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不确定性、演化与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学术英语综合》课文翻译

《学术英语综合》课文翻译

《学术英语综合》课文翻译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并学习《学术英语综合》,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了《学术英语综合》课文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学术英语综合》课文翻译篇1感谢全能的上帝是感恩节的主题,并自清教徒带来在他们的第一个丰收的朝圣者…直到今天,在全国各地的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上帝会感谢许多礼物,桌上的盛宴和亲人的公司,健康和好运,在过去的一年,和平时期的家庭,为无数特权出生或成为-美国人。

但这可能不会发生在我们太多的感谢的事实,本周当地超市有大量的火鸡出售。

即使不虔诚感谢上帝的航班安排,使得某些亲人飞回家过感恩节。

或为当地的电影院在周末的时间掌握和(电影名)到来。

或者是报纸上伟大的越橘苹果派食谱的食品部分。

这些东西我们采取更多或更少的理所当然。

这几乎不需要一个奇迹来解释为什么杂货店的股票在感恩节前火鸡的股票,或者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在大假期的时间释放。

这就是他们所做的。

上帝在哪里,然而,在那里,没有什么奇妙的东西-几乎是无法解释的-在你的感恩节周末的方式是可能的技能和劳动力的大量的陌生人把火鸡的餐桌,例如,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努力的家禽农户养的鸟,当然,也提供营养,谁把它带到农场的卡车司机的饲料经销商,更不用说建筑师设计的孵化场,工人建造它,并保持它的运行技术人员。

这只鸟已经被宰杀、拔毛和检查运输和卸载包售价并显示。

完成这些任务的人是由其他人的军队来完成的,其他人完成了其他的任务--从精炼的汽油,燃料的卡车,制造塑料的肉类包装。

无数的活动遥远的男人和女人经过结婚几个月必须精心设计和精确定时,使v'nen结果你买新鲜的感恩节火鸡,会有一个或更多的可能,几十个等待。

协调水平,需要把它关闭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没有一个协调。

没有火鸡沙皇坐在指挥所的地方,咨询硕士计划。

发号施令。

没有人骑着所有的人,迫使他们合作,为你的利益。

然而他们合作。

当你到达超市的时候,四只火鸡在那里。

你不必做任何事情,但如果出现买thatisrit,奇迹。

经济类英语文本中隐喻的汉译

经济类英语文本中隐喻的汉译

经济类英语文本中隐喻的汉译经济类英语文本中的隐喻是指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在经济领域中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隐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济现象,并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下面是一些经济类英语文本中常见的隐喻,以及它们的汉译:1. "The economy is a roller coaster."这个隐喻将经济比喻为过山车,传达出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和起伏的性质。

它表达了经济增长和衰退的起伏,以及经济风险和不稳定性。

2. "The stock market is a casino."这个隐喻将股市比喻为赌场,暗示了投资股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它传达了投资者在股市中所面临的般的风险,并强调了投资决策的重要性和博弈的性质。

3. "Inflation is a hidden tax."这个隐喻将通货膨胀比喻为一种隐藏的税收,暗示了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负面影响。

它传达了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财务负担。

4. "Competition is a race."这个隐喻将竞争比喻为一场竞赛,强调了在市场上追求成功的努力和竞争的激烈性。

它传达了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性质,以及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动机。

5. "The economy is a house of cards."这个隐喻将经济比喻为纸牌屋,暗示了经济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它传达了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以及一旦有重要部分崩塌,整个经济系统可能会崩溃的风险。

6. "Supply and demand is a balancing act."这个隐喻将供给和需求比喻为一种平衡行为,强调了供需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传达了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影响,以及市场力量在调节价格和数量方面的作用。

