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果蝇的饲养与观察

合集下载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性梳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染色体号
思考题
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方法。 果蝇辨别雌雄的方法。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粉 红糖 干燥酵母粉 20克 18 克 4克
琼脂(洋菜) 2克 水 200毫升
添加丙酸(1ml)作为防腐剂
配制方法 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 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 很粘稠为度。
关掉火后再加入 丙酸,充分搅拌后加 酵母粉,再分装培养 瓶,灭菌120摄氏度, 30分钟。分装时,勿 使饲料粘附瓶壁。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白眼(: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不能飞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步骤和方法
每组配置500ml培养基,倒15-20个瓶(今晚) 果蝇生活史四个时期的观察 果蝇成虫外形的观察和雌雄性鉴别 突变型的观察 分别挑取5对野生果蝇、5对白眼果蝇和5对残翅果蝇放 到到空瓶中饲养,贴上标签,写明杂交组合、日期、 实验者姓名(下周一)。培养在25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饲养供下次实验使用。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果蝇的饲养管理与实验应用

果蝇的饲养管理与实验应用

果蝇的饲养管理与实验应用果蝇(又称为实验果蝇或达氏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其短寿命、容易繁殖以及相对较简单的基因组结构使得果蝇成为理想的实验生物。

本文将介绍果蝇的饲养管理,并探讨其在各个实验应用方面的用途。

一、果蝇的饲养管理1. 环境条件为了保证果蝇的健康繁殖,我们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

最适合果蝇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8℃至25℃之间,湿度应保持在60%至70%。

实验室中常用的饲养容器可以是小玻璃瓶或试管。

2. 饲料果蝇的主要饲料是糖水和酵母。

糖水需以蔗糖或葡萄糖为基础配制,浓度通常为10%至15%。

酵母则提供所需的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饲料即可。

3. 繁殖果蝇的繁殖速度极快,一只成年果蝇每天可产下大约50至100粒卵。

为了控制果蝇数量,我们可以将果蝇繁殖容器进行适当分离,每个容器放置5至10只成年果蝇,以避免过度繁殖。

二、果蝇在实验中的应用1. 遗传学研究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最为经典的模式生物之一。

正是由于其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进行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的研究。

通过交叉配对、基因突变筛选和基因敲除等技术手段,科研人员可以研究果蝇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2. 发育生物学研究果蝇的发育过程相对简单,发育周期短,容易观察和实验。

通过研究果蝇的发育过程,科研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3. 行为学研究果蝇的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领域之一。

果蝇具有较为复杂的行为表现,如觅食、交配、社会行为等。

通过观察果蝇的行为,科研人员可以研究其行为调控机制,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

4. 疾病模型研究果蝇在疾病模型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利用果蝇模型可以模拟人类多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有助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

总结:果蝇作为实验生物,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和疾病模型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观察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 分析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果蝇若干只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显微镜物镜5. 显微镜目镜6. 滴管7. 玻片8. 载玻片9. 尼龙网10.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果蝇的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将果蝇置于放大镜下,观察其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果蝇头部较大,触角细长,胸部发达,腹部较细,翅膀薄膜状,有翅脉分布。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果蝇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孵化时间约为12小时,幼虫发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蛹化时间约为4天,成虫羽化时间约为2天。

六、实验结论1. 果蝇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触角、翅膀等器官。

2. 果蝇内部结构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变态发育特点。

七、实验讨论1. 果蝇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便于观察和研究。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蔗糖
8.9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琼脂
0.8克

100毫升
添加 0.8 ml丙酸作为 防腐剂
3.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 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见 表2。
4.果蝇的饲养及突变体的诱导 (1)转移和麻醉
① 转移
②饲养
每瓶培养基转移3-4只果蝇,至于25℃室 温培养2周,培养出果蝇的各个生长阶段, 待观察。
突变体的诱导(拓展)
1、通过控制培养的温度诱导突变体 将培养瓶分别至于20℃、25℃、29℃的环境中
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2、通过紫外照射的方法获得突变体
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幼虫、蛹置于潮湿滤 纸片上,紫外线照射15分钟、30分钟,照射完成后 继续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 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 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都可用作果蝇 的饲料。
普通果蝇,又被称为醋蝇和果渣蝇,是一种小型的,红 眼蝇,身体呈黄色,带有黑色斑点。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
六、实验结果

