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青岛市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分析

青岛市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分析

青岛市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分析王芳超;姜雯;崔日鲜【摘要】In this study,the Angstrom formula was used to calculate global solar radiation based on daily sunshine duration data of Qingdao station during the period 1961-2012.The temporal trend and abrupt change of annual and seasonal total global solar radiation were detected with the methods of linear regres-sion and Pettitt test,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global solar radiation in Qingdao ex-hibited decreasing trend during 1961—2010 and the decreasing rate was 86.69 MJ/decade.A significant downward shift in annual global solar radiation was detected in 1 9 9 3 through the Pettitt test.On the sea-sonal scale,th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were identified in summer,autumn,and winter.The decrea-sing rate in spring,summer,autumn,and winter were 8.41,40.23,17.79,and 20.26 MJ/decade,re-spectively.Significant downward shifts in summer,autumn,and winter were detected in 1993,1998,and 1996,respectively.Annual global solar radiation in Qingdao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n-nual mean wind speed,an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annual mean actual vapor pressure,and relative humidity.%利用青岛市1961—2012逐日日照时数资料,采用 Angstrorm 公式计算了逐日太阳总辐射,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Pettitt突变检验方法对青岛市年和四季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青岛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指南》

《青岛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指南》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青岛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青环发〔2020 〕51 号)各区、市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分)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 号)等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和规范我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制定了《青岛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0 年6 月19 日青岛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指南(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 号)等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和规范我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的通知》(环办土壤〔2019 〕63 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以下情形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评审工作:(一)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二)用途拟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三)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拟变更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或者其土地使用权拟收回、转让的建设用地地块;(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的其他情形的建设用地地块。

二、组织评审机制(一)组织评审部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由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二)组织评审方式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

(三)职责分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职责:1.受理申请;2.建立和更新专家库;3.核实地块及周边污染源情况;4.档案、信息管理;5.报告质量信息公开。

放射性金属矿的勘查与深部找矿技术考核试卷

放射性金属矿的勘查与深部找矿技术考核试卷
8.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的遥感技术只能提供矿床的地理位置信息。()
9.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多方法综合找矿可以提高找矿的准确性和效率。(√)
10.在放射性金属矿勘查过程中,不需要对周边居民进行辐射防护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放射性金属矿勘查的主要流程及其各自的作用。
D.矿山关闭后的环境恢复
12.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放射性金属矿的深度和规模?()
A.地震勘探
B.钻探工程
C.地球物理测井
D.遥感技术
13.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以下哪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A.地质数据
B.地球物理数据
C.地球化学数据
D.遥感数据
14.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放射性金属矿勘查对环境的影响?()
1.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哪些?()
A.重力勘探
B.磁法勘探
C.电法勘探
D.遥感勘探
2.下列哪些因素影响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形成?()
A.地质构造
B.岩浆活动
C.水文条件
D.气候变化
3.深部找矿技术中,钻探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确定矿体的位置
B.评估矿石的质量
C.探测矿体的深度
()()()
4.在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评估矿床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
()()
5.放射性金属矿勘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
()()
6.放射性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分为________成因、________成因和________成因。
()()()
D.高分辨率影像

