴 彩 霞
一
、
共 读 背 景
( ) 定 共 读 主 持 人 三 确 共 读 主持 人 从 所 有 教 师 中产 生 .采 取 自愿 报 名 的 方 法 进行
三、 共读 活 动 实录
( ) 什 么读 ? 一 为 我 园是 江 苏省 省 级 示 范 幼 儿 园 .幼儿 园 教研 气 氛 浓 , 一群 爱 读 书 、 研 究 的教 师 。 而 , 师 们 的读 书 有 善 然 教 大 都 是 个 人行 为 。 互 之 间 沟通 的话 题 比较 少 。 了让 相 为 教 师 之 间 形 成 共 同话 题 .加 强 成 熟 型 教 师 与 新 手 型教 师 的沟 通 . 们 决 定 采 取 “ 读 ” 我 共 的方 式 来 解 决 这 一 问
教 师 1 书 中告 诉 我 们 要 听 孩 子 的 画 , : 我感 觉 很 有
道理 。 孩子 的画有时候看上去 比较凌乱 . 不如我们所期
待 的那 样 漂 亮 。 们 有 时 会 以画 得 不像 否定 孩 子 的 画 , 我
总是表扬那些 画得像 的孩子 。其实我们不应该 以画得
像 不 像 来 评 判 孩 子 的画 . 该 通 过 绘 画 去 倾 听 、 应 了解 孩 子 。 我 有个 困 惑是 一 个 个 孩 子 听 画 比较 费 时 , 如何 但 该
听。
问题 2: 为什 么不 要 教 孩 子 画形 状 ?
教 师 1 书 中指 出 . 儿 园 阶 段 不 要 急 于教 孩 子 画 : 幼
苎 ●
本栏目 主持人: 矍壅焦Q = zz ) 里 ; 2 25 【 = £ 型
孩子的创造力开发从这里开始

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从这里开始——家园携手走进孩子的无拘无束的涂鸦世界重庆市巴蜀幼儿园杨虹莉“涂鸦”一词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原指名叫添丁的孩子喜欢乱涂乱画,常把爸爸卢仝的书册弄的又脏又乱。
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写的惟妙惟肖。
“涂鸦”是孩子特有的非语言的艺术表达方式,他们通过乱涂乱抹出的点点、圈圈和杂乱无章的线条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当孩子的小手可以握笔开始,他就开始了认识环境、与环境交流的互动过程。
而本文所要讨论的不仅是孩子“涂鸦画”对于孩子创造能力发展的影响,更是家园共育中对于孩子涂鸦心理的尊重与满足。
一、涂鸦画带来的“麻烦”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起,就开始了他用眼睛观察周围一切的活动。
随着孩子对明亮鲜艳的色彩的关注,整个世界在孩子的眼中都变得生动起来。
一旦他可以握住笔,涂鸦便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特有方式。
当孩子手握笔画下第一个点时,他惊奇的发现一支笔、一张纸就能留下他的印记。
他为之着迷为之痴狂,于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几岁的孩子,只要有“创作”的条件,他就迫不及待地“乱涂乱画”,他不会意识到墙壁原本是多么干净、地板原本是多么光滑,他不会尊重你是否忙了一天刚把教室布置完毕……“我女儿三岁时,整个家就没有一面看得过去的墙,稍不留神就给你留下一副巨作,他还告诉你:‘妈妈,看我画的轮船’。
我还只能跟他讲:‘宝贝你画的真好!’……”“我儿子最爱在他爸的衣服上涂色,而且颜色非常丰富,经常弄得他爸为出门头疼”“班上总有几个爱乱画的,不仅经常把自己弄的‘五颜六色’的,还经常对别人恶作剧”……这些麻烦让大人们头疼不已,随着大家对孩子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维护孩子创造力、尊重孩子意愿的重要性。
但是当这些麻烦如期而至时,我们还是忍不住拿出自己的权威:“不准你再乱画了!”“你画的这是什么啊?!”孩子的富含创造力的小苗也就此扼杀在摇篮里。
二、容忍孩子的涂鸦行为在儿童心理学范畴里,通常情况下,孩子到一岁半左右时就会对各种各样的纸笔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他发现纸与笔的触碰能够变出各种形状时,孩子就被这种神奇的游戏深深吸引。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讲座1 你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画,成人在孩子绘画时指指点点,甚至直接插手,会妨碍孩子。
孩子用画来说话在画中,孩子讲述了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看孩子的画,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
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在孩子2-3岁时,对他画的画,要问他“这是什么意思”,要听他讲述自己的画所表达的意思。
4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
如像“这是在做什么?”但要注意,不要唠唠叨叨地询问,原则上当孩子专心于绘画时,不要唠叨地询问,应当在他画完后给你看时,或画腻了时,去问问他。
讲座2 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画也会成“驻牙”吗?如果孩子一要求画,你就画出形状给他看,让孩子摹仿自己的画,孩子会非常高兴,,但是如果只是因为孩子高兴,就无限制地给他吃甜点,结果反而会成牙。
