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虐猫事件谈谈我对网络媒体的认识
管理思考:虐猫、虐狗事件的启示

精心整理管理思考:虐猫、虐狗事件的启示“我无意于宣扬这种丑恶,但良心也让我无法选择沉默!”一位网友在帖中写道。
此贴所附一组视频图片,内容是关于一个脚穿高跟鞋的女子踩死一只小猫的全过程,以及几位市民在小区内烧死一窝小狗的全过程。
图片一被贴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公正、规范、高效。
而偏偏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又经常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违规操作、部门间同事间相互推委等现象。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不得不引人深思!猫、狗从“养尊处优”到“无家可归”对于宠物来讲是被主人所遗弃,对于主人来讲则是放弃、逃脱履行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有制度却不去执行,对于企业来讲是管理上存在问题,对于员工来说却是思想上存在问题,是推卸、拒绝履行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的体现。
而回过头来让我们谈谈企业的人才观。
企业在招聘、甄选、任用人才的过程中所看思考二残缺的道德底线下我们对“人性”的思考?近日看到一篇漫画颇有感触,老张为一家银行的经理,周一的早上张经理因生活锁事被妻子痛斥了一顿,憋了一肚子的?气来到公司;此时余怒未消的张经理发现下属刘主任近期工作绩效有所下滑,于是乎将刘主任叫至办公室痛斥一顿;而此时的刘主任又气又怒又不敢言,回到部门后又遇到了会计小李,于是结结实实的修理了会计小李;小李闷了一肚子的气回到家中,正巧小儿子中家中跑来跑去好生心烦,于是骂了儿子几句;儿子委屈的跑出了家门,正好遇到一只小狗,于是乎便狠狠的踢了两脚;身心受伤的小狗只好躲在角落里哭泣……似毫无关联,而他们之间却又存在着怎样本质的不同?当处于公司基层的李会计受到领导刘主任不公对待之后,形成了一种压力,这压力很快就被转变为怨恨,而这怨恨又暴发为行动,发泄到比他还无力的儿子身上;而当幼小的儿子受到了比他强大的父亲的不公对待时,也很自然的遵循这一规律最终发泄到了更为柔弱的小狗身上。
对于企业而言,当处于企业金字塔最底层的员工受到不公待遇后,他的发泄对将是谁呢?也许是不会说话的设施吧!也是离他们最近的顾客吧!某企业食堂员工浪费现象严重,一半的饭菜会被白白倒掉,看到这我们首先想说的问题会是什么呢?应了!的生命应该得到爱护,而那些虐猫、虐狗的人简单就是毫无人性可言应永远的遭到世人的唾弃与惩罚。
关于虐猫事件的看法

关于虐猫事件的看法最近,一起虐猫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一名女子在网上发布了多段虐猫视频,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怒和谴责。
虐待动物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不被容忍的,这种行为不仅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更是违反了法律。
虐待动物是违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虐待动物。
虐待动物是指虐待、残害、虐待动物,以及非法捕捉、杀害、贩卖野生动物等行为。
虐待动物不仅会伤害动物本身,更会引起公众的愤怒和谴责,对于违法者也会受到法律制裁。
虐待动物是不道德的。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虐待动物是不道德的行为。
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是生命的形式,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虐待动物不仅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道德约束,更是对于人类自身的精神层面的侵犯。
虐待动物是不人道的。
人道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虐待动物是不人道的,动物无法自我保护,需要人类的保护和关爱。
虐待动物是对于这种基本人道的亵渎,不仅仅是对于动物的伤害,更是对于人类文明的侵犯。
虐待动物应该受到谴责。
虐待动物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不被容忍的,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社会应该加强对于这种行为的监管和制裁,对于违法者应该依法处理,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关爱动物,拒绝虐待动物,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起虐猫事件中,我们应该从法律、道德、人道的角度出发,对于这种行为进行谴责。
只有保护好动物,才能体现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让我们一起关注动物福利,共同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网友对虐猫事件的看法作文