典型油气田NORM_现状调查

典型油气田NORM_现状调查

第42卷第2期(总第248期)辐射防护通讯2022年4月•研究通报•典型油气田NORM现状调查祝继东1,王绍林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摘㊀要㊀本文通过调查戈壁型和沙漠型两种典型的油气田的原油㊁油泥㊁处理工艺后端废水㊁废渣中天然放射性(NORM)核素含量,对油气开采及加工过程中NORM存在的可能性㊁危害方式及防护对策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油泥样品㊁部分油田处理后拟回收利用的泥土中放射性水平较高㊂本次调查结果可为评估油气工业中NORM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提供参考㊂关键词:㊀油气田;天然放射性物质;辐射环境中图分类号:X8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56(2022)02-0009-050㊀引言石油天然气开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对石油㊁天然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㊂油气勘探㊁开采及利用过程中,与之共生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会随油气开采从地下储集层向地面迁移,必然会对周围辐射环境产生影响㊂石油开发中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和注意到的问题[1],在油气工业NORM(天然放射性)问题的研究方面,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调查成果较少,对油气工业的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㊁NORM对人体产生照射以及进入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和方式普遍缺乏了解㊂本文主要调查了戈壁型和沙漠型两种典型的油气田的原油㊁油泥㊁处理工艺后端废水㊁废渣中NORM核素含量,可为评估我国油气工业因NORM排放对周围辐射环境造成的影响提供依据㊂1㊀调查内容1.1㊀调查对象与监测项目本次调查的对象和监测项目见表1㊂表1㊀调查对象和监测项目类别调查对象测量项目油气开采及冶炼设施垢层液体铀-238,钍-232,镭-228,镭-226,镭-224,铅-210㊁钋-210 1.2㊀技术路线与分析方法调查采用资料收集与实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㊂主要收集了油气田开采及油气集输阶段的相关资料,重点关注油气处理联合站及固废液处理场内油㊁水㊁气㊁油泥的流程走向㊁相关设施分布及主要设备信息㊂实测采用现场监测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根据油气开采和集输系统的工艺流程走向,进行现场γ辐射剂量率巡测,结合γ辐射剂量率巡测结果,采集原油㊁水㊁油泥和土样品,样品运抵实验室后,经过实验室预处理和实验室分析,得出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监测结果㊂按照‘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 2001)[2]的要求,各监测项目采用的方法及仪器见表2㊂9㊀收稿日期:2022-01-21作者简介:祝继东(1975 ),男,2008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现从事辐射环境管理工作㊂E-mail:536558731@表2㊀监测分析方法及仪器序号监测项目标准方法使用仪器仪器名称(型号)技术参数1γ核素分析测量高纯锗γ能谱分析通用方法(GB 11713 2015)[3]HPGe 反康谱仪(BE6530)能量范围:30~2000keV;谱仪积分本底计数率:0.95s -1;相对效率:40%;能量分辨率:对60Co 1332.5keV,γ射线小于2.2keV2水中镭-226水中镭的分析测定(GB 11214 1989)[4]氡钍分析仪(FD-125)闪烁室固有本底不大于100cps;样品重复测量的误差不大于ʃ10%3水中钋-210水中钋-210的分析方法(HJ 813 2016)[5]半导体α谱仪系统(7200-08)本底:1cph;效率(4π):10%;分辨率:15keV4水中铅-210水中铅-210的分析方法(EJ /T 859 1994)[6]低本底α㊁β测量装置(BH1216)α本底:1.3ˑ10-3cps;β本底:1.7ˑ10-2cps;对239Pu α源,2π效率比ȡ80%;对90Sr -90Y β源,2π效率比ȡ50%5水中钍水中钍的分析方法(GB 11224 89)[7]紫外分光光度计(UV1700)波长范围:190nm ~1100nm;光谱带宽:2nm;波长准确度:ɤʃ0.5nm;波长重复性:ɤ0.2nm;光度范围:-3A~3A;光度准确度:ɤʃ0.5%T (0~100%T);光度重复性:ɤ0.2%T6环境样品中U环境样品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HJ 840 2017)[8]激光铀分析仪(WGJ-III 型)检测下限:0.02ng /mL;量程:0~20ng /mL,对于更高浓度的样品需要适当稀释;精度:ɤʃ5%(1ng /mL 测量);线性相关系数:r ȡ0.9982㊀调查结果与讨论2.1㊀调查结果戈壁地形的油气田调查中,油气田的钻井和油气集输环节各类介质样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分布见图1㊂图1㊀戈壁油气田样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分布㊀㊀对采集的泥浆㊁原油㊁油泥㊁水及渣土样的监测结果显示:①油泥样品放射性水平较高,其中来自固废液处理站的油罐油垢中Ra-226含量达10500Bq /kg;②管线泄漏油渍中Ra-226达到17300Bq /kg;③处理后的泥土中Ra-226为614Bq /kg;④处理后的水中Ra-226为0.36Bq /L㊂沙漠地形的油气田调查中,样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分布见图2㊂对采集到的泥浆㊁原油㊁油泥㊁水及渣土样品的监测结果显示:①泥浆样品因含水量较高,其Ra-226等放射性核素含量低于沙漠环境样品;②油泥样品中的Ra-226含量经联合站分离后,到固废液处理站时明显降低;③与戈壁油田最大的区别是处理后的泥土中Ra-226水平明显升高,达1640Bq /kg,已超过IAEA推荐的监管限值[9](1Bq /g),初步认为处理后端泥土放射性水平高低与土质㊁油泥处理工艺相关㊂01 辐射防护通讯㊀2022年4月第42卷第2期图2㊀沙漠油气田样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分布2.2㊀监测数据对比分析2.2.1㊀联合处理阶段的数据对比分析(戈壁油气田和沙漠油气田)不同地形油气田联合处理阶段的样品分析对㊀比结果见图3㊂对比监测结果表明:①戈壁油田的原油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比沙漠原油样品高了30倍;②戈壁油田处理后的水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沙漠油田水样品大体相当㊂图3㊀不同地形油气田联合处理阶段样品分析结果对比2.2.2㊀固废液处理阶段的数据对比分析(戈壁油气田和沙漠油气田)不同地形油田固废液处理阶段样品分析对比结果见图4㊂数据对比结果表明:①戈壁油气田原油中的放射性水平高于沙漠原油,但沙漠油气田油泥处理产生的泥土,放射性核素含量却高于戈壁油田,且>1Bq /g;②气田监测数据水平较低㊂关于戈壁油田天然放射性水平高于沙漠油田的原因推测与油泥处理工艺有关,戈壁油田采用热解析处理工艺,沙漠油田则采用间歇式三级混合洗涤工艺㊂在热解析处理过程中戈壁油田油泥中的放射性物质很可能以气溶胶的形式排入环境,从而使得天然放射性水平增高㊂因此,戈壁油田固废液处理站应重点关注空气中的Po㊁Pb 