对画画,就以严格的爱心来对待。
顺从孩子的央求,为他画出形状,如同让孩子吃过多的甜点而生蛀牙一样。
不应教形状绘画不只是学怎样描画形状,而是要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形状表现出来,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教就能会的,只能由绘画者自己来创造。
为孩子创造造型活动的场所,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的绘画,不应是教,而是通过培养才能取得成功。
教授孩子系统地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以后才具有意义,在此之前,如果教他画画,反而会使之误入歧途。
这是因为这样是强行要求孩子的能力超前发展,其典型的表现就是让孩子画形状、为孩子画形状,甚至巨细无漏地指点他使用颜料,让他全部涂上等等。
教形状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绘画需要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能力:手的功能;眼的功能;语言的功能;情感和意欲的功能;社会性。
通过绘画,这五个重要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一旦教孩子形状,就将逐渐抑制这些能力的发展。
画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如地运用手,同时也培养了“劳动”、“工作”的手。
一旦教形状,孩子就不能通过自如地动手来得到对多彩世界的发现,以及表现这一发现的乐趣,例如:手如何动?画什么样的线来表现?如果没有了乐趣,手的功能就会减少。
关于户外涂鸦区的观察记录

关于户外涂鸦区的观察记录
随着城市的发展,街头艺术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户外涂鸦区成为了艺术家们展示才华、传达理念的舞台。
近期,我对某城市的户外涂鸦区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并记录下我的所见所感。
在观察之初,我设定了几个目标:了解涂鸦区的形成背景、涂鸦作品的主题与风格、以及涂鸦区对城市的影响。
我希望通过这些观察,能更全面地认识这一艺术形式,并思考如何在现代城市中更好地推广与保护街头艺术。
在涂鸦区,我观察到各种风格的涂鸦作品,从抽象的图案到具象的人物,从简单的文字到复杂的叙事画。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技巧,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观点。
例如,一幅描绘工人抗议的画作,生动地传达了艺术家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
然而,涂鸦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旧的涂鸦被新的覆盖,有些作品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失。
此外,一些商业项目也对涂鸦区产生了影响,导致一些艺术家和观众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表达出担忧。
我认为,户外涂鸦区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既体现了城市的多元与包容,也反映了社会的一些问题。
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艺术保护、如何在保持涂鸦区活力的同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次观察让我深刻体会到户外涂鸦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表达。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并参与到户外涂鸦的欣赏与讨论中,共同推动街头艺术在城市中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涂鸦的世界【摘要】涂鸦(Graffiti)指在墙壁上乱涂乱写出的图像或画。
起源于美国,涂鸦的行为本身是一种对权威的反叛,而涂鸦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随着世纪的发展,专业涂鸦人开始出现,涂鸦艺术开始进驻艺术画廊,供人欣赏、收藏、买卖、投资。
自此涂鸦文化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著名的代表人物,基斯哈林,其代表作“空心小人”成为当时美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借由这种文化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大班孩子的艺术(美术)能力的发展及班级的美国主题环境特色,我班级将创建以“空心小人”为环境背景的区域,并将涂鸦艺术搬进课堂,深入家园活动中,让孩子走进涂鸦的世界。
