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1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的天数最多,()的天数最少。
(3)这个月中阴天有()天。
(4)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天。
(5)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天。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1. 单位换算-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分钟等于60秒:1分钟 = 60秒- 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 = 60分钟- 1小时 = 60分钟 = 3600秒- 货币的基本单位:元- 10角 = 1元- 10分 = 1角- 100分 = 1元2. 三角形- 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直角三角形: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我们称之为“腰”,而斜边则是斜着的那一边-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我们称之为“腿”3. 数组- 数组是一种有序的数据集合- 数组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数字、字符串等- 数组的索引从0开始,第一个元素的索引为0,第二个元素的索引为1,以此类推- 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在创建数组时需要指定长度- 使用索引可以读取或修改数组中的元素4. 乘法计算- 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乘法满足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满足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满足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5. 分数的加减-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分数的加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分数的减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分数的分子可以约分,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使得分子和分母之间没有公约数6. 长度和面积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 = 1000米,1米 = 100厘米,1厘米 = 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 = 平方米,1平方米 = 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 = 100平方毫米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可编辑打印思维导图)

常见的两步计算题型有: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连续用去后,还剩多少:A-B-C
第五单元 混合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
调查法:确定调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呈现数据的方法(统 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1)投票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少);画“正”字记录数据(数据比较多)。
七、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1)计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一个1角硬 币约重1克。
(2)计量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2袋 盐重1千克。
二、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三、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
小学二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点
2021/5/18
认识技数单位“千”,认识技数单位“万”,数位顺序表。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一十一十地数10个10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100是 1000,一千一千地数,10个1000是10000。
数位顺序表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和5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总数÷每份数=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一、混合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 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一、数与计算(一)数的认识1数的概念:100以内的数的复习: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意义和数的顺序。
更大的数的认识:引入三位数,了解三位数的结构,如百位、十位和个位。
2数的顺序与比较:能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如:102 < 110 < 121。
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三位数的名称,如:123读作“一百二十三”。
(二)数的计算1加法与减法:复习:能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拓展:学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例子:235 + 176 = 411(加法),600 - 248 = 352(减法)。
2乘法的进一步认识:定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子:4个8相加可以表示为4 ×8 = 32。
乘法口诀:继续学习并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提高乘法计算速度。
3除法的初步认识: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运算。
例子:将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4个苹果,表示为12 ÷ 3 = 4。
4混合运算: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例子:5 + 2 × 3 = 11(先算2乘以3得6,再加5得11)。
二、量与计量(一)长度单位复习:继续复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能正确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拓展:初步认识千米,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如:1千米= 1000米。
了解估算长度的方法,如使用步长来估算距离。
(二)重量单位认识克与千克:初步认识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千克= 1000克。
能正确使用天平或台秤进行简单的称重活动。
(三)时间单位复习:继续复习时、分、秒的认识,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拓展:初步认识钟表,学习看钟表的方法,能准确读出时间。
了解时间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安排作息时间表。
二年级下册数学32页33页整理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32页33页整理知识点小学数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与几何、数量关系与统计、概率计算,而对这几类比较简单的题目往往是考察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册教材共32页,33页。
其中内容较为详细地划分了7个模块,包括基本概念与计算、基本运算、认识图形、计算知识以及统计与概率等。
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后,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简单的生活现象和规律,从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应该做到“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地把自己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更好地去运用到实践中去。
为了方便孩子们更好得掌握知识,这篇文章将数学内容进行了汇总整理成两册。
为了帮助同学们高效预习以及复习效率,建议收藏使用哦!建议同学们有条件尽快打印出来看一看哦!一、学完所有知识之后,我们应该马上做好复习工作,及时巩固知识点。
第二天早上起来,先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巩固一遍,再进行一次巩固。
另外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小结,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知识。
这也是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样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份二年级下册数学32页33页内容资料供大家参考。
希望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二、在掌握了课本中的内容后,建议大家通过复习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进一步加深理解。
要做到,复习时要在预习基础上、做题过程中做到:先复习,后思考;先复习,后解答;不懂先理解。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尤其是最后三页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用表格形式来做。
也可以在复习时使用一张“知识清单”的形式进行。
比如对今天学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将其归纳成一张表格或者一组公式并做相应操作。