水平㊂2.2.3㊀原油样品的对比分析(戈壁油田㊁沙漠油田)为了解原油样品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是否与油田所处地形条件有关,引入某沿海油田调查活动中获取的原油样品数据参与数据对比分析㊂原油样品分析对比结果见图5㊂数据对比结果表明:①除Po-210外,戈壁原油中Ra-226等核素含量比沙漠原油高出几倍到11 典型油气田NORM 现状调查㊀祝继东图4㊀不同地形油气田固废液处理阶段样品分析结果对比图5㊀原油样品分析结果对比上百倍(其中,戈壁油田原油Ra-226含量为310Bq /kg,比沙漠油田原油Ra-226含量9.9Bq /kg 高了30倍);②前期调查中针对沿海地区油田原油采集3个样品进行分析,所有样品中Ra-226含量低于戈壁原油,有2个样品高于沙漠原油;③从数据上看,地质条件的不同未能明显表现出原油中放射性水平的高低分布㊂推测可能原油放射性水平与油藏地质条件有关,岩石中的越高,原油放射性水平越高㊂3㊀结论及建议3.1㊀调查发现问题(1)油泥样品中放射性水平较高(最高达17300Bq /kg),原油泄漏形成的地面油渍会造成设施场址地面的放射性污染,而放射性污染颗粒的再悬浮会造成操作人员的吸入内照射并可能扩散至场外造成环境污染;(2)部分油田处理后拟回收利用的泥土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偏高(1640Bq /kg),有些已超过了监管限值(1Bq /g)㊂初步认为处理后端泥土放射性水平高低与油泥处理工艺相关,如热解析工艺是否客观上加速了某些放射性核素的挥发等,但尚需获取更多的数据加以验证㊂此外,根据固废液处理站的工艺设计,处理后的泥土中主要用于铺路㊁填坑或铺垫井场等,如Ra-226含量较高,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㊂3.2㊀原因分析(1)管线及罐体中的原油泄漏至地面,由于地面泥沙的过滤作用,使得放射性核素随原油中的杂质一同沉积在地面及浅层土壤中,造成联合处理站厂区地面土壤的放射性污染㊂(2)污油泥处理工艺是以回收油分㊁无害化21 辐射防护通讯㊀2022年4月第42卷第2期处置为目的,而非放射性污染的去除手段㊂油泥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会伴随加热㊁洗涤等过程有所降低,但仍会有部分放射性核素残留,因此处理后泥土的去向及用途值得关注㊂3.3㊀建议本次调查是针对典型油气田开展的国内首次联合调查行动,获取了油气开采与处理设施NORM问题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发现油泥样品中放射性水平较高,原油泄漏形成的地面油渍会造成设施场址地面的放射性污染;部分油田处理后拟回收利用的泥土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偏高,有些已超监管限值;初步认为处理后端泥土放射性水平高低与油泥处理工艺相关㊂建议开展油气工业从业人员的受照剂量调查,对油气企业再利用的处理后端泥土实施跟踪调查;对洗涤型油泥处理工艺,在泥土外运前加测泥土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尤其是Ra-226含量;对于加热型油泥处理工艺,重点关注设施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放射性水平,尤其是氡㊁Pb-210㊁Po-210的水平㊂参考文献:[1]袁祖贵.石油开发区块浅部地层放射性变化的监测[J].同位素,2006,19(2):75-78.[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司.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 2001[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纯锗γ能谱分析通用方法:GB11713 2015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4]国二七二厂,国营七一一矿.水中镭的分析测定:GB 11214 198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5]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水中钋-210的分析方法:HJ813 2016[S].北京:环境保护部, 2016.[6]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水中铅-210的分析方法:EJ/T859 1994[S].北京:中国核工业总公司,1995.[7]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水中钍的分析方法:GB 11224 8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8]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环境样品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HJ840 2017[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9]IAEA.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radioactive waste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R]. IAEA Safety Report Series No.34.2003.Investigation of NORM Status of Typical Oil and Gas FieldsZhu Jidong1,Wang Shaolin2(1.Radiation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Station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Xinjiang,830011;2.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Beijing,102413) Abstract㊀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d two typical oil and gas fields of Gobi type and desert type,and the investigation content wa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ORM nuclide content in oil and gas field crude oil,oil slime,waste water and waste residue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process.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dioactive level in oil slime samples and soil to be recycled after treatment in some oil fields was relatively high.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NORM emission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Key words:㊀Oil and gas field;NORM;Radiation environment(责任编辑:杜晓丽)31典型油气田NORM现状调查㊀祝继东。