7. "A rising tide lifts all boats."这个隐喻将涨潮比喻为提升所有船只,强调了经济增长对于所有人的好处。

学术英语(社科)Unit7原文及翻译.doc

学术英语(社科)Unit7原文及翻译.doc

Introduction: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Journalism 1Journalism is undergoing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perhaps the most fundamental since the rise of the penny press of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In the twiligh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twenty-first, there is emerging a new form of journalism whose distinguishing qualitiesinclude ubiquitous news, global information access, instantaneous reporting, interactivity, multimedia content, and extreme content customization. In many ways this represents a potentially better form of journalism because it can reengage an increasingly distrusting and alienated aud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presents many threats to the most cherished values and standards of journalism. Authenticity of content, source verification, accuracy, and truth are all suspect in a medium where anyone with a computer and a modem can become a global publisher.2Although the easy answer is to point to the Internet, the reas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journalism are neither simple nor one-dimensional. Rather, a set of economic, regulatory, and cultural forces,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change, are converging to bring about a massive shift in the nature of journalism at the millennium.3The growth of a global economic system, made up of regional economies, all interrelated (witness the volatility in the world‟s financial markets in August 1998, when drops in Asian and Russian markets triggered drops in European and U.S. markets) and increasingly controlled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e behemoths, has rewritten the financial basis for journalism and the media in general. Deregulation, as outlined in the U.S. 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 and简介:了解新媒体对新闻的影响1新闻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或许最根本的变革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便士报的崛起。

不确定性、演化和经济理论[中文]

不确定性、演化和经济理论[中文]

不确定性、演化和经济理论Armen A. Alchian 【1】University o f C alifornia a t L os A ngeles沉 译(译者:这是在下第一次正式翻译经济学论文,本文仅仅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学习者的兴趣之译,仅供学习和交流。

学习经济学时日尚浅,直到最近才从读书转向读论文,从读中文翻译转向读英文原著。

阿尔钦这篇著名的论文在网上搜遍也没有中文译本,所以在下大着胆子将这篇论文翻译了出来。

阿尔钦的文章读起来不难,但是翻译成中文却有些难度,加上在下是第一次翻译这么长的东西,虽再三推敲,但难免仍有错误之处,敬请指出。

邮箱 yinchenxuan0812@ 微博/chenxuanyin阿尔钦是和科斯并列的产权经济学创始人,张五常之师。

我想大多数朋友都是通过张五常才知道阿尔钦的,我也是。

这篇文章在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中也有提及,文章的主要论点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确定是我们自己创造了成功,还是我们恰好适应了经济系统的规则而被经济系统选择接纳从而赋予了成功。

我认为这并不是完全剔除了经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是从更一般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机制下(经济系统)具有不同的决胜准则罢了。

)经济学分析中一个重要修正,便是纳入了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预见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公理。

这一修正摒弃掉了“利润最大化”,使得经济分析不再依赖于那些可预测的——在教科书中常被粗略的假设为近似的——个体行为。

除去这些改变,众多分析概念常常只与这些行为本身的存续有关系,因为这些概念不是建立在这样那样的动机和预见之上的。

这篇文章所提倡的方法具体表现在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原则上,即,将经济系统当作一种“选择采纳机制”,在那些在寻求功利过程中发生的探究行动中进行选择。

由此产生的分析——和传统的行为分析一样——也适用于那些常被当作偏离了规范经济行为的行动(译者注:即后文所说的试错行为和模仿性“创新”)。

这一分析方法剔除了“精确预期”和“固态知识”这两个不真实的假说,其更广泛的适用性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动力。

经济类英语文本中隐喻的汉译

经济类英语文本中隐喻的汉译

经济类英语文本中隐喻的汉译1. "The economy is a roller coaster."(经济就像过山车。

)这个隐喻将经济比喻为过山车,暗示经济波动不定,有高有低。

2. "Inflation is a ticking time bomb."(通货膨胀是一颗定时炸弹。

)这个隐喻将通货膨胀比喻为定时炸弹,暗示通胀问题可能在任何时候爆发。

3. "The stock market is a casino."(股市就像赌场。

)这个隐喻将股市比喻为赌场,暗示投资股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4. "His idea was a gold mine."(他的想法是一座金矿。

)这个隐喻将某人的想法比喻为金矿,暗示这个想法非常有价值和有利可图。

5. "The company is sailing in troubled waters."(公司正处于动荡的水域中航行。

)这个隐喻将公司比喻为在动荡的水域中航行,暗示公司面临困难和挑战。

6. "The government is tightening its belt."(政府在勒紧裤腰带。

)这个隐喻将政府比喻为在勒紧裤腰带,暗示政府在削减开支和控制财政状况。

7. "The market is a battlefield."(市场是一个战场。

)这个隐喻将市场比喻为战场,暗示竞争激烈,参与者需要战胜对手才能获得成功。

8. "The economy is a house of cards."(经济就像一座纸牌屋。

)这个隐喻将经济比喻为纸牌屋,暗示经济脆弱,可能随时崩塌。

以上是一些经济类英语文本中常见的隐喻的汉译示例。

请注意,隐喻的译文可能根据具体语境和意图而有所不同。

新思维大学英语2textB翻译

新思维大学英语2textB翻译

一些乐观的专家现在说,虽然这将是一个动荡的一年,全球市场,最糟糕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

