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西医为主,但近年来中医在骨折治疗中逐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进行分析。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针灸对于骨折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增强血液循环,促进骨折处的新陈代谢,加速骨折愈合的过程。

中药内服和外用都可以起到促进骨质生长和骨折愈合的作用。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内环境,增加骨质生成的物质,促进骨折愈合。

中药外用则可以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促进骨折处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的愈合。

在西医治疗方面,桡骨远端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内固定物(如金属板和螺钉)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

手术治疗可以恢复骨折处的稳定性,防止骨折移位,并且可以提早活动关节,促进骨折的愈合。

手术后的康复期一般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运动、理疗等,帮助恢复手部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融合两种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的针灸和中药可以在术前、术后的不同阶段进行应用,缓解疼痛、减少肿胀,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

在手术后的康复期,可以采用中医的针灸和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加速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中医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环境,增加骨质生成的物质,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后采用中医的方法可以减轻对西医药物的依赖和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中医的针灸和中药治疗需要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患者需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

中医的治疗方法需要长时间和较高的费用,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经济条件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需要进行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以通过中医的针灸和中药方法,辅助西医手术治疗,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刚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刚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黄刚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状况。

结果:5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高达94.64%;治疗后DASH_Chinese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理想,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手法整复;上肢功能【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204-01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6%~10%,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且以女性居多,主要由外力突然撞击所致,损伤后患者上肢功能受限,伴有明显疼痛和肿胀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开展及时有效治疗。

目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多采取手法复位治疗,且随着内外固定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切开复位、经皮穿针外固定支架固定和闭合复位方式应用广泛,但是会对患者造成再次损伤,临床日渐重视无创方式探究,其中中医整复方法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治疗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定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10月,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49~70岁,平均(59.83±3.25)岁,致伤原因:平地摔伤28例,高空坠落10例,重物撞击18例,其中伸直型骨折31例,屈曲型骨折25例。

纳入标准: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患者;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骨折移位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1];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患者;无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陈旧性骨折情况患者[2]。

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中医综合治疗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面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医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疗效评价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中医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1.中医“骨折”与“骨伤”的认识中医对于骨折与骨伤的认识早在《内经》时期就有所记录,其中有“骨折者,手必按之,所使病不出者也”之说。

中医将骨折与骨伤归为同一范畴,认为其致病因素可以是外伤、寒湿、湿热等多种因素。

在治疗中需综合考虑伤情的轻重和伤后的血瘀、气滞等病机,以达到患者康复的目的。

2.中医推拿、针灸治疗的理论支持中医推拿与针灸治疗在骨折康复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医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中,关于骨折的治疗方法有详细的记载。

推拿在骨折康复中可以通过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增强组织的营养供应及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等方面发挥作用;而针灸则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局部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3.中药内服的疗效支持中药在骨折康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后,局部会出现瘀阻、气滞等病机,所以在中药内服治疗中,常选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红花、三七等,以期达到舒筋活络、促进骨折愈合,减轻局部疼痛的目的。

二、疗效评价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1.疼痛缓解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后,患者常常伴有明显的局部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后,可以明显缓解局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功能恢复骨折后,患者常伴有关节功能受限、肌肉萎缩等情况。

中医综合治疗可以通过促进气血流通、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3.骨折愈合索力骨折愈合是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关键。

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可以加速愈合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良好愈合。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中医正骨手法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手法矫正骨骼结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功能。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这种骨折的治疗,中医正骨手法是否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法调整骨骼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正常功能。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推、拖、拉、压、撤等手法,针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力求将骨折部位复位,并保持正确的姿势。

整个治疗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 临床疗效评估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对比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中医正骨手法能够更好地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

一些临床数据显示,经过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功能恢复情况良好,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完全恢复。

2. 临床对照研究1. 保护软组织:中医正骨手法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软组织,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加快康复。

2. 促进愈合:中医正骨手法可以促进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个性化治疗:中医正骨手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灵活运用各种手法,达到更好的疗效。

尽管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正骨手法需要临床医师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对医师的技能和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疼痛或不适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骨折,中医正骨手法的适用性也有一定的限制。