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6.12•【字号】•【施行日期】2020.07.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业经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0 年7月1日起施行。

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6月12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的决定2020年6月12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由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2020年3月31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建设第四章不动产登记和使用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空间管理,促进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国防、人民防空、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矿产资源、地下管线、轨道交通等涉及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地表以下的空间,包括结建式地下空间和单建式地下空间。

本条例所称结建式地下空间,是指结合地表建筑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本条例所称单建式地下空间,是指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

第四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保障安全、公共利益优先、地下与地上相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重大事项。

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

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
轻纺 工业 、 电子 信 息 、 洋 科 研 、 景 旅游 为特 色 的 海 风
现代 化工 业城 市 。基 于 此 , 20 从 0 3—20 05年 , 岛 青
海洋 地质 研 究 所 承 担 了 中 国地 质 调 查 局 地 调 项 目
“ 青岛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 展 ” 课题 “ 岛市 天 然 放 射 性 环 境 地 质 调 查 与 评 子 青
基于此从20032005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青岛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子课题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以掌握青岛市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分布现状及规律为加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辐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维普资讯

青 岛市区和崂山区的大部分座落于燕山期花 岗 岩之上 , 主要是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 , 其他区域 主要 被第 四系 松 散 沉 积物 所 覆 盖 。此 外 , 州 局 部 胶 区域分布有一套 杂色砂岩、 砂砾岩、 粉砂岩、 页岩夹 碳酸盐岩组成的河湖相沉积, 局部夹中酸性火 山喷 发岩 ; 阳和黄岛局部分布有一套火山熔岩~火 山 城 碎屑 岩 。测 区内断裂 构造 按其 展方 向可分为 近东 西 向、 北东向、 北北东 向和北西向 4组 , 中以北东 其
价 ” 以掌 握 青 岛 市 的环 境 天 然 辐 射 水 平 的分 布 现 , 状及规 律 , 为加 强 经 济发 展 中 的环 境 辐射 管理 和保 护提供 科 学依据 。
2 调查方法和质量保证
2 1 测点 、 . 测线 布置
根 据 剖 面测 量 及 城 市 目前 格 局 等实 际情 况 , 运 用 以线 扫 面 的工 作方 法 , 结合 地质 环境 和人 居环境 , 实行 网格 布点 , 点 尽 量垂 直 地 质 体 。对 不 同的 功 测 能区, 线距 、 点距 不 同 。 人 口密 度较 大 的市 区原 则 上 实 行 网格 布 点 ,0 5 1 标高 以下 10m ×1 5 标 高 以上 20i T I 0 0 m,0m 0 0 n×