难道是如此。

我们相信,2009年将是更严厉的比许多预测。

我们进入新的一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拼杀。

美国经济充其量,半途经济衰退始于2007年12月,将被证明最长和最严重的战后时期。

接近3万亿美元的信贷损失将离开美国银行和金融体系破产。

和信贷紧缩将持续为家庭,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高负债率和偿付能力问题进行尖锐的去杠杆化过程。

更糟的是,世界上所有的发达经济体都陷入衰退。

许多新兴市场,包括中国,面临硬着陆的威胁。

有些人担心,这些条件会产生危险的尖峰通胀,但更大的风险是一种全球性的“滞缩”的:经济停滞,衰退和价格下滑的有毒组合。

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脆弱的欧洲市场(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关键拉丁美洲市场(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墨西哥),亚洲国家(巴基斯坦,印尼和韩国),以及俄罗斯,乌克兰和国家的面临严峻的财政压力波罗的海国家。

政策补救措施的作用很有限的破产问题制约货币刺激措施的成效,以及利率上升(下发出一波公共债务的)的风险侵蚀了财政刺激方案的增长效应。

只有在资不抵债的银行被关闭,其他人清理,资不抵债和家庭的债务水平降低会条件缓和。

从现在起,我们可以预期进一步下行风险,股市等风险资产,考虑到可能性,市场将继续受逊于预期的财经新闻被颠簸。

美国双胞胎财政和经常账户赤字将上升,在未来两年该国运行万亿美元以上的财政赤字。

我们都知道,外籍演员已拨付最这笔债务在过去数年。

20世纪80年代,美国也面临着双赤字的负担,而是依赖于从关键的战略合作伙伴,如日本和德国资助。

这一次,情况更令人担忧,因为今天的资金不是来自美国的盟国,但是从战略对手俄罗斯,中国和一些相对不稳定的产油国。

这让美国危险地依赖陌生人的仁慈。

这里也有一些好消息在这个相互依存关系。

这种关系意味着相互确保摧毁的经济确保了中国不能简单地拔出插头上的所有本次融资无痛苦相当数量的自找痛苦。

中文翻译_whattheoryisnot

中文翻译_whattheoryisnot

中文翻译_whattheoryisnot理论不是什么这篇文章描述了包含一些理论而不是没有理论的论文之间的差异。

在社会科学中,关于什么构成强与弱的理论,几乎没有一致意见,但是更多的共识是引用、数据、变量、图表和假设不是理论。

然而,尽管有这种共识,作者还是习惯性地用这五个要素来代替理论。

我们解释这五个要素中的每一个是如何与理论相混淆的,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混淆。

通过明确地表达这一共识,我们希望帮助作者避免一些最常见、最容易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读者认为论文的理论不足。

然后我们讨论期刊如何促进更强的理论的出版。

我们建议,如果该领域真的要产生更强的理论,期刊需要重新考虑它们的经验要求。

我们认为,期刊应该更善于接受那些测试部分而不是全部理论的论文,并使用说明性而非确定性数据。

在ASQ上发表文章的作者、评论家、读者和编辑们坚持认为,也许最重要的是,文章中包含了强有力的组织理论。

ASQ的《对稿件的通知》指出:“如果手稿没有理论,它们的价值就值得怀疑。

”评论家和编辑决定不发表提交的论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有时是主要原因,就是它含有不足的理论。

本文利用我们在ASQ和组织行为研究(ROB)的社论经验,找出论文理论薄弱的一些常见原因。

作者若想写出强理论,可以从阅读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开始,这些文学作品试图界定理论,并区分弱理论与强理论。

1989年10月,管理科学研究院发表了理论构建论坛。

关于什么是理论以及社会科学中强弱理论的区别的详细描述可以找到,例如,在杜宾(1976)关于应用领域理论构建的分析,弗里斯(1980)关于形式化的评论,卡普兰(1964)关于行为的哲学探究中。