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疗效优势和展望使其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综合疗法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中医综合疗法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方法,即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具体方法是:(1)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2)服用降钙素、止痛药物等治疗;(3)利用外固定支架将前臂进行固定,以免加重骨折部位的再损伤;(4)固定后进行手法复位,对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则在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所有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骨折部位固定后,利用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且在消肿后再次利用X线片复查,若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5)坚持腕关节轻微活动锻炼等。实验组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煎制中药汤剂配合治疗,中药成分包括桃仁15g、红花15 g、生地黄10 g、当归10 g、赤芍6 g、木香6 g、延胡索6 g、甘草6g等。所有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进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医结合疗法;腕关节活动度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意外事故也频然发生,因此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桡骨位于人体前臂外侧,桡骨骨折部位常见于桡骨远端2~3cm处,由于老年人或绝经妇女的骨质呈现疏松状态,因此老年人群及绝经妇女是此类骨折的好发人群[1]。在临床中,桡骨远端骨折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腕关节活动度受限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此类骨折并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中,笔者分析并比较了保守治疗及中医结合疗法对于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3评价指标疼痛模拟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评价情况均根据临床标准评分方法评定。
1.4统计处理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一、传统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1. 中医的治疗原理中医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属于骨折的范畴,主要原因是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络阻塞,从而影响了骨骼的修复和生长。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原则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传统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主要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疗法。

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为主,如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配伍后服用能够促进骨骼的愈合和生长。

外敷疗法则多采用药物熏洗和药物敷贴,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深层次的治疗作用。

3. 临床疗效分析传统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病人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肿胀也有所缓解。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传统中医治疗还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将中医的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中医注重调理气血、脉络,促进愈合,西医则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术技术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加速骨折的愈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中医的药物疗法辅以西医的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后,可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敷,促进骨折的愈合和生长。

中医的针灸疗法也可以起到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疗效,充分发挥了中医与西医的各自优势,在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者康复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也需要加强临床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更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服务。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将会成为一种更为广泛应用的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8-30T10:02:46.60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作者:于满秋侯仁平(通讯作者)[导读] 因此本研究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工作进行研究,先报道如下。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文登 2644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后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干预后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关节功能恢复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康复干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其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康复手段干预前腕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握力改变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康复手段干预后实验组腕关节恢复情况(10.18±2.08)以及握力改变程度(7.06±1.15)与对照组腕关节恢复情况(15.68±2.61)以及握力改变程度(5.21±1.51)对比,统计学数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中医康复疗法进行干预,有效改善局部气血瘀滞,有效缓解局部肌肉肿胀,增强关节抗扭力与灵活性。

关键词:中医;综合康复;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桡骨作为人体最为脆弱且周围肌肉包裹较少的部位在外力的冲撞下极易发生骨折表现,而一旦患者存在骨质疏松表现将大大增加此处骨折的风险[1]。

目前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且骨折部位极易出现相邻骨折端的融合将极大限制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2]。

因此桡骨远端患者骨折术后的康复工作决定关节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因此本研究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工作进行研究,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21年1月-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3.51±4.91)岁;实验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56.31±3.81)岁;平均病程为(7.33±4.12)月。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11-29T14:02:14.7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李健[导读] 患者经治疗结束后需安心静养,谨遵医嘱,患肢骨折恢复期间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做好防护措施,确保骨折能够得到有效恢复。

广西全州县庙头镇卫生院,广西全州541502【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修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医手法整复治疗的方法应用于20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西医打石膏的治疗方法则应用于2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中。

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70.0%,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25.0%,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采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显著,人体所受伤害较小,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手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桡骨远端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更容易发生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处在密质骨和松质骨的交汇处,解剖解构薄弱[1]。

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和青少年。

桡骨远端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可选用手术方法治疗,也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重,选用手术方法治疗容易超出患者耐受力[2]。

中医手法整复也是临床中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有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闭合型骨折。

患者均感到腕部剧烈疼痛,腕部发生明显肿胀,患者腕关节和前臂的旋转活动受到明显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評价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和优势。

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3例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

试验组予以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中药熏洗加功能锻炼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基线)、治疗3周后以及骨折3个月时的握力、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Gartland和Werley(G-W)腕关节评价和总体疗效评价。

结果试验组治疗3周后及骨折3个月时患侧的腕关节G-W评价和总体疗效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在患侧握力恢复方面,试验组治疗3周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3个月时的握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熏洗加功能锻炼的一般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Methods 83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tho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2)and the treatment group (n=41).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unctional training,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treatment for 3 weeks.Side grip strength,wrist joint patients self-rating scale,Gartland and Werley (G-W)wrist joint evalu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efore the treatment,3 weeks after treatment,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3 weeks treatment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Gartland and Werley (G-W)wrist joint evalu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3 weeks treatment,the side grip strength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3 months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side grip strength (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unctional training significantl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Distal radius fracture;Joint function recovery;Gartland and Werley wrist joint evaluation桡骨远端骨折属于骨科高发疾病之一,其中15岁及以上成人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概率占12%左右;同时有临床实践显示,20岁及以上成人的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在逐年上涨。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式具有多样化,需根据患者需求、骨折类型、年龄和医疗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但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关节均受高能量暴力性损伤,短时间中会引发关节粘连、挛缩,出现关节异常,限制关节活动,症状多表现为降低关节附近肌力、关节屈伸异常、腕关节功能障碍,对骨折后的功能恢复极为不利[1-3]。