放射性金属矿的勘查地质统计学应用考核试卷

放射性金属矿的勘查地质统计学应用考核试卷
D.预测矿产资源开发前景
4.在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A.水系沉积物测量
B.土壤测量
C.地震勘探
D.植被测量
5.以下哪个不是放射性金属矿勘查的主要目标?()
A.确定矿床位置
B.评价矿床规模
C.分析矿床成因
D.治理环境污染
6.在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矿体的深度和形态?()
1.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寻找铀矿?()
A.直接勘查法
B.地球化学勘查法
C.地球物理勘查法
D.遥感勘查法
2.下列哪个不是放射性金属矿的典型代表?()
A.铀矿
B.钍矿
C.铅矿
D.钚矿
3.地质统计学在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的主要作用是?()
A.确定矿产资源量
B.评估矿产资源品质
C.分析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13.以下哪些放射性金属矿在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
A.铀矿
B.钍矿
C.铅矿
D.铬矿
14.在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来进行远景区预测?()
A.地质填图法
B.地球化学勘查法
C.地球物理勘查法
D.遥感技术
15.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减少放射性金属矿勘查对环境的影响?()
A.科学规划勘查区域
B.采用环保勘查技术
6.地质统计学在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主要用于分析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
7.铀矿是唯一用于核能发电的放射性金属矿。()
8.在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多方法综合勘查可以显著提高勘查效果。()
9.放射性金属矿的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地表及浅部。()
10.矿石品位的估计是放射性金属矿勘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1.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XXX、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1-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地质灾祸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祸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祸的危险性,举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祸措施与发起,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夏 宁1 邢 锋2 朱 立3(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 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3 清华大学)摘要:用几种方法开展了青岛地区的环境放射性调查与评价。

发现青岛地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辐射水平高于山东省及世界平均水平,但总体上放射性核素辐射水平正常。

尚未发现对人居环境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和现象,整体天然放射性环境是安全的。

关键词:天然放射性 环境地质调查 γ剂量率放射性核素氡1.前言青岛市位于胶东半岛的南部,海拔500米以下,地形起伏平缓,属于海洋性气候。

该地区属新华夏系巨型构造的第二隆起带,位于山东山字型构造体系与郯城—庐江断裂构造带复合部位的东侧。

主要构造是北东向展布的平缓宽阔的褶皱,有两条较大的断裂。

由于长期隆起,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形成规模巨大的侵入岩体,主要是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

青岛地区土壤中U、Th、Ra、K的比活度均高于山东全省及世界平均水平,土壤放射性核素水平是由其基岩核素水平决定的。

青岛地区为富含铀、钍的花岗岩分布区,其土壤覆盖层较薄,许多房屋直接坐落在花岗岩基岩上,基岩种类不同,其核素浓度差异明显。

因此,岩石中核素水平对居住环境影响很大。

我国八十年代以前,对放射性的研究,主要用于找矿、找地下水、地震预报和研究地质构造等。

八十年代以后,放射性核素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质,尤其是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开始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我国辐射防护专家潘自强院士在《我国天然辐射水平和控制中一些问题的讨论》一文中指出: “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天然辐射的照射,因此习以为常。

但从辐射影响的角度看,不论是天然辐射,还是人工辐射,对于持续小剂量照射,只要剂量水平是相同的,其影响也应大体相同”。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居住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人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搞清天然放射性核素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青岛地区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为本地区进一步开展放射生态研究、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中迁移和作用、以及补救战略和减轻危害等工作奠定基础,积累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有效地利用青岛地区国土资源提供支持。

2. 调查区范围调查工作区四个角点的坐标为:左下角为: 36o00’N,120 o 15’E;左上角为: 36 o 20’N, 120 o 15’E;右上角为: 36 o 20’N 121 o 00’E,;右下角为: 36 o 00’N,121 o 00’E。

