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阅读鉴赏之人物、情节、主题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1.2 通过小说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1.3 小说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人生和人性。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方法。

1.2.2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课程内容1.3.1 小说情节分析1.3.2 小说人物分析1.3.3 小说主题分析二、知识点讲解2.1 小说情节分析2.1.1 情节结构: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2.1.2 情节发展: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2.1.3 情节高潮: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2.2 小说人物分析2.2.1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2.2.2 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2.2.3 人物动机: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2.3 小说主题分析2.3.1 主题提炼: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2.3.2 主题表达: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2.3.3 主题意义:理解小说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小说情节分析3.1.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3.1.2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发展,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3.1.3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3.2 小说人物分析3.2.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3.2.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2.3 学习如何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3.3 小说主题分析3.3.1 学习如何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3.3.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整理:范昌琪校对:韩晓东一、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2、情节: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小说的分类:1、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2、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小说等。

3、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四、考点透视小说阅读的考查与其他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涉及的考点相同,但侧重点不同。

小说阅读设题的特点与小说这一文体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情节。

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概括时要注意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认清小说是单线结构还是双线结构。

③注意那些与情节发展有关联的“人物”“事物”。

④分析某一情节(情节链条中的某一点)的作用。

2.分析环境。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来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或表达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及景物,主要是用来表现心情,渲染气氛等;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3.赏析人物。

①指出小说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其好处或者其作用;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小说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注意点: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中去理解;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分析人物;重视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小说人物性格。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题目主题类+环境语言类)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题目主题类+环境语言类)

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第一部分题目主题类【高考预测】2023年语文高考,关于小说的题目和主题的试题依然可以在客观的选择题和主观的简答题里出现,直接考查题目或者主题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客观题读懂选项,主观题读懂题干,在复习的过程中将小说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语言、形象、结构、环境、表达技巧和文本特征要有一套整体的体系。

确定答题的思路,结合文本作相应的阐释。

【应试技巧】(一)小说主题意蕴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挖掘小说主题意蕴,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三)小说主题意蕴阅读突破点①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

②注意标题和体裁。

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

③抓关键性语句。

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

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④注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⑤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和作家的相关状况,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知人论世可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⑥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尤其情节的突转,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手法。

(四)常见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主题。

(或)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2.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3.结合某某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4.读了全文,小说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5.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020年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七:探究主题、标题、人物、情节、句子的意蕴

2020年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七:探究主题、标题、人物、情节、句子的意蕴

专题七探究主题、标题、人物、情节、句子的含义题型归纳一、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二、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 幕-)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 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写与
社会环境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通过环境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 4.主题
“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小说先写了……,接着写……,又写了……,最后写……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注意梳理、概括要求 (1)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一般首先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 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 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 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 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 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 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 “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 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 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参考答案] (1)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 由婉拒;(2)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3)最后 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高考复习】如何弄通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的互动关系?

【高考复习】如何弄通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的互动关系?
甘子千顾不上规矩礼节,跟着画儿韩到了前柜。只听见那五细声细气地说:“有画儿拿画儿,没画儿 呢 , 咱 们 找 个 地 方 说 说 … …”
甘子千正想找句合适的话劝那五罢手,画儿韩往前一挤说道:“您急呀,我比您还急呢!我算计着一开门 你就该来的,怎么到这钟点才来呀,不是赎画吗?拿走!”
那五两手哆哆嗦嗦去接包,“画儿昨天不是烧了吗?” 画儿韩说:“ 昨天不烧你今天能来赎吗?你想要,今晚上我再给你作一幅!” 甘子千不敢相信眼前的奇迹。他把视线投在画的左下角,那个拇指印端端印在那里,跟昨天烧的那画一 模一样。 甘子千从此处处躲着画儿韩。 北平解放后,甘子千因出身清白贫苦,学习积极,思想进步,当上了书画业领导小组成员。文物书画业要整 顿领导班子,有人提出调画儿韩,向甘子千征询意见:“听说他挺有本事,你看咱们用不用他好?”甘子千思忖: 当初自己本没有坑骗他之意,却弄得无法解释;他如果来了,要是说出来……于是他说:“画儿韩做假画出身, 还是领导上决定,我没把握。”画儿韩终于没被调用。 一晃三十多年,甘子千也快七十了。当他当选为人民代表时,他给自己算了算账,算算这一辈子对人民对国 家做过哪些亏心事,算来算去,算到了画儿韩头上。如今国际市场文物涨价,但文物业的老手死的死、病的 病,人手荒成了要害症。而若论识别古画,画儿韩可谓身怀绝技,怎么能不让他发挥才干呢?当初只要自 己说“这个人有用”,画儿韩就留下了,可是自己没说。 他决心把画儿韩找回来,把欠债还上。
示例三---2015年新课标I卷
《马兰花》: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 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眼泪在眼眶里 打转转”,强忍 泪水的背后,是 受到丈夫指责的 委屈与隐忍。
人物 心理
“眼里含着泪”, 含着泪水的背后, 是对丈夫不明人情 事理、斤斤计较的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分析)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分析)

心理描写: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 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 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 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 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 足的得胜的走了。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 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 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
阿Q:自欺欺人,精神 麻木。
动作描写: 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 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 的经济状况,反映了他 迂腐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 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 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 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嘛? 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 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 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 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 别里科夫:态度坚决、顽固 种事,那就做不得。” 守旧 、反动迂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
肖像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 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 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 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 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 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 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支 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 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祝福》 祥林嫂:被封建思想和 封建礼教摧残的悲惨的 劳动妇女
专题训练
1、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
格特点型。 2、单句下定义型。 3、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 性短语)。
1.父亲、儿时的我、我七岁的儿子都曾经 说过“我自己洗”这句话,请你找出并概括 他们说话时不同的心理活动。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方法(二)-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方法(二)-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把握整体阅读方法(二)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小说常见主题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