拉尔科斯,默顿(1967)的理论社会学著作,以及韦克(1989)关于学科想象的理论建构思想。

不幸的是,文学理论的建立会让读者对如何写一篇包含强大理论的论文更加困惑(Freese,1980)。

一个模型和一个理论是否能够被区分,一个类型学是否被恰当地标记为一个理论,一个理论的强度是否取决于它有多有趣,以及可证伪性是否是理论存在的先决条件。

学术英语(社科)Unit2二单元原文及翻译

学术英语(社科)Unit2二单元原文及翻译

学术英语(社科)Unit2二单元原文及翻译第一篇:学术英语(社科)Unit2二单元原文及翻译UNIT 2 Economist1.Every field of study has its own language and its own way of thinking.Mathematicians talk about axioms, integrals, and vector spaces.Psychologists talk about ego, id, and cognitive wyers talk about venue, torts, and promissory estoppel.每个研究领域都有它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方式。

数学家谈论定理、积分以及向量空间。

心理学家谈论自我、本能、以及认知的不一致性。

律师谈论犯罪地点、侵权行为以及约定的禁止翻供。

2.Economics is no different.Supply, demand, elasticity,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nsumer surplus, deadweight loss—these terms are part of the economist’s language.In the coming chapters, you will encounter many new terms and some familiar words that economists use in specialized ways.At first, this new language may seem needlessly arcane.But, as you will see, its value lies in its ability to provide you a new and useful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world in which you live.经济学家也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不确定性、演化与经济理论伟大的价格理论大师阿尔钦于2013年2月19日驾鹤仙逝。

作为他的fans,我一直想做点什么,以资纪念。

思来想去,觉的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传播他的经济思想,所以我就把《不确定性、演化与经济理论》译成中文,与经济理论爱好者分享。

这是一篇开创性的论文,此文一问世,就奠定了作者顶尖经济学家的地位,激起了持续10余年的有关经济学方法论的激烈争论。

如果你以前没有读过,也没有从其他途径了解到此文的思想,那么此文将具备极强的震撼力。

此外,文章在写作方法上也堪称典范,值得再三揣摸、仿效。

在此文中,我将对经济分析的基本公理做一个修正,以便纳入了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的预见。

这种分析方法摒弃了“利润最大化”假设,不再依赖于可预测的个人行为——标准教科书通常把它作为对真实情况的一级近似(a first approximation)。

尽管做了这些变动,但是保留了用于分析这种(可预测)行为的概念,因为这些概念不依赖于动机或预见。

这篇文章所提倡的分析方法体现了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原理,即通过将经济系统视作一种“选择采纳机制”,在那些在寻求“成功”或“利润”过程中发生的探究行动中进行选择。

由此产生的分析既适用于那些常被当作偏离了规范经济行为的行动,也能用于传统经济理论能够解释的行为。

理论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剔除了“精确预期”和“固态知识”这两个不切实际的假定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动力。