网友对虐猫事件的看法作文
哎呀,这虐猫事件真是让人气得不行!那些虐待动物的人,心
里到底怎么想的?这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侮辱啊!我觉得应该加大动
物保护法的执行力度,给这些虐待者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
这样做是要付出代价的!
说到虐猫的人,我猜他们心理可能不太正常。
这年头,谁没点
压力啊,但拿小动物出气也太不是人了。
我觉得社会得重视心理健康,多给这些人提供点帮助,别让他们再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
其实,这虐猫事件也反映出我们社会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度还不够。
有些人啊,对宠物猫狗都没啥感情,更别说对其他动物了。
咱
们得加强公众教育,让大家都知道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也是需要被
关心和爱护的。
这猫咪们可真是遭了殃。
我看那些图片和视频都心疼得不行。
还好网上还有很多好心人愿意帮忙,捐款捐物,参与救助。
这让人
看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让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
能为这些无辜的生命带来希望和温暖。
从虐猫案看网络传播特点

从虐猫案看网络传播特点作者:老鬼阿定来源:《计算机世界》2006年第09期虐猫案是最近出现的网上热点。
与其他曾经的网上热点不同,这一事件没有受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地传播。
事件从发生到高潮、从表象到深入,在网上留下了完整的过程记录。
可以借此真实地勾画出网上热点传播和事态发展的特点。
模式:震惊—追查—思考2月28日清晨5点,天涯社区的娱乐八卦论坛,网友暴力美兔贴出虐猫照片,一组6张,内容是一个衣着暴露的中年女性,用高跟鞋把一只小花猫的头部踩得粉碎。
贴子以这样的标题:“国内惊现惨绝人寰踩猫族,呼吁对动物的救助和关怀”刺痛网友,顿时网上骂声一片。
随后,首发于天涯社区的“宇宙A级通辑令”被各社区转载、改编。
到3月2日,国内各大社区均或转或自制了追究虐猫女性的“通辑令”。
在暴力美兔第一贴的次日,3月1日13点26分,网友黑暗执政官在天涯社区发贴建立“虐猫凶手信息举报、收集中心”,开始了全国范围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追踪。
20分钟以后,网友maggiemeng跟贴公布了虐猫网的IP、域名所属公司、法人代表姓名、车号、电话、邮件、地址等资料,并指出这个网与国际动物虐待组织有联系。
3月2日下午4点半,网友周媛发贴公布了与虐猫女性通电话的记录。
第三天,3月3日晚上7点,周缓又跟贴称虐猫照片的的背景是黑龙江省萝山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
至此,经过52个小时,与虐猫直接相关的线索至少在逻辑上已全都查清。
在网上展开追查的同时,2月28日10点34分,网友云中羽衣子在天涯社区招在乐八卦论坛贴出“呼吁成立动物保护组织以及立法签名贴”,网上展开了针对虐待动物的思考。
网友在跟贴中谈到了世界各国的动物保护法规和动物保护组织,热烈讨论珍视生命和人道主义的话题。
这一讨论也同时出现在门户和博客网站。
层次:社区—纸媒—门户自2月28日社区爆发虐猫热点以后, 3月1日一早,北京晨报记者马多思率先发稿。
3月2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及各地报纸纷纷发稿。
虐猫事件的看法和感受