本研究旨在评价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和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门诊就诊的83例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与《新编临床实用骨科学》中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相吻合(若患者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即为桡骨远端骨折)[4]。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

试验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62.67±8.50)岁。

对照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2.31±9.72)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试验组予以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①中药熏洗:方剂主要由伸筋草20 g、透骨草20 g、海桐皮20 g、苏木15 g、丝瓜络15 g、木瓜15 g、路路通15g、川芎12 g、当归12 g、桂枝10 g、川椒10 g、桑枝10 g、没药10 g、乳香10 g组成,1剂/d,2次/d,时间为20 min,连续治疗3周。

②理筋手法:自肘关节始,通过拔法和揉法等将前臂肌肉到腕部位置放松,腕关节掌背侧骨折周围手法柔和,肌腱位置主要保持弹拔的方式,手指关节选择捻法等,将各个关节逐一放松;手法应刚柔并济,2~3遍为1次,3次/周,连续治疗3周。

③关节松动术:以右侧为例,患者保持坐位,医师左手和右手依次握住患者的前臂中下段骨折近端和远排腕骨,双手进行对抗牵引,腕骨牵拉方向为远端,力度从小至大,直到有阻力出现;随后医师右手将近排腕骨握住,向掌侧滑动力量施加在近端腕骨,并将腕关节自由伸直;向背侧滑动力量施加在近端腕骨,并将腕关节自由屈曲;向尺侧滑动并将腕关节自由桡偏,向桡侧滑动并将腕关节自由尺偏。

将前向推动力量施加在尺骨,并前臂旋后;将后向推动力量施加在尺骨,并前臂旋前。

2遍/次,3次/周,连续进行3周。

④功能锻炼:主要有旋前、旋后、腕屈伸和尺桡偏,手指内收和外展,掌指和指间关节的主动运动,如屈伸和握拳等;所有动作均完成10次左右,3次/d,连续进行3周。

对照组予以中药熏洗加功能锻炼治疗,操作内容与试验组一致。

1.3观察标准以握力、Gartland和Werley(G-W)腕关节评价和总体疗效为评定标准,采集治疗前(基线)、治疗3周后以及骨折3个月时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①握力测量方法:通过电子握力计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骨折3个月时和对侧肢握力,共测量3次,计算其平均值。

②G-W评价: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和骨折3个月时的腕关节功能情况,将腕关节功能分为差、可、良和优4个级别。

1.4疗效评价根据中医骨伤科临床标准将患者临床疗效分为康复、好转和无变化三项[5],具体如下。

康复:骨折位置对位良好,存在骨痂,不存在明显畸形,无疼痛和肿胀感,各项功能彻底恢复;好转:骨折位置对位一般,感觉轻微疼痛,存在轻微畸形;无变化:骨折位置未恢复,严重疼痛,运动功能异常;总有效=康复+好转。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和骨折3个月时临床疗效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周和骨折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4、5.194,P=0.002、0.023)(表1)。

2.2两组患者各时间段G-W评价优良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和骨折3个月时的G-W评估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治疗3周后和骨折3个月时的G-W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患侧握力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和骨折3个月时的患侧握力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治疗3周后的患侧握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骨折3个月时的握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桡骨远端骨折属于骨科中的高发疾病之一,患者多由于跌倒后手部先触地所致,跌倒时患者前臂纵轴与手掌成一定角度,接触时手臂受力过大,导致反作用力也较大,最终发生桡骨远端骨折。

本病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相关资料统计结果显示,20岁及以上人群的发生率呈现递增趋势[6-10]。

我院以“筋骨并重、医患合作”为理论基础,将功能评定(主要包括总体疗效、G-W评分和握力等)设为康复治疗的前提条件,详细治疗手段包括关节松动术、理筋手法、功能训练以及中药熏洗,从而生成评价—康复手段的抉择—医患协作康复—重复评价的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其优势在于临床疗效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