本文的阐述安排如下:首先,明确简述“利润最大化”被普遍忽略的一个方面,即当预见是不确定的时候,“利润最大化”作为某一具体行动的指导就毫无意义。

其次,从介绍环境选择的因素开始构建分析方法。

经济系统按照“实现正利润”的原则选择后验的最合适的行为。

这一点将放在一个没有丝毫个体理性、预见或者动机的极端随机行为模型中阐述。

它表明,即使在这个极端模型中,经济学家也能够使用传统分析工具来预测和解释事件,只不过使用方式有所修正。

再次,将环境选择这一现象和个体有动机的行为结合在一起。

这种有动机的行为基于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

适应、模仿和试错用于追求“正利润”不是追求“最大化利润”。

最后一个部分讨论几点结论和推测。

一、“利润最大化”不是行动指南对经济行为的现行经济分析严重依赖于理性人所做的决策,通常假定理性个体总是寻求完全最优状况。

有两项准则众所周知: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

根据这两项准则,合适的行为类型由边际或邻域不等式表征,如果等号成立,则实现了最优。

但是,通常会加上的标准限定条件是通常没有人真的能根据这些图表或概念最优化其自身的境况,因为个体所处位置不确定,有时甚至供给需求函数的斜率也不确定。

尽管如此,经济学家仍然基于这些图表和概念解释和推断个体决策,因为经济学家们断言,个体即便不是明确地,也会潜意识使用这些概念。

对这种研究方法的批判非常广泛,但是只有G.Tintner的批判是真正致命的。

他认为当存在不确定性时,利润最大化毫无意义。

不确定性的产生至少有两个来源:(1)不完美的预见;(2)面对包含多变量的复杂问题时,即便最优选择是明确的,人类也无能为力。

G.Tintner 的论证很简单。

根据定义,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每个可能被选择的行动是潜在结果的概率分布,而不是唯一的结果。

不确定性意味着这些潜在结果的概率分布是重叠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可能的行动都是潜在结果的概率分布,但是如果实际执行,只有一个会实现,而且这个结果不能被预见。

实质上,这个任务将被转化为依据对潜在结果(概率)分布的偏好做出一个决策(选择并执行),换句话说,这个人所能做的只是选择一个最优的(概率)分布,因为无法对一个“概率分布”进行最大化或最优化。

例如,用潜在结果的主观分布分别表征两种可能的选择。

假设其中一个分布有较高的均值但是分布更广(即方差更大),这意味着结果可能是更大盈利或者更大亏损;而另一个平均值较小但分布更窄。

哪一个是最优选择呢?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同理,“要求一个最优分布”也是没有意义的。

当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利润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不存在一个有意义的准则可以用于选出最大化利润的决策。

事实上,除非假定潜在结果的(概率)分布没有重叠,否则选出来的行为不可能一定比其他行为的导致有更高的利润结果。

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实现了的结果是可能的结果中能够实现的最大者,则“最大化利润”的含义与“利润最大化”是完全一致的。

利润最大化可以看成是在一系列可选的行动中进行挑选的准则,而这些行动的潜在结果只能表述成概率分布,不能表述为单一的数量。

这一关键性的难点可通过一个简单的偏好函数回避掉。

这个偏好函数作为选择最偏好的概率分布的准则。

但是我们需要继续寻求判断和选择偏好函数的准则。

例如,忽略分布的方差,使用均值或期望则完全回避了不确定性的问题,这就等价于确定条件下的答案。

使得“利润最大化”有意义的唯一途径是假设模型是确定性的。

这时,我们又面临模型在预测未来和解释现象时的可靠性问题。

二、成功基于结果而非动机此时有一个替代方法,即认为经济系统的决策和准则比个体的更重要。

人们常常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专注于个体单位进行最优化计算,而这导致了我们难以更好的识别非人格化的市场力量。

这种方法把注意力引到环境和通过经济系统自然选择而出现的占优的经济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上。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预见和行动不能影响事物状态的性质。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实现利润是一个准则,哪些公司是成功的并能够存活下来按照这个准则筛选。

这个决策准则在美国主要通过非人格化的市场体系实现,与个体的决策过程无关,与各种不一致的动机无关,与能力无关,甚至与个体是否意识到这一准则也无关。

原因很简单。

实现正利润,而不是最大利润,是成功和生存能力的标志。

实现某种成功的原因或动机无关紧要。

“成就”本身就已经足够了。

这是经济系统筛选幸存者的准则,那些能够实现正利润的成为幸存者,遭受损失的则消失。

通过相对有效率实现正利润的相关要求要低于实现最大化利润。

不幸的是,这让人有点困惑。

正利润归属于那些比实际竞争对手做的好的厂商,而无所谓参与者是无知的、聪明的,还是技艺高超的。

关键因素是相对于实际竞争者——而不是假设的完美的竞争者——总的处境更好。

就像一次赛跑,奖杯授给跑得相对最快者,即使所有的参赛者都是懒汉。

即使在一个由白痴组成的世界里,也仍然会有利润。

同样,世界的不确定性越大,利润越可能被那些敢于冒险的幸运之人获得,而非那些理性、细心、务实的人。

前面的解释有两个含义。

第一,成功(幸存)伴随着相对优势;第二,成功并不需要合理的动机,而更可能是具有偶然性的环境导致的结果。

在所有竞争者中,被环境选择的是那些具有特定条件且条件恰好最符合经济系统检验和采纳标准的个体。

下面,我们转向研究“如何应用这样的方式”以及“个体如何碰巧提供适当条件供经济系统进行检验”这两个问题。

三、偶然性或运气是实现成功的一种途径经济系统自然选择过程中,决定那种情况被选择以及不同个体的适应性或生存能力时,有两个实质因素:一是纯粹的偶然性;一是通过各种方式调整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把“运气”和“自主适应”各自的作用阐述清楚,我们暂且先完全抛开自适应行为。