实验14果蝇饲养与观察

实验14果蝇饲养与观察
雌果蝇 体形较大 腹部椭圆形,末端稍尖 体形较小 腹部末端钝圆 雄果蝇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条黑色条纹
腹部腹面有明显的6个腹片(刚毛 围成一圈)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 细,后一条宽且延续至腹面
四个腹片
无性梳
外生殖器外观比较简单
第一对跗节基部的一节有性梳
外生殖器外观较复杂,刚羽化的幼 蝇用低倍镜可明显观察到生殖弧、 肛口板及阴茎
三、实验内容
3.1 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特征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 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三、实验内容 3.1.1 生活简史
包括卵、幼虫、蛹和成
虫4个阶段;为完全变态。
最适温度:20-25℃ 生活史周期:
12-15 day (20-25℃)
三、实验内容 3.3.1 雌雄识别要点
♀ 个体 腹纹
腹部末端
♂ 小 3
大 5




性梳
三、实验内容 3.3.1 雌雄识别要点
♀个体大、♂个体小
三、实验内容 3.3.1 雌雄识别要点
♂有性梳、♀没有
三、实验内容
3.3.1 雌雄识别要点
♂腹纹3条,末端圆;
♀腹纹5条,末端尖♂。
成体果蝇雌雄性别的辨别
四、实验步骤
4.3 突变性状观察
4.3.6 突变性状小结
2、翅的大小 1、身体的颜色
3、眼睛的颜色
四、实验步骤
4.3 突变性状观察
4.3.6 性状观察记录
观察后的结果填入下表 类型特征 体色 黑身白眼 黑色(b) 小翅白眼 正常(+) 残翅红眼 正常(+) 黑檀体 黑色(e) 野生型 正常(+)

最新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最新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1 原种培养应先检查亲本纯度 将轻度麻醉的果蝇用毛笔刷刷入倾斜的新培养瓶壁上,
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直立,以免果蝇粘附在培养基上不 能动弹而死亡。 2 原种置于20℃左右恒温箱中培养
因培养基中酵母发酵产热,温度稍有上升,温箱温度 可稍低于18℃。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同时检查原种是 否混杂。培养瓶上一定要贴标签。
六 实验结果பைடு நூலகம்
每组上交配制的果蝇培养基。
3 滴数滴乙醚于麻醉瓶棉塞内,约30s,麻醉瓶内的果蝇 即处于麻醉状态。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若蝇翅与蝇体呈45°角翘起,表 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4 将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面,用毛笔刷移动检查, 根据需要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不再用的果蝇务必倒入 死蝇盛留器中及时处死,防止品系间混杂。
㈣果蝇的饲养
梭形,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 褐色,表明将要羽化了。
4 成虫 刚从蛹壳里羽化而出的成虫虫体较长,翅未展
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呈乳白色半透明状; 虫体体色逐渐加深,变粗短而成椭圆形,双翅伸展。
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h以后才有交配能力,2 天后开始产卵。
㈡ 果蝇的性状观察
1 果蝇成虫的性别鉴别
性梳是鉴别雌雄果蝇的最可靠指标。性梳(黑色 鬃毛流苏)着生在雄果蝇的第一对足的跗节前端表面。
2 果蝇实验中常用的一些突变品系
翅退化,不能飞
㈢ 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 准备一只与培养瓶(指管)口径相同的麻醉瓶,并配以脱 脂棉塞。 2 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 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支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落入 麻醉瓶中。

实验五 果蝇的饲养、形态观察和变异分析

实验五 果蝇的饲养、形态观察和变异分析

实验五果蝇的饲养、形态观察和变异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及几种突变类型;2.通过观察雌雄果蝇的特征,学习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

3.学习果蝇的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2500个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 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

十二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

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

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一)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雌蝇→减数分裂→卵受精雄蝇→减数分裂→精子羽化(第八天)(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蛹(第四天)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第二天)(第零天)第一次蜕皮幼虫(第一天)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二)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

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

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

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果蝇的饲养和观察

果蝇的饲养和观察

焦刚毛
叉毛
sn3
f
X
X
刚毛卷曲
毛和刚毛分叉且弯曲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白眼(w)
突变型:墨黑眼(se)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短翅(dp)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短刚毛(Sb)
突变型:叉毛(f)
(三)观察结果:
二)
野生型:
红眼,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 交叉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双翅目:一对翅膀+一对平衡棒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直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
周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白眼 墨黑眼 小翅 残翅 卷曲翅

