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篇1中国的近现代史,真是令人无比动容啊!我仔细学习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有感触。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
我们伟大祖国就这样遭受了近百年的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
想想那些年,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真是太可怜了!不过,正所谓"精神家园,永不陷落"。
尽管物质层面受尽屈辱,但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反抗意识从未消减。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甲午战争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砥砺前行,昭示着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决心。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开始了对中国新一轮的瓜分。
日本占领了台湾,俄国趁火打劫,租借了旅顺口;德国霸占了山东胶州湾,英法意等国也分一杯羹。
眼看着祖国就要被瓜分殆尽,全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
爱国志士陆续发动了各种保家卫国的运动,譬如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革命党人手持冰冷的枪杆,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前行之路。
辛亥革命的成功,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
从此,我们国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征程。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统治,但并未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内忧外患的危机依旧存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高潮,五四运动批判了旧思想、旧文化,唤起了全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斗争精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在这个动荡时期,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21年7月,一艘名为"阿密特"号的巡洋舰抛锚于上海外滩,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浴血奋战、开天辟地的伟大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对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历史是了解我们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基础。
近现代史纲要通过详细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独立、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战争、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纲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其次,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思和警示今天的社会现象。
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许多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都是源于国家的软弱和社会的不公。
这些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更不能让国家和社会再次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明白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付出艰辛和牺牲的,只有坚持奋斗和不断改革创新,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再次,历史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动力。
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如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感到自豪和自信。
同时,历史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历史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近现代史纲要中提到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和发展,都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
这些变革和发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心得体会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体会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尽管只是简要地介绍了这段历史,但它给了我许多启示。
通过研究鸦片战争,我们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碍了他人,也束缚了自己。
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自大,昏庸愚昧,这是清政府的致命弱点。
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清政府暴露了其软弱无力和卖国求得XXX的腐朽性格。
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鹰,臃肿无力。
战争打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中国放入残酷的现实中,不断打击,不断经历风雨,最终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
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
无论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
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其彻底打败,这突出了实力的重要性。
我们渴望和平,但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XXX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统治,最终被XXX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
XXX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农民的利益为主要目的,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斗争,使广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抗敌,最终在劣势情况下取得胜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这句话表达了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记录了各个阶层人民的经验和智慧。
只有理解这些道理,才能在胜利中前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历经千年传承,但真正理解其含义的人并不多。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毛泽东也讲过:历史是值得注意的。
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
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
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正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反外侵斗争的几十年里,中国政权和经济都遭到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在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同时,经济负担更加重、政治压迫更加深。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侵略,其也有相当的积极影响。
从政治上看,中国的社会矛盾由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转向封建社会跟中国人民间的矛盾。
由此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受到严重的冲击,鸦片战争让国人看出时势格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从经济上看,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残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资本主义在萌芽中凋零。
从外交上看,自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认识了科学知识强大、西方工业发达带来的好处,统治者不再固步自封,开始学习西方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耻辱的历史、也是悲壮的抗争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历史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让我认识到历史的连贯性和复杂性。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过去的历史相连续的。
通过了解清朝末年国内外的各种因素,我明白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历史的延续。
其次,我也看到了近现代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再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事件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动荡与痛苦。
同时,我也了解到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如封建主义、不平等条约、经济落后等。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危机和处境。
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无论是在义和团运动中抵抗外敌,还是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改革和革命中,中国人民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
他们不断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权利,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精神。
此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让我认识到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从列强侵华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史中充满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争夺。
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在近代中国,国际力量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西方列强以及日本等国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世界历史,并坚定自己的立场,中国才有可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历史的连贯性和复杂性,看到了中国近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以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互动。
这些心得体会让我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今后的学习与思考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首先,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近现代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艰辛。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和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自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了长期的奋斗。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当国家坚定的走上独立和自力更生的道路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
其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也让我认识到国家的命运是由国家的人民来决定的。
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无数的英雄人物和英勇斗争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从压迫和侵略中解放出来,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从中可以看到,只有当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同时,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底气和力量。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艰苦的建设时期到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崛起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繁荣和力量,也为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够真正实现富裕和强大。
最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还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追求和期许。
中国近代史中的种种教训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时,也需要坚持创新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对近现代史的学习,我对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的近现代史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希望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于历史轨迹、历史进程、历史成就和历史失误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我认识到这段历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隐藏着太多的真相和道理,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中心思想可以说是非常明确而深刻的:中国历史的命运与中国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
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历经无数的曲折和挫折。
这一曲折的历程,是一个中国的民族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故事。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归纳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最突出的重点就是我们应该看待历史的本质和认识历史的方法。
我们需要看到历史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是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的长河,也是有其普遍性和共性的。
同时我们应注意本质和表象的关系,关注历史的变与不变,正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等重点问题,不断推进思维的深化和认识的升华。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谨慎思辨,深入思考。
历史是一个相对主观的领域,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于历史解读有着不同的观点,我们应该更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历史,不走偏或盲从。
我们需要克服传统思维的惯性思维,以新思维、新观点为指导,积极利用历史经验,促进现代文明进程。
语言表达方面,我们也要求准确简练,符合语文规范,文辞清新,表达真实感人。
因为情感和诚实的语言,才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并且体现出正确思考和思考深度。
我们也应该注意结构的严谨和条理性的清晰,并且注意词句的典雅,语言的通俗,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思考和认识。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个重要的认识历史和认识国家文化的过程。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进程,也有利于我们结合现实思考和探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我们希望把这份真实、感人的历史融入到我们的人生旅程中,让它成为我们人生的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鸦片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己。
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
清政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
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卖国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
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
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
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
人民解放军却是越战越勇,越战兵力越强大,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农民关心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
不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农民的利益为主要目的,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为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使广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抗敌,最后在劣势情况下取得胜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里面的每个片段都记载了各阶层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能胜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已流传了千代,但真正能够弄懂的却是没有几个,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将这一理论运用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最终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
如今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注意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科学地发展观,废除“皇粮国税”,正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端,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已经在不远处向我们挥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