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说明书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任务依据 (1)1.1.2 设计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项目研究过程 (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2 功能定位 (2)1.2.1 规划情况 (2)1.2.2 交通量预测 (2)1.2.3 工程建设意义 (2)1.3 建设条件 (3)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3.2 工程地质条件 (5)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1.3.9 其他 (7)1.4 工程设计 (7)1.4.1 设计原则 (7)1.4.2 设计依据 (8)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1.4.5 横断面设计 (10)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1.4.9 排水工程 (14)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2 工程概算 (21)2.1 工程概况 (21)2.2 编制依据 (21)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2.2.2 定额及取费依据: (21)2.2.3 价格依据: (22)2.2.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 (22)2.2.5 其他 (22)2.3 概算投资 (22)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23)3.1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2 污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3 雨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道路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一、概述1。
1 项目概况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
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
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
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主线起点里程K0+000,位于昌都市丁青县色扎乡贡桑村境内,终点里程为K11+163。
166,支线终点里程K1+005。
268,共计12。
168公里.1。
2 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丁青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设计合同;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6)《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
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1。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word精品

.说明书一、概述1.1 项目概况 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
本项目的);(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5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JTG/T F50-2011);(5)。
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右侧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0.5米土路肩)(,共计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7.840公里。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2 设计依据(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1(D62-2004);(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设计设计合同》(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号;】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 GB50108-2008);(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1.4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道路总设计说明书样本

公路设计阐明书目录第 1 章设计总阐明 (2)第 2 章平面设计 (6)第 3 章纵断面设计 (7)第 4 章横断面设计 (9)第 5 章路基设计 (11)重要参照文献 (11)结束语 (12)致谢 (13)第一章设计总阐明本设计是三级公路设计。
重要作了如下工作: 一方面采用纬地5.83进行了路线设计, 涉及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土石方调配, 接着在路线设计基本上进行了路基路面设计, 涉及普通路基设计、路面设计。
本次设计中:基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成图, 设计过程中重要计算成果由Excel(电子表格)计算所得。
同步本设计体现环保意识, 强调环保。
1.1地理位置图(略, 详细状况见路线设计图)1.2设计根据依照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地形图1.3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一条三级公路, 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 路基宽度为10米, 双向车道, 无中央分隔带, 土路肩为2 0.75米, 行车道为2 4.250米。
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总长739.464米,起点桩号K0+000.00, 终点桩号为K0+739.464。
设计路线共设立了二个平曲线, 半径分别为600m , 200m,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立了2个变坡点, 1个凸形竖曲线, 1个凹形竖曲线, 半径分别为 ,3000米。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道路为带状构造物, 它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 中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称为路线平面, 路线平面形状及特性为道路平面线形, 而道路空间位置成为路线。
路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和限制时, 路线要变化方向和发生转折。
2.1 公路级别拟定依照给定条件,设计一条三级公路。
2.2 选线设计2.2.1 选线基本原则:(1)路线走向基本走向必要与道路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进一步、细致研究、论证、比选基本上,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 效益好, 并有助于施工和养护。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一、背景介绍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流畅和居民的出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道路安全性和舒适性,道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道路设计提供详细而全面的说明。
二、设计目标1.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道路设计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流量的承载能力,并确保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拥堵现象的发生。