包括1: 50,000青岛幅,胶县幅,沧口幅, 黄岛幅,沙子口幅,王哥庄幅共六个图幅的陆域面积,包括原野和市区。

环境辐射场由陆地伽玛辐射及宇宙辐射组成,评价陆地辐射所造成的吸收剂量率时需要减去宇宙辐射影响的成分。

因此,还定期测量了宇宙辐射的水平。

3.测量点的布设原则上实行网格布点,根据剖面测试及城市目前格局等实际情况,确定网格大小。

根据本测区岩性、构造特点布设测量点,测点尽量垂直地质体。

遇异常情况(高点、异常点)时,重复测量,并向周边地区加密追索。

3.1 在人口居住密集区、沿海旅游观光区等,按100 m x 100 m网格布点。

遇障碍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相邻点的间距不大于150m、小于50m。

3.2 在市区沿路网布点,测量道路时,如铺路材料基本相同,路旁情况也基本相似时,按250 m x 250 m网格布点。

遇障碍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相邻点的间距不大于300m、小于200m。

在市郊沿路网布点,与上述情况相同时,网格放宽至500 m x 500 m。

3.3田野、荒郊及人口稀少地区以及盐滩,,按500 m x 500 m网格布点。

3.4无人居住山区,按穿越法进行测量,点距250m-300m。

3.5在构造带,按垂直于构造带的方向测量;岩性变化复杂区按100 m x 100 m 网格布点。

以上两种情形在现场测量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布点,直至加密到5m x 5m。

3.6测氡时,构造带和异常区布设短剖面,线距50m -100m,点距5m-30m。

设计书中,调查区共布点12000个,2003年已完成青岛幅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5500个布点的测量工作。

4.测量方法开展了现场地质环境观察、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量、地面放射性核素浓度测量、土壤氡浓度测量和少量的放射性地化取样等工作。

4.1地质定位、描述、环境观测及现场采样现场用GPS定位,要求误差±15m。

手图采用1:1万地形图,要求误差±10m。

如GPS与手图不一致时,要复查并找出原因。

定位时,均采用北京54坐标系,如遇GPS 盲区,以手图为准。

并记录经、纬度,实际误差。

地质描述和环境观测录入掌上电脑。

掌上电脑记录的选项内容,根据工作区地质、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规范化描述,现场记录时采用选择填入。

样品采集力求覆盖全区各种岩石类型和松散层。

每类岩石样品采集应均匀分布全区露头。

测区主要岩石(沉积岩、火山岩)及松散层(海积层、冲洪积层、残坡积层、土壤层等),原则上每类采集不少于20个样品。

4.2 γ剂量率测量本调查选用能量响应较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CKL-3120χ-γ剂量率仪,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T14583-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现场γ辐射剂量率的测定。

4.2.1 γ剂量率仪性能检查a.项目开工前,CKL-3120χ-γ剂量率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b.每日工作前后,在选定的固定点上进行测量,测量方式与野外测点上的测量方式一致,以此作为仪器的长期稳定性检查。

剂量率仪校准源的偏差应小于15%,固定点测量值偏差应小于20%。

4.2.2 γ剂量率现场测定工作质量保证a.测点位置尽可能选择周边5米内无建筑物的平坦地点。

b.探头距地面1m高,测点距附近高大建筑物的距离需大于30米,并选择在被测对象中间地面上1米处。

c.仪器设置为10秒/次,3次为1个循环,1个测量点进行10个循环。

10次测量值间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5%。

d.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水平与地下水位、土壤中水分、降雨的影响、冰雪的覆盖、放射性物质的地面沉降、射气的析出和扩散与植被的关系等环境因素有关,测量时应加以注意,记录清楚。

4.3 地表放射性核素浓度测量据前人研究成果,青岛地区地表土壤中铀镭平衡系数为0.99—1.2,表明该地区铀与镭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以采用FD-3022微机四道伽玛能谱仪直读含量方式测量,本次测量执行地矿行业标准DZ/T0205—1999《地面γ能谱测量技术规程》进行高精度测定。