【关键词】涂鸦基思·哈林涂鸦艺术创作涂鸦(Graffiti),指的是在墙壁上乱涂乱写出的图像或画。
其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而今已成为一种艺术。
代表人物-基思·哈林(Keith Haring (见下图),它的“空心小人”形象成为美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五彩的小人舞动双手,幻化出各种造型,互相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种纯真的欢乐,和没心没肺的派对气氛。
它的涂鸦作品简约、率真,有点像儿童画,其运用线作为主题形象,短线条作辅助,再铺上大面积的纯色,整个作品充满着即视感及童趣感。
基于以上的作品特质,再根据幼儿园“地球村”特色下的大班美国特色,教师决定在班级里创设以“涂鸦之城”为名的美工区,呈现以“空心小人”为特色的区域环境,并开展亲子涂鸦彩绘等相关的涂鸦艺术活动。
一、建立“涂鸦之城”Graffiti town。
20世纪,基斯哈林的彩色壁画无处不在,空心小人形象更是走进千家万户。
所以,“涂鸦小城”将创设以“空心小人”为主题的区域环境—墙体、天花板等处。
1、墙体—幼儿创作“空心小人”形象。
基斯哈林的空心人是依据美国舞蹈的“工间舞中的人物形态创作而成,没有特定的名称,但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
人物形态简单、易懂,粗犷的黑色线条与平涂的纯色搭配,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童真的跳跃感,极致地展现了大师内心的童趣世界。
所以,简单的绘画手法,自由、奔放地内心世界与大班幼儿的创作技巧及个性发展不谋而合。
2、“空心小人”logo装饰。
基斯哈林的(小人)形象也被广泛地应用在服装、室内装饰、广告设计上,所以区域天花板处、区域LOGO牌等均可以使用该形象。
二、了解美国的街头涂鸦文化。
随着涂鸦区域的创设,接下来要让幼儿了解美国的街头涂鸦文化,包括起源与发展、代表人物、作品赏析等。
1、起源。
图文并茂式地讲解。
“涂鸦”,通俗说就是胡写乱画。
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它也是纽约最穷的街区,是黑人和来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聚居的地区。
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设备简陋的贫民公寓里,外面是破败的街道和荒芜的杂草。
贫困的生活,违法的行当,使得这些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组织起帮会来保护自己。
那时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后来几个有绘画才能的人出于对简单丑陋帮派符号的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
再后来,他们把墙壁当作最方便最实用的画布,把喷漆罐当画笔,来宣泄对当今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
他们都是来自底层的穷人,喷漆罐和颜料都是从商店里偷来的。
他们极富表达欲望,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
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也为了给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他们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签名。
很快,涂鸦者们就不满足于静止的墙面了,他们打起了地铁的主意。
不论车厢内外、车站,没有一个空白处被放过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案那些字母都好像是一个个气泡,充满了动感。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图片欣赏)。
伍德、让-米歇尔巴斯奎(Jean-Michel Basquiat)、基斯哈林(Keith Haring)。
3、作品赏析。
以图片播放的形式供幼儿欣赏。
4、认识涂鸦工具。
自喷漆、喷头、油性笔和漆笔、手套、防毒面具、丙烯颜料、颜料刷等。
幼儿涂鸦工具不包括喷漆类。
三、涂鸦艺术创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因此,孩子们在如此浓烈的涂鸦环境中,能极致地发挥想象力及创作力地进行艺术创作。
1、“空心小人你我他”活动。
哈林说:“我的图案与日常的基本语言思想相联系,最主要的是他们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
”所以,班级可以开展“空心小人你我他”的美术课,让孩子自由创作,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化作跳跃的小人展示与大众面前。
2、亲子“涂鸦服饰”创作活动。
涂鸦艺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从街头一跃至时尚圈,服装、鞋、包包、帽子等服饰用品成为了设计师们的涂鸦画布,本文中提到的基斯哈林就是将空心小人形象搬到服饰上。