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城市或农村等)。

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

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1、试题位置: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坪高语文《严冬海猎》 练习:坪高语文《严冬海猎》 1.【答案】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 【答案】 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 家生活的艰苦)。 )。或 渲染气候的寒冷, 家生活的艰苦)。或:渲染气候的寒冷,为后文写海龙下海捕 鱼作铺垫。 鱼作铺垫。 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 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 或: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 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 与温馨。 与温馨。 解析】解答这道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析】解答这道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主人公出场作铺垫,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主人公出场作铺垫, 烘托主人公形象,深化主旨等。 烘托主人公形象,深化主旨等。 那么在这道题中,首尾两处都结合着大海不同时间段的表现来 那么在这道题中, 其中又有主人公计划前的打算、 写,其中又有主人公计划前的打算、计划实施中的坚持再到计 划实施后的各人物的反应,这些景物描写与人物事件浑然一体, 划实施后的各人物的反应,这些景物描写与人物事件浑然一体, 相得益彰,我们结合原理进行作答,则水到渠成了。 相得益彰,我们结合原理进行作答,则水到渠成了。
2.情节 情节 考察方式:分析文中的情节发展?或这段情节(文段) 考察方式:分析文中的情节发展?或这段情节(文段) 有什么作用? 有什么作用? 如何分析: 如何分析: ①注意故事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注意故事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②联系上下文分析情节作用(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角 联系上下文分析情节作用( 度进行分析) 度进行分析) ⑴对故事情节推动上的作用 ⑵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⑶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文学类——小说 小说 文学类
高考小说阅读 备考策略
近三年高考考查过的小说知识点
知识点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 主题思想 表达技巧 语言特色 考查次数 12 3 12 11 5 3
考点透析
• 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 三要素” 考生需要知道的是, “三要素”,考生需要知道的是, 环境、 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 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 题的。 题的。
一、小说方面的知识 1.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和社会)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和社会) 三要素 2.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说的基本特点 选择材料以小见大 人物形象典型 情节有吸引力 结尾含蓄隽永 反映主体新、 反映要素的考察 1.人物 人物 如何分析人物: 如何分析人物: ①抓住人物形象的描绘特点(肖像、语言、动作、 抓住人物形象的描绘特点(肖像、语言、动作、 心理等等) 心理等等) ②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特征 ③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④注意以发展的眼光多方面分析。 注意以发展的眼光多方面分析。
2.【答案】①勤劳能干;②对家庭有责任感;③对孩子关心、爱护。 【答案】 勤劳能干; 对家庭有责任感; 对孩子关心、爱护。 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的能力。 的能力。 3.【答案】①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如爸爸不许海龙学捕尖头鱼,妈妈为爸爸 【答案】 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如爸爸不许海龙学捕尖头鱼, 出海担心,妹妹给爸爸捶背,爸爸妈妈寻找海龙,妈妈安慰妹妹。 出海担心,妹妹给爸爸捶背,爸爸妈妈寻找海龙,妈妈安慰妹妹。 海龙对家庭困境的体察。如爸爸生病不能继续下海捕鱼,爸爸治病欠下债务, ②海龙对家庭困境的体察。如爸爸生病不能继续下海捕鱼,爸爸治病欠下债务, 家里没钱过年,一家人粗劣的晚饭。 家里没钱过年,一家人粗劣的晚饭。 自身顽强的意志及平时的磨练。如海龙下海捕鱼,在冰冷海水里没有返回、 ③自身顽强的意志及平时的磨练。如海龙下海捕鱼,在冰冷海水里没有返回、 退缩;海龙平时不惧寒冷,严寒的天气也下海洗澡、潜水。 退缩;海龙平时不惧寒冷,严寒的天气也下海洗澡、潜水。 父亲的榜样力量对海龙的影响。如海龙几次要跟爸爸下海, ④父亲的榜样力量对海龙的影响。如海龙几次要跟爸爸下海,自己捕鱼之前模 仿爸爸让身体变热,捕鱼时想到“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 仿爸爸让身体变热,捕鱼时想到“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 解析】 【解析】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必须将要点全部找到,而不是浅尝辄止即可。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必须将要点全部找到,而不是浅尝辄止即可。这就需要我们 在做题的时候,将文本充分领悟,才能居高临下将答题要点一网打尽。 在做题的时候,将文本充分领悟,才能居高临下将答题要点一网打尽。结合全 文是我们在做题时永远不能忽视的一个提示语, 文是我们在做题时永远不能忽视的一个提示语,本题问的是哪些原因使海龙坚 持了下来,那么答案要点我们应该去“捕鱼”过程的那些段落去找, 持了下来,那么答案要点我们应该去“捕鱼”过程的那些段落去找,这样海龙 每一次在困难之下的心理描写就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目标, 每一次在困难之下的心理描写就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目标,然后将它们综合归 纳一下,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纳一下,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3.环境 环境 考察方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察方式: 如何分析: 如何分析: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 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为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人物形象和性格 为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①故事发生的时代 ②交待社会关系的特征,深化主题 交待社会关系的特征, ③人物活动的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