4.3.1 FD-3022微机四道伽玛能谱仪“三性”检查a.每年项目开工前,到核工业放射性勘查计量站对所有仪器进行精确性检定,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b.检定合格后,按《规程》对仪器进行高精度短期稳定性检查。

然后对各台仪器的测量一致性进行高精度比对测量检查。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野外测量。

c.选择一处读数相对稳定、环境影响较小的点,作为工作区的基准点,并测量基准点上的标准值;每天出工前和收工后,在保持相同的测量时间和几何条件下,各台仪器在基准点上进行检查测量,分别读多组数据,并取其平均值与基准点的标准读数对比,要求各道含量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5%。

若有超差现象,则重复检查测量,检查不合格的仪器停止野外工作;若收工后发现仪器不合格,则该仪器的当天测量结果作废。

以此作为仪器的长期稳定性检查。

4.3.2放射性核素浓度现场测定工作质量保证a.测点位置尽可能选择周边5米内无建筑物的平坦地点。

b.将仪器探头置于地面,采用GPS手持卫星定位仪确定测点坐标。

c.每次读数的测量时间选定120秒,每点读数三次,三次读数之间允许误差为:铀含量≤±1.5×10-6;钍含量≤±2.0×10-6;钾含量≤±0.5%;总道含量≤±10%。

4.4 土壤氡气测量采用FD-3017 RaA测氡仪,按核行业标准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进行现场测定。

4.4.1 FD-3017 RaA测氡仪性能检查a.每年项目开工前,到核工业放射性勘查计量站对仪器进行测值检定,取得合理的校准因子后方可使用。

b.每日出工前,检查仪器校验系数和阈值旋钮的刻度位置;工作前后用工作标准源(Pu239α源)对仪器进行检测,检测计数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0%,作为仪器稳定性检查。

c.开工前,选择1—2条剖面进行多台仪器测量,对比测量结果作为各仪器的一致性检查,各仪器的测量结果综合相对误差应不大于30%。

4.4.2土壤氡浓度现场测定工作质量保证a.布点密度原则上同地表核素测量,但在人工覆盖(如柏油路、水泥硬化地面、各类地砖铺面和人工松散堆积物)和浮土厚度不足0.5米的地段不进行测量。

b.测点应选择浮土出露大于10平方米的地段中心,以保证测量的氡浓度具有客观性。

c.测点上采用GPS手持卫星定位仪确定测点坐标;取气深度0.5米;抽气体积选定1.5升,抽气时间不少于30秒。

d.测量时,高压加电时间为2分钟;测量读数时间为2分钟;每测点测量一次。

5.调查区天然放射性环境分布水平评述5.1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水平评述5.1.1调查区γ剂量率区域分布特征a.调查区γ剂量率测量结果表明:区内绝大多数地段γ剂量率小于10×10-8Gy/h;区内出现的偏高点的γ剂量率值一般小于15×10-8Gy/h,也属于天然放射性正常值范围,基本上属于区内各类花岗岩岩性的正常反映。

b.调查区海岸带由于砂、泥质海滩的覆盖屏蔽,基本上呈现较低的辐射水平,大多数地段γ剂量率小于8×10-8Gy/h。

c.区内分布着大量γ剂量率偏高点,测值一般介于10—15×10-8Gy/h,其分布规律大致与区内构造和岩体展布特征相同,即呈北东向断续展布;偏高点展布有三条带:四方北岭——李村,青岛山——双山,辛家庄——山东头。

这三条偏高点带基本上分布在区内的几条大断裂带上,这表明偏高点的产生与断裂活动有关。

d.野外地质观察和有关地质资料表明,区内几处γ剂量率测值较高(介于12—15×10-8Gy/h)的点,均与构造附近花岗岩体内正长斑岩岩脉的产出有关。

5.1.2调查区环境γ射线辐射水平综述综合上述,青岛市区及其周边天然辐射水平,属于一般本底水平,与国内外一般地区的水平相比呈中等天然辐射水平。

未发现明显的人工放射性污染或天然辐射高本底地段。

全区γ剂量率测值最高点位于王家麦岛北部的正长斑岩脉上,其测值为17.63×10-8Gy/h;最低点位于麦岛北部海边,测值仅为 3.77×10-8Gy/h;平均变异系数为15.81%,γ剂量率变化不大,天然辐射水平较为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