虐猫事件的看法和感受虐猫事件不仅令人愤怒,更令人十分心痛。
在这个充斥着爱与善良的世界中,虐待弱小的生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虐猫事件的发生犹如一把冷水淋在我们头上,提醒我们要保护动物,也要保护我们自己的道德底线。
虐猫事件带来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
在社交媒体上,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表达了对虐待动物的愤慨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我也不例外,在看到这些可怜的猫被虐待的图片和视频时,心情无比悲痛和沉重。
作为一个喜爱动物的人,我觉得我们必须站出来反对这种残忍的行为。
虐猫事件的背后,凸显出的是人性的阴暗面。
虐待弱小的生物是一种无耻和平庸的表现。
我们应该努力提升人类文明水平,培养更多的爱和仁慈的心灵,以遏制这些悲惨事件的发生。
我们应该寻求真相,追究罪犯的责任,确保公正合理的司法审判。
作为喜欢养宠物的人,我的内心深处总是有一份深情与责任。
我喜欢给宠物们营造一个幸福和快乐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医疗和饮食照顾。
我坚信,每个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也应该得到人类的尊重和温暖的关照。
为了防止虐待小动物的事件再次发生,我们不能自私自利,也不能将视线局限在自己的生态圈内。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所有动物的福利和保护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爱心教育,倡导和宣传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在这个方面,我们必须声援那些受虐待的动物,为他们争取正义。
总之,虐猫事件是一个悲惨和深刻的警示。
我们需要牢记保护动物的法律和规章,并向有关部门报告虐待行为。
此外,也要加强教育和倡导,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广泛关注。
在我们这个美丽而荒芜的世界上,尊重和保护生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中国法律虐猫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我国虐猫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9年6月,一起发生在河南省的虐猫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的愤怒。
一名男子用铁棍残忍地殴打流浪猫,并将其活活打死。
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虐猫行为的谴责,同时也促使人们对我国法律在保护动物权益方面的关注。
二、案件经过1. 事件发生2019年6月,河南省某地发生了一起虐猫事件。
一名男子在街头发现一只流浪猫后,心生恶念,用铁棍猛击猫咪头部,致其昏迷。
随后,男子继续用铁棍殴打猫咪,直至其死亡。
事件发生后,附近居民发现现场惨状,立即报警。
2. 公众关注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网友纷纷谴责男子的残忍行为,要求严惩凶手。
同时,人们开始反思我国法律在保护动物权益方面的不足。
3. 法律介入案件发生后,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同时,我国法律专家对虐猫事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现行法律在保护动物权益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三、案例分析1. 虐猫行为违法性分析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5条的规定,虐待动物的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处以拘留、罚款等处罚。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用铁棍殴打流浪猫,致其死亡,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虐待动物罪。
2. 虐猫行为刑事责任分析我国《刑法》第341条规定,故意伤害动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故意殴打流浪猫,致其死亡,其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3. 我国法律在保护动物权益方面的不足(1)法律体系不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在保护动物权益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但对于虐待动物的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2)执法力度不足: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部分执法人员对虐待动物的行为认识不足,导致执法力度不够。
(3)公众意识淡薄:部分民众对动物权益保护意识淡薄,对虐待动物的行为缺乏谴责。
四、案件启示1. 完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明确虐待动物行为的法律责任。
从“躲猫猫”事件看网络舆论引导

从“躲猫猫”事件看网络舆论引导作者:任宝凤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5期网络上喧嚣了一个多月的“躲猫猫”事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事情的经过是:云南晋宁县青年李荞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离开看守所4天后因“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
警方给出的解释为因玩“躲猫猫”游戏所致。
这一说法遭到网友的质疑。
2009年2月19日。
云南官方网站刊登公告。
宣称面向社会征集网民成立调查委员会。
对事件的真相进行调查。
该委员会在网民的注视下由网络走向现实,在网络舆论的赞扬与质疑声中跟踪了“躲猫猫”事件的调查过程。
“躲猫猫”事件表现出网络舆论的新特点如今中国已经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使得公民的自由表达得到充分的张扬。
网络成为形成舆论并汇集民意的平台,而民意势必会反哺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躲猫猫”事件作为一场网络公共舆论事件。
由于政府对公共舆论的重视和利用,使得该事件表现出网络舆论的一些新特点。
政府重视网络舆情,舆论力量从虚拟讨论延伸到现实参与。
网络力量越来越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舆论的作用。
在“躲猫猫”事件中网络的力量得到进一步放大。
政府不但发动网民进行讨论。
而且组织“网友调查委员会”邀请网友参与调查。
这是官方第一次正式邀请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调查,是官方对民间舆论越来越重视的典型例证。
在政府的支持下,调查团暗中调查取得重要旁证并有“秘密报告”上达云南省政府,推动了事件的解决。
这一事件表明了新时期政府对网络舆论的重视程度,是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次大胆尝试,也为以后阳光政府的执政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网络舆论历经分化聚合,最终回归理性,成为推动事件解决的“第三种力量”。
“所谓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态度或意见。
”在传统媒体中一场舆论一般只有一个舆论内核,但在网络媒体中。
网民意见的多元化和利益冲突的复杂性使得舆论的形成更为曲折,有时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见内核相互僵持的情况,网络舆论需历经聚合——分化——再聚合的过程进行整合才能形成。
虐猫事件的感受三分钟演讲