班级通过开展这样的设计活动,即能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涂鸦文化学习中,又能让亲子共同感受涂鸦创作的快乐。
但在创作前,要先让家长及孩子们初步了解涂鸦内容的六大元素及它们相关的特点。
六大元素:(1)、风格涂鸦;(2)、文字涂鸦;(3)、动植物图案涂鸦;(4)、卡通形象;(5)、骷颅头;(6)、名人头像。
(1)风格涂鸦。
不同风格的涂鸦适合不同个性的人群。
包括:摇滚朋克涂鸦服饰(见右图)、浪漫童真涂鸦服饰、波普涂鸦服饰、幽默创意涂鸦服饰。
朋克风-鲜艳、破烂、简洁、金属、街头,,狂野风格涂鸦艺术浓艳的色彩,诡异的表情,阴森的气氛,夸张的团,摇滚音乐般歇斯底里的呐喊,是服装呈现最浓烈的表情。
浪漫童真风-最具幼儿园气质。
因为“涂鸦”本来就是形容小孩随性的画作,简单的单线勾勒,线条随意的走向,天马行空的配色,稚嫩的笔触给人最纯真,最天然,最放松的艺术享受,无论是一张哈哈笑脸,还是稚嫩的儿童式涂鸦,或者造型可爱的卡通图案,都能体现积分童趣。
波普风四大特点-明朗亮眼的艺术气质(汇聚混合多种装修风格)、新奇的搭配图案(浓烈的色彩、明快的单色与拼接图案、奇形怪状的造型)、强烈的色彩对比(白色的适当点缀)、绚丽夸张的色彩(绚丽的色彩、充满想象力的趣味图案、层次分明的各种色块)。
幽默创意风-简单的设计、创意的图案。
例如:“一双手”的图案等等。
(2)文字涂鸦(见右图)。
在涂鸦艺术形成之处,涂鸦艺术品中的文字通常为涂鸦者的个性签名,涂鸦者为避免暴露身份而留下代表自己的简单签名,这反而为作品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并使涂鸦者热衷者设计属于自己的签名字体。
一个涂鸦者在设计界立足的第一门手艺就是字体。
徐千在她的《GRAFFIT数码艺术》一书中提到,涂鸦的涉及主要就是基于文字的变形,他们的表现方式主要以箭头、文字的体积化、变形、透视及组合来完成。
其表现类型包括:TAG\HAND STYLE\THROW、泡泡子、blockbuster、wild、汉字涂鸦等。
涂鸦者给自己设计的签名叫“tag”,既“签名涂鸦”。
该风格的字体用在服装中干净利落,简单而不失美感,流畅的线条,形式的美感,字体设计感十足,在T桖设计中比较常见。
手写风格,没有像tag般精心设计的痕迹,简单的几行字,加一些简单的图形,随意的方向,七彩的颜色,别有一番风味。
THROW-UP 更简单些,只钩边,不上色的简单涂鸦或上单色,如白色。
重磅炸弹blockbuster 是T的加大版,将字母变成大楷然后勾出外形,对在短时间内霸占最大空间有非常大的作用。
它在服装运用上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放在一些需要强调或重点装饰的部位,如胸前、臀部、腰部等。
泡泡字,是布兰克斯涂鸦风格的最佳代表。
这些字母就好像一个个气泡,充满了动感。
泡泡字母在服装也能短时间充斥一个空间,,圆滑的字体就像一个个要浮出的气泡般跳跃动感。
让服饰有了一种可爱的感觉。
Wild风格较乱,字母之间互相串联,而且字形扭曲,色彩选择也很绚丽,加上字母间的重叠连接,使真丝材质的礼服呈现一种时尚不羁的感觉。
汉字涂鸦,是涂鸦进入中国后的自然产物。
将汉字的神韵和以涂鸦的形式装饰在服装中,传承中国的文明。
(2)动植物图案涂鸦。
在服装设计中,花卉图案的应用之广是其他任何团都无法比拟的。
当植物出现在涂鸦作品及服装中时,颜色丰富,多为简单、抽象的形态,可装饰在不同风格服饰的不同部位,无论是装饰在变、邻角还是下摆胸前,无论是单独装饰还是连缀铺开花卉图案都能胜任。
当然,比起植物来,长有眼睛,有各种神态的动物更有这种视觉穿透力。
拥有五官、各种神态的动物极受涂鸦爱好者的青睐。
就看家长能否捕捉动物的神态将普通的服装华丽转变。
在服装设计中,动物图案的应用不如花卉那般广泛,但却带来很强的个性和感情色彩。
简单的几笔简笔画式地动物图案装饰在T桖的胸前、背部,是最常见的手法。
服饰中的动物图案,大多选择体积较大,让人眼前一亮。
(3)卡通形象。
夸张、简洁的卡通人物体现出一种童趣及时尚。
(4)骷颅头。
一点都不阳光的元素却受到各大服饰品牌的追捧。
因为它是一种流行元素。
(5)名人头像(见右图)。
将名人头像放置于衣服上代表着对偶像的感悟、继承和宣扬。
3、服饰配件上的涂鸦艺术。
除了衣服上的涂鸦艺术体现,帽子上的涂鸦艺术(一款带有涂鸦的帽子是当下时尚达人不可或缺的商品);手包上的涂鸦技术(手包上绘制各种各样的图案及文字,各种元素应有尽有-蟒蛇、斑马纹、英美国旗、设计手稿、服饰辅料、宝石、电话号码、唇印、涂鸦文字);手表上(世界上最小的画布)的涂鸦艺术(某知名品牌手表系列的表带图案就运用了Jean-Michel Basquiat的涂鸦作品);高跟鞋上的涂鸦艺术(logo、花纹、色块等涂鸦完美的渗透到鞋子里,使其更具艺术性);妆容上的涂鸦艺术(以脸蛋作为画布)都完美展现了一整个世纪的涂鸦艺术。
四、涂鸦艺术与幼儿艺术(美术)能力发展的联系及意义。
幼儿的绘画,经历三个阶段。
1、涂鸦阶段(1.5~2岁)。
2、表现阶段前的图案阶段(2~3岁)。
3、再现内容的出现阶段(4~6岁)。
三阶段的作品与涂鸦作品里的粗狂线条、单纯颜色、夸张手法相似。
将美国涂鸦文化及艺术搬进教室、带进课堂,让孩子感受、学习、体验、创作,既是对美国涂鸦文化的推崇,更是拓宽幼儿的艺术创作之路。
参考文献[1] 龙长权高雪梅《幼儿心理学》-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2] 网络-百度文科-涂鸦[3] 时雅菁北京服装学院硕士课题《涂鸦艺术及其形式特征在服饰中的运用》[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