这样的话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建议大家从学习之初就要养成每天做完题后整理的习惯,不仅要复习,还要做两遍练习题直到将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00).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2.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3.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第五位第四位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4.写数是从高位开始的.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5.读数是从高位开始.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6.数的组成·(1)567是由5个().()个十和7个()组成·(2)4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857是一个()位数.5在()位上.表示()·(4)用6.0.4.0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五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二位数一位数最大99999 9999 999 99 9最小10000 1000 100 10 0(5)一个三位数加1就变成了一个四位数.这个三位( 999 ).一个四位数减1就变成了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是( 1000 )·7.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小·8.位数相同的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如果两个数是四位数.就从千位开始比较.千位相同.再比百位.百位相同.再比十位.十位相同.在比个位.如果个位也相同.这两个数相等·9.多得多就是大得多.少得多就小得多·二单元:千米的认识1.两地之间的距离及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也叫公里),米(m).分米(dm).厘米(c m).毫米(mm)·除km与m之间的进率是1000外.其余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3.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4.进率: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5. (1000)( 10 )( 10 )( 10 )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最小一格的长度是1mm.1cm=10mm.生活中1mm的物体有: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mm.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mm.芝麻的宽度大约是1mm·6.比较长短的时候.首先看单位是否统一·如果单位统一.直接比较;如果单位不统一.要统一单位以后再进行比较·7、选填长度单位时.填后要注意想一想符不符合实际情况·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1.当题目中出现“估算.大约”时.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要看作和他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然后再进行计算·2.加法验算方法:加数+加数=和验算: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还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检验·减法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验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竖式计算是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做竖式计算式.一对.二算.三检验·首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算加法时.要“满十进一”.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算减法时.如果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作10减.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一作10再减,然后再进行检验·4.找数字之间规律:如果数字从小到大排列.可以用加法或乘法找规律.如果数字从大到小.可以用减法或除法找规律·如果一会大.一会小.一般要隔着数·四单元:认识图形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有2个钝角.2个锐角·4.在一个长方形中截(jié)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截得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原长方形的宽·剩下的长方形中:长的那边为长.短的那边为宽·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有两个钝角.两个锐角·五单元: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1.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做完有余数的除法时:首先就要检查余数是不是小于除数.再去看计算是否有误·可以利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进行检验·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为0时不写·)5.除法竖式:见右边·六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大格.1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圈是12时·3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是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5.计量比1分钟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6.1时=60分 1分=60秒7.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秒(s).相邻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8.1时有多长?一场篮球赛从开始到结束大约用1时·汽车在高速路上行100km大约用1时·9.一分有多长?拍60下皮球大约用1分钟.做20道口算大约用1分钟·10.一秒有多长?时钟“滴答”一次是1秒·时(h),分(min),秒(s)11. 1时=60分 1分=60秒12.钟面上有( 12)大格.1大格有( 5 )小格.一共有(60)小格·13.时针走1大格是( 1 )时.走1圈是( 12 )时;14.分针走1小格是( 1 )分.走1大格是( 5 )分.走1圈是( 60 )分;15.秒针走1小格是( 1 )秒.走1大格是( 5 )秒.走1圈是( 60 )秒;16.钟面上( 3和9 )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直角;17.钟面上( 6 )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18.钟面上( 12 )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19.会认识钟面上的时刻.会用时刻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时刻·20.如10时05分和10:05·七.收集与整理1.统计前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排列·常见的统计方法有:用符号统计(如:△.○.√等符号统计)·2.“正”字统计法的优点:方便快速计算出数目·。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知识点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络: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老师根据答复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络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外表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展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数学学习方法技巧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拟多,比方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屡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拟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方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拟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局部,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局部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1数学测量知识点认识分米、毫米、千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1米=100厘米或1m=100cm1米=10分米或1m=10dm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苏教版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依据详细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知识点:1.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1米=10分米或 1m=10dm;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实际长度。
3.能利用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知识点:1.体验1千米有多长。
2.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3、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2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依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混合计算一、混合计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次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援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一、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需要比除数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不能平均分。
有余数除法的写法、读法:
例:写法:9÷4=2……1
读法:9除以4商2余1.