虐猫事件的感受三分钟演讲
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虐猫事件的感受。
近日,网络上疯传了一段关于虐待小动物的视频,我相信大家都深感震惊和愤慨,而我也非常强烈地谴责这种残忍行为。
我们要知道,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上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虽然我们人类有着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而动物可能只能通过各种形态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任意剥夺它们的尊严和自由。
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仅是对动物本身的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摧残。
我们不能容忍和放任这种行为的存在,更需要发出强烈的声音和行动来维护所有生命的尊严和权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我们有时会忽略那些小动物的存在,没有给它们足够的关爱和呵护,这或许也是导致虐待事件频发的一个原因。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保护和爱护小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立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感谢您的聆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虐猫事件谈谈我对网络媒体的认识
在张老师的一节《媒介经典案例赏析》课上所放的视屏上,我看到了那个在很多网上论坛上出现过的一个成功的人肉搜索案例——虐猫事件。
自传统媒体发现网络的价值以来,网络就一直被称为"第四媒体"。
网络作为一种媒体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极强的时效性、广泛的覆盖面、海量存贮能力、强烈的互动性、传播的灵活性、多媒体手段并存等等。
这也是大多数中外传统媒体加入到上网的大潮中的主要原因。
而我对于网络媒体的主要认识是从他对传统媒体的渗透。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渗透,在近几年来愈发明显。
传统媒体开始越来越多地从互联网上吸取新闻线索。
这一点在一些晚报和都市文化类的周报上尤为突出。
正是由于网络上众多的论坛、社区和博客的影响,一些私人事件在互联网所构成的虚拟社会中变成了网络事件,并经由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逐渐变成全社会关注的社会事件。
虐猫事件就是这样一个首先从网络上开始,并经由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逐渐变成全社会关注的社会事件的。
一只非正常死亡的猫的图片于2006年2月6号首先在猫扑上发端,在以后的一个星期里,全国大大小小的论坛、社区和个人站点开始了大量的转贴,数万名网友表达了对“虐猫事件”的看法,一时间,在网络上形成了空前的影响。
三天后,3月1号的《北京晨报》上刊登了《网上出现穿高跟鞋女子踩碎小猫脑袋图片》一文,是现在能够得到的传统媒体关于虐猫事件的最早报道。
但是记者显然没有料到接下来虐猫事件带来的影响。
该报道只有短短的500多字和那组虐猫的图片,而且这些内容显然都是从网上照搬下来的,在该报道的结束部分,该报道援引了法律工作者和动物保护协会官员的话,表明了对虐猫事件的看法:虽然残忍,但是没有违法。
这些观点正是传统媒体在以后的报道中体现出的主流基调。
从3月1号虐猫事件在传统媒体上开始被关注,到3月15号央视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的报道,仅仅半个月,传统媒体上关于虐猫事件就有篇的新闻、评论等各种形式的关注"
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典型的能够吸引受众的话题,媒介的生产者,包括编辑和
记者,其新闻素养会让他们予以注意。
而广大的网民在虐猫事件上强烈的反应,也为这个议题从互联网进入传统媒体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条件。
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媒体,许多人开始把网络作为获取新闻的主要甚至是第一位的渠道。
与话题相关的所有内容都会进入网络媒体的视野,对该话题持任何态度都可以顺利地表达,可以在任何时候就话题补充信息或者发表意见。
以上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媒介经典案例赏析课的学习对网络媒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