1.消毒: 将干净的培养瓶和棉塞,置入高温高压 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 至20分钟。消毒完成后,再以灭菌锅干 燥培养瓶之棉塞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 其冷却备用。
果蝇培养基配制

2.培养基配制:
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于溶解琼 脂和糖,另一份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 好后再混合到一起煮沸。关掉火后再加入丙酸, 这时培养基很粘稠,要充分搅拌之后再分装培 养瓶内。待培养基冷却之后,在培养基表面撒 上一层酵母粉,插上一块经灭菌后的滤纸片作 为幼虫化蛹的干燥场所。
果蝇操作方法

再麻醉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 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 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 如见果蝇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 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雌雄果蝇主要特征
雌果蝇
– 个体较大 – 腹部末端较尖 – 腹部背面有五条黑条

– 外生殖器较简单,有 阴道板和肛上板等结 构
– 腹部腹面有6个腹片 – 无性梳
雄果蝇
– 个体较小
– 腹部末端较钝
–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条 纹,最后一条极宽, 并延伸到腹面
– 外生殖器较复杂,有 生殖弧、肛上板、阴 茎等结构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40
果蝇培养操作
果蝇可利用乙醚麻醉,以方便试验操作。 麻醉方法
– 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取 一棉花塞,在塞入瓶口的一面滴加3滴乙醚, 将果蝇转入麻醉瓶内,翻转麻醉瓶使其瓶口 朝上,迅速将滴有适量乙醚的棉塞盖住麻醉 瓶口,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 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 腹部腹面有4个腹片
– 前腿跗节上有性梳
果蝇雌雄外形判别 (体形大小)


腹部体节数目:
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腹部体节数目: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雄果蝇在前肢先端第二节具有性梳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突变型:白眼(w)
突变型:朱红眼(v)
突变型: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
突变型:短翅(dp)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突变型:短刚毛(Sb)
突变型:叉毛(f)
器具和药品
器具 棉花、麻醉瓶、毛笔、滤纸、平皿、
镊子、解剖镜等
双翅目:一对翅膀+一对平衡棒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B bw Cy m w e b y vg
果蝇操作方法
进行杂交试验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避免麻醉的果蝇直接掉落 于培养基表面而粘着于培养基表面致死,可将 培养瓶横放,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瓶壁,待其苏 醒后再将培养瓶正立。
果蝇计数
– 取一白纸,沿对角线对折然后展平,平置于桌面, 将麻醉之果蝇倒于对角线折痕上,以尺、毛笔或解 剖针拨弄果蝇使其均匀分散于对角线折痕上,然后 沿对角线将雌雄果蝇分类拨入各侧。
药品 乙醚、培养基
步骤和方法
果蝇生活史四个时期的观察 果蝇成虫外形的观察和雌雄性鉴别 突变型的诱变及观察 分别挑取5对野生果蝇和5对白眼果蝇到空瓶中
饲养,贴上标签,写明杂交组合、日期、实验 者姓名。饲养两周后供下次实验使用
思考题
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 方法,并设计实验尝试。
f st se
染色体号
性状特征
1
复眼呈狭窄垂直棒形,小眼数少
2
眼呈褐色
2
翅膀向上卷曲,纯合致死
1
翅膀小,长度不超过身体
1
复眼白色
3
身体呈乌木色,黑亮
2
体黑色,比黑檀体深
1
全身呈浅橙黄色
2
翅明显退化,部分残留,不能飞
1
毛和刚毛分叉且弯曲
3
复眼呈明亮猩红色
3
羽化时眼呈褐色并深化成墨色
突变型:黄体(y)
–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
果蝇操作方法
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 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 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 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 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 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 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 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 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 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果蝇操作方法
再麻醉
–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 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 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 如见果蝇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 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果蝇操作方法
果蝇型态观察
–果蝇具有丰富的外表型态差异,包括眼色、 眼形、翅形,刚毛形状与数目,请利用上课 所提供的材料,比对下列图形观察。此外性 别区分为进行果蝇杂交试验所必须,务必熟 悉。
果蝇的饲养与观察
原理和目的
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或vinegar fly ,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 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 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 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 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 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 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 花粉为其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