2. 提升交通安全性:设计道路时需充分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确定合理的交通流线和交通标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 提供良好行车体验:设计道路时要注重道路质量,确保道路平整、没有明显凹凸不平的地方,减少车辆的颠簸感,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4. 保护环境:设计道路时要注意保护周边自然环境,采取措施减少噪声与污染,确保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生。
三、设计要求1. 道路布局:设计应根据周边建筑、道路网络和交通需求确定合理的道路布局。
确保各个交叉口的设计符合通行规则,避免交通堵塞,提高通行效率。
2. 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要求,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宽度,确保车辆的舒适行驶,提高道路运行效率。
3. 车行道与人行道划分: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和交通需求,合理划分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确保行人与车辆的安全通行。
4. 路侧停车位设置:根据周边建筑和居民的停车需求,合理设置路侧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确保停车场所的充足性和通行便利性。
5. 公共交通设施:根据地区公共交通状况,合理设置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减少私家车出行。
6. 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交通规则,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通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7. 道路照明:确保道路照明设施的合理设置,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设计流程1. 背景调研:了解道路设计的背景和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
2. 需求分析:根据背景调研结果,确定道路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道路⼯程说明书⼀、⼯程概述xxx道路⼯程,位于本溪县⼩市镇内,⼯程起点为张堡街向西延伸⾄⼭脚,与规划中的隧道相接,终点与长江路交叉。
道路红线宽度40m,道路全长997.136m。
现受本溪满族⾃治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我公司进⾏施⼯图勘察设计。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桥涵、交通⼯程及沿线设施等。
⼆、设计依据及有关标准(⼀)、设计依据1、现场实地勘察所得数据及资料2、本溪满族⾃治县城乡规划建设局道路总体规划3、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4、《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C63—20066、《公路桥涵设计通⽤规范》JTG D60—20047、《公路钢筋混凝⼟及预应⼒混凝⼟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3.3—2009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11、《市政公⽤⼯程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12、其他相关规范规定;三、⼯程现状概况本⼯程道路全长997.136m,K0+000-K0+420为新建道路,沿线经过农⽥及居民区,地形复杂,纵向起伏较⼤;K0+420-K0+997.136为原长江路,原路宽度21.00m,排⽔系统完善,⽹裂较多,对此段道路进⾏改扩建。
四、主要技术指标a、道路等级:城市主⼲路-Ⅲ级;b、路⾯类型:沥青混凝⼟路⾯c、设计车速:40km/hd、设计年限:15年e、道路红线宽度:40mf、设计安全等级:⼀级;g、环境类别:Ⅱ类h、桥涵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i、设计洪⽔频率:⼩桥涵为1/100;五、道路平⾯设计起点⾄K0+420为新建道路;K0+420⾄终点为扩建段,道路中线与原路中⼼线重合,尽量利⽤原有旧路。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
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
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
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
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
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
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
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
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赣北42公里分段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目录第 1 章绪论 (2)1.1 设计任务与内容 (2)1.2 自然情况 (2)1.3 设计成果 (2)第 2 章路线平面设计 (3)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 (3)2.2 缓和曲线参数及长度确定 (4)2.3 平曲线计算方法 (4)2.4 平面图绘制方法 (5)第 3 章路线纵断面设计 (5)3.1 全线纵断面设计指标的采用 (5)3.2 纵坡设计与竖曲线设计 (5)3.3 平纵配合方案说明 (5)3.4 计算逐桩设计高程 (5)第 4 章线路横断面设计 (7)4.1 路幅断面尺寸拟定 (7)4.2 路基边坡与断面形状设计 (7)4.3 超高与加宽设计 (8)4.4 横断面绘制方法 (8)4.5 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8)第 5 章结束语 (9)第 1 章绪论在了解、熟悉和掌握道路及其构造物详细设计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公路设计。
使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运用公路有关技术标准及定额,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技术分析;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独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设计任务根据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原始资料,完成江西某二级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任务,并提交规定的设计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应完成的设计表:1、路基设计表2、土石方计算表3、曲线要素表应完成的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 2、道路纵断面图(包括超高方式图)(横:1/2000;竖:1/200;) 3、一般横断面图(1/200)4、标准横断面图5、标志标线设计图6、路面结构大样图7、圆管涵一般构造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构造图设计内容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根据提供的地形图,在始终控制点A、B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在适当位置跨越中间控制点。
起点终点控制点标高为原地面高程。
从线型最优的角度来论证,设计最佳路线方案,并对最佳路线方案进下述各项设计:(1)平面设计1)进行平面设计选定平曲线半径,计算平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要素,并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绘制路线平面图绘出地形、地物、示出路线(标出里程桩、平曲线要素及主要桩位)大中小桥的位置,比例为1:2000;(2)纵断面设计1)进行纵断面设计根据确定的平面图,直接读取各桩地面高程,绘制地面线,并进行纵断面设计,确定竖曲线等要素;2)绘制路线纵断面图示出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极其要素,注出桥梁的位置、孔数及跨径。
水平比例尺1:2000 ,垂直比例尺1:200;(3)横断面设计1)根据平、纵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2)绘制标准横断面图(要求绘填方、挖方、半填半挖三种形式)。
路基高度不标出,但各部分名称、能固定的尺寸应注明。