例:①19÷9=2……1读作:
19是,9是,2是(),1是。
②41÷5=8……1读作:
其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③被除数是73,除数是8,商是,余数是。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例:①除数是4,商是8 ,余数是3,则被除数是。
②一道除数是6的有余数除法,余数可能是。
3、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例:列竖式计算。
①21÷5= ②19÷6= ③48÷9=
4、解决问题
例:①17根小棒,每3根一份,分成份,还剩根。算式
为。
②搭一顶帐篷需要9米布,43米布最多可以搭多少顶帐
篷?
③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
帐篷?
④有58个茶杯,每7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
个?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1、“千”的认识。
例:①个10是100;个100是1000。
②1000里面有个100,个10,个1。.
③比299大1的数是。
2、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800读作:,组成。
808读作:,组成。
880读作:,组成。
3、“万”的认识。
4、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
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
或两个0都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例:①在2371中,2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
7在位上,表示,1在位上,表示。
②4050读作,组成。
③6009读作,组成。
④二千零六写作;五千八百七十六写作。
⑤一个数千位上是6,十位上分别是8,其余各位上都
是0,这个数是。
⑥6060中的两个0分别表示、,两个6分别表示。
⑦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位数;一个三位数,最高
位是位。
⑧用1、2、0、6、8中的4个数,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四位数是。
5、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数位不同,数位多的数大。
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高位数字越大则数越大。
6、认识近似数,估计。
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895≈900
806接近800,800就是806的近似数。806≈800
例:798≈ 2958≈
1178≈ 2042≈
7、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口算。
三、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
例:用竖式计算。
347+281= 720-340= 727-562= 253+364=
2、加减法的验算。
例:笔算并验算。
275+384= 724-562= 827-456=
3、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
例:竖式计算。
475-289= 596+87=
例:竖式计算。
603-375= 305-227=
例:竖式计算并验算。
800-425= 900-592=
4、估算
485-289≈200,因为485≈500,289≈300,500-300=200,
所以485-289≈200。
例:208+191≈ 800-205≈
385+421≈ 614-398≈
5、三位数加减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例:①500比436大多少?
②被减数是301,减数是138,差是多少?
③297比402小多少?
④一个数是562,它比另一个数少281,求另一个数。
⑤750比一个数多205,这个数是多少?
四、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1、知道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尺子上的1小格的长度时1毫米,毫米用mm表示。
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
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叫做长度单位。
2、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
例:3分米=厘米
7000米=千米
2米=分米
90毫米=厘米
4厘米=毫米
5千米=米
例:2分米-9厘米=厘米
24毫米-14毫米=毫米=厘米
8900米=千米米
3千米4米=
例: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火车每小时约行驶120。
小强的身高约为140。
球场长约80。
例:填“<”“>”或“”
40毫米○4分米 112厘米○20分米
100毫米○1分米 8米○800厘米+20厘米
五、图形与拼组
1、图形的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度
叫做,短边的长度叫做。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四个角都是。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
度叫做。
2、拼组图形
六、时、分、秒的认识
1、认识钟面,知道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钟面上有12个小格,60个小格。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所以,1时=60
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了60个小格,正好是1圈。所
以,1分=60秒。
例:3小时=分钟
5分钟=秒
2小时25分钟=分钟
60分钟=小时
120秒=分钟
1分钟30秒=秒
例:在○里填上“<”“>”或“=”。
100秒○1分钟
2小时○120分钟
4分钟○40秒
100秒○2分钟
3分钟45秒○3分钟
1分钟○60秒
2、会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读时刻:判断时针、分针。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
例:8时31分。
8时31分也可以写成8:31。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例1:7时30分到10时30分,经过小时。
时针从7走到11,经过了小时。
分针从2走到6,共走了分钟。
例2:一列火车早上6时出发,上午9时30分到达终点,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例3:足球比赛分上、下两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
跟上半场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长
时间?
例4:小丽晚上刷牙3分钟,洗脸4分钟,洗澡25分钟,
小丽做完这些事需要多长时间?
七、混合运算
1、加、减、乘、除、小括号运算顺序。
2、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00-217+503
720-325-279
3、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脱式计算
720-
679+
4、加、减、乘、除、小括号混合运算
8×8+9=
100-63÷9=
520-=
55-5×6=
6×9-35=
72÷8×9=