所有个体的理性、动机和前瞻性也将被暂时的放到一边,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讨论在缺乏任何适应性行为的情况下,环境选择出合适的幸存者的能力。

这是一种显然不现实但非常有用阐述方式,可弱化“后验生存准则”和“自适应决策准则”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另外,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评估运气和偶然性在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考虑一类最简单的生物进化。

植物朝向阳的一面生长,并不是因为它们意识到那边(向阳的一边)环境最优或更优,然后“想”朝那边生长,而是因为碰巧有更好光照条件的叶子生长更快,它们的给养系统也更强壮。

类似的,具备适宜于在当前环境中生存的构造和习性的动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更可能生存下去。

而那些行动并不适宜的同类生物体则会发现它们生存下去是非常困难的,它们的存活概率较低。

更一般的情况是,幸存者貌似是那些能调整自身适应环境的个体,然而事实更可能是环境已经选择采纳了它们。

所以,这意味着没有什么积极主动的个体适应,有的只是环境的选择接纳。

经济学家可用一个有用但不现实例子来分析这种情况,并表明无论个体是否无知系统都能分配资源。

这个例子假定有成千上万的旅行者从芝加哥出发,个人完全无预见、完全随机选择路线。

只有我们的经济学家知道有且仅有一条路上有加油站。

他可以直接断定只有在这条有加油站的路上的旅行者能够继续前行,而其他路上的旅行者将很快用完汽油。

即便每个人都是随机选择路线的,我们也可以称那些因为运气好而选到正确路线的旅行者为聪明的、有效率的、有远见的等等。

当然,我们认为他们是幸运者。

假如加油转移到另一条线路上,那些一开始不够幸运的旅行者将能够再前进。

虽然没有旅行者改变了他们特定的路线,但是我们观察到一种新的旅行模式。

真正可行的路线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这里所需要的只是一组背景不同的愿意冒险的(可供环境选择的)旅行者。

旅行的正确路线将被确定。

当环境(经济环境)改变,分析者(经济学家)可以挑选出哪种类型的参与者(企业)将会成功。

他也能会推断出提高生存几率的最有利的条件四、偶然性不意味着资源配置随机、无方向我们用植物向阳生长和芝加哥旅行者这两个例子,并非试图把所有的分析都建立在由偶然性主导的选择采纳模型上。

但是它们确实表明集体和个体的随机行为本身并不意味虚无主义的理论不能得出可靠的预测和解释,也不意味着世界缺乏秩序和明显方向。

但是有人认为,生活的事实实际上否认了偶然性要素的实质性作用以及经济系统中与此相关的选择原则。

例如,规模各异长久存在的公司、世袭的财富可以看作是持续可预期的动机和非随机性行为的可靠证据。

为了证明持续的成功并不能被当作否定纯粹运气因素的初步证据,下面我们将介绍著名法国数学家Borel的随机模型。

设想两百万巴黎人两两配对,进行抛硬币比赛,每组选手一直抛下去直到同一组的两位选手投出相同的一面获得胜利为止。

假设投硬币频率是每秒一次,一天八小时,那么平均来说,这场比赛在十年后仍然有大约一百余个小组在继续比赛;如果选手能够将比赛指派给他们的后人继承,那么在一千年以后仍然会有大约一打十二个甚至更多的选手继续进行比赛。

这里的含义已经非常明显了,设想某个生意已经运营了100年,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其中没有运气和偶然性因素作为一个根本性要素,使得公司在长期中生存了下来?这里,除非能够知道起初参与者的数量,否则无法推导出任何结论。

而如果想得到一些推论,人们还需要知道大小、风险和每个承诺的频率等事宜。

有人从Borel例证看到的是,现实世界中有太多长寿的公司的存在承认了偶然性的重要作用。

而与此相反的一面是,有人从这个例子中看到的是太少了!偶然性假说导致了两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