和一般横断面设计图(隔20m一个)3)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1.2 自然情况所要设计的AB段道路位于江西某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分明,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
4-9月主要受温暖湿润的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11月-次年3月主要受干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地处多田少山地带,地势较为平坦,不易排水。
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0---1米为普通土 1---2米为硬土,2.2米以下为次坚石。
1.3 设计成果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二级;(2)设计速度:60km ∕h; (3)路线总长(KM): 1624.300;(4)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2.326;(4)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250.000/2;(5) 最大纵坡(%/米/处):2.797/286.991/1;(6) 最短纵坡长(米):286.991;(7)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凹)(米):6400.000/286.991;(8)土石方数量:平均填土高度(米):19.255;最大填土高度(米):77.783;最小填土高度(米):0.644.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第 2 章 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段长度的规定等均应从行车安全视觉舒顺出发满足要求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
平面线形的桩距应按照规定并对地物及地形变化给予加桩。
曲线段的设置影响平面视距,此时应结合纵横断面的设计进行视距的验算,取得视距的保证。
在平面线形上采取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相结合的线性布线形式,整个平面图采用比例尺为1:2000。
在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基础上,设计速度为40Km/h.。
1)、圆曲线上,采用一般最小半径,通过查相关规范得,取R.≧100m2)、在缓和曲线上,采用缓和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通过查相关规范得Ls ≧50m.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60 ②一般最小半径100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一般最小半径 (m) 100 极限最小半径 (m) 6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0.2≤ 600 路拱%0.2≥ 800圆曲线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400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平曲线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
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 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 的行驶距离。
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 内的行驶距离。
2.2 缓和曲线参数及长度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1)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2)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3)控制行驶时间不过(4)符合视觉要求;因此,《规范》规定:微丘区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40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2.3 平曲线计算方法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设起点坐标为),(000Y X JD ,第i 个交点坐标为n i Y X JD i i i , , 3 , 2 , 1 , ),( =,则:11 : : : i i i i X X X Y Y Y L --∆=-⎫⎬∆=-⎭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 arctg : 0 , 0 : 0 , 0 : 180 0 , Y XX Y fw X Y fw X Y θθθ∆=∆∆>∆>=∆<∆>=-∆<∆计算方位角当时当时当1 0 : 180 0 , 0 : 360 :i i i fw X Y fw A A θθα-⎫⎪⎪⎬<=+⎪⎪∆>∆<=-⎭=-时当时转角 "" "" i i αα+-当为时路线右偏,当为时路线左偏(2)曲线要素计算:2243 (m) 2240 (m) 242688() tg (m) 2s ss s s L L q RL L p R RT R p q Ly R L αα=-=-=++=- 2() sec 22s L Ly L E R p R J T L α=+=+-=- 在路线选定和曲线计算完成之后,要将路线加桩,直线段为50米加桩,曲线段为50米加桩。
2.4 平面图绘制方法平面图的绘制是利用海地道路软件,在完成选线、交点计算、路面加宽等工作后,由系统手工操作后生成。
这种绘制方法比手工绘制方便快捷、缩短设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并且避免手工绘制可能出现的错误。
第 3 章 路线纵断面设计3.1 全线纵断面设计指标的采用纵断面设计线的确定包括:纵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定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
二级公路最大纵坡为7%最小纵坡为0.3%最小坡长为120m为使道路上行车快速、安全和通畅,希望道路纵坡设计的小一些为好。
但是,在长路堑、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通畅地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下小于0.5%为宜。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
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
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
3.3 平纵配合方案说明1. 平包竖。
2. 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关系曲中点与变坡点相重合最好;错开不超过平曲线的1/4 时较好,超过其1/4时很差;竖曲线起终点分别置于两条缓和曲线上。
3. 平、竖曲线半径均较小时不宜重合。
4. 平、竖曲线半径大小要均匀。
5. 选择适宜的合成坡度,一般最大合成坡度不大于8%,最小坡度不宜小于0.5%。
3.4 计算逐桩设计高程相邻坡段的坡度为i1和i2,代数差为ω=i2 -i1ω为正时,是凹曲线;ω为负,是凸曲线。
1.二次抛物线基本方程:或ω:坡度差(%);L:竖曲线长度;R:竖曲线半径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竖曲线长度或竖曲线半径R: (前提:ω很小)L=Rω竖曲线切线长:T=L/2=Rω/2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竖曲线外距:第 4 章线路横断面设计4.1 路幅断面尺寸拟定根据道路设计有关规范的要求,二级公路按双车道设计,车道宽3.50米,土路肩宽0.75米,因此路幅的断面尺寸为8.50米。
4.2 路基边坡与断面形状设计路基边坡的陡与缓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及其工程经济合理性。
路基边坡坡度应根据边坡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行车荷载和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
边坡坡度一般以坡段的竖直投影和水平投影之比表示。
根据规范规定,边坡的坡度应在1.2~1.5的范围内。
路基横断面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截取的路基断面。
依其所处的地形条件不同,有各种断面形式。
以上两种为本设计路基横断面与线路平纵面的几何关系图4.3 超高与加宽设计设置超高是为抵消车辆在圆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保证汽车能安全、稳定、满足设计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